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粟社發布會及宣傳片

積粟社發布會及宣傳片

GIF/1285K

積粟社由共生形態、PONE 普利策、道勝設計、壹摯設計、微墅-曼朴時光、RMA共和都市、立品設計七家廣州本土的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公司組成。

他們聚散為整,各自獨立,聚與散對,是謂「積粟」。「積粟社」作為廣州設計的「自留地」,取「糧倉」之意,「糧倉」者,自視滄海一粟,自要積粟歸倉,儼然而一。既保持各自個性,又聚為一體,作為廣州空間設計一份子發聲。

新浪家居直播活動回放

2017年11月27日,積粟社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1號館1A01帶來以「糧倉」為主題設計的760 ㎡的超大展位,並於當天下午舉行發布會和「相忘」主題論壇對話,正式和公眾見面。

致辭嘉賓

賀文廣

廣州設計周執行總監

很榮幸,積栗社,廣州設計的這樣一個社群組織終於有了,我們今年講的最多的詞叫「社群」,社群是當下目前特別火的一個,大家交流和團結在一起,互相創造價值的這樣一種組織形式,區別於傳統的社團,更多的是大家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我們大家一起交換我們的思想,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而這就是積栗社他們聚合在一起的初衷。就像7位廣州優秀設計師,他們說為什麼取名叫積栗社?因為積栗成倉。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一個能夠交流的空間能夠呈現給大家,能夠讓大家看到廣州設計周的力量,讓大家看到廣州設計師的力量。

戴 蓓

新浪家居全國總編輯

廣州設計周,它就像太陽,或者是雨水,它給了中國年輕設計師太多的舞台,新浪也希望變成照耀大家的陽光,今天很開心看到廣州本土7位非常優秀的設計師代表組成的一個大合唱,在這樣一個舞台上呈現出更多廣州的力量。而且把這個舞台放在了廣州設計周,12年的廣州設計周它又將邁向非常新的歷史使命。

謝英凱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副理事長

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 執行董事/設計總監

積栗社,我覺得他們在學術上面,在設計理念上面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他們很特別,他們既是7顆種子,因為種子代表了他們的學術,代表了他們對品牌,對自己設計理想的追求,他們集合成糧倉的時候,就不是簡單的糧倉,把思想,把創意呈現給所有的人,然後造福社會。

特邀主持人凌芸:自決定要成立積粟社到策劃「糧倉」這個展覽,一步步落地實現,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什麼要成立積粟社然後做這個展館?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特別的感受?請幾位和大家分享下。

彭征:其實我們蓄謀積栗社以來,很多的傳媒、同行,朋友都在問你們成立積栗社的目的是什麼?我說目的是為了參加廣州設計周。那你們到底為了什麼到成立積栗社?我說為了什麼,為了好玩,因為確實很好玩。但是玩需要態度,需要專註,昨晚我堅持到凌晨6點的時候,我們還有一百多個團隊的小夥伴們奮鬥在這裡,谷穗掉在地毯上,吸塵器吸不走,他們就一顆一顆把它們粘走的,所以說,我們所有的付出就是為了這三天,謝謝大家。

何永明:我覺得生活在今天,跨界合作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話題,大家有不同的個體參與進來,一個團隊做一件事,就跟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團結的力量是很大的。

何思瑋:感謝廣州設計周這十幾年來提供這麼棒的平台,讓廣州設計師能夠展現才華,特別感謝彭社長,因為儘其所有,才保證場館順利完成。我們私底下很好的朋友,幾個人各自有獨立不同的思維,然後整合在一起,雖然一開始沒有非常宏偉的藍圖,但是我們聚在一起,每個人通過不同的觀點去呈現,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再衝撞融合,這種能量是非常不簡單的。我希望以後我們積栗社的未來有非常多更大的可能性,能夠延續下去,謝謝大家!

