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發改委通知,低價藥品動態進出

廣東發改委通知,低價藥品動態進出

10月31日,廣東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完善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試行)》(下稱《通知》),意在規範和促進低價藥品生產流通。那麼對低價葯來說,又是大殺招嗎?

低價藥品動態進出

《通知》指出,以藥品實際交易價格計算,凡符合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的(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藥品,執行國家低價葯相關政策,超出這個標準將不執行。

同時明確,建立低價藥品動態進出機制,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可自主進出低價藥品管理,對藥品交易過程中違反價格法律、法規及價格管理政策的行為予以嚴肅查處。

事實上,廣東的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政策,與寧夏、陝西、四川、山西等省的規定大同小異,生產企業可自行選擇進入或退出當地管低價藥品管理,部分地區還要求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要做好明碼標價。

這似乎也印證了一個時代趨勢,那便是動態調整。今年4月,人社部就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發出徵求意見,其中就包括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的退出機制,實現各方訴求充分表達。

約800種低價葯掛網

近日,發改委在十八大以來價格改革成就專題報告中指出,目前實行低價葯管理的有800種左右。同時,對於低價葯實行直接掛網採購,不再競價招標,避免價格惡性競爭。

具體措施為,根據低價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變化特點,對低價藥品實行日均使用費用上限標準控制,具體交易價格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建立更加靈敏反映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

發改委的這番總結,以及今年以來各省的政策,似乎都在否定坊間傳言:低價葯可能會回歸到競價模式,除了用量小、臨床必備的低價葯仍實行國家招標,定點生產,議價採購,其他低價葯重回集中採購,價低者得。

也就是說,接下來低價葯仍然按照現行政策,改變或難以加大。對於已經進入低價葯目錄的葯企來說,可以暫時放心了。

城裡的葯企想到城外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低價葯雖好,但對各方來說,仍有隱隱之痛。一來是原料價格上漲,一些葯企在虧損供應藥品;二來,部分藥品短缺,患者難以用到低價葯。

近年來迫於壓力,不少葯企提高了低價葯的價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一款名為「華法林鈉片」心臟病常用藥的價格從原價10多元一瓶,突然漲到了120元,價格居然漲了近八倍。

今年10月,江蘇某醫院曾發出葯企對該葯的提價通知。耐人尋味的是,這家葯企還給出了依據: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低價藥品價格管理的相關規定,由「政府制定最高零售價」改為「由企業根據成本和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制定具體價格」。

目前,江蘇省藥品採購中心關注到這個擅自抬價行為,並已約談企業。江蘇省衛計委葯政處相關負責人明確,在新的招標價格未出來之前,須按照原中標價格供應,否則可將其列入不良企業。而葯企表示,原價供應將是虧本運行,如醫院需要,將會繼續供應。

另據報道,今年6月,國家統計局揚州調查隊對市內藥品銷售企業、大型醫院等單位進行調研走訪,發現有部分低價葯價格上漲較明顯。

監管不是獨角戲行為

當年,取消了藥品定價之後,有人歡呼消失的低價葯又重新回歸市場了。而現在,面對低價葯在市場中出現了缺貨、斷供、提價等問題,又有人呼籲,政府又要適當出手了。

通常來說,葯企喜歡繞過常用和急救藥品,這樣葯價彈性大。藥物有效期一般都較短,生產量掌握不好,容易造成成本增加。

對葯企而言,繼續低出成本價供應,將會一虧再虧。如果葯企退出,那麼選擇替代品,也是無可厚非的。只不過,如果這個藥品沒有替代葯,那又該如何呢?

對政府而言,一方面,要防止低價葯短缺、斷供,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葯企去除舊藥換新裝,亂漲價。對於藥品定價,定價不能「一放了之」,市場培育與行政監管要加快配套。既要市場又要計劃,兩套模式夾帶運行。

最後想說的是,監管從來都不是獨角戲的行為。衛計委、葯監局、發改委等多個部門,都有義不容辭之責任。

內容來源:醫藥地方台

作者:三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觀察家網 的精彩文章:

6家葯企躋身上市公司創新品牌100強
銷售票據不可追溯,葯企被查

TAG:醫藥觀察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