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燃料的娘家——鈾礦揭秘

核燃料的娘家——鈾礦揭秘

鈾礦石可用手摸 「氡」風吹不得

核燃料的娘家——鈾礦揭秘

本刊主筆 季天也

前不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設立的低濃縮鈾銀行在哈薩克開張了。這是一個面積為880平方米的高安保倉庫,歸IAEA所有和管理。低濃縮鈾銀行將儲備90噸低濃縮鈾,提供給核不擴散信用良好、卻無法從正常的商業市場拿到鈾資源的核能國家。究竟地球上的鈾都藏在哪兒?待在它們周圍安不安全?本期「核與輻射安全」欄目就談談鈾資源的老家——鈾礦。

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家公園的鈾礦開採區

有了地球就有了鈾礦

核電廠的燃料來源鈾235,是一種從地球誕生就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從鈾礦開採、加工而來。鈾家族有3個天然同位素兄弟——鈾234、鈾235和鈾238。其中鈾235是地球上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變核素,因此也是當前核電廠的絕對主力燃料,但它在天然鈾資源中的含量僅有0.711%,另有不到0.006%的鈾234,其餘99.2%以上都是鈾238。

鈾玻璃器皿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熒光,正是這一特性幫助人類發現了物質的放射性。

鈾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所以在自然界中,它總是和其他元素組成化合物,而不存在遊離的金屬鈾。目前地球上已知的鈾礦物有170多種,但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只有二三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有瀝青鈾礦(八氧化三鈾)、品質鈾礦(二氧化鈾)、鈾石(鈾的硅酸鹽化合物)和鈾黑(二氧化鈾+三氧化鈾+二氧化釷)等。很多鈾礦物都呈黃色、綠色或黃綠色,有些鈾礦物在紫外線下能發出強烈的熒光,正是這種特性讓人們發現了它們的放射性現象。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哈薩克是全球三大鈾資源大國,鈾礦年產量之和佔全球總量的60%。

呈綠色針狀的硅銅鈾礦

作為放射性元素,鈾原子核不能穩定存在,會自發地射出某種由微觀粒子形成的高能射線而變為另一種原子核,這個過程稱為「核衰變」。鈾家三兄弟懸殊的含量差距,和它們的半衰期基本成正比。鈾234的半衰期不到25萬年,鈾235約為7億年,最長的鈾238達到45億年!而地球的年齡被認為是46億歲,這樣算下來,鈾234經歷了18000多個半衰期,和地球誕生之初相比,所剩的數量已經很少了;鈾235經歷了不到7個半衰期,現有數量相當於地球誕生時的1.1%;而鈾238則只經歷了一次半衰期,數量和地球誕生時相比還剩一半左右,遠遠多於另外兩兄弟。

鈾礦石可以用手拿

超高的能量密度一直是核燃料的看家本領。僅1克鈾235發生裂變釋放的能量就高達821億焦耳,相當於標準煤的280萬倍。這是個什麼概念?筆者給大家算算:以每戶普通居民每月用210度電(第一階梯電價的上限)為例,1克鈾雖只有一滴水大小,但發出來的電卻足夠一戶居民用3年之久。

如此小身材大能量,鈾礦石的輻射想必高得難以接近?其實並沒有。更令人意外的是,鈾礦石、鈾金屬以及加工好尚未投用的核燃料芯塊(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鈾),哪怕直接上手摸也沒關係。

含有3%?5%低濃縮鈾的核燃料芯塊放射性很弱,可以直接用手拿。

電離輻射影響人體的途徑有外照射(射線從體外照射人體)和內照射(進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素)之分。不可否認,鈾礦石確實有輻射,但鈾235和鈾238那超長的半衰期堪稱海枯石爛,意味著單位時間裡衰變的原子核數量很少,放射性強度很微弱。而且鈾衰變放出的是α射線(即α衰變),特點是「體內猖狂、體外無妨」。這種射線雖然電離本領很強,比其他射線更容易打碎生物的DNA和關鍵蛋白質,但它的穿透力卻是所有放射線中最弱的,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幾厘米遠,人的皮膚或者一張普通的紙就可以屏蔽它的能量(詳見《環境與生活》2016年6月號《十面埋「輻」你知多少》一文)。所以,只要不通過傷口或口鼻等方式鑽進體內,像鈾礦石這種沒有被「活化」的鈾,本身放射性水平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核反應堆的放射性強,是因為鈾原子核的裂變反應產生了大量高放射性的核素。

氡氣是頭號環境致癌物

既然鈾礦的放射性水平是安全的,相比核電廠和核廢料管理過程中的重重安全措施,鈾礦的開採豈不是不用設防了?並非如此。

就以含量最多的鈾238為例,它雖然本身的衰變速度慢、放射性小,但它要經過14個階段的衰變才能變成沒有放射性的鉛206,這個過程中生成的衰變產物都是放射性物質,有不少是放射性比鈾活躍得多的厲害角色。再加上這些礦石几十億年來深埋在密閉空間里,累積了不少放射性,尤其要當心的是氡。

