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養本性修真道,無憂無慮忘生死
文/李遠國 李黎鶴
真人,指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覺醒的人。他們通曉天理,存養本性,修真得道,無憂無慮,不懼生死。
真人 清代彩繪 北京白雲觀藏
「真人」一詞的源起
真人一詞,最早出於《莊子》,用於指關尹、老聃。《莊子·天下》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翁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垢。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寫然而有餘。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老君 晁補之 北宋 紙本水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莊子·大宗師》描繪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真人、至人,他們能夠遊行於天地之間,壽命無極:「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隘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飛仙圖 趙伯駒 南宋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真人者,與天為一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有這樣一段記載: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一種真人,能夠把握天地自然變化之機,掌握陰陽消長之要,吐故納新,保養精氣,精神內守,超然獨立,肌肉形體,永遠不變,所以能與天地同壽。
中古時代有一種至人,有淳厚的道德,能應和於陰陽的變化,調適於四時氣候的遞遷,遠離世俗的紛擾,聚精會神,悠遊於天地之間,視聽所及達於八荒之外。
其次有一種人稱作聖人,安處於天地間的和氣,順合於八風的變化,讓自己的嗜欲喜好同於世俗,也就不會產生惱恨的情緒,行為並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受世欲牽制。
在外不使形體過度勞累,在內不讓思想有所負擔,務求精神安逸愉悅,以悠然自得為己功,形體不會衰急,精神不會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多歲。
張果老 佚名 宋代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鬼谷子》:「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
《淮南子·本經訓》:「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賈誼《鵬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漢王逸《九思·守志》:「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魏晉《太上經》曰:「混茫之氣,變化為真人,與時翱翔,有名無體。」
魏晉《洞元自然經訣》曰: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呂洞賓 南宋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真人多為修鍊有成、德行具備者。韋處玄曰:「仙者,無生無死之名也。夫真人者,通古今,等變化,與萬物同體,與造化同生,故能無時而不生,無往而非可,乘虛履空,貫金穿石,何足為難矣。」(《西升經集注》)
唐孫思邈《存神鍊氣銘》曰:「延年千載,名曰仙人。游諸名山,飛行自在,青童侍衛,玉女歌揚,騰躡煙霞,綠雲捧足。」「煉身成氣,氣繞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晝夜常明,游諸洞宮,諸仙侍立。」「鍊氣為神,名曰神人。變通自在,作用無窮,力動乾坤,移山竭海。」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曰:「凡服氣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神在於身,化為真仙,號為真人矣。」
《太上經》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結,有名無氣,變化為真人。道之積成,托形立影,與時翱翔,有名無體,謂之真人。」