梁穗明:我們這個時代的設計師必須有責任感,我們積栗社凝結在一起,當社會力量凝聚在一起,在這過程中,我們做了一個場館,我們很感動,因為有很多人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使整個場館建立起來。

鄧麗司:我非常榮幸跟那麼多位設計師參與到一起。這麼大的場館安裝的時候,背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很難用語言表達,在這裡說聲感謝。

一開始是抱著玩的心態,在這遊戲過程裡面,我開始是抱著一個疑惑的態度,這幾位本身就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能在一起干一些什麼事出來呢?直到大家互相各抒己見,碰撞出火花,最後非常肯定我們有不斷開拓的可能,這過程讓我從無到有,歸來仍是少年,他們即便是經歷十幾年的風風雨雨,擁有無限能量的資源,做全新事情的時候,依然可以保持設計的那份初衷和能量、熱情與執著。再次感謝身邊的這些少年。

史鴻偉:我曾經是設計師,2017年我選擇了做微墅—曼朴時光這個項目,這是一個把裝備建築放在風景優美的地方,這是一種嘗試,設計師不僅僅是設計一種空間,而是有一種理念,甚至是設計生活,設計商業模式,我覺得積栗社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各種的想法累計起來,設計每一種可能,把每一種可能當成種子,積栗成倉,讓它慢慢充實,變成各種可能性,我現在依然是一名設計師,希望通過設計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黃永才:設計,我認為是有前瞻性的想法去看待,這個時代不缺聲音,缺的是獨立思考,我希望在7個本土的設計公司聯合在一起,能夠集體的發聲,積栗成倉。

鄭錚:很多時候,個體和集體是兩個不可分割的一個元素,作為設計師,很多時候強調個體,一個身份,當你需要代表發聲的時候,你需要一個平台為你做更多的事情,無論是設計周也好,無論是我們加入積栗社也好,能帶來的一點,不僅僅是個體的加入,更多是1+1>2的集體價值。謝謝大家!

特邀主持人凌芸:大家在760個平方的展位,大家進來覺得很新奇展館應該是怎樣的解讀方式,大家跟我一樣是充滿期待跟好奇。接下來先請彭社長給大家解讀一下今天大家看到的展館。

彭征:我想用大數據的形式來介紹我們的活動,這是我們第一個工作群,也是我們叫做積栗社內部群。裡面有我們9個設計師,還有他們的助理,然後右邊這張圖是我們63個日夜裡面,在這個群裡面所產生交流的一個圖片匯總,總共是3290張圖片,然後有15720條對話,有人說我們這個群是24小時工作制,因為有的設計師習慣白天工作,有的設計師習慣晚上工作,所以那個群是永遠都有人在說話。類似這樣的工作群在我手機里還有24個,我想說這一次活動,積栗社就像電腦的CPU,它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各樣複雜的問題。

設計成果,其實這一次積栗社設計成果,大家可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展館,但是涵蓋了建築、平面、影視、燈光等5個類別,在座是論壇區,由7家公司組成糧倉的概念,最後是揭示的概念,我們這個論壇區像一個戲台,大家在一起發聲。這個展館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積栗成倉,它有72865個黑色紙盒,9909個樣滾板盒子,135000顆小麥,只有3天的布展時間,我們完成了差不多800方的場館搭建,這也是考驗我們的。在此之前,我們每一家公司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去做他們自己認為,糧倉應該是怎樣的方案,可以看到不同的思維邏輯,不同的設計師經驗,他們最終得出的糧倉方案,是對設計一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思維的碰撞。同時,有11家品牌贊助商支持我們,為這些品牌贊助商一共設計了25個藝術裝置,開發了12個產品,大家看看,首先我們為大黃蜂不鏽鋼張總,裡面的建築模型不鏽鋼都是他做的,把我們7個方案完美呈現,非常感動。然后冠珠投資做成了7款藝術抽象畫,被永久收藏。6個藝術裝置,分別用不同的品牌贊助商,比如說有夜空彩虹風吹麥浪,螢火蟲的燈光技術等,最終是用一種藝術化的手法把它的材料呈現出來,因為我覺得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只有大家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5款禮品,大家有興趣可以在前台購買,第一個是場館製作的建築模型,第二個是我們一會兒要拍它屁股亮燈的吉吉。總共參與這次活動的人初步統計是1830人,這是真正意義的社會雕塑。

