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席核心觀點集

首席核心觀點集

連平:科技金融是金融業的一種業態,是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交匯融合的產物,商業銀行是科技金融發展的關鍵主體,儘管目前「銀行+子公司」的內部聯動模式有助於克服銀行在開展科技金融業務時風險收益不對稱的缺陷,但仍需要解決在銀行內部機制和外部監管方面的相關問題,未來除了深入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外,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創新也是關鍵因素。

盛松成:貨幣投放取決於央行的貨幣政策,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外匯占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抵消,比如向商業銀行發行央行票據,並不存在綁架基礎貨幣投放的問題。此外,官方外儲從流動性、安全性等角度考慮,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同時也進行了多幣種的配置,這是國家資產安全和宏觀調控的戰略需要。

李迅雷: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一定是指股市所反映的經濟運行質量如何,而不是數量如何。2018年整體來講經濟增速是回落的,當今中國穩增長主要還是依賴於傳統產業投資,但是這條路越走越窄,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增速要回落,不會有新周期的原因。未來投資要避免把大比例資金配置到一些低效率的周期性板塊上,但在經濟轉型中的新興服務業的投資在增加,本身也是給資本市場帶來了結構性投資的機會。

彭文生:傳統的經濟周期在消失,近幾年中國及美歐經濟的GDP增長、低位的CPI通脹率波動性均下降,傳統經濟周期的波動特徵降低,這與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大緩和」時代相似。從以銀行信貸和房地產價格為指標的金融周期看,過去十年在美歐身處金融周期下半場調整的時期,中國金融周期的繁榮,房地產的繁榮和信貸擴張拯救了全球經濟。未來,美國金融周期在往上走,歐洲也在見底,我們要利用好美國和歐洲未來幾年處在金融周期上行階段的機會,抓住外需比較好的時機,來促進我們自己的金融周期的調整。

丁安華:當前製造業的投資增長速度非常低,3-5個百分點不足以支撐一個典型的由資本開支所帶來的周期,同樣投資周期也無法獲得有效支撐。十九大提出要提升有效的供給,未來面臨的周期問題是在供給側發生,主要的周期可能是由技術革新帶來的,主要的期望來源於創新,對深圳的發展抱有信心的所有依據來源於其自下而上的創新活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創新活力。

林采宜:特朗普貿易保護政策一旦全面啟動,對日德影響有限,加拿大出口的部分領域將受到影響,中國與墨西哥受衝擊顯著,尤以中國為最。未來對華貿易爭端將以反補貼、337調查為主,反補貼主要用於對金屬、化工和家具行業的調查,而337調查重點用於電子、塑料及輕工等容易引起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業,預測中國出口美國商品貿易額約下降250億美元,占對美商品貿易出口總額的6.7%左右。此外,資產配置的港險產品在計劃書里測算的「高收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尤其香港常見的英式分紅保單中,其高收益來自非保證現金價值,投資者不應追求所謂高回報率,同時還應考慮自身財務短期流行性情況。

廖群:對比「十九大報告」與「十八大報告」中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不同論述,預期十九大後國內金融體制改革將適度地收斂。首先,此前「現代金融體系」的提法刪去,意味著現階段金融體系的「現代化」將不是重點,這是改革適度收斂的一個總體性信號;第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更為強調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第三,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從加快發展變為強調健康發展,意味著質量的提升;第四,「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較「維護金融穩定」體現了防範風險意識要強得多;第五,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的提出也體現出守住金融風險底線。

潘向東:目前美國經濟和通脹均表現良好,12月加息的可能性維持較高水平;歐元區三季度經濟表現強勁,依靠強勁內需帶動全球經濟復甦,但10月份核心通脹依舊低迷,歐元區仍需要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直至通脹出現可持續改善,因而退出寬鬆的進程應是緩和而漸進的。國內方面,10月工業生產回落,在投資、消費、出口增速下降的情況下需求整體放緩,難以維持工業的快速擴張,當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時市場利率還會繼續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在「防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出現局部的資金緊張,從而帶動了整個無風險利率的上升,未來2018年面臨的任務預計仍然是反通縮。

沈建光:防風險已經取代穩增長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基調,具體會體現為:第一,實體經濟去槓桿與金融去槓桿並舉;第二,國有企業去槓桿以及殭屍企業的處理將配合國企改革得以加快;第三,深入對銀行業的監管;第四,房地產領域面臨收緊政策;第五,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會深入;第六,強化協調監管;第七,強調地方政府監管職責;第八,金融反腐仍將持續。

邵宇:中國貧富差距和發達國家貧富差距形成的貢獻因素權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經濟一直是投資先行,資本積累優先,30多年中國國家和居民的原始積累過程,得益於每年新增產出、此前無市場價值的生產要素的資本化(如土地、礦山)以及資產價值的重估,總之積累的源頭不是利潤就是資本增值。主要原因還是源自廣義QE即貨幣寬鬆的力量,同時中國家庭財富水平受到的地域影響則更大,地區差距可能是資產泡沫的一種表現形態而已。

伍戈:在新興加轉軌的經濟體中,結構性特徵會顯著改變貨幣運行的規律,進而影響貨幣、增長與通脹的匹配關係,多用多部門模型而不是單部門模型,多用結構化視角而不是簡單的總量視角來分析和觀察貨幣問題。貨幣政策是短期的總需求管理工具,不可能根本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受到結構性問題的掣肘,因此其基本著力點應在於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定,從而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為產業升級創造穩定的預期,關鍵是要加快推動結構調整和改革,切實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活力和動力。

張明:國債市場近期為何顯著下跌的原因:需求層面,商業銀行對國債進行長期投資需求顯著下降;供給層面,新增地方債發行對國債的替代作用明顯增強;通脹預期層面,預期上升使投資者配置長期國債動力下降;交易行為層面,債券交易盤佔比上升且第三季度的加槓桿行為,導致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加劇短期拋售國債的去槓桿行為,進而加劇國債市場下跌。未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攀升的概率很低,更有可能是在4.0%左右的水平上維持緊平衡態勢。

張岸元:雖然明年增長目標、政策基調不會出其不意,但財政貨幣政策操作可能比市場預期更有想像力,有存在較強力度減稅的可能、常規性降准或有多次兩方面的超預期,慢牛存在被加速的可能性,但若這些利好被投資者在幾天內透支交易完畢,市場仍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加劇、成交量放大的情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潘向東:強監管下債券收益率上升,資金能「脫虛向實」嗎?
魯政委:央行有「上帝之眼」嗎?
高善文:供應受限量跌價升,旺季需求有待檢驗

TAG: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