黃大仙 南宋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道教中的真人
真人是道教信仰的對象。並依其道德修為,而分階位。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高卑有別,三乘七號,從此可明。
依《洞神經》所言,可分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為道。《三洞樞機雜說》中指出,道教神仙世界中是分品階的,為二十七品。「聖、真、仙,各三合為九品。九品又各有三合,為二十七品。玉清以聖為正位,上清以真為正位,太清以仙為正位。
至於聖亦稱真,真亦稱聖,仙亦稱真,真亦稱仙,仙亦稱聖,聖亦稱仙。
一千年一聖,五百年一真,一百五十年一仙,百年一賢也。」玉清境是以聖為正位,上清境是以真為正位,太清境是以仙為正位。
關尹子 華祖立 元代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道教中真人甚多,他們多為祖師,並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神團。
《太上經》曰:「大微天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結,有名無氣,變化為真人。道之積成,托形立影,與時翱翔,有名無體,謂之真人。」
「玉清者,如玉堅不可毀,清不可污也。堅淳無變,穢累都盡,一而無雜,故名為真人。」《三五順行經》曰:「合德入道,號曰真人。太上遣四極真人來迎,授三天靈之文於上清宮。」
《升玄經》曰:「惟須忠直,尋道求真,改惡從善,得為真人。」
文子 華祖立 元代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據《真誥》記載:上清禹余天有三官真人,主治刑殺戰伐、陰賊不軌、嫉害賢哲、心懷進退、穢慢真人之罪者。鍊形於太陰,易貌於三官,受學化神,濯景易氣,俯仰四運,得為真人。
中皇君知長生之要,天仙之法,夙會玄感,於是太上授以九真之經、八道秘言之章,道成授書,為太極真人。清虛真人於太素真人受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解劍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得為下元真人。能審道之本,則為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盡道者,便為九宮真人。若各備具其道.則為太極真人。
《內音玉字經》曰:「四極真人主人命籍,常乘蒙真之車校人罪錄。九華真人治於南上宮中,校人功過善惡,三官列言。」
《上皇玉籙》曰:「二十四真人有佩玉籙以行山川者,則河海上神奉迎啟道。」
莊子 華祖立 元代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商時人高丘子好道,讀黃素道經,服餌木,後服鴻丹,得陸仙,遊行五嶽。復飲金液,為中嶽真人。濮陽曲水人蘇林,少稟異操,先後師事琴高先生、華山仇先生、涓子,持守玄丹洞房,為中嶽真人。
茅盈精思念道,誠感密應,自陳於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為太元真人。王褒服青精,又服雲碧晨飛丹腴,視見甚遠,號清虛真人。
赤松子,黃帝時雨師,號太極真人。韓偉遠,昔師中嶽宋德玄。服靈飛六甲得道,為九疑真人。
裴玄仁,入西洞玄石室中。積三十二年,忽見五老人賜裴君神芝之衛,亦號清虛真人。
王仲甫,少好仙道,兼修真道,積年方成,為中嶽真人,領九玄之司。范伯慈,餌胡麻,精思十七年,又服丹砂得道,為玄一真人。
許謐外混俗務,而內修真學,得為上清真人。馬明生,隨安期先生服餌仙去,為真人。「裴真人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學真道,余學仙道。」
李鐵捌 勝野范古 江戶時代 絹本設色 日本真崎歷史文化博物館藏
真人,升仙得道之人。《太清金闕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內秘文》卷下說:「以用道之流,或居山洞,或居庵林,或擇一靜室,香花焚之,清氣生華,然後擇一奇日,面拜八方,東西南北四維。拜訖,安爐鍊氣,因氣安精,因精安神,因神致生也。久久致煉,妙化成真。
夫九轉五還,三返八變,齊天容,少返純,衰者得強,老者得壯,壯者得童,童者得嬰。故自凡而得聖,乃煉聖至於仙,煉仙至於真,煉真至於妙,煉妙合於神,煉神合虛,虛氣乃元道之始也。
則知道在我,飛游四海之外,或入帝鄉之中,上朝金闕,面拜高真,名列九元,位配星辰。或安九天之上,或宿八極之堂,或與群仙共詣玄都之府,或伴高真玩於大羅之天,或游名山海岳,或赴南宮之會,或上天揀擇人鬼姓名,或下界檢錄齋醮罪福,或掌括名山大川,或總持生書死籍。