最後談談環保性,為什麼我們給自己找那麼多麻煩?我們希望零浪費,零甲醛,100%可回收,所有的東西我們希望可以拆走,不對場館造成任何的污染。

回望·相忘

當代室內設計的自我重構

新浪家居:今天論壇主題叫相忘,這個詞出自《莊子》「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為什麼會舉辦這樣的主題,因為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很多界限都在被打破,設計要進行發展,我們要把過去的一些東西打破掉,現在的體制是在西方建立的,中國一直在學習西方。但是今天,中國設計有新的發展,今天論壇我想先問一下何永明老師,因為公司名叫道勝,可能他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何永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道法自然,什麼叫道?符合自然規律的東西叫道,我覺得只有遵從自然規律的東西,才會活得更好。

新浪家居:壹摯設計公司特別擅長把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結合,那作品的名字我一下記住了,這代表了你們公司的價值觀跟方式,想聽聽看這方面你們是如何取捨。

陳嘉君:這個項目很偶然,我收到一個命題作業,這在之前沒有遇到過,設計任務要求既有東方生活的精髓,又要有外國留洋的感覺,在這基礎上,已經定義了是有一個中國心的設計概念。所以說作品上會呈現一種有東方文化為基礎,加入一些西方現代元素去融合成一個作品。所以,我希望站在自己的設計立場,自己的視角去做一個相對完美的作品,把理解的東方文化,包括我在外國遊學過程中的感受、感想,融入到作品中,這是一個真實的表現,所以說設計一定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

新浪家居:史鴻偉以前跟彭社長是合伙人,後來跨界了,為什麼會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剛才之前有提到「江湖」,這江湖代表市場,代表可能性,也想請您聊一下,你看到中國設計行業的哪些可能性?

史鴻偉:是的,坐在我左邊和右邊都是師兄師弟,之前也跟彭征一起共事過。在設計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因為設計師其實可以不僅僅只是設計空間,他可以去設計一個商業模式,設計一種生活方式,會有非常多的空間,我覺得設計師不應該是只局限在空間的設計裡面,可以走出來,走得更遠一點。我現在做裝配式的建築,但不僅限於此,而是通過這一載體接觸更多的問題,在現代人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矛盾。譬如說一邊在講出世,一邊在講入世,這有沒有一個設計方案呢?其實是有設計來解決的,希望放在風景漂亮的地方,能夠跟自然結合,讓人跟自然的關係得到一種緊密的連接,讓人的生活得以放鬆下來,所以說我想我做的更像是生活方式的推動者。我們嘗試找到更多的創意,更多的內容,我們把它設計、研發、製造,運營,乃至落地,把這個東西做完整。

新浪家居:接下來問一下鄭錚,之前是在英國留學,後來在歐洲工作過一段時間,在歐洲會有身份方面的困擾嗎?

鄭錚:這個問題從回國的時候已經問過了,現在還在問。確實出現一個問題,越是在國際化的都市中越要去找尋自己的根基,越需要為自己的身份標籤找到身份認同,從你的傳統文化,傳統基因當中去尋找,但是這個尋找身份根基,如果放到設計行業來說,我覺得其實是挺不一樣的。我覺得今天整個設計行業來說,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室內設計,往往都是很容易的風格,貼標籤的方式,而這方式屬於新中式,這個東西屬於新東方的概念,實際上很多時候,貼標籤的做法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尋根。在資訊發達全球化的環境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設計師用地域區分是沒意義了,現在法國的設計師做出來的某一些家居更加有義大利或者是更加有法國的感覺。回過頭來,中國設計師如何考慮東方設計,並不是強調我就是中國的設計師,中國的設計,而是回到設計的本源,找到根源。這是整個團隊研究的一個方向,怎樣從體驗研究方式著手,而不是簡單風格來指引方向。

許 剛

本土創造創始人 、自由思考藝術總監

新浪家居:前兩天看許剛發一個分享,你有一個學堂叫本土創造幼稚園,為什麼要發?看你發出來兩張PPT,裡面的內容特別不涉及?

