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聊最近看的幾部五星電影(七)

聊聊最近看的幾部五星電影(七)

從 觀 影 開 始

嘗 試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雖然我一直在安利最新的值得一看的電影,而且鼓勵大家去電影院支持良心之作,但是因為市場運作的關係,很多時候電影院里並沒有多少好電影,所以痴心影迷都是網盤族、硬碟黨——

所以我要一直孜孜不倦的推薦五星電影。

「南山往事」的資深用戶應該知道,我有在堅持寫影評,截至目前在微博上發了超過800條中短評,話題名為「十九君的獨立院線」,閱讀量也已經突破80萬了。

取「獨立院線」這個名字是因為中國目前沒有開闢獨立院線,這對廣大影迷來說很不方便。既然沒有,那我就自娛自樂弄個話題吧。

其實電影看得越多,就越格外珍惜那些單純靠敘事取勝的電影。畢竟科技發展了,生活節奏也在加快,大家更偏向於喜歡視覺效果突出、情緒刺激強烈和快節奏的影片,這是時代特色,因此人們也往往受到這個時代風格潛移默化的影響,影迷也不例外。

技術的發展對電影的貢獻固然無可厚非,但相信細心的你也看到了,近年來每年的劇情佳作相較於以前已經少了很多很多,多數電影更多喜歡依靠視效、獵奇、高科技技術和極致元素化的感官刺激來吸引觀眾,場景更廣、飛船更大、人數更多、色彩更艷、血漿更濃、手段更殘忍、武器更毀滅、結尾更反轉,為了更極致而更極致,而不是故事本身真的需要這樣。

至於影片核心要素的劇本故事本身卻往往經不起推敲,甚至劇情薄弱,空乏,幼稚,毫無亮點,但包含在華麗外衣下,卻往往能吸引人,大家看過之後又覺失望和遭到詬病。

這些電影,的確受其時代技術的限制,影片技術手段比不上現今電影科技的豐富,但也正因如此,它們往往必須依靠精妙的故事和展示手法取勝,因此它們往往擁有無與倫比的絕妙情節和獨樹一幟的敘事風格,再加上那些堪稱教科書式的演技、電影技巧、時代特性、化學反應,這一切讓這些影片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難被複制,更難被超越。

我對電影的評價標準很簡單——

它有沒有在某個方面徹底顛覆我以往的認知,如果有,那毫無疑問給五星;如果沒有,那麼就算故事講的再好,技巧用的再嫻熟,煽情煽的再無下限,最多也就四星半。以此類推。

下面介紹的6部電影在我看來絕對是五星佳作,是我從最近看的幾十部電影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如果感興趣,不妨找來一睹為快。

01

《公路之王》(1976)

導演:維姆·文德斯

豆瓣評分:8.3(1689人評價)

《公路之王》是文德斯早期「公路三部曲」繼《愛麗絲城市漫遊記》、《錯誤的舉動》之後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私以為理想中的電影、最接近自由的電影,曾榮獲第29屆戛納電影節費比西獎。

片中兩位主角布魯諾和羅伯特走過了一條漫漫長路,文德斯在其中表現了德國影院或倒閉或改放色情電影的慘淡現狀,藉此痛斥了社會的衰敗。他還邀請到德國著名影評人漢斯飾演片中女主角,一起聲討德國社會的文明衰落。

相比美式公路片,《公路之王》更單純,兩個男人,生活瑣屑,電影院、公路、父親、女人、所謂的測試電話、家庭生活,更接近了某種永恆的狀態,絕不帶勁,但恰到好處。

它沒有劇本、沒有章法、沒有終點,文德斯當時對電影的前路迷茫又悲觀,遂將這一主題融入到主角的工作中;

但同時他又說這是自己拍電影生涯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因為只有那時,不需要劇本也可以直接上路。

此後流浪與疏離成為文德斯電影永遠的主角,他也藉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出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來。

02

《盲山》(2007)

導演:李楊

豆瓣評分:8.3(64220人評價)

