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王朝的頂樑柱,一生歷仕七朝,異姓封王竟然還能忠心耿耿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閑官。
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在整個唐朝中期的政局當中,郭子儀都可以說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夠經歷七朝而不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郭子儀這個人比較聽話。唐朝中期藩鎮已經開始形成割據之勢,尤其以河北三鎮為最甚。
郭子儀爵封汾陽郡王,又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他要是擁兵自重,那麼對於唐王朝而言幾乎就會成為另一個董卓。然而,郭子儀卻十分聽話,幾次被解除兵權,都是乖乖地就交了,而幾次唐王朝處於危難之時,又都是郭子儀重掌帥印,率兵平定。因此,作為這樣一個朝廷的柱國大臣,唐朝的皇帝們自然要對他榮寵有佳,更何況郭子儀還如此聽話。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新唐書·郭子儀傳》
※鄭和七次下西洋,除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外,還有著別的原因
※他是西漢名將,戰功赫赫後卻未被封侯,原因竟然是一個小吏的羞辱
※他只是一個從八品小官,以一人之力滅掉了一國,最終卻被冷落
※他是明朝為數不多的異姓王,竟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列土封疆的諸侯
※崇禎皇帝弔死煤山之後,李自成為何還要將他葬在十三陵?
TAG:囧列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