許剛:其實我們東西很多,一下子說不完,特別多東西,在我內心中,第一是一個誠意,這是我們一直堅持有的,這個誠意,一個是自己理念誠意,第二點,行為上也有誠意,不光是想,不光是忽悠,真真正正做出來是一種誠意。第二是心胸,現在的設計行業包括中國的設計師,心胸遠遠不夠,就是一種情懷,當今社會對情懷是不太認可的,認為是貶義詞,我認為不是的,我覺得對情懷有置疑的,那不是真正意義的情懷,我們的心胸一定要寬,怎樣走到世界?首先得要有世界級別的心胸,世界最高水準關注什麼,絕對是關注人類的東西,當然說,我們做個設計,我談的這個東西有點狂妄,距離太遠了,其實並不是,包括一個微弱的生命,我覺得這是一種心胸,第二點心胸是特別重要的。

第三點也是最苦的,包括你問我,為什麼只招年輕人?設計師一定要有設計思維,中國設計師的思維是錯誤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設計師玩一點小東西,玩一點小情調,那不就是意淫嗎。為什麼要拋棄設計師思維,做設計一定要有產業思維,把設計作品變成真正的東西,或者是變成商品。我們做過好多概念性的東西,我們投入金錢去做它,那個有價值,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很多人得用上這個東西,才是「普世價值」。如果說東西很環保,或者很有價值,就身邊人用,有什麼價值呢,實際價值並沒有產生,但你做的商品全世界人都在用,那實際價值就有產生。

本土創造如果做到國際化水平,兩個字,「運氣」,但剛才我講的三點是真的。

許剛:我再簡單說兩句,既然定這個主題,總得讓我說兩句,我說我有沒有資格,我搞不清,但我畢竟在廣州,我覺得這七家公司做得特棒,我認為中國設計,現在年輕人做的設計特別棒,包括我們自己團隊。我個人認為,憑什麼「重建」?不知道怎麼重建,包括當代中國年輕的設計師,比我們十幾、二十年前都很棒,僅僅是棒,僅僅是成長,那很簡單,就去學習就好了。但如果要去重建,重建好難。中國設計師,首先一個置疑意識跟反叛意識有沒有?第二,置疑能力有沒有?就包括我們自己做設計,我們自己反叛自己,我覺得不行,因為我們做的東西在中國商業圈子裡面,有很多人公認的,說我們做得很創新,但我們覺得還是不行,因為我們放在首爾,放在北歐,放在東京,就是同質化的東西,沒有我們的代表,沒有我們的特色,如果我們在設計圈比,我覺得很棒,那個是有成果的,因為中國也要從這裡開始影響更多的年輕人,影響更多的審美,通過商業的項目去教育大眾,包括一些經濟的轉型,我們怎樣配合商業的轉型,要做國際化的趨勢,但中國市場上所謂的國際化的做得好棒的東西,放在世界語境里它就是同質化的東西,這點沒有創新,所以究竟如何重建,有待思考。

何永明:剛才我聽許老師說,設計師首先要忘掉自己是設計師。我記得吳冠中曾經提過,筆墨等於零,當時很多畫家都反對他。這就好像金庸小說里的降龍十八掌,其實只有十七掌,第十八掌就是要忘掉前面的十七掌才有十八掌。所以我覺得,好的設計一定是遵從自己內心,遵從自然的設計。

左顧·右盼

當代室內設計的踐行探索

新浪家居:第二組論壇對話的主題叫當代室內設計的踐行探索,我們這個論壇變化就由幾位的實踐探索,探索未來的可能性。首先想請問彭社長,他不是室內設計出身的,現在做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他說自己是跳躍在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其實現在很多設計師要面臨的問題,你在這方面是怎樣去平衡的呢?

彭征:首先我想談一談我們這次論壇的主題,一個叫回望,一個叫相忘,回望是對傳統文化的態度,相忘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今天,同樣是一種態度發展。左顧右盼在現在任何行業都在面臨被解構、重構的時代里,室內設計自身的發展方向。傳統意義上意義一個室內設計不是一個建築體內六個面的裝飾或者說裝修。像許剛老師也是做室內設計出身,現在做產品產業,像鄭錚,他不是做室內設計出身的,他是做品牌出身,現在也在參與室內設計。我也會不務正業做建築跟景觀設計,所以我們不一定要用傳統的意義去定義室內設計,我們可以用品牌、用空間、用產業、用距離去定義室內設計。

新浪家居:回到展館,展館其實它沒有什麼空間,反而是蘊含了很多建築、燈光、影視等,現在想問一下何思瑋,就我們的場館去談談是怎樣把這種思維跟策略落到展館裡,我對PONE普利策的印象特別深刻,每一年他們都是展館的亮點,去年我剛好碰到他們在拍展廳的照片,當時是有個白色螺旋式的空間,就今天這個展館說一下。

