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1-12期總目
專題
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上的講話
雒樹剛
6∶007
堅持「學術立館」 為全面建設世界一流大博物館而奮鬥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上的講話
呂章申
6∶009
中國國家博物館2011-2015年學術工作總結報告
陳履生
6∶013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上的發言
孫 機
6∶021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上的發言
田 率
6∶023
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對優秀學術研究成果獎勵的決定
6∶025
附錄:2011-201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要學術工作成果統計
6∶028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
共產國際、俄共(布)的對華機構
黃 黎
7∶007
大革命的失敗和挽救大革命的努力
陳 莉
7∶022
關於中共六大的幾個問題
白雲濤
7∶038
陝甘寧邊區時期文藝界對勞模的宣傳
隋立新
7∶066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精神與長徵文化
白雲濤
10∶007
紅軍都是鋼鐵漢 野菜充饑志更堅
安 莉
10∶021
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江 琳
10∶030
長征路上的女紅軍
周彩玲
10∶040
長征路上的戰友情
尹 靜 丁純怡
10∶050
斯諾、毛澤東與《紅星照耀中國》
譚 天
10∶060
長征路上的「紅小鬼」
何志文
10∶070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孫中山撰述《實業計劃》的歷史考察
隋立新
11∶007
孫中山致王鴻猷信函
安躍華
11∶018
孫中山若干老照片考述
周彩玲
11∶030
孫中山法書「博愛」和博愛情懷
王宇潔
11∶039
從館藏文物看紀念孫中山活動
劉 丹
11∶048
考古學研究
柿子灘遺址楔型細石核工藝流程研究及相關問題探討
任海雲
1∶006
大青山以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陶窯研究
高興超
1∶014
東周趙國考古學文化的演進歷程
張渭蓮 段宏振
1∶027
濟源市龍潭宋金墓葬發掘簡報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濟源市文物工作隊
2∶006
陝西彬縣商周時期遺址考古調查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3∶006
從手工業作坊看周原遺址西周晚期的變化
馬 賽
3∶018
韓城梁帶村墓地三題
陳小三
3∶028
鳳雛三號建築基址與周代的亳社
孫慶偉
3∶039
鳳雛三號建築的祭祀遺存淺談
張天恩
3∶050
對周原遺址鳳雛建築群的新認識
宋江寧
3∶055
鳳雛三號基址與周武王「祀於天位」
王恩田
3∶062
甘肅臨澤西寨漢晉墓群
張掖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臨澤縣文物局
4∶006
洛陽國龍置業C7M5375魏晉墓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4∶050
唐玉華宮建築考
陳曉捷
4∶065
東漢至南北朝時期陶瓷燭台的類型學分析
蘇曉威
5∶006
晉東南地區五代宋元時期補間鋪作挑斡形制分期及流變初探
俞莉娜 徐怡濤
5∶021
濟南老城區衛巷遺址出土的宋代金銀器窖藏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
6∶041
