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銳龍和8代酷睿會讓筆記本變得更弱么?

銳龍和8代酷睿會讓筆記本變得更弱么?

2017年的PC業界恢復了些許活力,在X86 PC通用CPU方面,Intel與AMD的大戰積釋放了過去十年埋沒的能量,引爆了科技愛好者的輿論氛圍。雖然AMD暫時在市場層面受歡迎的程度沒有達到樂觀者預測的山呼海嘯的程度,但也在很大層面上迫使Intel做出了很多「倉促」的布局,8代酷睿的發布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8代酷睿和銳龍時代,筆記本性能相對桌面平台的變化趨勢問題。如果桌面和筆記本平台都在進步,筆記本性能增長幅度比桌面更大,那麼就是相對變「強了」,反之就是變得更「弱」了。

銳龍和8代酷睿會讓筆記本變得更弱么?

上周有三種有關筆記本消息類型值得關注,其一是AMD Ryzen R7 2700U/2500U 四核APU的成品已經上市,同時上半年華碩發布的8核R7 1700特供 3A 遊戲本也正式上市,圍繞這兩條消息很多愛好者產生了很複雜的聯想;其二是Intel 8代酷睿標準電壓CPU終於問世,結合此前Intel 與AMD 聯手打造的Kabylake-G 系列異構處理器,Intel 下一代筆記本平檯布局初見眉目;最後則是驍龍835 Windows 10 Win32版的性能測試出爐,其成績遠遠不如預期,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三條新聞其實代表了未來筆記本性能定位發展的三個可能方向,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搭載Ryzen APU 的筆記本已經上市 全面鋪貨有待時日

首先是AMD 方面,很多愛好者對於AMD 僅僅發布低功耗移動APU 非常不解。在筆記本愛好者尤其是性能黨心中,APU 是個堪稱「災難」的代名詞,即使是Ryzen的強勁勢頭也難以挽回大家對他的信任。對性能有追求的用戶普遍渴望6到8核 標準電壓沒有集成顯卡的Ryzen平台產品,與桌面顯卡售價高昂大家都渴望擁有APU的主流態度大相徑庭。對於這種思潮,本文首先做出一些預判——AMD 目前還沒準備好多於四核的主力移動處理器,至少以半年為周期考慮是指望不上這類產品問世的,是不是APU都一樣。在顯卡方面RX 580打不過GTX1060,RX 560、555相比GTX1050毫無優勢,在2018年底的NAVI之前,指望AMD平台高性能本的指望必然落空。

8代酷睿亂上加亂

其次是Intel 方面,23日AIDA 64露出的一大波移動、桌面CPU產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宗,Intel在性能級筆記本平台上能夠推出的仍然只是Coffee Lake 的各種變體,同桌面一樣擴展為6核。i7 8750H 的CPU-Z信息已經曝光,i9 8950HK與其區別不會特別顯著,整體上8代酷睿移動版就是i7 7700HQ 增加兩個核心後降頻的結果,僅有的變數在於Iris Pro GT4E 是否會被搭載以及集成Radeon GPU的Kabylake -G什麼時候到來。由於六核Coffee Lake 只加核心不降溫度 甚至大幅度增加功耗,同樣的Die, 筆記本弱於桌面是跑不了的,非常清楚明白。

驍龍835 Win10 跑分相當難堪 慘遭打臉

最後是影響不大的驍龍835 方面, 目前僅僅能夠運行32位Win32應用的驍龍835無論絕對性能還是虛擬化到Windows後的性能都遠遠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即使在堪比娛樂軟體的GeekBench中,各大品牌的驍龍835 Win10筆記本性能也僅僅同7年前的初代移動雙核i3 380M相近。驍龍835 不會給任何一個產品定位的筆記本帶來性能提升,其僅有的不對稱優勢在於續航到底怎麼樣。由於對性能的增強乏善可陳,驍龍835 Win10 筆記本也馬上就要批量到來,本文在此不做贅述。

R7 1700 +RX 580 遊戲本已經到達本站 更加值得關注

R7 1700移動版與桌面版就有差距 i7 8750H應當損失幅度更大

大略得將最近的風向時間梳理並且做出對應結論後,我們下面會詳細展開標題命題的分解說明過程。當然肯定會有朋友產生疑問,NVIDIA為什麼沒有被提及?相對來說,NVIDIA 的GPU產品在更新換代上更加按部就班,比Intel 的Tick-Tock變數還要小一些,不過下一代產品在能耗比、溫控和性能方面的具體表現現在還沒有太靠譜的消息,我們將在最後討論。

