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代第一梟雄袁世凱:沒有他,中國會變好還是變壞?

近代第一梟雄袁世凱:沒有他,中國會變好還是變壞?

原標題:近代第一梟雄袁世凱:沒有他,中國會變好還是變壞?


說袁世凱是近代中國第一梟雄,沒有人有異議吧?反正講晚清史,講民國史,都要給他重重寫上好多筆。今天,最愛君也來寫兩筆。


因為歷史教科書的影響太過深入人心,袁世凱的形象一直都一塌糊塗。看看中學歷史教材怎麼評價他:

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後,實行獨裁統治,企圖復辟帝制。


為了取得日本帝國主義對他復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在全國人民的反對之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在人民的唾罵聲中,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是不是每一條都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最愛君年少時覺得這些評價好客觀,好中肯,答題默寫出來都是滿分,後來上了歷史系,才有了一點質疑的精神:

他真的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是個竊國大盜嗎?


他是個沒有底線的賣國賊,為了稱帝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嗎?


最後,他的一生真的是「可恥的一生」嗎?

問題太多,我們一條一條來擼。


先說明一下,這不是替袁翻案。給他翻案的人多了去了,輪不到我來,只是覺得有必要補充一個解讀歷史人物的視角。有些人讀歷史老有執念,以為非黑即白,其實,多鑽研史料,多問個「為什麼」,就會發現歷史原來是「灰」的,非黑,非白。



▲袁世凱


01 竊國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是革命黨在近代史上最好彩的一次革命,花兩塊錢中了頭獎。結果幾十天之間,南方半壁江山紛紛宣布獨立,革命成燎原之勢。


與此同時,10月27日,一直在「養病」的袁世凱正式出山,任清廷欽差大臣。5天後,他的北洋軍就收復了漢口。到11月27日,連漢陽也攻下來了。


這時,北洋軍已對武昌形成威逼之勢,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岌岌可危。


可以想像,這是中國歷史走向的微妙分岔口:袁世凱如果要做曾國藩,那麼戰爭就像當年的太平天國起義一樣,繼續打下去。而且,袁世凱的勝算很大,他擁有當時全國最精銳的部隊。革命政權雖然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同盟會控制的獨立省份只有三四個,其他地區基本是立憲派陣營,到時倒向哪邊還有一說。


最關鍵的是,打仗是要燒錢的,而南方政權很差錢。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國際上幾大金融中心繞了一圈,結果,一毛錢都沒借到,兩手空空來到上海。


胡漢民後來回憶說,一次,安徽前線告急,糧餉皆缺。孫中山大筆一揮——撥款20萬,他不知道,國庫中僅有銀元10塊。


革命黨這邊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並不想重複太平天國的命運。


漢口淪陷之前,黎元洪就給袁世凱去信說,如果他贊同革命,將來民國選總統,第一任大總統鐵定是他的。黃興也給袁世凱寫信,極力吹捧他,慫恿他「以拿破崙、華盛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盛頓之事功,直搗黃龍,滅此虜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為拿破崙、華盛頓,即南北各省亦當無有不拱手聽命者」。


總之,都是在引誘袁世凱倒戈,推翻滿清政權,擁護共和。


在這種背景下,戰爭停了下來。南北議和在上海正式啟動。

議和還在談著,南方這邊卻有點不厚道,說好了把總統位置給袁世凱留著,結果卻猴急猴急地把孫中山選出來,先當了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很不爽,要叫停議和,直接開打。孫中山趕緊拍電報跟他解釋,老兄不要衝動,我們只是想有個名義,好統一號令南方罷了,大總統之位遲早還是你的,我就是暫時代理一下下。


為了讓袁世凱徹底放心,孫中山後來又作了一次明確表態: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孫中山)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凱整個戲精附體,深情+恫嚇,讓滿清孤兒寡母主動退了位。



▲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和臨時政府閣員合影


孫中山如約提出辭呈,舉薦袁世凱繼任大總統。1912年2月14日,南京參議院十七省代表投票,袁世凱全票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比此前孫中山當選多了一票。參議院在致袁世凱的電報中說:「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只華盛頓一人。公為再見。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之第一之偉業,共和之幸福,實基此日。」


一片祥和喜慶的氛圍有沒有!


弔詭的是,當時力捧袁世凱上位的是這幫革命黨人,後來說他竊國的,還是這幫革命黨人。


這當然是緣於後來革命黨與袁世凱分道揚鑣,革命黨在他們的宣傳體系內就全然否定了當初盛情邀請袁世凱當民國總統的往事。這是政治宣傳的需要,不是歷史的真實。我們的歷史教材卻把宣傳當歷史,確實可笑。

多說兩句:孫中山自己做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堅決主張總統制,等到要讓位給袁世凱時,又令臨時參議院僅花32天時間,制定了一部《臨時政府約法》,改總統製為責任內閣制,想把袁世凱這個總統當擺設。這樣赤裸裸地搞雙重標準,因人立法,玩弄袁世凱,連革命黨內部人都看不過眼。


嗯,你孫中山是霸道總裁,我袁世凱就是Hello Kitty?


