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佛就是信你自己原本清明的心——記上夢下參長老教法

信佛就是信你自己原本清明的心——記上夢下參長老教法

上夢下參長老住世時,一直精進講法,不論是視頻還是文字,都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法理資料。

在你的人生感到困惑、不安、迷茫的時候,希望這些話語能夠閃現在眼前,就像我們形容上夢下參長老那樣,如「深山中的一盞明燈」,不斷照亮你前進的路。

在他離世後,除了內心的不舍和難過,我們應該做的更多的是讓這些如理教法讓更多人看到,並深記於心。

今明兩日,我們將從上夢下參長老的講記《修行》一書中,節選一小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文章內容段落,皆節選自《修行》一書

上夢下參長老講述,方廣整理

關於「修行」本身,在本書開篇第一章,上夢下參長老就從藏傳、北傳的佛教傳統中,選擇出了基本的修行原則。以下內容為部分節選,想要了解更多,請閱讀書籍原文。

學三皈依

信佛之後應該如何去修行呢?這類問題問的很多。不論你是學哪一教、哪一個法門,都有個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一切的根本。

受了三皈依,要先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皈依必須得這樣做,之後再發信仰心。你要開始學佛,佛在因地當中,就是這樣修的,他所以後來能夠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發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學三皈依分成幾個部分。

一個是皈依之後一定要發心,如果你心量大一點,要發菩提心。講菩提心就是三種心,第一是修出離心,對這個世界我們要出離、要超脫,出離就是要離開、要出去。只是你自己出去不行,你還要觀想眾生的苦難。

第二,若純粹的只是自己修出離心,就是小乘。單單出離心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的出離心,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出離,都脫離苦難。

第三是般若心,有了大悲心還必須具足智慧,發了菩提心裡頭必須有般若心。你要是皈依三寶,必須發這三種心。我們有很多的道友,初受三皈法的時候,並不理解皈依三寶的時候,必須先要發出離心、大悲心、般若心。具足這三種心了,發心了,以後就是學佛。

「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導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樣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

皈依的因緣

三皈依本身就是修行,但是我們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當然有很多種原因,有的道友是因為姐妹、弟兄信佛,或者朋友、鄰居信佛而皈依三寶,這都是因緣。

雖然別人引介你,或者帶你去,你初入了門了,想研究研究;因為經由研究,你知道這個就是你自己本具有的、發明出來的。如果心外取法,那叫緣;但是沒有因,緣是不會成熟的。因為我們自己都有佛性種子,人人本具,因為外頭遇緣,你就生起了受三皈依的心;人家一說,你很高興地就受了。

要想深入了解,大家學《華嚴經》,乃至於般若經裡面的《金剛經》,好多經典都說到這個道理。但是你信了,必須得有這個觀念,有這個認知,你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所緣念的這些境界相是從你內心所產生的,境是外面來的,心是內在的,不是這個肉團心,不是你身體這個心,而是聖妙殊勝的心。那麼,你有這個殊勝的、根本的佛種智的妙心,遇到外面的緣了,這就結合起來,皈依三寶是這樣皈依的。

生起決定的信心

我們並不是受了三皈依就算信佛,受了三皈依,雖然是佛弟子,但是培養信心,需要很長的時間。

有的人他的信心很堅定,那就說明了他的信心,已經經過多劫的培養,他現在已經堅定了,堅定就不會再疑惑了。信心堅定不堅定,不是自己隨便說的,你得用事實來證明。

如果真正有信心的,身業絕不再造殺、盜、淫的業;口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都絕對斷除的;意業就是指貪、嗔、痴念,貪嗔痴已經不起了。或者是起了這種念,前念起了,後念馬上就止住,絕不相續。

觀心

皈依佛之後要修行。我上次告訴大家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但是有些具體的事情上,你得用具體的方法去分析、觀察,才能夠克服所存在的煩惱、所有的過患,這就需要觀。觀是修行的一種方法,要觀心。怎麼樣觀呢?

所謂觀就是「生明」的意思,明就是智慧。因為有了光明,你才能夠認識一切事物。比如說有燈、有太陽、有月亮,有了這三種光明,你才能夠看清這屋裡是什麼。如果我們把燈關閉,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也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你還能分辨出來什麼呢?房屋的事物你都分辨不出來了。所以你必須得漸漸明。

這種明是怎麼產生的呢?要靜。怎麼樣才能靜得下來呢?要觀。這是連貫的。如果你發火、發脾氣,煩惱來了,是很熱鬧的,你要對治它。你要觀想,為什麼會生起煩惱?

當我們內心生氣煩惱的時候,你要靜下來找出原因。「我為什麼要生煩惱呢?」佛教導我們一切諸法皆是假的,你要好好觀察一下子。在觀察思維當中,你會產生一種智慧。你產生這個智慧是你性本具足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產生,你會漸漸地清凈一點,這個時候你就能信得佛所說的話,不然佛所說的話你聽不進去,因為你的信心沒有力量,也就斷不了煩惱。

修解脫道

有些道友問,《楞嚴經》從聞、思、修到三摩地,就達到解脫道。現在簡單解釋聞、思、修,聽到了就想,想完了就去做。

很多人說:「我知道得太少了,對佛法知道太少了。」我說:「你知道很多的。」包括諸位才入佛門的,你都知道很多了。你所缺乏的是沒有經過你的思想整理一下,哪個是你應當要的,哪個是你不應當要的。

我們聞到了佛、法、僧,有沒有思慮過?這段時間,你有沒有修?你沒思沒修,聞了等於零。你入不了三摩地,僅僅種一個福田種子,有福報;種個善根種子,善根種子就是未來再去修吧。這種子是不泯滅的,你現生想得到點好處,得到點利益,這是得不到的;因為你不走,你不去想。

發菩提心

我們講了五講了,要講的基本上都講完了。最後再囑託大家,不要忘了念佛、念法、念僧,這樣修行就夠了。你如果在三年、五年之後,或者再問到你還有沒有念,你說:「念啊!一天沒斷。」你就很了不得了。

我們心地當中只要這樣念,我們的心漸漸就轉化了,遇到一切不遂心的事,要發脾氣的事,乃至有些災難產生了,當你念三寶的時候,你就心平氣和。

我們都說是觀世音菩薩感應,你不曉得你自己就是觀世音。當你念的時候,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合成一體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就是你自己的心加持你自己。佛法最深的地方就是如此,無論你修學的是密宗、顯宗,或是《華嚴經》、《法華經》。佛在《法華經》授記成佛,是授你的心,你的心本來就是佛,佛不授記也如是;經由佛的證明,使你認識更清楚了。

千萬不要忘記你自己的心,但是我們很少想到自己的心。我說這個心,不是你現在打妄想的糊塗心,這個心是糊塗的、沒智慧的,我說的是你原來清明本體的心。

明天,我們將繼續為您推薦《修行》一書中的另一部分「生活中的修行」,看上夢下參長老教導我們,如何將修行實實在在地踐行在生活起居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十年一夢,懷念我的皈依師父夢參老和尚
孩子不聽話咋辦?所有的關係都要回到自己|禪眼萬象
鍾麗緹版《色戒》:你所追求的愛欲,到底將帶你走向何方?
溫暖相聚,直面自己|楊碩誠老師北京7日禪修營召集令
什麼?!這位菩薩比熊孩子還叛逆?

TAG:甲和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