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長恭和他的《蘭陵王入陣曲》

高長恭和他的《蘭陵王入陣曲》

原標題:高長恭和他的《蘭陵王入陣曲》


節選自《圖說兩晉南北朝四十年》,黃山書社出版


北朝的另一位美男子蘭陵王高長恭,他是位信陵君似的人物,但他比信陵君強的很:他更美貌、更英勇、更完美,可是這麼個人物為什麼不能改變北齊形勢。甚至在他死之後,北齊很快覆滅了。要知道,北朝是個武力為上的朝代,蘭陵王的絕世武功卻不能換回自己的權勢,也不能挽回北齊的敗亡。性格決定命運,高長恭就是太愛惜羽毛,缺乏政治手腕。但是他的這種力求完美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需要從他迷離的身世入手。


高長恭(541-573),又名高孝瓘,驍勇善戰。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蘭陵王的父親是高歡的長子北齊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留下,對世人俗眾,有迷的人總是帶著一份天然吸引力。


《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因為相貌俊美柔善,在戰場上對陣時,他經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製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敵手的目的。蘭陵王假面是有史書確實記載的。京劇中出現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係。


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突厥和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先前北魏的都城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武成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被圍軍隊就要面臨覆滅。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城牆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可見後三國(相對於魏蜀吳的前三國,東西魏南朝相當於後三國)時期,北齊表現的也不是窩囊廢。端的三國爭王稱霸虎視龍蟠,精彩疊出。


在「邙山大捷」中,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後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被正式列入宮廷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後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 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分真實面貌。


唐朝時,玄奘西遊取經。戒日王說:「聽說摩訶支那國有一位秦王,少年時已聰明萬分,長大了更神武異常。終於平定宇內,統一全土,結束了以前的喪亂局面。人們為了歌頌他,都唱《秦王破陣樂》。這是真的嗎?這首樂曲,在我們印度也很流行呢!」唐太宗引以為自豪!唐玄宗認為《蘭陵王入陣曲》不是正聲,莫非是妒忌?玄宗雖然興復唐家,但本人並沒有像曾祖李世民一樣親自上陣殺敵,這也是一種美中不足。


史書載:蘭陵王的所作所為基本上是個完人。他帶兵時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一個如此光彩的貴族,能夠做到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難得,霍去病就做不到。即使是對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高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藉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他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

如此一個人物被昏庸後主高緯敵視,最後竟然被逼身死。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死前燒掉所有債券。像信陵君一樣,曾經的往自己身上潑污水的手段只不過是避禍而已。果然他死後,北齊也很快覆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裁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皇帝全記錄:故宮「正大光明」的匾后里藏了什麼(圖)
中國皇帝全記錄:清朝皇帝為何接連斷後?(圖)
不愧是大軍師:司馬懿沒有敗給諸葛亮的空城計(圖)
千古騙局:埃及金字塔內根本沒有木乃伊!(圖)
歷史名流: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副作用(圖)

TAG:文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