後來袁世凱與革命黨發生那麼多齟齬,根本原因就是革命黨把袁世凱當猴耍造成的。


小結一下:辛亥之際,袁世凱與革命黨合力促成了滿清政權的和平轉移,堪稱中國版的「光榮革命」。沒有袁世凱,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要流血,多少人要受難。沒有袁世凱,中國不會更好,只會更壞。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與駐華使節合影


02 賣國者?


「竊國者」的頭上,還頂著「賣國賊」的帽子。到大街上隨便逮十個人,我敢保證有九個人會說:袁世凱出賣國家主權,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以此獲得日本對其稱帝的支持。


問題是,袁世凱一直都是一個親歐美者,他要賣國,也賣給歐美啊,怎麼會賣給日本呢?這麼明顯的漏洞,反正很少人會質疑。


還有,袁世凱的發跡是從朝鮮開始的。1884年,朝鮮開化黨在日本配合下發動政變,袁世凱當機立斷,隨機應變,一舉平定叛亂,打擊了日本勢力,鞏固了清政府的宗主國地位。因為這段歷史恩怨,他對日本的野心有相當的了解,且終生以日本為假想敵。他又怎麼會賣國給日本呢?

真實的情況是,一戰爆發後,日本趁英俄德等國深陷歐洲戰場無力東顧,決定抓住機遇,狠狠宰割中國。1914年9月,日本向德國宣戰,然後出兵佔領德國在中國勢力範圍,包括膠濟路及青島、濟南等。為了使這種佔領合法化,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後來向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共5號,其中第五號七條,要求中國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財政、軍事等顧問;由日本採辦一定數量之軍械(譬如在中國政府所需軍械之半數以上),或在中國設立日中合辦之軍械廠、聘用日本技師,並採買日本材料……


最嚴重的條款正是上述第五號,想完全剝奪中國政府管理自己事務的實權,因此被國人視為「亡國滅種」的條款。北洋政府的外交家們都說,第五號「直以朝鮮埃及待我」。


日本威脅中國政府不得泄露條款內容,同時增兵南滿,向山東、天津、福州等地調派陸海軍,以武力向袁世凱政府施壓。



▲國內反日風潮實際上是袁世凱默許的


袁世凱壓力山大。他一度暗示要與日本一戰。段祺瑞表示響應,積極備戰。但鑒於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這兩次戰敗後割地賠款的慘痛教訓,袁世凱還是不敢輕啟戰端。


他在積極談判,與日本討價還價的基礎上,採取了一些柔性的策略進行應對。比如,在中日會談之前,他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如顧維鈞、陸征祥、莫理循等不同程度地將「二十一條」的相關內容、惡劣後果和性質泄漏給美、英、俄等國使館或記者,並利用報刊的傳播在國內外形成反日風潮,從而藉助外國力量與民眾愛國熱情向日本反施壓。


最終,中日簽署的修正案,與最初的「二十一條」有很大的區別,對主權危害最大的第五號全部被拒絕,許多條文也與日本最初的要求有很大的退步。這不能說是袁世凱政府外交的勝利,但因此說袁世凱賣國同樣不合適。


實際上,中日交涉結束後,日本輿論對北洋政府極為不滿,「以其所獲不豐也」。

後來袁世凱搞帝制,日本強硬派認為機會來了,主張出兵干涉,大舉征服中國。所以,日本在袁世凱稱帝過程中純粹是搗亂,而不是幫忙。袁世凱通過「二十一條」賣國換取日本支持其稱帝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現在回頭看,袁世凱之所以不能完全拒絕日本的無理要求,是中日實力懸殊造成的,即弱國無外交。在有限的空間內,袁世凱已經將中國的權利守到了極致。當時還在美國留學的胡適對袁的此次表現評價很高,他在日記中說:「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則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袁世凱則視此次對日和約為奇恥大辱,將簽約的5月9日定為「國恥紀念日」,並寫入教科書,以待後來者奮發圖強。


可以看出,袁世凱帶著一個老大弱國,在國際社會上折衝樽俎,何其難也。他的痛處,之前李鴻章體會過,之後蔣介石也體會過。


換作別人,不一定比袁世凱做得好,但可能比他做得更壞。舉個例子,革命黨那邊的主權意識很多都沒有袁世凱強烈。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黃興為了籌款,不惜以租讓滿洲為條件,要求日方緊急提供1000萬元借款。由於日本陸軍大臣的反對,這次「賣國」才沒有成功。


小結一下:袁世凱應對「二十一條」時表現出來的外交努力值得肯定,在主觀上,他亦並無賣國的想法,而且守住了底線。沒有袁世凱,中國也許會喪失更多的權益。



▲周潤髮飾演的袁世凱


03 稱帝者!


(大權在握的袁世凱,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地當皇帝?他是不是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南京保衛戰為何8天就慘敗告終?15萬國軍大潰敗真相
蔣介石看人,十有八九看不準
一人一句話,秒懂唐朝21帝
草根開國皇帝,為何愛殺功臣?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抗英」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漢奸」卻有千餘人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