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姐妹殉道者與聖母畫家牟利羅:塞維利亞主教座堂-上

姐妹殉道者與聖母畫家牟利羅:塞維利亞主教座堂-上

上一篇:教堂尋寶、甜品店偶遇、修道院溯源,馬德里偷得浮生半日閑

塞維利亞的聖母瑪利亞主教座堂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其面積達到11520平米,在全世界所有建築風格的基督教堂中按面積大小排名第三,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和巴西的阿帕雷西達聖母全國朝聖所聖殿。

教堂所在地原是阿莫哈德王朝(Almohad)建於1172-1198年的清真寺,1248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三世(1217-1252年在位)收復塞維利亞後經過簡單改造將其變為天主教堂,並作為皇家禮拜堂安葬了幾代王室成員。1356年的地震給建築造成了一定損壞,人們開始思考重新設計一座新教堂,但直到1401年座堂聖職團才終於做出決定:「我們要建一座宏偉漂亮的教堂,讓所有見到的人都認為我們瘋了」。

新教堂採用了建築師阿隆索?馬丁內斯(Alonso Martínez)在1386-1396年設計的方案,於1402年正式動工,雕刻家Ysambarte、哥特建築大師法國人Carlín和Juan Normant、西班牙建築師Alonso Rodríguez等先後主持建設。1506年10月6日,屋頂最後一塊石頭的安放標誌著主體建築全部竣工,1507年新教堂被祝聖。遺憾的是,僅僅四年後的1511年穹頂出現塌方,時任建築負責人Alonso Rodríguez被解僱。另一位西班牙建築師Juan Gil de Honta?ón臨危受命,他按照原始設計風格重建了一個比原來低一些的穹頂。不過這個穹頂在堅持了三百多年後,於1888年再次坍塌。我們今天看到的穹頂是Joaquín Fernández在那之後重建的,但願上帝保佑別再塌了。

1528-1593年,在教堂主體建築的東南側加蓋了一系列文藝復興風格的附屬建築,包括聖器室和議事堂等。1618-1663年在教堂的西北方向,也就是橘院的西側又建造了薩格拉里奧教堂等一系列巴洛克風格的建築。18世紀又在教堂西南側建造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至此我們不難發現,這座主教座堂是一個多種風格交融的代表,她以哥特式為主,保留了原有的部分穆斯林風格,又在後期增加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等元素,可謂是不同時期風格匯聚一堂。

為保護教堂免遭汽車尾氣的污染,教堂西側的憲法大道已被改造成步行街,只有有軌電車可以在這裡行駛。我們經過時恰好一輛電車駛來,看著彙集現代科技的電車和古老恢弘的教堂同框,那種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使古老的更加深遠,現代的愈發新奇。

從教堂的建築格局上看,位於十字底部的西側應該是正門。這裡照例有三座門,中間的一座最大,叫主門或聖母升天門。

名稱源自門上方的聖母升天浮雕。由於資金的問題,這座門上的浮雕於1898年才由Ricardo Bellver(1845-1924)全部完成,這位西班牙雕塑家就是我們在馬德里麗池公園看到的墮落天使雕像的作者。

主門北邊是洗禮門,門上的裝飾由15世紀雕塑家Lorenzo Mecadante完成。

門楣上雕刻著耶穌受洗的場景。

主門南邊的叫聖米蓋爾門或誕生門,同樣完成於15世紀。

門的名稱來自門上方的耶穌誕生雕塑。

門兩側的赤土雕像分別為四位福音書作者和聖人Saint Laurean與Saint Hermengild,由Pedro Millán完成。每年塞維利亞的聖周遊行隊伍從此門經過。

繞到教堂東側,還有兩座門。北邊靠近鐘樓的叫賢士來朝門,門上表現三博士來朝的浮雕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Miguel Perrin於1520年完成。

南邊一點兒的叫鍾門,名稱來自於當初修建教堂時每天在這座門內敲鐘提醒工人開始工作。

門上方的浮雕亦由Miguel Perrin完成,表現的是耶穌進入聖城耶路撒冷的場景。

教堂總共有十座門,這裡剛說了五座。另外的五座我們將在進出教堂和進入橘院時陸續看到。

售票處位於南門,票價每人8歐,登塔不另收費,而且它與薩爾瓦多教區教堂實行的是聯票,薩爾瓦多教堂的票在次日依然有效。主教座堂的開放時間為每周日14:30-18:00,周一至周五的冬夏季開放時間略有不同,冬季(9-6月)為11:00-17:00,夏季(7-8月)為9:30-16:00。可能因為今天是周日,上午不對外開放,當我們下午三點多到這裡時,購票的隊伍已從售票大廳排到南門外了。