何思瑋:說到那個展館是透明的,最後我們拍照就像行為藝術的一個感覺。這次參與聯合展覽,我第一反應是有得玩了,因為我之前是獨立一家公司去參與,我代表我公司,然後我覺得那個面積不夠大。這次邀請我,我們一起拿了700多方的這個體量,我覺得在這個機會裡面,我們共同融合了7種,7個不同的集體。這代表了不一樣的感受,設計師是培養一個創造力、思維的結果去思考問題。那7種不同的進行一種碰撞,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他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然後我們很享受探究其中原本的一種東西,這種原本的東西可能會發現非常驚喜,看問題的角度。我覺得這種看問題的角度會比想好的一個呈現的結果來得更有興趣,更有期待,保持你的一種對設計的憧憬,對未來探索的動力,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會逐漸找一些關聯跟線索把它關聯起來,通過手機裡面的人跟手機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這種敏感傳達到設計裡面,這種設計非常有意思。參加這個活動都是一個非常期待的設計實驗,這種實驗,往往就會增加無限可能性動力,所以我對這方面,其實會更感興趣。

彭征:我解釋一下何思瑋的話,他講了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他很喜歡做設計,第二個,7個人做設計更好玩,就是這個意思,而且我覺得,設計師如果是聚集起來的時候,可以一起發聲,一起協作的時候,甚至是創造歷史的時候,這就是積栗社的意義。

新浪家居:這是中國設計的趨勢,同時也有另外的趨勢就是細分,比如說我們會有一些專門做酒店設計的公司,甚至是有軟裝設計這樣一個行業,壹摯設計的軟裝在業界很出名。想問一下鄧麗司小姐如何看待軟裝行業的事情。

鄧麗司:不知道為什麼,所有人都會問我有關軟裝的話題。首先我們公司是室內設計公司,可能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裡面,我們也真的是經歷了軟裝這個概念,從沒有到有,到如今百花齊放這樣一個局面,我是一個見證者,在這方面我是有挺多感慨。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還不是成熟的狀態,大家可以看一下或者觀察一下國外的設計現狀,其實根本不存在軟裝這樣的說法。而我在國外旅行也好,或者生活也好,給我最深的體會,其實我所擁有的一些在配搭的能力,跟某一些國家,譬如說日本、北歐當地人民相比,其實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一個存在,大多數的生活在當地國家的一些人民,其實他擁有很多美學的修養,不能說與生俱來,但它是必然的組成部分,跟生活結合在一起,根本不存在軟裝設計,甚至是店鋪店員通過理解,把店鋪呈現得相當有美感,這在國內是看不到。國內解決狀況的方法就是把專業細分,細分到建築設計歸建築設計,室內歸室內,軟裝歸軟裝。但我們天天在談跨界,其實是領域之間的互通,其實設計可以有互通的一個地方。如果我們作為設計師,從我們本身就已經把我們的能力範疇局限下來的話,我覺得不是太可取的方法。像我自身,其實我也不是室內設計專業出來的,我也是從廣告設計到室內設計兼顧現在的軟裝設計,甚至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產品設計開發,到以後會有規劃設計,酒店等都會有,經歷跨界、跨界再跨界,但我沒有離開過設計,往後發展下去,我是希望每個設計師不要把自己定位我是室內設計。我建議在座每位設計師忘記自己的設計定位,回歸到設計本身。做室內設計的設計師要關注室內以外,跟生活相關所有的信息,經常跟我們公司的設計師說多去看藝術展,多去看建築設計,不要一直看室內設計,然後套用到自己的想法,這是最不靠譜的做法。對軟裝以後的發展,它的功能不會消失,給大眾的印象會歸入到室內設計,這是良性的發展。

彭征:鄧麗司剛談到的其實是一個設計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問題,展望未來,在共享經濟時代,設計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跨越界限。而位於產業鏈下層的工作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可能會被機器代替,設計師需要的是整合能力,需要的是他的思想。

新浪家居:我記得黃永才曾說,設計師不要把自己當做室內設計師,還有人說我不是設計師。我認為自己是不是設計師,體現在怎樣的角色做設計這件事情?

