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宇霆:把握人民幣改革的時間窗口

楊宇霆:把握人民幣改革的時間窗口

來源:LeaderClub

作者:盧寶宜

楊宇霆為澳新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導讀

去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被納入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一起,躋身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之列,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權重貨幣。

今年,在SDR新貨幣籃子生效一周年之際,回顧人民幣對外開放的進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央政府不斷扶持建設的「一帶一路」也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契機與動力。

9月22日,於香港舉辦的全球視野·中國機會「2017金磚論壇暨全球房地產金融峰會」上,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接受了《中國房地產金融》和China Now的視頻專訪,和我們分享了他對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看法,以及他對國際貨幣市場的觀察。

專訪視頻

人民幣匯率無憂

「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實則反映的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實時動勢。今年以來,人民幣持續了一段時間的升值,8月的升值速度尤其之快,背後反映的是美元的貶值。所以我們在討論人民幣匯率的時候,需要先關注和討論美元的動態。」楊宇霆表示。

自特朗普上任後,去年美元持續升值。今年年初起,伴隨著「特朗普效應」的逐步消失,美元指數大幅下行,從103以上跌至9月份最低不足92。一是因為歐元的強勢表現,「歐元從年初的1.08,升值到九月的1.20,表現顯眼。按照對歐洲央行10月份的利率決議的普遍預測,會削減購債計劃,表面上依舊利好歐元。」二是人們普遍對於特朗普在政策推動上的較差預測。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楊宇霆

但楊宇霆表示,美元指數已基本完整反映了偏負面的信息,跌或見底。反而是「新一輪匯改後,人民幣方向性的變化更取決於其他央行的舉動,今年9月起會有貶值的壓力。」

果不其然,10月,美聯儲縮表落地,正式啟動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進程,將在未來一年內陸續從每月減持100億美元債券,增至每月縮減規模達500億美元。加之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總體向好,市場普遍預計12月美聯儲會再次加息。得益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十一國慶長假期間,美元指數漲幅達1.22%。

美元的強勢表現亦成為了人民幣這一波貶值的重要推手。受美聯儲縮表、美元指數走高影響,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從9月末起,雙雙承壓下跌,匯率一度跌破6.60元關口。

不過,正如人民日報給出的信息「人民幣並未進入貶值通道」。楊宇霆預計,短期內,人民幣還將面臨貶值壓力,但持續時間不會太久。10月末,歐洲央行宣布退出量化寬鬆將是大概率事件,將支持歐元走強。同時,特朗普已將第四季度的工作中心轉向減稅,但由於減稅政策的不穩定性,若推進受阻,將再次打壓特朗普新政預期,拖累美元下挫,因此美元指數升值動力仍有待觀察。

雖然人民幣匯率走勢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但伴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的不斷企穩、轉好,包括有人民幣「入籃」等因素作為支撐,楊宇霆持樂觀態度,對國內經濟增長韌性、資本流動的恢復能力抱有信心,「人民幣貶值風險有限,匯率依然無憂」。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在這兩月中尤其凸顯。一方面,10月國內有重大會議召開,股市大幅走熊概率不大,經濟面整體向好;另一方面,美國也將發布匯率半年報,報告公布之前人民幣大幅貶值並非有利選項。同時,特朗普訪華時間日前已確認,將於11月8日到訪北京,實現初次訪華計劃。預計人民幣受中美關係的影響,也將趨向溫和走勢,匯率保持總體穩定。

改革的時間窗口

自2009年央行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至今將近十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從機制角度來看,去年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接受與認可;以及「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逐步落實與實施,都是近期政府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安排。

其中,關於「一帶一路」如何具體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楊宇霆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一帶一路』是個國際化的藍圖,體現了中國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並慢慢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同,但這個藍圖還需要更多國家的配合。」

比如,人民幣作為跨境流動支付的工具,有利於在「一帶一路」中促進西亞和中亞等地區的貿易推廣、基建項目落地。

「人民幣作為跨境流動支付工具主要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是投融資。中西亞眾多國家都可通過向中資銀行貸款這一方式來進行本國的基本建設工程。二是貿易項的跨境支付。中西亞地區國家與中國存在貿易順差,也可用人民幣償還貸款,增加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體系中的比例。」