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桃園洞」石室調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廣安市文管所 武勝縣文管所
6∶054
濟南市劉家莊遺址商代墓葬M121、M122發掘簡報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
7∶081
殷墟文化兩個分期體系的比較研究
盛 偉
7∶120
長沙風盤嶺漢墓墓主及相關問題探討
趙曉華
8∶006
焦作出土東漢聯倉式陶倉樓
張保民 趙慧欽
8∶018
古代倉窖儲糧計量問題研究
——以洛陽戰國與隋唐官倉為例
趙曉軍
8∶029
鄭州小雙橋商代都邑布局探索
侯衛東
9∶006
陝北高原商代考古學文化簡論
張天恩
9∶018
浙江餘杭小橫山南朝畫像磚墓飛仙和仙人
劉衛鵬
9∶031
山東淄博清代壁畫墓發掘簡報
淄博市博物館
10∶082
山東省萊蕪市出土商周青銅容器概述
徐 波 李翠霞
11∶058
殷墟西北岡西周遺存分析
李宏飛
11∶075
鄭州登封金東村東漢墓M7的發掘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登封市文物保護管理局
12∶006
試論河北望都一號漢墓壁畫布局及其意義
張媛媛
12∶018
洛陽唐代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探析
楊志強
12∶028
隋唐洛陽城惠訓、道術、道德三坊考略
呂勁松 張如意
12∶038
古代史與文物研究
國地望新探
孔 華 杜勇
1∶037
商代的召方
連劭名
1∶050
銀雀山漢簡「天地八風圖」的再復原及相關說明
楊 安
1∶056
《遼蕭德順墓志銘》考釋
李俊義 張夢雪
1∶065
元代左庭墓誌考釋
鄒 虎 趙鵬翔
1∶073
北京密雲大唐庄出土遼代墓誌考釋
孫 勐
2∶020
從宮廷文物看明宣宗的娛樂生活
許冰彬
2∶036
禮達鄉閭:貴州凱里爐山一號墓所見之清代禮儀
李 飛
2∶057
曹魏正始五年《石門銘》所見職官釋證
周 鼎
4∶077
南北朝至兩宋時期買地券文「為佛採花」釋讀
黃文博
4∶087
唐代真珠考略
高 翠
4∶098
雅安蘆山漢墓出土搖錢樹座初步研究
——再談搖錢樹的整體意義
王 煜 師若予 郭鳳武
5∶042
再論博山爐的起源及相關問題
邵小龍
5∶052
敦煌一棵樹烽燧西晉符信補釋
——兼說漢簡中「符」的形態演變
樂 游 譚若麗
5∶062
南北朝晚期大型墓葬出土胡人驅儺畫像磚和俑研究
師若予
5∶072
金《孫即康墳祭文》暨遼《孫克構墓志銘》考釋
孫建權
6∶069
南宋淳祐時期貴族婦女著裝形態考釋
張 玲
6∶077
明代邊防隘口地畝營房碑的發現與考釋
王 浩
6∶091
明末張獻忠農民軍用印初探
後曉榮 程 義
6∶102
清華簡《系年》所見宋國史事初探
代 生
7∶132
公典盤銘文及相關問題再探
耿 超
7∶139
唐張獻甫墓誌考
田有前 李小勇
8∶046
唐劉渭墓誌考釋
王學文
8∶061
甲骨綴合提供的兩條罕見辭例
吳麗婉
9∶053
隨州文峰塔曾侯與墓A組編鐘銘文拾遺
魏 棟
9∶058
新出土唐代段斯立墓及墓誌考
張小麗
9∶065
陶瓷扁壺的源流
袁勝文
10∶093
北京晏家堡村壁畫墓年代探討
張利芳
10∶104
江蘇地區明代澆漿墓及出土服飾的初步研究
郭正軍
10∶110
清代彩繪《天下全圖》文本考述
——兼釋海內外具有淵源關係的若干地圖
王 耀
10∶121
甲骨文中的朿字與商代財政
曹大志
11∶086
據文例考金文二則
楊秀恩
11∶098
新莽簡判斷標準補說
——以居延新簡為中心
焦天然
11∶101
竹木石紙史料各自特性與整合使用
蔣非非
12∶048
隋觀德王楊雄及夫人王妃墓誌
張應橋
12∶058
藝術史研究
不空所譯訶利帝密典及圖像的研究
李 翎
1∶082
由《宋拓趙侍郎不流本游相〈蘭亭〉》想到的
秦 明
1∶097
剞劂之用:明代典籍插圖中的抗倭圖像研究
——以《三省備邊圖記》為中心
陳履生
1∶107
北魏建安王妻樂鄉君墓磚
殷 憲
2∶071
楚「畋雁之鉨」考釋
徐 暢
2∶078
孝著丹青:明末黃向堅「萬里尋親」的多重文本交織
毛文芳
2∶095
論道安素齋:倪瓚之《苔痕樹影圖》
王照宇
2∶118
似真似幻「倒影月」:古畫中的一類獨特物象
施 錡
3∶077
移遠就近
——窗與中國畫構圖及畫幅形式
郭 強
3∶092
清初北方士人書畫鑒藏家群體及交往
——以孫承澤為中心的考察
李 永
3∶103
