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彌勒菩薩是如何變成笑口大肚形象的

彌勒菩薩是如何變成笑口大肚形象的

據說,唐末的一天清晨,奉化長汀村前江中水聲大作,滾滾江水呼嘯而來,奔騰而去。村民張重天正在田間,他在江邊生活了半輩子,見慣了春汛。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江水中,他看到了一捆柴草,柴草上躺著一個男孩。面臨滅頂之災,小男孩卻渾然不知,張重天趕緊用钁頭將那捆柴草撥拉到跟前,一把把小男孩抱了起來。

張重天看那孩子圓頭大耳、長相端莊,不覺愛不釋手。抱回家中,與妻子竇氏商量,認為這孩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就決定把他收養下來,後由與長汀村隔溪相對的岳林寺的閑曠禪師取名「契此」。

契此從小就常隨父母到岳林寺拜佛,還與寺廟裡的羅漢聖僧像稱兄道弟。稍長,他和村裡的小夥伴便常到寺里嬉戲。契此似乎對岳林寺高大的建築、輝弘的佛殿、巍峨的佛像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同時也受其父母禮佛的影響,出家為僧。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後,常有些令世人感覺好奇的舉動,最特別的就是他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帶著一個大布袋,當有人問他的法號,他就用偈語作答:「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從此,他便以杖荷布袋而得名,被稱為「布袋和尚」。

他的形貌很有特徵,大肚子,身體矮胖。他的行為也很奇特,在哪裡行乞,哪裡的生意便分外好。他逢人便笑,言語無常,卻多靈驗,不幾年,人們便都認識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逗小兒逐之,同時把自己化緣來的乾果分與周圍的孩子。

後梁貞明三年,契此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塊盤石上,口中念了一個偈子: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說完微微一笑,泊然而逝。此後,許多寺院在塑彌勒佛時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彌勒菩薩。

後人以契此為原型,又加上了笑口常開的特徵,從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彌勒菩薩形象。令人一見就有皆大歡喜的感覺,深受世人喜愛,以後「大肚彌勒」的這一布置就成了寺廟的定製。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中華 文化:「女大十八變」是指什麼
故事:蘇東坡試探佛印
中華文化:曾國藩論人的兩大弱點
玄奘法師為什麼出家?
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正目的

TAG:民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