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私刑能保護家庭嗎?好萊塢的選擇是……

私刑能保護家庭嗎?好萊塢的選擇是……

原標題:私刑能保護家庭嗎?好萊塢的選擇是……



法治社會是一種理想,它試圖建立的,是一個在公共暴力保證之下的公義社會,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公正的審判,使社會維持在最低道德水準之上。


撰文 | 連清川


新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有點故弄玄虛。當波洛探長走向在火車隧道中去向那些行兇的人宣布事件真相的時候,鏡頭搖過去,坐在一排的兇手們,擺出的造型是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

我曉得導演的意思,他不就是想說,殺人一命,如入地獄嗎?但是這12個行兇的人,他們殺的是猶大,那個背叛了耶穌基督,也就是背叛人類精神的人,所以,儘管是兇徒,可是他們有聖徒的光芒。



▲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


不過,這樣的升華實在有點太過拔高。因為說到底,《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個關於私刑的辯論:當法律無法對兇徒進行審判的時候,私刑是否也具有正義性?1974年的經典老版本,電影結束的時候是所有的兇徒們彼此碰杯,波洛探長視而不見;而今年的新版本是,波洛探長說了一番頗具宗教意味的話,精華在於「我看見的不是一群兇徒,而是一些破碎的,需要被拯救的靈魂」。


於是區別在於:老版本承認了私刑的正義性,而新版本只是以人類固有的同情作為逃避。


可是,既然全世界都同意了「法治社會」(美國版本是「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為什麼還需要私刑?

  • 私刑是一種救助?

克萊德·謝爾頓是居住在費城的一位工程師,與妻女幸福生活在一起。在一次入室搶劫案中,他目睹了妻女被殺害。然而,在其後的法庭審判中,由於警方的證據不足,於是和首惡兇徒達成了協議,從犯死刑,而首犯輕判。


憤怒的謝爾頓用了三年時間,計划了極其周詳的私刑報復。但他報復的,不僅僅是兇犯而已,而是向整個無能的司法界發起了戰爭。他肢解了兇犯,活埋了兇犯的律師,炸死了審判的法官,最後甚至試圖引爆整個市政府。


這是2009年的好萊塢電影《守法公民》的劇情。這部並沒有在中國大陸上演的電影,其實在好萊塢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抨擊司法不公的電影雖然比比皆是,但是幾乎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敢於如此赤裸裸地挑戰整個司法體系。如果認為司法無能,難道所有人都可以認為私刑是公共選擇?


▲《守法公民》劇照


我猜想著名大導演加里·格雷(F. Gary Gray)最後還是被迫選擇了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尾:對抗謝爾頓的檢察官發現了他的炸彈,讓他自己成為了炸彈的目標。


可是電影的主旨始終是矛盾的:謝爾頓的目標是正義的,法律的確在這個案件中是無能的。兇徒利用出賣從犯得以逃脫,律師鑽了法律的空子,法官只求能夠平穩地了解案件,而市政府只是為了維持一個所謂的公共平衡。連檢察官自己都不是清白無瑕的:他知道兇徒是有罪的,但是他也選擇了交易。


難道這樣的故事不是普遍的嗎?殺人犯因為證據不足而被釋放;幼兒園裡的強姦犯和猥褻犯因為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包庇各類罪犯的公司和官員仍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韓國電影《熔爐》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法律,但是這樣的悲喜劇並不能在所有地方得以複製。恐怕《嘉年華》才是更加接近現實:人們的喧囂憤怒會在普遍的收買中逐漸平復,而潛伏在人世中的普遍罪惡,在默默地醞釀出下一次的沉渣泛起。


阿格莎·克里斯蒂慣於講這樣的私刑故事:在《無人生還》中,一個罹患癌症晚期的法官,把他職業生涯中無法定罪的十個殺人犯,邀請到與世隔絕的士兵島,以私刑的方式一個個將他們處決。



▲《無人生還》劇照


法治社會是一種理想。它試圖建立的,是一個在公共暴力保證之下的公義社會,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公正的審判(這其中需要一系列的技術系統,公正的取證、法庭辯論、陪審團……),使社會維持在最低道德水準之上。

然而,關鍵的問題是,現實社會並不是真空實驗室,司法系統不是上帝用精密的儀器製造出來的完美機器。這是一個僅僅由普通人所構成的一個普通機構。貪婪、暴力、瀆職、輕慢、傲慢、成見……所有人類該有的問題,在司法系統中無一缺失。即便所有的司法人員都精明幹練,愛崗敬業,就像醫生也會失誤一樣,他們也會失誤——司法,是一個普通職業。


