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眼看世間】佛法怎麼看「無知即罪惡」?

【法眼看世間】佛法怎麼看「無知即罪惡」?



佛法怎麼看「無知即罪惡」?(資料圖)

文:佛慧法師

當佛法弘傳時,我們醉心於其深刻的教理,或者奇蹟的顯現,但是西方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回歸著自己的內心,而蘇格拉底,這個僅在柏拉圖和色諾芬的文中有記載的偉大哲學家,也用自己的思考回答了這個世界。

蘇格拉底,可以說是西方哲學早期最優代表性的人物了,他一生所做的事業中,最為矚目的無疑就是教育,他主張首先要培養人的美德,教人學會做人,成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他認為,治國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他說,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讚揚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最廣博的人,而受人譴責和輕視的人,都是那些最無知的人;最後,他主張教人鍛煉身體。他認為,健康的身體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對體力活動和思維活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人身體強壯。

也正是在不斷地教育過程中,蘇格拉底對於人生社會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他留下了這樣一句話:無知即罪惡。

1、西哲當中的「無知即罪惡」

「無知即罪惡」,是一句能夠讓大家感同身受的話,畢竟不知道天高地厚,會讓人自大;不知道知識,會讓人無法生活;不知道道德,會讓人墮落。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低估了蘇格拉底的智慧,好歹他也是與孔子、佛陀並列的世界三大聖賢之一啊。

其實在很多年以後,有一個寫睡前故事的作家把蘇格拉底索要表達的思想,很好地表達出來,這個作家叫安徒生,他寫的故事叫《皇帝的新衣》。

相信這個故事,不需要筆者再辛苦地碼字重複了,如果實在不清楚的,建議百度一下,畢竟「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嘛。

首先,童話故事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原先對這句話理解錯誤的地方,皇帝假裝能看見新衣服,本身就是一種無知,但這與有沒有罪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當皇帝光著身子遊街的時候,對不起,我是不是應該說皇帝穿著新衣服遊街的時候?這時候,每個人都在讚歎皇帝的新衣服漂亮,終於有一個小女孩兒跳出來說皇帝沒有穿衣服。

我相信大家一定覺得真的是……好尷尬呀?

其實不是,小女孩兒只是一個孩子,他能不能看到新衣本來就無足輕重,即使他說皇帝沒有穿衣服,也只是作為一個不夠聰明,需要繼續學習的小孩子的典型,從而被父母、被老師再教育。

這就體現出了蘇格拉底這句名言背後真正的含義:人人無知,有知的人就會被敵視。所謂讀書越多越反動。反之,卻不成立。而在明智開化的社會條件下,無知是無罪的,會被當成一個人的生存狀態,因為這是一個人的自由選擇。

我們為什麼要有知識有文化?不只是為了建設這個魅力的祖國,也不是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是為了社會有更多的容納性和包容性,給了別人出路,也給了自己一個選擇。

2、佛法中的「無知即罪惡」

無獨有偶,不出意外地筆者也要放出佛經當中的一個故事了。

一個國家每年會下一種雨,被這種雨淋了之後,人就會變得瘋瘋癲癲的,可是在一次下雨的過程中,國王就住得很好,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被淋濕的。所以,在這場雨後,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變成了瘋子,脫光了衣服,而宮殿里的侍者也因為淋雨而脫光了衣服手舞足蹈。這時候大家看見了沒有淋雨而神志正常的國王。

我們作為上帝視角這種充滿自豪感的位置,才會覺得國王是正常的,但是已經瘋癲的國民們卻認為國王瘋了,竟然穿著衣服……

佛經的故事有其寓意,但是也在不經意間與蘇格拉底的這句「無知即罪惡」扯上了一些關係。

那麼佛教是怎麼看待這句話的呢?

其實佛教是關注人的內心世界的。

畢竟我們心裡狀況正常了,才會笑對他人嘛。在我們的內心,有著很多的「種子」,是過去我們做的一些事情的記憶體哦,所以不要問我種子有多少,因為即使手牽手數一顆兩顆三顆排成線,足夠繞地球無數圈。

這些種子成就了我們當下的生活狀況,過去殘忍的今生多病,處事暴躁的沒有朋友,胡吃海塞的肥胖成疾。講真,對胖子們的惡意,不是這個世界給的,是你自己給的。

所以這無數的種子當中有一顆,大概就是講自律的種子吧。

不過提到這顆自律種子,就肯定涉及到了戒律的問題。

佛教可不講「不知者無罪」這一套。畢竟鼻子犯了罪,不是因為你身上的香水味,難道是我有鼻炎不成?

