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太極拳之捨己從人

論太極拳之捨己從人

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共四百四十一個字,對學拳者來說,字字珠璣。拳論中的「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今人有多種見解,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的。

舍,即捨棄;從者,依順也。「捨己從人」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文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此處的「捨己從人」並不是放棄自己的主張,其涵義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為不臆測、不武斷、不固執、不主觀。讓自己始終保持內在的虛靈和開放的狀態,做到陽明子所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說的是人的認知活動中「心」是「感」,「物」是「應」,認識萬物要遵循萬物所造之理。因此,「捨己從人」中的「舍己」是「心無體」,所謂「從人」是感應他人,順勢而為,達到遂通。

在 太極拳的哲學思想里,始終貫穿著對宇宙自然的敬畏和接納,認為宇宙萬物遵循著有無相生的普遍規律,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之氣,本同一體。表現為陰陽分合,上下起伏,此消彼長,循環不已。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要求練起拳來要順乎自然之道,做到形順、氣順、意順、心順。一勢接一勢,相連不斷,鬆柔自然。每一勢中,都講究陰陽、虛實、開合、圓方、卷放、輕沉、柔剛、快慢,而這些特點即矛盾,又對立統一,處處包含了陰陽對轉。所以「捨己從人」也可理解為道法自然,以「柔」為本,以「不爭」為用,因勢利導,不頂抗,不偏激,與自然和社會渾然相通。

練拳之人在學拳時,首先要抱著「心無體」的空杯心態,甘於捨棄自己本來的一些成見,捨棄自身原有的一些僵勁、拙力,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順從太極拳拳理。例如顧留馨先生在《陳式太極拳》一書中所說:「要練掤勁,首先要摧毀人身上原有的硬僵。」舊勁不去,新勁不生。太極拳鍛煉中的螺旋式的弧形纏繞,摺疊動作,能活躍全身各個部分肌肉和肌肉纖維。經過反覆纏繞絞轉,使肌肉拉長,一張一弛,使肌肉柔韌而富有彈性,並增加收縮與爆發力。通過反覆的放長和放鬆姿勢的練習,才能儘可能的放長身驅,鬆開骨節,伸拔皮肉,拉長筋韌。太極拳強調「欲求剛,先求柔,積柔才能成剛」。若一味抱著自己原有的僵勁、拙力,不捨得放棄,則會捨近求遠,久久不得其門而入,徒耗神費時矣。故主動捨棄以往通過其他運動方式積累的力量和經驗,讓自己變成一張白紙,虛懷若谷,順從拳理,對學拳者而言就是捨己從人的第一步。

在推手實戰訓練中,捨己從人又是技擊的重要策略。推手是雙方在比較力量、技巧、速度、體質、靈敏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對手身體失去平衡。在這過程中,力求做到不丟不頂,遇勁即化,並在粘走的同時尋找出擊的最佳時機。莊子的《說劍》中提到:「夫為劍者,示?AE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其中的「示之以虛」與《太極拳論》的「捨己從人」是異曲同工,目的是要引進,要達到讓對方落空,但絕不是「門戶大開」,讓對方的勁力都落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無力反擊。而是根據對方勁道的大小、速度、方向,設法改變對方勁力的角度以及受力的方向,通過粘走等弧形運動延長接觸時間,使正面接觸的力點如幾何切線在圓弧面划過,改變對方力量擊打的方向,進而化解對方的勁道,為自身創造有利的形勢和時機。所以,技擊中的「舍己」是為了「得勢」,「從人」是為了「制人」,與《老子》中的「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殊途同歸。

太極拳被譽為哲拳,是因為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哲學思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修心養性,洞明世理,達到內外兼修。每一拳勢,每篇拳論,都值得慢慢捉摸、細細體味。對「捨己從人」的理解只是對太極拳理論的管中窺豹,後者的博大精深是窮我畢生之力也難以得窺全貌,惟日孜孜,偶有所得,已是一大樂事。

(作者不詳)

 免責聲明: 以上文章、視頻、圖片均來源於網路,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太極文化」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一招太極學員必看
父子倆都愛上她?《獨步天下》里皇太極竟和他爹搶女人
太極功守道創始人李連杰到達安徽銅陵 探班功守道訓練營
悅健身太極、瑜伽課程上線,帶你進入全新世界
練太極要記得松下來,勿忘沉下去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