法律失效的概率,不是低,是高;不是稀少,是普遍。


於是,好萊塢創造出了一個個超級英雄:蝙蝠俠、超人、鋼鐵俠、懲罰者、俠探傑克、蜘蛛俠、綠箭俠……他們都幹了什麼呀?都是私刑的執行者。未經審判的嫌疑犯,都不應該被懲罰,不是嗎?這才是法律最根本的原則啊。



▲漫威的暗黑漫畫《懲罰者》,顯示出超能力的懲罰者與正義之間的矛盾


法律主義的技術派們常常以「法律就是法律」作為掩蓋司法失效的借口。但是他們忘了《聖經》上最基本的教誨:「人若彼此爭鬥……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聖經·出埃及記》)


聖經的意思當然並不是提倡暴力,而是提倡「自然正義」。法律的目的當然不是法律,法律的目的是社會的正義。


《守法公民》中,謝爾頓的出發點的確是復仇。但復仇不是正義,只有當復仇具有自然的正義性的時候,它才是公義的。向整個司法宣戰,要求司法恢復它本身所具有的正義目的,這才具有自然正義性。


私刑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要恢復正義。如果犯罪的人得不到懲罰,以犯罪獲得利益的公司得不到攻擊,以犯罪而居於高位的人得不到懲戒,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失去正義的天平,走向普遍的混亂。


因此,公法無效,私法救助。

  • 私刑的困境

但是,經典舊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提出了一個極大的困境,最後連波洛探長也無從回答。


私刑儘管是對公法失效的一種補償,可是誰能夠保證私法的正義性?


在電影中,卡薩第是殺害兒童黛西的兇手,這個已經是有充分的證據指明的了。然而,為了能夠讓卡薩第被執行死刑具有正義性,克里斯蒂用了「十二人陪審團」的概念。因參與殺死卡薩第的人一共有十二個,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個陪審團。陪審團本身的目的就是判決,因此十二個人殺死卡薩第自然就形成了合法性。



▲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


但這不對,這不能形成合法性。


私刑有著幾乎無法解決的重重困境。


憑什麼認定嫌疑者是有罪的?現代司法系統建立了一整套的刑偵系統和技術,就是為了更加準確地確認罪犯的準確性。當然,無法否認,民間的刑偵愛好者,未必在具體的案件中,不能夠給予和司法系統同等的技術支持。


誰來定罪?審判者的地位之所以尊崇,是因為他們乃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富有經驗的判斷者,他們能夠通過法庭辯論、審視證據、辯查嫌疑者的人格、行為和心理,來給予判斷。而在私刑中,誰來判斷?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陪審團之所以不成立,是因為在陪審團制度中,關聯性迴避乃是一個重要原則。陪審團應當由完全無利益關係的陌生人所組成,其判斷才會中立,審判才會公正。私刑中,陪審團何以存在?


誰來量刑?誰來行刑?……


所以,即便我們要承認私刑的合理性,卻最終無法解決私刑中所必須面臨的諸多真實的挑戰和困境。



▲蜘蛛俠一生都在平衡這句話


好萊塢給出的答案當然是簡單粗暴的。因為人家是超人,或者蝙蝠俠,他們具有了普通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他們能夠出現在所有的犯罪現場,目睹犯罪的過程,他們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幾乎等同於上帝的公義,所以他們可以審判。他們聚合了偵探、目擊者、陪審團、法官的所有功能。


但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可以聚合如此之多的超能力。因而,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反對和禁止私刑。而且,即便在非常罕見的情形之下,人們認同了私刑的正義性,但執行私刑的人仍然必須面對法律的懲罰——這也是正義的要求,因為沒有人可以擔任上帝的職能。人世的事情,必須按照人世的規矩來辦。


看吧,人類就這樣被困囿在自己的牢籠之中。人的天生缺陷,就決定了司法無法是一個完美的制度,因而世界依然需要私刑,來保證基本正義得以伸張;但是因為私刑本身就缺乏了正義所需要的一系列條件,於是人們又必須反過來懲罰私刑者。



▲濫用私刑者最後也會受到懲罰


當然,這樣涉及到人類本身困境的問題,是我這樣一個既不懂司法體系,又不懂自然體系的人所能回答的。


我確切地知道一件事:我們都必須保護自己的家庭和家園。如果有人侵犯了我的家庭和家園,我一定會先尋求公法的保護。但如果公法無法保護我,我必然奮起孤身之力,去保護我的正義。


這是我作為一個個體,必須具有的自然,必須具有的正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川思想庫 的精彩文章:

作惡多端的「伊斯蘭國」真的已經滅亡?
跌落神壇的昂山素季,到底冤不冤?
沙特到底有多少王子?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互聯網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創業於改革開放前,寫下半世紀不敗傳奇,魯冠球如何繞開民企重重暗礁

TAG:冰川思想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