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目錄及內容提要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目錄及內容提要

原標題:《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目錄及內容提要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目錄及內容提要

作者

頁碼

·專題論文·

袁世凱《請速定大計折》與清帝退位

桑兵

(4)

「三二〇」事件後蔣介石與黨軍體制的變易

——兼析黨軍、文武主從關係的變動

李翔

(23)

新瓶舊酒:民初長蘆鹽業自由貿易改革與新包商的出現

李曉龍

(41)

溫和通脹的期待:1935年法幣政策的出台

潘曉霞

(55)

19361937年廣東幣制改革的券幣比率之爭

柯偉明

(69)

清朝駐日使領與朝鮮「朝士視察團」

張禮恆

(88)

·評論與回應·

對楊奎松教授關於《毛澤東傳》書評的回應

亞歷山大·潘佐夫

(105)

·讀史札記·

從《日記言行》手稿看梁發的宗教觀念

司佳

(122)

《杭州駐防瓜爾佳氏上皇太后書》作者考析

賈小葉

(131)

·學術綜述·

2016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

王建朗

(139)

致謝審稿專家

(156)

《近代史研究》2017年總目

(158)

英文目錄與提要

(160)

本期執行編輯/徐秀麗

·專題論文·


袁世凱《請速定大計折》與清帝退位


桑兵


內容提要與通行的認識有別,袁世凱的《請速定大計折》並非如張國淦所說,提出於1912116日,而是19111227日前。在由國民會議取決國體政體因唐紹儀辭去議和總代表陷入停頓後,袁世凱很快就重啟清帝退位動議,並且取得明顯進展。期間在國民會議問題上與伍廷芳的反覆糾纏,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彼此心照不宣地演雙簧施展障眼法。由於清帝退位之議尚未水到渠成即被意外披露,在清朝內部引發激烈反彈。刊布一個月前的《請速定大計折》,旨在使清帝退位不再是清方的難言之隱,從而對堅持君主制的擁清勢力產生釜底抽薪的作用。


關鍵詞袁世凱清帝退位南北和議請速定大計折


「三二〇」事件後蔣介石與黨軍體制的變易


——兼析黨軍、文武主從關係的變動


李翔


內容提要國民政府成立後,汪精衛在推進黨軍體制、強化權力的過程中,與蔣介石產生越來越尖銳的摩擦,直至1926年發生「三二〇」事件。事件後至8月下旬北伐軍擊敗湖南境內吳佩孚勢力期間,蔣介石大力更動黨軍體制。體制的變易,既是黨軍、文武兩對主從關係變化的結果,又強化著軍主黨從和武主文從。體制的變更表明:雖歷經改組,國民黨依然受制於各軍事實力派;國民黨政權及其軍隊仍舊帶有深厚的宗法派系的烙印。儘管體制更易,改組後黨治為表的大勢卻不可逆轉。從短期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軍人地位的上升,迎合了戰爭時代的要求,對北伐及定都南京有不小的正麵價值。但從長期看,不能不說國民黨政權的軍事烙印太深,向現代政黨政治的轉型並不成功,這給黨政軍的未來命運埋下了重大隱患。

關鍵詞蔣介石「三二〇」事件黨軍體制黨軍關係文武關係


新瓶舊酒:民初長蘆鹽業自由貿易改革與新包商的出現


李曉龍


內容提要在新制度推行中,人們往往難以擺脫以往制度運行中所形成的認知和經驗的影響,從而傾向於利用原有的行為邏輯和觀念習性來應對新情形。民國初年被視為中國鹽務近代化的長蘆鹽業自由貿易改革,其運作過程實際上反映的是近代新舊制度、東西方思想之間的博弈與互動。來自英國的丁恩試圖將西方「自由競爭」的經濟理念帶入中國鹽業以增加中央政府鹽稅收入,但在長期專商壟斷、官商勾結的中國鹽政體制下,這一改革主張並未能輕易達成。事實上,以張弧為首的中國官員與商人,利用前清鹽業舊制的邏輯來包裝新政策,借自由貿易之名,行包商壟斷之實。他們先是通過頒發販鹽特許證的形式,使「自由貿易」在表面上得以開展,又以租辦方式私下從舊商手中壟斷特許證,並通過組織長利公司進行經營,成為新包商,「包攬轉運之利」。