《盲山》是李楊導演「盲」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前後兩部分別是《盲井》和《盲·道》),雖說是三部曲,但是我更願意把前兩部放在一起稱其為「雙盲」,因為《盲·道》實在有失水準,而《盲井》和《盲山》,都在水準之上,而且震驚中外。

《盲山》繼承了前作的批判精神,將視線投向了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人口拐賣」問題。影片透過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山村的寫實,營造出令人絕望的壓抑,將一個沉重的「盲人世界」真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愚昧的無知成為了電影對人性醜惡所詮釋的盲點。

而影片最終兩種不同版本的結局,一個結局雖然稍顯潦草,卻仍代表著「盲」後的希望;另一個結局則代表著電影藝術對「盲」最為有力的著點。

正如導演李楊對「盲」字的解釋——

「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還不一樣……衍生開去,就是對良知視而不見,對外部殘忍視而不見。」

PS:題圖即截自這部電影。

03

《日出》(1927)

導演:F·W·茂瑙

豆瓣評分:8.8(4898人評價)

《日出》是德國電影先驅茂瑙赴美髮展後拍攝的第一部作品,他將好萊塢經典通俗劇與德國表現主義完美結合,使人覺得即使是無聲片,在今天看來依舊魅力不減。

影片講述一名年輕農夫愛上了城市女人,在她的迷惑下決定將妻子淹死,然後把農場賣掉,搬到城裡跟她雙宿雙飛的故事。

影片籠罩在柔和的光線和濃郁的詩意中,具有鮮明的德國風格:鏡頭的多變性和取景的角度、主觀攝影的效果、表現主義的表達手法,使觀者在觀看的最初幾分鐘即可確定,這是一部無可爭議的經典影片。

城市和鄉村這兩個不同的世界在茂瑙手中得到了天才的處理,人物的內心同外部世界相互呼應,人物帶著不同心情出現於城鄉間的不同地段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表現,使城鄉的變化成為闡釋人物內心的一部分。

演員對人物的把握很有分寸,表現出了主要角色各自不同的特點:如男人的不堪重負、左右為難;妻子動人而柔弱;城市女人則是個最終的失敗者,她本人似乎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所愚弄——同影片的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茂瑙沒有在片中給出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表明了他的意圖,即我們從電影里所感受到的可以是任何人的愛情。

這場厄運還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希望就能換來完美的日出。

04

《切腹》(1962)

導演:小林正樹

豆瓣評分:9.2(10877人評價)

《切腹》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將電影的儀式化和映像的靜態美髮揮到了極致,是日本武士片的集大成之作

影片主要講述寬永七年十月,一名叫作津雲半四郎的浪人來到名門井伊家,要求在庭前切腹自殺,從而引出曾作同樣要求的千千岩求女的故事。

導演在深層次上剖析了武士階層的狀態與實質,帶給人更多的是一種悲涼與一聲嘆息。

如果拋開武士道本身的關係,這部片子反映的大哲也發人深思,不論政治統治與行政上的意義如何,可能某些用來束縛人的所謂「道義」都是一種矛盾綜合體的表現。而在要求別人這樣遵守的同時,在「道義」與實實在在的生活、人性相衝突的時候,自己能否知道如何選擇呢?

可能不身臨其境,永遠也無法下結論。

而此片對於武士階層唱出了輓歌,真實、可嘆。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今天別人的遭遇,可能是你我明日的命運。這個世界是不會被渲染了的假象改變的。

在影片最後,津雲半四郎用自裁的短刀復仇,用禦敵的長刀切腹。大名門虛偽的武士尊嚴就像井伊家被供奉的先祖盔甲,最後七零八落的倒在地上。

05

《世界旦夕之間》(1973)

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豆瓣評分:8.4(1434人評價)

《世界旦夕之間》改編自伽洛耶的長篇小說《三重模擬》,是法斯賓德在70年代為電視台製作的兩部式軟科幻片,總時長212分鐘,其中關於電腦模擬真實世界的構想遠遠超越了時代。