黃永才:我是一個相對比較自由的人,當時說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意思,就是想消減這個工作的標籤。用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完美及束縛,我們追求完美,但其實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說你認為這東西很美,但我覺得這個東西挺丑,也正是因為有丑,所以我們也就會不斷的去追求完美。看待一個事情,我們每天都應該有新鮮的感覺,這個很重要。當然在資本跟權力面前,我們還是比較弱小的,因為我做的商業空間是挺多的,這個問題我先不說,我覺得還是先幫助我的業主,我的甲方達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就是幫他們解決問題,然後再用我自己看待工作的方式慢慢完成自我價值的探索。

黃 全

集艾設計 總經理|設計總監

新浪家居:剛才提到了一個資本,這兩年有挺多的資本收購了設計公司一部分股份,但資本到底對設計公司有利有弊。黃全老師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跟資本的結合對公司的推動大嗎?

黃全:我是覺得資本跟設計這一塊,其實本質上,他們需求的起點是不一致,設計師應該更清晰認識到這一點,至於資本跟設計結合,關鍵還是要看你們的公司,或者是你的個人站在什麼視角看待事情,如果作為單純設計,不要碰資本,如果站在更大的市場,更大的行業角度,可能藉助資本的力量,可能會有相互協同的作用,可能對你的設計可能會有反作用的一個推動作用,所以說因為整個大的環境,這個時代我覺得也在改變,剛才大家也說到了,我們設計不可能作為一個單一的學科門類而存在,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存在,考驗的不單純是設計能力,可能除了設計以外,比如說你的資源整合能力,你的產品運營能力,甚至你的營銷能力,你的品牌建設能力,可能這些方方面面帶來的議價反而是你本身不具備的,這些可能設計跟資本的嫁接,可以站在更高市場的角度去看待這個行業,可能更加的清晰一些,而不是站在設計師的思維,剛才我們也說過站在設計師的思維看待這個行業。比如說今天積栗社這樣一個場館,這樣一個搭建,我覺得不是說單單憑著你作為安全的設計就能去解決,首先是積栗社成員能夠聚在一起,必須有一個人具有很強大的組織能力,才能讓大家聚合在一起,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3天時間搭建這麼大的場館,必須具備綜合協調的能力,方方面面,各個方面,各家公司這樣作品的呈現,各種材料,包括跟施工交接,甚至跟場館的溝通協調,這不單是說圖紙就能實現的,設計師本身就是跳脫固有的設計師思維,站在我們看待這個未來,比如說什麼樣的人在這一行業,我覺得被人的行為方式產生影響,能夠創造更好這樣一個行為環境的視角去看待設計,我覺得我們的設計會更多元一些。

新浪家居:您接下來打算做什麼?

黃全:說得大一點,說到整個市場,因為我比較喜歡站在市場的角度看待我們的行業,因為大家都看到,為什麼我們這個設計行業,或者家居行業也好,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因為看到4萬億這麼大的數字在裡面,無論從我們的設計也好,無論是施工還是家居行業也好,其實並沒有領頭的行業或者是龍頭的行業其實並沒有出現,先一步在家居產業這一塊也會做一些相關的投入跟轉型嘗試。

趙 健

二級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上海大學博導、澳門科技大學博導、原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副主任

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委員會主任

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

2010廣州亞運會整體視覺形象及景觀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

2011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整體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展覽展示專家組成員

2016年20國集團峰會(G20)視覺形象設計專家組成員

新浪家居:大家知道廣州美術學院為設計界提供了很多的土壤,我們有請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的主席趙健老師做總結。

趙健:剛才兩個題目,一個是相忘、回望,一個是左顧右盼。相忘回望講的是兩個點之間,左顧右盼說的是兩個點開始,向外面延伸。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設計關注的事情會越來越寬廣。它會變換位置,變換姿態,只有變換,設計師才有生命力,如果設計師以自己為中心,我們會對設計之外的事情簡單的批判,簡單的置疑,簡單的不適應等,會出問題。

前面講得太虛了,第二段講得實一點。我想借用女孩子為了漂亮,她每天乾的事。什麼事情?漂白、減肥、抽脂,即使沒幹,心裡在想這個事情,這一切是在幹嘛呢?不斷的去掉外表那些可有可無的,不斷的使自己做的事情變成必須的,就這意義上來說,我想大家坐在這個地方,一定要回首,為繼承這個建築鼓鼓掌。