楊宇霆強調,投融資貨幣與貿易貨幣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當然,中西亞地區最終是否會採用人民幣作為交易工具,還是要看『一帶一路』規劃最終帶來的交易量有多大。」

在今年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中國政府承諾將以1000億元人民幣增大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支持,並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

人民幣的國際化實際上在緊隨著「一帶一路」。據公開數據表示,多家中國銀行都在他國的基建項目融資上給予了眾多支持。例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就分別對外提供了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的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多國在基建、產能、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如果中國銀行作為當地項目的主要融資方,項目以人民幣計價支付,可提高人民幣在當地作為貨幣支付工具的認受性。」同時,楊宇霆指出,推動人民幣成為國家間的交往貨幣還利於避免受到美元波動的風險。「短期內,受美聯儲政策不確定的影響,美元匯率變化較大,不少國家貨幣受到波及。中國的經濟基本面良好,對外負債較低,有條件成為國際間的避險幣種。」

當然,要想真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除了通過發債券作為融資工具,關鍵還要看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作為長期投資是否感興趣。這方面,國內還面臨著眾多挑戰,例如國內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資本跨境流動的順暢程度,等等。建立一個穩定、開放、透明的跨境資本管理政策環境至關重要。

縱觀世界各國貨幣推動國際化進程的過往經驗,可學習到:基於各國本身的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政府把握關鍵的時間點主動推進是關鍵。當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被納入SDR籃子受到承認,正是一個改革的關鍵時間點。

楊宇霆建議:「應藉助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難得機遇,緊緊抓住改革的時間窗口,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一方面,既要展示中國的大國形象,穩定國際上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提升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國內也應更好地把握和發揮人民幣的自身價值,為經濟增長提供既靈活且穩定的匯率環境。

寧要好發展,莫要快增速

討論人民幣匯率,離不開對國內經濟發展的觀察與分析。今年首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連續8個季度穩定在6.7%-6.9%的區間。

10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值從6.7%上調至6.8%,並將2018年預期增速從6.4%上調至6.5%。這是今年以來IMF第四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本次上調主要是因為上半年中國經濟超預期增長,外部需求也較預期表現更為強勁。

楊宇霆判斷:「上半年,國內GDP增速達到6.9%,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較高的數值。理論上,三四季度的數值會同比低一些。但是鑒於經濟正在逐步復甦向好,我們最保守的判斷是下半年增速也能達到6.6%左右。全年的GDP增長,安全估計可達6.7%。」

然而,他也一度強調,寧要好發展,莫要快增速。

「數據增長只是一個表面的看法,我們要更看重內涵,觀察整個國內經濟的組成結構。比起看數字,關注國內GDP增長的動力和內衡更為關鍵。如果經濟還是按照以前的舊模式,還是依賴大型的傳統行業來推動,那再快的增速也沒有太大意義。不如以較低的增速,依靠新經濟、創新的發展方式來推動增長,更有價值。」

不少輿論認為,今年是中國結構性改革的「窗口年」,這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201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時也公開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回升,「去槓桿」、「去產能」仍是關鍵。中央政府希望推動結構改革和優化,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因此自願削減10%的鋼鐵和水泥產能。而在積極推動去產能、優化經濟結構的道路上,還將大力支持、鼓勵發展創新型經濟。

中國的經濟健康程度已然不可再簡單地以債務對GDP比率等硬性指標來判斷與衡量。能否真正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突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帶來的瓶頸,才是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而人民幣的未來也取決於這一輪國內供給側改革能否成功進行。楊宇霆最後談到,今年對於中國而言,是關鍵的一年。「中國如今在世界經濟的地位已經比五年前提高了許多,它的每一個經濟數據都對世界市場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伴隨著英、美、法等國先後經歷了大型政治事件,其經濟政策方向尚不確定,經濟環境較為混亂,這恰好給中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黃金窗口。如果無法牢牢把握住改革的機遇,眾多金融資源仍舊流向低生產力、對實體經濟無法產生深遠影響和幫助的傳統行業,將會是中國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障礙。」

(楊宇霆為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首席核心觀點集
潘向東:強監管下債券收益率上升,資金能「脫虛向實」嗎?
魯政委:央行有「上帝之眼」嗎?
高善文:供應受限量跌價升,旺季需求有待檢驗

TAG: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