佛教認為,你修行出現問題,埋頭念佛卻念傻了,是因為沒有好好地去學習念佛法門的教理,你持戒不清靜,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學習戒律的細則。因此,所有佛法、戒律所犯的錯誤之前,還要多加一條「不學無知罪」。

不學習才犯錯,所以不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罪。

佛法並沒有將「無知即罪惡」擴大到社會性,卻將這種思維深化到了每一個人的生命。因為我們有共業成就世界的圓滿或是殘缺,而這一切的共業無非就是善惡,要明白這個道理的前提就是學習佛法。



3、「無知即罪惡」的對治

即是不學習佛法會帶來這麼大的麻煩,那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別急別急。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如果急躁地以為通過一兩次談話、看書就無堅不摧,那才有問題呢。

所以首先就要調整好心態,佛教有一句話叫做:勇猛心易得,長遠心難得。

就是說我們這種末法時代的人,一天到晚這樣學那要學的,可真實學起來了,卻又堅持不下去。

只有把心態調整好了,才能夠繼續走下去。

有了好的心態,就要做到這四個步驟:四法行——即親近善士、正聞熏習、如理作意(如理思維)、法隨法行。

學佛,先要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可以得到的好處有三點:其一,得法流甘露滋養慧身;其二,有形無形之攝護,不墮落邪險;其三,指示道塗之曲折險易,無迂迴遲緩,不入疑怖之林,穩速抵家。

善知識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調伏和悲深。對自己依止的上師必須得有信心,平時要多多觀察善知識的功德,對自己上師生起恭敬心和信心,不要一天到晚覺得我比師父聰明,我比師父反應快,我比師父有錢,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從善知識那裡學習到最根本的有關生命解脫的佛法。

當然,有了善知識,就得聽善知識講說正法。聽聞正法的好處是:由聞知諸法,有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盤。

只有聽聞佛法了才會知道世間的真相,否則連遇到事就說是「空」的,可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空」為何意。所以在善知識那裡,不要總去嘮叨一下家事,也不要總去訴說煩惱,要學會傾聽,善知識是怎麼告訴你解脫煩惱的。

聽聞善法之後,就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它,並在生活中實踐。在生活中做到聞思修相結合。

然後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能夠用佛法去解釋,所有的煩惱也可以用佛法去解決,這就是修學的佛法的目的了。

4、對治「無知」的目的

就像很多人說的,西哲將「無知」擴展為社會性,我們為了自己的自由,所以要多讀書、讀好書,可是佛法只是將「無知」作為人內心的缺陷,那麼是否無知就只是自己的事,為什惡魔要去學佛法呢?

講真,這種觀點實在有些過激了。

就像之前所說,我們都有一個種子存在於內心最深刻的地方,待到因緣和合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會現行。

善因會生出可愛的果,不善因會長出不可愛的果。

如果不去學習佛法,不去學習如何對治自己的貪嗔痴,那麼自己就會一直這麼沉淪下去,沉淪在輪迴當中。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每次輪迴都是以此冒險,以為每次生命都有一道美麗的風景。

輪迴的生命不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即是不知道下一粒什麼味道,但好歹是喜歡的味道,輪迴是刀山火海,因為你不知道那一個刀刃將會從哪個刁鑽的角度傷害你。

並且,佛教所認知的世界,是由共業組成的。有戰爭在伊拉克,並不代表與生活在中國的自己毫無關係,因為自己有機緣生活在同一個世間,看到這種種殘忍的死亡與鬥爭,是因為過去世的業力啊,一定是自己曾經造作過同樣的惡業才會生在這樣一個鬥爭的世間。

所以佛教雖然沒有直接講世界,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在塑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需要等著我們自己去莊嚴。此時,長久而深刻的學習,就顯得異常重要了。

蘇格拉底的這句名言,在具有強烈思維意識下的西方國家,有著其特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回歸到東方哲學的道德基礎,我們應該看到,每一種「無知」下的罪惡的承受者,都是自己。因為要改善一個社會,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只有自己得到的內心變得強大、有智,才可能將生命的質量提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法眼看世間】新時代的和尚 怎麼當?
【法眼看世間】撒錢 扔硬幣祈福就能討好運?
只留下照片,這些自然奇觀你再也無法親眼看見了………
心理測試:請告訴我你第一眼看見了什麼?
無心法師2#陳瑤無心法師#貓爺這雙眼看透太多了……
ORZ!用魔法畫畫?親眼看到也不敢相信!
你第一眼看到什麼圖案?揭示你的性格
【法眼看世間】「學佛三年 佛在天邊」是真的嗎?
為什麼我們能肉眼看見國際空間站?
恆傳法師:佛眼看苦難,苦未必是苦
令人驚嘆!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真心」美圖你能看出拍的是哪裡嗎?
心理測試: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詞?看你的神秘特質
心理測試:第一眼看到什麼?看你到底有多邪惡!
心理測試: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東西?測你如何吸引異性!
超准心理測試: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測出你最真實的想法!
佛眼看愛情:既然相愛 為何要相害?
一眼看不懂的照片,需看第二眼才能看懂
還珠惡皇后:形象太惡毒 林心如看到我還不敢抬眼看
法眼看世間《奇異博士》中的修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