25、26年來,廣州設計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坐標。為什麼?大家看看,這個坐標在形體上回到了在座所有做空間設計人的最本原,它是最基本的立方體、矩形,雙托屋頂等,幾乎沒有脫離。第二,達成這個矩形、立方體、雙托屋頂只有一種元素,那就是長方形的孔洞和形成孔洞圍和長方形,剛才進來的時候,彭先生說到這裡100%能夠回收,這個我相信,相信之餘,我欣慰。設計周結束以後,只有這個是可以在地面上不留被加工破壞的痕迹,在拆這個建築的時候,被拆的物體,基本上不留切割的痕迹,只是把樂高玩具重新拆散,然後運走,這點對廣州,對中國來講,都是非常前瞻性。他們幾乎不講公司的事,更多一點是關心環境問題,再一個是說到可以演繹,可以放大,可以縮小,可以抽象,非常重要的情懷如果落地的事情,這個我覺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黑白沒那麼簡單,表象是黑跟白,其次就像這個建築一樣,黑跟白的話,從哲學上級幾乎把人類可感知的,可識別的,最極端的兩個極都包含在裡面,剛才各位說到了這個設計不是為了自己在設計,是在為他人設計,他人包括社會,正因為如此,今天的設計要能夠有左顧右盼的能力,又要具有相忘、回望的勇氣,關鍵在於把自己的色彩去掉,剛才鄧小姐說到的,您不要老把我說成是軟裝,其次就是,一個自己應該自覺的,不要給自己打上印記,打上印記的話,實際上自己給自己斷了路子。剛才至少有兩位嘉賓,包括許剛在內,脫口而出講到了北歐、日本,北歐跟日本他們設計的強度跟到達率都非常極致的,不約而同的留了很大一個空間。這空間呢,就說當人走進他設計裡邊,這空間總覺得還不完整,還差點什麼,差得很多。當空間裡邊有使用的人進來了,這空間剛好100%,什麼都有,而不成功的設計剛好是沒有人,它是一個100%,十全十美的設計,人一進來,完全多餘。

今天的設計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隨著各位數十年,數年,或者近年突飛猛進,大家都有感覺,基礎工作在今天逐漸變得不夠專業,變成了社會常識,比如說我們過去要對空間的六面體表面質感要靠我們來做設計,今天我們在座任何做空間設計的設計師對於材料表面的質地不需要設計,材料的提供商研究比你專業得多,今天做結構設計的人,更多的設計是選擇,而不是設計,是選擇、搭配、組建和鑲嵌,而不是由你來設計,換句話講,結果這部分,也從設計師的工作裡邊分出去。設計的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不屬於設計師要去做了,而是行業逐漸變得更加精細化,更加專門化,更加批量化,更加標準化,正因為這樣,設計師會突然發現,我們能幹的事情越來越少,尤其是現在,我估計在台上各位嘉賓,我們工作目標可能相當部分是給地產項目做樣板房,做售樓部,給我一個感覺,售後部要做的事情。以分類數量來說,越來越少,不知道該做什麼,比如說售樓部的椅子,這是要你選擇,要你組織,要你搭配,很多項目總體來說,趨勢是逐漸收縮的。這時候,常規的以藝術和創意為背景的設計範圍會越來越少,是不是這樣感覺。這時候設計師節節退讓,水位退下來,慢慢變低,最後乾涸,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剛才說的所謂的思考也好,叫做回望也好,叫做重構也好,我們的工作真的會被行業代替。各位注意到沒有,現在設計師很少有機會做樣板房之外的設計,因為私人的業主經過中國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鍛煉,過去的室內設計已經變成了每一個有錢、有眼光、有見識的家庭,正因為這樣,設計這個行業一定要在逐漸找到新的一些路徑,這個路徑是根據社會進步,不是說自己跑得更快一些,做得更強一點,而是要真心實意的擁抱這個行業,今後設計的話,很有可能專屬那一塊越來越少,界越那一塊越來越多。

