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年紀大了,還能學中醫嗎?

年紀大了,還能學中醫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感興趣,想學中醫。

然而不少人也有這樣的疑問:我現在才開始學可以學好嗎?

不少中醫名家大家都是半路中醫,皇甫謐、朱丹溪、岳美中、喻嘉言這幾位年過40方始學醫。名垂千古的醫聖張仲景本職是長沙太守,行醫只是「兼職」。這些例子真是給廣大中醫愛好者極大的鼓舞。那我們到底如何去學中醫呢?

【原汁原味,回歸傳統】

目前國內中醫學院教育的弊病是脫離了中醫存在的文化基礎,以西式思維在教導中醫,甚至將一些現在科學沒有辦法解釋的東西當成糟粕,不要了。但是那真的是糟粕嗎?

中醫講的是天人合一,講陰陽五行,講五運六氣,而這些理念用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完全講不通的,那它是糟粕嗎?顯然不是,脫離了陰陽來談中醫都是空談。

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我們學習中醫需要回歸傳統,去學習和理解中醫的理念基礎和辯證方式,去認識古老的東方智慧。

【學習經典,尊崇經方】

研讀經典,是將自己的心與古人進行交流,體悟古人診病治病的思想。

經方經過千年的沉澱,歷史各大家名醫都極為推崇。

曹田梅老師如是說「我給病人開藥,一般都沿用經方,因為經方是經過千年的傳承,經過千錘百鍊,經過上億個臨床案例對其有效性的驗證,而我如果自己配製方劑,那每用一次都只是第一例臨床實驗,而我更相信古人的智慧。」

【博採眾長,循序漸進】

學百家之長,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習中醫沒有捷徑可走。再看歷代的大醫哪個不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學下來的?

其中中醫學習的一大特點是「師帶徒」的學習方式,講究的是「師承」,注重臨床實踐,注重案例學習,這也是當代中醫學校教育與傳統中醫教育脫節的一個地方。很多名醫高人在民間各地,理想的方法是我們能在生活的地方找到老師。

但是好的老師並不容易碰到。在沒有好的老師帶領的時候,可以多研習醫案。在不同的名醫醫案中學習他們診病的思路,用藥的特點。

另外由於現在不少想學中醫的朋友年紀也不小了,學習的能力已經有所下降。所以學習的時候要懂得搭建和優化知識結構,不是零零散散的學,而是有框架有體系地學。

建議可以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如感冒,先了解中醫是如何看待感冒的,它的病因病機又是什麼?再看有哪些方子可以用,每個方子的優缺點又是什麼?最後分析方子中每味葯的作用、功效是什麼?

【學醫不精,不若不學】

中醫最忌一知半解,莽撞用藥。

不是所有人感冒都適用桂枝湯的,根據感冒的不同癥狀使用也有其禁忌;也不是所有女性都有服用四物湯調經調身的需要,要看個人體質是否合適;固元膏並不是萬能,服用之人不可一概而論。

日本的小柴胡湯事件便是一個大大教訓。在20世紀70-90年代,日本脫離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指導理論,醫藥分離,只承認中藥的效果而不認可中醫的理論指導。濫用、錯用小柴胡湯治療慢性肝炎,導致多人死亡。

學中醫,無論是從零開始,還是想更深入學習,有明師引路很重要。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正安編輯/半夏。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爸,媽,你們怎麼又在轉發這種東西!
中醫學徒派與學院派的比較
廣東省中醫院,純中醫治療率超八成
讀《傷寒論》花了很長時間,卻總是讀不透,悟不透
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中醫是什麼體驗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