AMD筆記本復興有壓力

在上個月底中國區的媒體發布會上,AMD 對各路媒體有關桌面平台APU、更多核心APU、更多核心移動Ryzen的問題統統迴避拒絕回答,表示如果有對應產品,最早的官方消息發布平台將會是2018年1月的CES 大展。

三緘其口 (圖為AMD計算與圖形事業部產品管理總監David McAfee )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通過公開消息來梳理AMD 在筆記本平台的一些布局方向。首先重複結論,AMD暫時沒有更多核心的Ryzen 移動CPU產品計劃,不論是純CPU還是APU,大半年內都不會有。相比於桌面端動輒6核8核的高性價比CPU產品,移動3A 遊戲本肯定是比不了的。如果考慮到Bristrol Ridge 等前代APU 平台規格一點都不比桌面端四核的FX系列以及同核心APU弱,那麼暫時只有低電壓的Ryzen APU在性能定位上無疑是遠遠弱於桌面R5 R7 主力出貨平台的。

Skylake Ryzen家族架構對比 Ryzen APU之前只有一個完整的Die

這是AMD 不想參加移動高性能平台的饕餮盛宴嗎?當然不是。實際上,這應該集中反映了AMD目前多條產品線的資源瓶頸問題。不久前AMD 移動RTG部門的圖形老大Raja 在經歷了40天休假治療後辭職轉投Intel,這固然是AMD 在X86領域同Intel 沆瀣一氣「PY交易」的直觀體現,但也反映出常年低市值、賣大樓以緩解資金瓶頸的AMD在多條產品線上無力發動全面反擊的事實。AMD多年來一直都是架子公司,體量很大,規模並不足,不論是人手還是資金都有嚴重瓶頸。

Ryzen APU 內核架構圖

以Ryzen為例,在Ryzen 7 2700U發布前,整個家族滿打滿算只有兩個CCX 8核心一個完整的Die ——4核 、6核 R5由R7 屏蔽閹割而來,ThreadRipper和EPYC 是兩個或四個Die的片上互聯堆疊版。也就是說GF 初代工藝下 AMD 使勁憋了三年最後只有這麼一顆能用的核心,這還是在幾乎耗盡了所有資源,GPU方面Vega 等等嚴重推遲等代價非常巨大的前提下獲得的成果。

Ryzen APU 平台信息

有細心的朋友也已經發現,R7 2700U 的命名直接變成了2系,而不是傳說中的1系。結合一些背景消息,我們可以大概描摹出中間的發展過程——初代Ryzen 本來就沒來得及規劃低端四核心產品甚至沒有APU產品,二代Ryzen的7nm 無論如何來不及在2018年大規模普及。2018年AMD能做的就是Ryzen 1.5,用改善過後的偽「12nm」製程完善Ryzen初代的功能特性,提升頻率。R7 2700U 直接補全了初代Ryzen的缺憾,暫時也是Ryzen 1.5的先鋒。考慮到R7 2700U 全面鋪貨是2018年1到2月的事情(目前只是個別品牌在北美先期上市),而這顆Die 存在的最早消息早在2017年春夏之交就已爆出。那麼Ryzen 後續完善的多核產品少說也有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問世。   所以在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段內,指望更多核心的Ryzen 筆記本產品其實並不現實。

為華碩ROG R7 1700遊戲本更換R7 1800X後過熱關機

那麼有人會問,類似i7 7700K/8700K 一樣,遊戲本直接移植目前的Ryzen桌面版會怎麼樣呢?事實上本站已經拿到了華碩GL702Z ROG 3A筆記本。這款筆記本搭載的R7 1700同幾個月之前台北電腦展一樣被鎖定在了3GHz主頻。我們手動為這款產品更換了R7 1800X,得到的觀察結果是能夠順利開機,但在進入系統一分鐘後黑屏自動關機。同時我們在兩分鐘後開啟其後蓋發現,他龐大的熱管結構熱量久久不能散去,碰觸的燙手程度極為劇烈。雖然這可能與華碩BIOS里對R7 1800X沒有預設高效的溫控策略有一定關係,但足可以證明目前直接移植6到8核的Ryzen桌面CPU 雖然可行,但必須控制頻率到3GHz以下,否則在Gf 14nm工藝下必然撞到能耗比曲線拐點導致過熱的危險情況出現。