這座新哥特式的南門叫聖克里斯托弗門,由Adolfo Fernández Casanova於1917年完成,門楣上方沒有雕塑,大門名稱的由來很可能因為門內就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墓。

2008年起這個門口擺放了一個鐘樓頂端吉拉爾達雕像的複製品。吉拉爾達(Giralda)有風向標的意思,樹立在塔頂意指為人類的信仰指明方向。手握大旗的女神像矗立在銅球上,我想塔頂的那個應該可以如風向標一樣隨風轉動。

好容易排進售票大廳,沒有語音講解,只拿到一張英文的小折頁,上面印著教堂的平面圖和簡單介紹。大廳里懸掛著許多與教堂相關的繪畫作品,下面這幅展現的是吉拉爾達塔。值得一提的是護佑在塔身兩側的聖胡斯塔和聖魯菲娜姐妹。姐姐胡斯塔生於公元268年,魯菲娜比她小兩歲,姐倆生長在塞維利亞一個貧窮但十分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以製作陶器為生。在公元287年一個異教徒的節日里,她們因拒絕向異教徒出售陶器作為慶典用品而遭到報復。不僅作坊被砸爛,姐妹倆還被投進監獄。嚴酷的拷打和饑渴的折磨都沒有令她們放棄自己的信仰。姐姐胡斯塔先被虐待至死,屍體被扔進井裡,但這並沒有動搖妹妹堅持信仰的決心。魯菲娜被殘忍地投到獅群中,沒想到一向兇猛的獅子在魯菲娜面前反而表現得象小貓一樣溫順。最後異教徒將魯菲娜絞死並焚屍。姐妹倆被天主教封為殉道的聖人,後來成為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和吉拉爾達塔的保護神。塞維利亞火車站就是以姐姐聖胡斯塔的名字命名的。

下面這幅則是在附近的某個地方舉行的盛大活動,吉拉爾達塔出現在背景中。

這一幅描繪的是主祭壇後方的皇家禮拜堂,由出生在塞維利亞的巴洛克畫家Domingo Martínez(1688-1749)於1730年創作。

這裡還有塞維利亞最著名的本地畫家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1617-1682)創作於1671的作品《聖費爾南多》。

牟利羅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大家庭中,父親是理髮師,母親來自一個銀匠之家,父母一共生了14個孩子,牟利羅是老小。九歲時,他在半年內先後失去父母雙親,不得不靠姐姐安娜撫養。1633年他沒有隨親戚去美洲發展,而是進入姨夫的畫室學習。1638-1640年期間完成的油畫《持玫瑰念珠的聖母和聖多明哥》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牟利羅最早的作品。此後他曾先後前往馬德里和羅馬學習,並逐漸在畫壇嶄露頭角。1645年對牟利羅可謂雙喜臨門,他在這一年結了婚,並首次獲得大型委託任務——為塞維利亞聖方濟各修道院繪製11幅油畫。他花了三年時間出色地完成創作,從此一舉成名。

牟利羅在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聖母題材作品,他繪製的聖母容貌清秀、純潔神聖,目光中充滿了慈愛,不知他是不是在繪畫中想到了自己的母親。鑒於他在宗教繪畫中所取得的成就,牟利羅曾榮獲塞維利亞座堂主教授予的「當代最高榮譽冠冕」,並被尊稱為「西班牙的聖母畫家」。不過可能由於其童年的家庭變故,他也喜歡以社會底層民眾為主角創作作品,繪製了大量流浪兒童題材的油畫,甚至贏得了「孩童畫家」的美譽。傳說1682年他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加的斯的一座修道院中繪製祭壇畫《聖卡特琳娜的婚約》時不慎從高架上跌落,幾天後離世。但有證據表明,他在那段時間並沒有離開塞維利亞,他在畫布上完成了那幅祭壇畫,後由其學生繪製到修道院的祭壇上。

牟利羅生於塞維利亞,興於塞維利亞,並最終仙於塞維利亞,是塞維利亞人最喜愛的畫家。他被安葬在古城中心地帶的聖十字廣場下,城中不僅保留了他的故居,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花園,最重要的是在這裡的很多教堂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宙斯的男寵和貝爾尼尼的情婦:藏在巴傑羅里的秘密
這座教堂讓奧地利最傑出的巴洛克藝術家全聚齊了
古人稱之為「最美島」,我更願稱它為「仙的世界」
海德和肯辛頓到處都有黛安娜王妃的影子,用磚封死的窗戶藏著怎樣的宮中醜聞?
教堂尋寶、甜品店偶遇、修道院溯源,馬德里偷得浮生半日閑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