軟裝它所使用的元素可能是一個孤品,可能是限量品,可能是家裡的傳家寶,可能是廢物利用,而這東西在軟裝上已經脫離,已經升華了,變成了業主的一段記憶,一個故事,一種跟人溝通的媒介,這個時候,你這個只會玩六面體的設計師,這已經沒有演繹的可能性。那還需要你設計嗎?不需要,但是你怎麼擺,擺在哪裡,怎麼詮釋它,怎麼演繹它,今後的設計,介入的方方面面,從中進行組織進行搭配這樣的設計是會越來越多。回到我們現處的這個建築上來,除了主席台上的地板,除了觀眾腳下的地毯,其他都不屬於過去認為的室內設計使用的常用材料,同樣,在今後做我們這樣設計的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我們會做很多非實用的設計,會做很多跟文化相關的設計,這個文化不是現代寫文章的文化,是有更多跟體驗,跟傳播,跟一次性,跟臨建、展陳相關的設計,會越來越多,這設計再也不提百年大計,比如說剛才談到的3天做成這個,本身是奇蹟,可在今後隨著會展中心的使用頻率,隨著會展中心的租金、房價,今後給你搭建的時候,可能沒有3天,可能只有2天,可能只有1夜,回想倫敦每年100%設計能夠給多長時間給參展商?就一晚上,反過來又給設計帶來新的要求,要像做產品一樣做空間設計,要像做裝置一樣做空間設計,像做樂高玩具一樣做空間設計,像物流公司做包裝一樣做空間設計。今後「六面體」不是用來遮風避雨的,「六面體」變成了今後信息傳播的一個載體。剛才我跟陳瀚老師在下面聊到,在今天全球設計獎,評獎的時候,看的是作品攝影,評委們不會來現場;全球招聘人才不需要當面面試,是通過視頻面試,這就說明今後全球傳播的路徑會大量流進以物質材料為基礎的空間設計,這一點,我想這是我們需要左顧右盼,需要相忘回望的。我非常贊同兩組嘉賓說的一個詞,那就是「跨界」。

今天我們已經沒法說7個單位合起來的這個房子,到底算展陳設計,算視覺形象設計,算傳播設計,還是算產品設計,就看從哪個角度來利用它,哪個角度來詮釋它。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房子它最基本的使用者,最大的創造者——積粟社的七君子,他們已經成為今天營運和傳播的載體。廣州設計周有數百家媒體,以這個為起點,來凸顯本屆廣州設計周的亮點,明天還有像我這樣的角色在這裡看這事,相信這會更加演繹和擴展積栗社最初的目的。積栗社這一組織價值,從今天開始,建立和而不同的組織,我們走在一起,我們走5年、10年,這是一條路。但是在今天,只要對著那個攝像機走一個小時,走得好,它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10年,這就是傳播的價值。面對圖紙,面對繪圖軟體所做的設計,一定要不斷的創新,像黃全先生所勾畫的藍圖,只有這樣,才能跟時代同步。廣州某地產公司,有一段時間在做地產之外的事,大家覺得不務正業,可當地產之外的事業比地產還要有名的時候,比如說一場足球比賽他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他們可以做保險,再踢一場球,全國都知道了,他可以做礦泉水,這一下子,形象設計和廣告界突然發現這個做法跟過去的玩法不一樣,這就是時代所帶來的東西。各位設計品牌,設計公司、明星設計師,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每個人都會走從奴隸到將軍的過程,當你是電腦操作員的時候,你一定要藉助比你更強大的東西,不得不向資本妥協,這是我的職業素養,逐漸的藉助這個資本,藉助業主,到有一天,業主會藉助你的品牌來實現他的產業價值和資本溢價,就這麼一個從奴隸到將軍的過程。這過程是要不斷的進化一個過程。

祝願各位更好的相忘,更好的回望,更靈活的左顧,更智慧的右盼。

嘉賓大合照

更多現場花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聯 的精彩文章:

以為跳蚤市集就是舊貨市場的你是不是80年代穿越過來的設計聯·1831期
用風和陽光做材料,那個爆改香港小屋的設計師,戶外作品更驚艷設計聯·1813期
別人家的別墅都mini了,你還在追求豪且大設計聯·1813期
這樣用大理石,別人才不會覺得在裝嗶設計聯·1787期
「三高」人群如何從事設計行業

TAG:設計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