Polaris RX580 遊戲顯卡(ROG 筆記本)

在與AMD的公關人員溝通後,我們得到的消息是,這類移植桌面端CPU的產品很難成為筆記本主力,在商業上並不是AMD主推的方向,其一萬多元的售價雖然不能說沒有性價比,但比較優勢在於多線程CPU優勢,產品定位相當另類,前景不明。

定頻1077 MHz 的移動RX 580被 散熱狀況不好的GTX1060移動版壓制

Navi能否如期推出存疑

在顯卡方面,Vega 本來是Polaris 的同代高端產品,但是生生晚了一年多以後才發布。在RAJA 尚且能夠高效領導RTG 部門全力運轉的時候,下一代的NAVI被標註為2018年發布。如今AMD 圖形部門有了很大的變動,Vega 的市場競爭力又很慘淡,指望NAVI 在短時間內來個驚天逆轉也是不可能的。從多年來的事實來看,無論VegaFiji 還是Polaris,AMD 在圖形架構方面短期內都沒有突破,指望像Ryzen一樣全方位涅槃重生有相當的難度。我們手中的華碩Ryzen遊戲本搭載了Polaris RX 580 顯卡,其頻率被鎖死在1077MHz上,完全沒有桌面端氣吞萬里如何橫掃GTX1060的氣勢,被13英寸移動版 Alienware 13搭載的GTX1060 穩吃,毫無還手之力。

AMD 性能級筆記本想要恢復2010年的盛景還要很長時間

總結下來,從目前到2018年秋冬的10到12個月之間,指望AMD 的CPUGPU給遊戲本、標準電壓高性能筆記本帶來飛躍是不現實的,其主推產品是高性能四核心APU。即使有一些強調性能的產品出現,3A筆記本同桌面同檔次產品的差距也會很大,像i7 6820HK +GTX1080 逼平桌面i7 6700 +GTX1080的情況不會出現。

8代酷睿亂中亂趨勢反彈

在筆者的印象中,遊戲本在中國大陸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強勢「回潮」大概始於2013年。在筆記本誕生一直到最近的漫長時間段內,廣大硬體愛好者對筆記本平台一直就有佔據主導地位的固有偏見——性能就是不行,玩遊戲更是胡扯。

Intel XTU超頻工具改動設置

2013年開始,由於桌面四代i7 4000系列主流處理器和筆記本的i7 4000系列在規格上基本相同,頻率上甚至不佔優勢;GPU方面GTX 700M系列顯卡也一改GTX600M乃至以前諸代同桌面版相差頻率懸殊的情況,有了接近桌面平台的希望。加上以神舟為代表,國內外諸多貼牌遊戲本品牌獲得更多商業資源進行大力推廣的紅海勢頭,遊戲本乃至整個高性能筆記本市場地位躍升了一個台階。

從2013年開始,貼吧論壇中很多大神就開始了對筆記本潛能瘋狂挖掘的過程。i7 4800MQ 4倍頻配GTX780M 超頻秒i7 4770 配GTX770? 是的,你沒看錯,真的開始有很多人這麼認為。這波輿論非常強勢以至於在年輕人群體中幾乎將傳統的筆記本不能玩遊戲、性能垃圾論調淹沒殆盡。不過到了8代酷睿的時代,這波強勢輿論可能要失能了。

新銳遊戲本與桌面CPU的頻率差異已經很小 甚至直接搬運桌面CPU

話題回到初始,筆記本和桌面平台性能同時進步,如果筆記本進步幅度更低,那麼就是相對定位更弱了。筆記本和桌面相比,絕對功耗和溫度限制非常明顯,在理想條件下是不可能比桌面進步更快的,這些年為什麼能夠逆勢反彈呢?其實問題就在於Intel 在架構和核心數量方面迭代演進的非常保守,從2010年2代酷睿到2017年7代酷睿,桌面和筆記本主流都是四核CPU。桌面更多核心的CPU 不是沒有,但不論i7 還是E5 在售價上都和主流用戶群絕緣,有了等於沒有。

i5 2550k 衝擊5Ghz並不稀奇 5.4Ghz不在少數

i5 4670k 受制於高溫4.5Ghz已經勉強 4.8Ghz已經是極限

2011年2代酷睿大行其道時,i7 2600K 風冷5GHz不是夢想,筆記本i7 2920MX 連穩定2GHz 都是問題。2012年i7 3770K 受到硅脂困擾,4,8GHz成為瓶頸,筆記本i7 3840MQ3940MX 穩定4.3GHz已經不是奢望。2013年Haswell系列不論桌面還是四核都面臨高頻瓶頸,筆記本雖然穩定4GHz困難,但桌面極限超頻頻率也回落到4.5GHz甚至4.2GHz。2016年真正的新架構i7 6700K問世,極限頻率回升到4.8GHz附近,但筆記本的i7 6820HK 也有超頻4.4GHz的希望。七年來,筆記本高性能平台和桌面甜點都是四核主流,頻率差距不超過0.5GHz,一直到今年才被打破,遊戲本玩家的「傲慢」完全是有道理的。