而且當時正值美蘇冷戰,法斯賓德的殘酷之美,與冷戰氣息更是相得益彰。

故事發生在未來,科技的控制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化,政府的一個部門開始研究人工智慧的自動化並取得了進展,但項目的發起人沃爾摩爾卻在成果發布之前精神恍惚離奇死亡,他的助手斯蒂勒獲命成為研究所的新負責人,但沃爾摩爾離奇死亡的原因引起了斯蒂勒的懷疑,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斯蒂勒發現了最終的秘密。

而這個秘密直接導向沃爾摩爾的死因,世界存在的意義危在旦夕。

影片充滿了德國表現主義的各種手法,鏡子象徵人格的背離和分裂,空間象徵著世界的封閉與權利的絕對控制,虛擬和真實互相滲透象徵著結構與結構的重建。

法斯賓德在片中塑造了兩個英雄形象,沃爾摩爾在明白世界的真相之後留下伏筆,希望後來者能夠打破枷鎖,並從容赴死;而斯蒂勒最後的肉體在中層世界死亡,他的死作為一種象徵,被隱喻為強權的控制下人的反抗雖然失敗,但人的意志和愛可以拯救一切,所以斯蒂勒在另一個象徵上層的世界裡醒過來,被鎖在一個沒有陽光的房間里,斯蒂勒最後看見了陽光並和伊娃相擁。

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斯蒂勒終於逃出虛幻的世界,回到真實世界。在這裡伊娃穿上了象徵溫暖的橘紅色長裙,斯蒂勒穿著溫暖的毛衣,象徵安全。

但他們始終沒有走出房間,這是法斯賓德高明的地方,他並沒有直接告知觀眾,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的上層世界。

他留下了一個希望,而這個希望不一定是對人有益處的,而是人所需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部科幻片,《世界旦夕之間》影響深遠,日後許多科幻片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影子——

比如好萊塢翻拍版《異次元駭客》,《黑客帝國》里的電話亭,《成為約翰馬科維奇》里的思維控制,《楚門的世界》里的平行世界,《暖暖內含光》里的記憶消除等等。

如果再結合當時的冷戰背景,我們會發現,法斯賓德哪裡是在講什麼虛幻和真實的界限,分明是在隱喻東西德就是美蘇兩大陣營的試驗品嘛。

世界危在旦夕,但希望就在眼前。

06

《戰艦波將金號》(1925)

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

豆瓣評分:8.5(11235人評價)

《戰艦波將金號》是上世紀20年代蘇聯電影黃金時期的代表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電影。

但是它又跟《持攝影機的人》類似,遠遠不止於主旋律,導演是有「俄國電影之父」、「世界電影先驅」、「蒙太奇發明者」之稱的愛森斯坦,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它都屬於世影史最偉大的電影之列

影片講述一個無產階級反抗殘暴統治的革命故事。戰艦波將金號上的軍官企圖殘殺不滿吃生了蛆的肉的水手,水手們在千鈞一髮之際起來反抗,將軍官們推入海中。混亂時,發起暴動的水手被一個軍官射殺,他的遺體被送往了岸上,引起了人民的強烈憤怒。

於是一場更大的革命開始蠢蠢欲動了。

影片以古典悲劇式的精巧結構和史詩般的格調,以寓意深刻的細節和畫面構圖,以及節奏鮮明的電影語言,以對稱、重複、隱喻和象徵等富有詩情畫意的蒙太奇技巧,表現了尖銳的矛盾衝突和重大鮮明的戰鬥性主題。

愛森斯坦開創了區別於美式剪輯的蘇式蒙太奇,速度更快更凌厲,遠中近景包括刁鑽角度頻繁切換,各種局部特寫大特寫使用得更大膽,效果就是更有壓迫性更有衝擊力更有煽動性,絕對適合進行社會主義國家文藝作品的「洗腦」功效。

敖德薩階梯上的大屠殺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場面之一,鏡頭剪接之精準,影像衝擊力之強,至今仍未減弱。

後來美國電影《鐵面無私》的火車站槍戰場面就是向本段的致敬。

上文:風雨考研路

我幾乎握有所有電影的資源

可惜沒辦法和所有人分享

可以得到其中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往事 的精彩文章:

是時候讓老戲骨當一次主角了
怪異鬼才——三島由紀夫
弄潮兒戈達爾(下)
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

TAG:南山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