或與諸仙同鸞駕,而北游紫圃。或南過金泉,集賢賓而采草木花實。或西遊龜山,朝王母於金殿。或邁扶桑,飲紅酒於瓊園。無上無為,自在仙真,空真化真仙子。仙子者,從何而得焉。
始絕六根六塵,視之不見其物,聽之不聞其聲,平和恬淡,澄凈精微,虛明含元,天真六化,至神鍊氣而成。」
劉海蟾 趙麒 明代 絹本設色 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
隨著修道活動在社會上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道教教團成立後,各教派的歷代祖師、重要代表都不斷地進入仙人的隊伍。所以,神仙譜系的這一部分,是在不斷地擴大著的。
例如:三天扶教大法師、嗣師君、系師君、左玄王真人、右玄趙真人、桐柏真人王君、大茅真君、中茅真君、小茅真君、高明大使許真君、玄都御史吳真君、校錄水府黃真君、西山陳真君、西山周真君、西山彭真君、西山施真君、西山鍾真君、西山旴真君、西山時真君、西山曾真君、西山甘真君、正陽鍾離真人、純陽呂真人、簡寂陸先生、興世館孫真人、抱朴小仙公、真一司馬先生、茅山玄靜李先生、廣成先生杜天師等,他們原來都是人,後來由人成為真人。
張道陵真人 清代彩繪 北京白雲觀藏
真人得道之原因
他們成為真人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是潛心修鍊而成仙,有的是做了大量善事而升登仙界,有的是宏道濟世、創教開宗而成真受封。這類後天神靈,人們習慣地稱他們為仙人、真人。
如:「南嶽司命者,隋魏夫人也。東嶽司命者,乃紫微王夫人也。西嶽司命者,乃西王母第十三愛女也。北嶽司命者,乃唐臣崔府君也。中嶽司命者,乃唐臣李靖也。三元罪福官者,乃三茆真君也。
太初之婦為峨媚山道君,漢張子房為王屋山道君,主五湖四海三澗九江沈溺死人之事。王喜先生為蓬萊上島仙主,大景先生涓子為蓬萊中島仙主,許真君為丹台宮主,管天下神仙功行之事。
楊太君為天台山道君,後為玉皇佐書仙吏。邵堅為匡廬山小有洞主,陳搏先生管蓬萊下島仙主,鍾離嘉管瑤台宮仙主,又權南洲講法太師。是以七十二福地、八十一洞天、十洲三島小仙,九地隱士,陰府鬼官,酆都神主,山水小使,江海民神,修行仙子未升天者,皆不上於玉籍,名號未列於金簡也。」
何仙姑 李鐵捌 呂鎮 清代 紙本設色 北京白雲觀藏
《元始上真眾仙記》中記載了眾多仙真的事迹:「鬼谷先生為太玄師,治青城山。王子喬為金闕侍中,治桐栢山。赤松為昆林仙伯,治南嶽山。王子登為小有天王,治王屋山。
孤竹、伯夷、叔齊等,並為九天僕射,治天台山。孔丘為大極上真公,治九嶷山。顏回受書,初為明泉侍郎,後為三天司真。
七十二人,受名玄洲,門徒三千,不經北酆之門。項儀山為蓬萊司馬。周公旦為北帝師,治勁革山。莊周為太玄博士,治在荊山。
孫權受任,治亦在荊山。張道陵為三天法師,統御六虛,數侍金闕,太上之股肱,治在廬山,三師同宅。王方平今為上相,治月支國人烏山。
墨翟為太極仙卿,治馬跡山。徐來勒為太極真人,治括蒼山,小宮在天台山。陳安世治小台山。嚴君平今治在峨媚山。
屈原為海伯,統領八海。王弼為北海監。郭聲子為閬風真人。魏夫人治南嶽山。裴清靈治四明山。馬明生今在鍾山。
陰長生為地肺真人。孫登為閭丘真人。九華真妃治夏蓋山,或在龍山。王長、趙升二人,受書為廬山中正一三天都護。韓眾今為霍林真人。琅琊于吉,為太虛左掾侍史。」
張果老 藍采和 呂鎮 清代 紙本設色 北京白雲觀藏
在道教中,有時又將神仙分為仙、真、聖三個等級,每一等級下面又分為九等,共是二十七等。
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一指出,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聖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修平等,俱入一乘。並引《太真科》云:「小乘仙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靈仙,九者至仙。
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真,七者天真,八者靈真,九者至真。
大乘聖有九品,一者上聖,二者高聖,三者大聖,四者神聖,五者玄聖,六者真聖,七者仙聖,八者靈聖,九者至聖。」「其九宮位者,下三宮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宮中乘,天仙三品;上三宮大乘,飛仙三品。
乘各三品,利鈍平等,人故成九宮。金籙簡文云:地仙、天仙、飛仙是也。地仙游諸名山,天仙、飛仙升出三界之表。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編輯:念遠)
聲明
※以安為樂: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認得故舊,走出定養陰靈的誤區
※什麼是「無極」?
※從數術到道術:道家的這些改命方法秘訣概覽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