AIDA 64 更新日誌泄露8代酷睿移動版 和9代酷睿桌面版

有關NVIDIA GPU的問題我們將在下一部分中論述。僅就CPU而言,Intel在桌面端就領域的長期不思進取,不肯將X系更多核心CPU親民化的「保守」姿態才是筆記本看上去能夠接近桌面CPU性能的核心奧義所在。

網傳的i7 8750H 6核移動標準電壓CPU-Z截圖

2017年底,Intel終於開竅,在桌面發布了6核的主流8代酷睿,在移動輕薄本領域發布了4核低電壓產品。根據上周的消息,以i7 8750H和i9 8950HK 為代表的六核心標準電壓CPU 也已經箭在弦上。從表面上看,不論是不是受到Ryzen 壓迫所致(畢竟CPU流片歷史頗久,Ryzen的性能解密要在這些晶元決定研發之前),Intel 都釋放了足夠的進步誠意。

Adobe Media Encoder 2018 轉碼i7 8650U 頻率溫度運行情況

不過就筆記本而言,由於Intel的製程瓶頸,14nm++仍將服役,功耗和溫度水平並不會有什麼進步,同樣堆積核心,桌面有更強的散熱系統冗餘空間可供揮霍,筆記本不可能跟得上這種散熱壓力的劇增幅度。就已經發布的i7 8000U 系列低電壓處理器而言,標稱的3.X GHz滿載頻率根本就是鏡花水月,其長時間穩定頻率甚至不到2GHz。8代酷睿6核Coffee Lake-H雖然比Kabylake-U 聽上去新鮮一線,但製程不變,同頻率、同規格的溫度和功耗水平並無寸進,帶來的散熱壓力只能更加巨大。目前已經曝光的i7 8750H 基準頻率只有2.0GHz,最高Boost頻率也僅有3.2GHz;i9 8950HK 雖然有標稱頻率更高的可能,但是i7 8000U 系列和i7 7920HQ 等降頻火爐殷鑒不遠,指望8代酷睿標準電壓維持桌面的高頻特性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i7 8650U 穩定頻率並不高

Intel AMD 融合異構處理器

考慮到Kabylake -G可能會發布,加上Radeon 成為超級火爐的概率很高,加上傳言Coffee Lake六核家族中甚至有搭載GT4E 72EU 高段位Iris Pro 核顯的可能,8代酷睿移動版比桌面平台實際運行頻率更低是非常現實的預期。8代酷睿同頻性能完全沒有進步,筆記本如果頻率上不去,相比桌面平台性能變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打個比方的話,也許我們就要重新回到i7 2920MX 仰望i7 2600K的時代了,希望現實並不是這樣。

NVIDIA存在變數 小議前景

不論是高性能輕薄本平台如Surface Book 2、Macbook Pro,還是正統的遊戲本,GPU性能都是「高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歷史慣性,ATIAMD顯卡已經事實上退出主流遊戲本領域多年。我們雖然能夠看到類似R9 390MX 、RX 580這樣的AMD GPU偶然出現在個別遊戲本上,但他們一般都停留在概念品階段,即使有上市的類型也非常邊緣化,影響力有限。就高性能筆記本平台來說,目前確實是NVIDIA主導GPU領域。

NVIDIA 最近走的很穩

多年來相對壓力較小的環境讓NVIDIA形成了類似Intel Tick-Tock 的節奏,把本來無規律的筆記本顯卡馬甲迭代方案換成了一代架構、一代製程(或者小改進)的演進模式。目前的帕斯卡架構系列圖形顯卡高端卡在2016年8月發布,一直到最近MX130等還沒有全面普及完畢。從本能的市場意願來說,NVIDIA 是不願意加速GPU 換代方案的,玩家們看到過GTX680M-GTX680MX-GTX780M-GTX880M一系列迭代過程,肯定會意識到,革命性的GPU產品在筆記本平台上受到能耗比限制非常明顯,肯定會落後桌面產品很長一段時間推進。