氡(即我們常說的氡氣)是天然放射性鈾系列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唯一氣態元素。它也有3種同位素——氡222、氡220和氡219,因為分別由鐳226、釷234和錒227衰變而來,也俗稱鐳射氣、釷射氣和錒射氣。如果說鈾靜若處子,那麼氡簡直可以說是「動如瘋兔」。它們的衰變和鈾一樣是α衰變,不過半衰期極短:氡222隻有3.8天,而氡220和氡219更是以秒計算。同時它們還是氣態的,無孔不入,這意味著人體很容易吸入氡而造成「內照射」,正好是α射線最能發威的環境。更危險的是,氡一步步衰變形成的釙218、鉛214、鉍214、釙210等,都不是省油的燈——不僅能大量放出α射線,還伴有不少穿透力最強的γ射線,而且這些衰變產物都是固體。因此,氣態的氡被吸入肺部以後,一部分就轉化成固態的放射性物質沉積在呼吸道和肺部了,對人體造成持續內照射。據維基百科英文網資料,內照射時,原本連一張紙都穿不透的α射線威力大增,給人體帶來的有效輻射劑量相當於等量γ射線或X射線的20倍。

仗著氣體的擴散優勢,氡在數十億年里早已滲透到全球的空氣、水體、土壤和石材中。人類每年受到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有一半都是氡和它的衰變產物(子體)貢獻的。在鈾礦的開採過程中,鑿岩、爆破、裝礦、放礦、出渣、掘進等工序都會產生大量的氡及其子體、放射性氣溶膠和鈾礦塵等放射性有害物質。在鈾礦冶的生產期、退役期以及退役治理期,尾礦和廢石場析出的氡都是最主要的輻射源,這也是公眾受到內照射傷害的主要途徑。世衛組織(WHO)2000年頒布的《空氣質量準則》,將氡及其子體列為17種重要的環境致癌物之一;據美國環保署(EPA)的統計,氡是僅次於吸煙的第二大肺癌成因以及全球第一大環境致癌因素。

老一輩礦工「裸奔」多年

不幸的是,人類認識到放射性的危害,不過是最近半個多世紀的事兒。在這之前,像鈾礦這樣的放射性礦場可著實坑慘了早年的工人。

地下鈾礦積累了大量放射性很強的氡氣,必須採取防護措施才能進入。

世界核協會(WNA)官網資料介紹,從15世紀開始,許多在今天德國和捷克邊境附近工作的地下礦工,都患上了一種「神秘」疾病,很多人因此早亡。在19世紀後期,所謂的「神秘」疾病被診斷為肺癌。直到1921年,放射性活躍的氡氣才被人視為疑兇,然後又過了18年才得到證實。然而在1946年至1959年間,美國大規模開展地下采鈾活動,卻依舊沒有吸取歐洲的教訓採取防護措施。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吸煙礦工的肺癌發病率意外地高,人們才意識到這是氡惹的禍。這些礦工曾在高濃度的氡氣中毫無意識地「裸奔」了十幾年,累積輻射劑量遠超安全上限。

在人類認識到放射性的危害之前,地下鈾礦的工人一直在「裸奔」狀態下工作。

所以,為了確保工人和周邊環境的安全,如今的鈾礦開採講究很多,基本原則就是「hold住」放射性的輻射範圍,並防止氡在作業區域蓄積等。比如加強通風(尤其是地下礦床)、降低放射性粉塵的產生量、減少放射性礦體的暴露面積、隔絕採空區、推廣裝運機械化(減少工人與輻射環境的接觸)、在礦壁上噴塗防氡保護層等等。對礦工個人來說,還要穿好工作服、佩戴專業的高效防塵口罩(PM2.5口罩就是基於此衍生出來的)、下班後立即洗澡並清洗工作服、避免在礦井內飲食和吸煙、定期體檢並測量放射性元素的攝入情況等等。由於具體的工藝和技術牽扯很多晦澀的專業辭彙,筆者就不展開介紹了。

鈾礦提純過程的中間產物,俗稱黃餅,含有大量鈾氧化物。

我國鈾礦輻射安全多年達標

根據國標《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18871-2002)中規定,公眾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不得超過1毫希(指本底輻射之外的受照劑量),相關職業工作者則為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不超過20毫希,這和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標準相同。此外,還有國標《鈾礦冶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規定》(GB 23727-2009)來約束鈾礦放射性排放量:進入空氣中的氡帶來的放射性活度不能超過3700貝克/立方米(1貝克表示每秒鐘有1個放射性原子核發生衰變)。

不同放射線的穿透力對比

那麼實際做得如何呢?國家核安全局發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鈾礦冶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空氣中氡活度濃度、氣溶膠中總α活度濃度、地表水中總鈾和鐳226濃度與歷年處於同一水平,周邊飲用水中總鈾、鉛210、釙210和鐳226(衰變後就是氡222)濃度都沒超過國標限值。來自世界核協會的數據也指出,如今國際上對礦區的防輻射措施普遍做得不錯,工人的輻射受照劑量最大不過10毫希/年,平均則只有2毫希/年左右。反觀還沒有輻射安全意識的1946?1954年間,東德放射性礦區帶來的年均輻射劑量高達750毫希,超出職業劑量上限幾十倍。

據美國環保署(EPA)的統計,氡是僅次於吸煙的第二大肺癌成因以及全球第一大環境致癌因素。

時至今日,氡仍是對普通公眾健康威脅最大的放射性元素。由於鈾礦區積累了億萬年的放射性衰變產物,並且還在源源不斷地生成,對抗氡污染將是一場持久戰。

(如需要轉載,請註明轉自《環境與生活》雜誌)

責編:季天也

網編:吳燕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境與生活雜誌 的精彩文章:

黑臉琵鷺:生境太「親人」致瀕危
東海及台灣海峽:赤潮次數增加,優質魚類減少
確保乏燃料運輸「霸氣」不外漏
美國「手藝」人拉塞爾的掌印畫

TAG:環境與生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