關鍵詞食鹽專賣鹽務改革丁恩張弧袁世凱長蘆鹽業


溫和通脹的期待:1935年法幣政策的出台


潘曉霞


內容提要1935年的法幣政策,將幾十年議而不決的幣制改革付諸實施,在中國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幣制改革由理念、設想、計劃最終落定為現實,因於多種因素的刺激,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經濟困難尤其是美國白銀政策推行後導致的白銀危機,是法幣改革的直接催化劑;中國貨幣體制與外部世界日漸暌違,也不斷刺激著國內幣制的改革要求;進一步探究,法幣改革的實施,與中國經濟基礎逐漸增厚相關,經濟總體上的不斷成長,對彈性貨幣政策形成一定期待,而且為幣制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關鍵詞法幣改革白銀危機孔祥熙通貨膨脹


19361937年廣東幣制改革的券幣比率之爭

柯偉明


內容提要193511月南京國民政府實施的法幣改革被視為統一全國貨幣的標誌性事件,但實際上各地改革步調並不一致。陳濟棠軍事割據是國民政府在廣東推行法幣政策的最大障礙,財政部多次派員商洽無果而終。自19367月廣東「還政中央」以後,國民政府再次派要員南下改革廣東幣制。如何確定券幣比率引發諸多爭議,商界大多主張「不超過加三」,財政部以毫券準備金不足為由暫定「不超過加五」,商界反覆交涉亦未能變更。19371月以後,面對漲價風潮和金融風潮,商界要求減低券幣比率的呼聲再起,並得到廣東軍政當局的支持,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迫使國民政府於19376月公布將券幣比率改訂為「加四四」。廣東券幣比率的最終確定實質上是各方經過反覆博弈後在國家與地方利益之間達成的一種平衡,這表明在中央強化集權、壟斷金融的態勢下,地方仍有爭取利益的空間。


關鍵詞法幣改革廣東券幣比率宋子文蔣介石


清朝駐日使領與朝鮮「朝士視察團」


張禮恆


內容提要18815月至8月,清朝駐日使領與奉命考察日本的朝鮮「朝士視察團」,圍繞國際大勢、中朝兩國的困境與出路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全方位地評判了日本的明治維新,讚賞日本改革在器物層面所取得的成就,批評日本在政治體制、社會風俗等方面的全盤西化,斷定日本改革已呈騎虎難下之勢,明治維新決不可能使日本走上富強之路。它帶有明顯的中國印記,折射出中朝兩國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艱難探索。


關鍵詞朝士視察團清朝駐日使領朝鮮何如璋黃遵憲


·評論與回應·


對楊奎松教授關於《毛澤東傳》書評的回應


亞歷山大·潘佐夫

內容提要在楊奎松教授對我的《毛澤東傳》的評論中有明顯的缺點。可以將楊教授聲稱在我的書中文版書中發現的「錯誤」大致歸為三類。首先,我的中文版本譯者的翻譯錯誤。我沒有充分的時間檢查全部中文翻譯的質量。這是出版社的責任。第二,所謂的「錯誤」造成的事實,其實是楊教授誤解了我的話,並把我沒有說過的話歸在我的身上。第三,所謂的「錯誤」造成的事實,歸根結底是因為楊教授不了解我使用的資料的來源。


關鍵詞毛澤東楊奎松潘佐夫毛澤東傳俄羅斯檔案


·讀史札記·


從《日記言行》手稿看梁發的宗教觀念


司佳


內容提要作為19世紀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文本佈道」策略的代為執行者,梁發不僅發揮其印工的技術特長,且潛心宗教學習並以中國教徒的立場嘗試寫作,由此在自身的作品中生髮出一套獨特的宗教觀念體系。從《日記言行》手稿以及倫敦會案卷中相關書信材料可以看出,梁發作品中足以體現其跨文化與跨宗教意識形態的幾個關鍵概念,即一神、福、禍、靈魂等。梁發作為「中介」在近代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梁發《日記言行》《勸世良言》傳教士


《杭州駐防瓜爾佳氏上皇太后書》作者考析


賈小葉


內容提要《杭州駐防瓜爾佳氏上皇太后書》是一篇以彈劾大學士榮祿為主旨的上書,被「康黨」、新黨的諸多報刊競相轉載,影響巨大。但對於該上書的作者,目前學界認識尚不一致。本文通過爬梳相關史料,考訂該上書的真實作者,著重分析不同觀點提出的緣由,進而窺探戊戌己亥年間清廷與「康黨」、新黨之間的矛盾關係。

關鍵詞《杭州駐防瓜爾佳氏上皇太后書》《知新報》康黨新黨金梁榮祿


modernchinese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張振鵾 | 福祿諾節略與中法戰爭兩個階段的轉變
2018年《近代史研究》開始征訂啦!
徐勇 | 視角選擇與敘事平衡
張凱 | 「述文化於史」:宋育仁與近代經史之學的省思
新刊首發 王先明 | 「新史學」的開拓與建構

TAG:近代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