《真跡題跋錄》與王翚《臨〈富春山居圖〉》第一本
劉 鵬
3∶114
明代名宦華察書法研究
盛詩瀾
4∶110
《艮泉圖詠》與19世紀初的文人交遊圈
黎麗明
4∶123
李公麟《龍眠山莊圖》研究
楊 娜
5∶085
《芝仙書屋圖》述考
成洪燕
5∶098
錢選《浮玉山居圖》創作年代考述
李永強
6∶111
《元世祖出獵圖》流傳考略
陳曉偉
6∶117
明朱成鈠《停舟觀雁圖》研究
任文嶺
7∶146
「繁華到底」
——明藩王墓出土金銀首飾叢考
揚之水
8∶068
博爾都疑年及交遊考
胡 瑤
8∶099
《唐令狐覽墓誌》考釋
——兼談令狐氏之衍變
馬志祥
9∶075
瑞應圖書與繪畫考略
李若晴
9∶084
阮元金石交遊考
張勇盛
9∶100
王岑伯和他的《書學史》
葉康寧
9∶119
論禹之鼎對仇英青綠山水畫的繼承
汪 亓
10∶135
從何家村到法門寺:金銀器工藝的進步與發展
程旭
10∶147
南朝佛教造像背光研究
——以成都及周邊地區石刻造像為例
金建榮
11∶115
滕固早年藝文活動初探
韋昊昱
11∶134
佛裝與佛化
——中古時期泗州僧伽信仰與圖像的在地化
鄭 弌
12∶071
巴蜀佛教石窟藝術與周邊佛教藝術之關係
——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為例
龍 紅 鄧新航
12∶098
威尼斯如畫
——威尼斯畫派的創造與影響
丁 寧
12∶112
近現代史與文物研究
甲午戰爭期間日本的攝影報道活動
—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日清戰爭寫真帖》為中心的考察
羅永明
1∶120
抗戰時期國家最高學術獎的設立及其影響
王曉明 馬克鋒
1∶132
抗戰時期雲南戲劇運動述論
肖 雄
1∶141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關於成吉思汗的紀念活動述略
吳修申 宋江華
2∶130
抗日戰爭時期的農會組織述論
李永芳
2∶137
民國初年袁世凱施政述略
丁 健
3∶124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辛亥革命紀念章研究
周靖程
3∶136
鐵良南下與清末軍事改革
彭賀超
4∶136
國寶海外首展研究
——1935-1936年「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八十周年記
李 立
4∶145
同治年李鴻藻丁憂諸事補證
——一通李鴻藻未刊書札考釋
陸德富
5∶119
李殿林墓誌考釋
譚嘉偉 王銀田
5∶125
抗戰時期北海銀行冀魯邊湖景五角石鈔版及相關問題
於 芹
6∶127
1918-1949年胡適對蘇俄態度的變化
方巍巍
6∶135
《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圖說》與葉祖珪的海防思想
賈 浩
8∶115
單士厘致錢玄同信札整理研究
張勝利
8∶126
藍天蔚與日本關係
張侃侃
9∶127
北京古物保存所考略
——兼論其與古物陳列所之關係
李 飛
9∶137
惲毓鼎與丁未政潮
劉鵬超
12∶124
陳訓慈與「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
吳忠良
12∶133
館藏文物研究
沈周《桃花書屋圖》流傳考略
李 雪 于成龍
2∶144
中國國家博物館近藏爯鼎、爯簋試析
翟勝利
3∶146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戰國錯金干支儀
李 零
5∶137
文物科技
廣東「南澳Ⅰ號」出水明代景德鎮青花瓷標本鈷藍顏料研究
馬燕瑩 胡東波 孫 鍵
5∶143
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M4出土身體裝飾件的保護修復及復原研究
黃曉娟 韋 清 趙西晨 嚴 靜
6∶148
史前黃銅器及其冶煉工藝
凡小盼 趙雄偉
8∶142
《清人畫乾隆帝普寧寺佛裝像》的保存現狀與建議
張 蕊 方小濟 宋紀蓉
9∶149
以爐渣分析為主揭示古代煉鐵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黃全勝 李延祥 陳建立 鐵付德
11∶145
唐韓休墓壁畫的搶救性保護
楊文宗
12∶141
展覽評論
一次成功的策展
——張海書法展述評
呂章申
8∶151
研究綜述
?