Volta GV 100核心架構圖

從下一代展望來說,Volta 架構的 GV100核心Telsa 計算卡已經在2017年問世,根據媒體消息,GV104 GV102 等桌面遊戲卡核心最早問世時間節點大概是2018年3月。如果Volta 桌面遊戲卡在這個時間節點準確到來,那麼遊戲卡最早的問世時間將會是2018年6到8月的暑期。

GPU頻率、能耗曲線 給筆記本騰挪的空間多數歷史時期都很小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Volta 架構遊戲卡採用的製程是TSMC台積電的12nm定製版,從晶體管密度反推,他本質上並不是全新製程,而是已有的16nm架構深度優化版。根據TSMC的一些公開資料,這個12nm半代工藝完全是基於16nm FFC工藝演進而來,理論單位性能提升百分之十左右,能耗下降理論值接近百分之三十。按照TSMC的說法,16nm FinFET Plus 其實還是他們自己手中最具競爭力的製程工藝,已經發布的GV100 所配12nm工藝在性能上不能保證打贏16nm FinFET Plus。這與Intel 初期10nm工藝Conolake 在絕對頻率方面無法同14nm++相比是非常類似的情況。

G92 G200時代筆記本相比桌面不值一提

從製程方面上來講,Pascal架構相對Maxwell這種頻率逆天提升已經不是Volta能夠指望的。從架構本身來說,Volta的GV100核心架構上也不是從前G80G200GF100等核心那樣的脫胎換骨版,核心的迭代進化方向是針對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VR MR等主流遊戲領域涉及不到的「高大上」領域優化。我們並不否認這些趨勢性的前沿技術也是筆記本同樣需要跟進的方向,但他們顯然還處在技術成熟曲線的非常早期階段,指望一兩代筆記本產品去獲得他們的紅利擴展功能、增強性能意義非常微弱。

歷代旗艦(高端)GPU核心 NVIDIA內部對比

所以Volta 架構的移動顯卡能在同樣能耗情況下帶來多少性能提升有著很大的變數, 七年前桌面領域製程架構雙躍進的GTX480 乃至之後的GTX590x雙芯卡為NVIDIA 帶來了「核彈王者」的美譽,當時的移動旗艦GTX480M 是桌面有史以來最失敗的甜點卡GTX465的閹割版,備受鞭撻,被釘死在遊戲本發展史的恥辱柱上,殷鑒不遠。NVIDIA已經連續多年在能耗比方面深度挖潛,雖然很有功力,但人力有窮盡之時,即使Volta 架構遊戲卡不像當年Fermi架構那般慘烈,但維持此前攻城拔寨的大躍進趨勢也不大現實了。對此,我們缺乏足夠的信息判斷,可以用謹慎悲觀的態度展望——Volta 架構筆記本遊戲卡可能會出來得比較晚,至少不太容易複製Pascal架構 取消「M」命名,讓桌面移動同型號顯卡性能基本一致的策略。

誰也不能保證GTX480M「慘絕人寰」的杯具不會重演

就從現在開始到2018年冬天的10到12個月時間段內,筆記本CPUGPU 同桌面類似定位(主流級)高端台式機的性能差距,很可能是會拉大的。總體來說,不論CPU還是GPU,製程工藝方面都是問題核心所在。此前多年Intel和AMD 對提升桌面主流平台CPU性能的動力都不夠充足,是當時筆記本和台式機性能差距縮小的大前提,2017年競爭的核戰重新打響,不論CPU還是GPU的工藝短期內都支撐不了筆記本晶元像桌面一樣大躍進。

製程工藝是對半導體晶元發展的極大制約

目前來看,這個大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即使2018年底筆記本CPU進展比較順利,抑或是AMD NVIDIA 的高能耗比GPU 進展相對樂觀,只要主要晶元廠商的技術競爭態勢持續發展下去,在相對較長地周期內,筆記本方面的性能進展還是很難維持此前幾年的「強勢」假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魅藍全面屏真機外形偷跑:指紋識別亮了
諾基亞新機Nokia 9渲染圖流出:這次用上曲面屏
小機身有大能耐 聯想MIIX 520深度評測
羅永浩自曝鎚子科技新品:兒童手錶+車用支架
引領創新25年 ThinkPad從不止於經典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