中國博物館協會出版專業委員會201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
童 萌
5∶153
書影
「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工作大會」抽印本
【徵稿啟事】
本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面向國內外發行。主要欄目有考古學研究、古代史與文物研究、藝術史研究、近現代史與文物研究、館藏文物研究、展覽評論與資訊、博物館學、文物科技等。歡迎國內外作者惠賜稿件。來稿請按照如下要求:
1. 稿件一般不超過12000字,章節附註。文前附400字以內的中文、英文內容提要,關鍵詞2-5個。寄文字紙質稿件及光碟、電子郵件。
2. 稿件文字、標點、年代、數字等書寫方式均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規定為準。手寫稿請謄寫清楚,標點符號佔一格,列印稿請使用A4紙、宋體字。
3. 圖片要求清晰,註明名稱、出處及其在文中的位置。
4. 本刊處理稿件以3個月為限,如屆時未接到採用通知,請自行處理。稿件及圖片一般不退還,煩請自留底稿。
5. 來稿寫清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及電子郵箱等信息。
6. 來稿請附獨創性聲明,即來稿為作者獨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公開發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做出明確標註或得到許可。如有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問題,其後果由作者負責。
7. 本刊、本館網站及本館其他學術著作、電子媒體享有該文使用權。
本刊聯繫方式如下:
地 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6號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編輯部
郵政編碼:100006
編輯部電話:(010)65119503 65119506
電子郵箱:guankan@chnmuseum.cn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編輯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輯出版: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編輯部
編輯部電話:
電子郵箱:
國內統一刊號:CN10-1005/K
溫馨提示: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
1.國家博物館圖書售賣處
2.郵局訂閱
編輯 | 李秀娜
審核 | 孫麗梅
劉鈞
回復「目錄」,查看更多小博文章
回復「徵稿」,歡迎大家投稿小博
※揮別2016,國小博這一年的總目錄
※「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12月26日至29日閉展更新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10期目錄
※珍珠,我的心裡容不得一粒沙子
※捧一本書刊曬暖陽
TAG:國家博物館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10期目錄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7期出爐
※盤點2016——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精彩回顧二
※2017秋#新品上市#——萬紫千紅女裝體驗館館
※「美在民間——湖北美術館館藏工藝美術教育家張朗作品及文獻展」入選文化部《2017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
※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第十四航空隊照片
※盤點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五大國寶級刀劍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古玉精英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古代中國玉器-《世界博覽》
※東亞圖書館館長:收藏中國文獻,美國何以後來居上
※用三年時間辦一場展覽,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我仍有遺憾
※CCTV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項目啟動儀式圓滿舉行,9大博物館館長齊亮相
※赴美生子,必知中國駐美國使、領館館區劃分
※美國國家槍械博物館館藏珍品:中國最早的劉慶恩式半自動步槍
※從傳教士跨界到世界級博物館館長,需要多少年?
※觀復博物館館中秋特展:萬里嬋娟伴團圓,共享人間好時節
※美國檔案館館藏抗戰期間重慶景象
※荷蘭國家戰爭博物館館藏珍品大盤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