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的下一句幾乎都不知道,還和孝敬父母有關
選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閑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附 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家裡並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呢?」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我的志向高遠,卻因利益去輔佐奢華的君王,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小事和他絕交,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止不動,風卻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贍養親人,親人卻已不在!逝去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於是站立不動,枯槁而死。
孔子說:「同學們應引以為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孔子的學生有十三人辭別回家贍養雙親。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原話當是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歷來被當做孔子之語。此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為孔子。其實這句話出自《孟子》,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講究「百善孝為先」,盡孝是每個人必須擔當的人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回報父母親養育之恩的起碼品德風範。
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爸爸媽媽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們又為了父母做了什麼呢?你留意過父母的變化嗎?父母對子女關愛得多了,就顯得嘮嘮叨叨,迭迭不休,做子女的肯定會厭煩。但是孝順的子女是應該顧及到父母的感愛的,無論父母多麼落後,他們永遠是你的父母,千萬不要以怨報德,惡語相加,傷了他們的心。
這時,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他們,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有些事可以等,但是惟獨對待父母的愛,孝敬父母是不能等的。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常回家看看他們吧。否則我們的事業再紅火,掙的錢再多,但是等那時再回來看他們時,往往會讓我們產生一些歉疚,有些事過去了是沒法補償的,會令我們一輩子不能釋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形同陌路,而是天人永隔;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不親不孝,而是子欲孝而親不在。
或許這些「孝子」們想著等到他們掙更多的錢,就帶著父母去旅遊、買新房給父母住;或許這些「孝子們」以為等到他們有更大的名氣後,就可以讓父母風光一把,好好享受人生,頤養天年,他們總覺得盡孝的時間還很長、機會還很多,然而,世間有太多不可預知性。熱點新聞馬航事件更是從側面告訴大家:很多自認為來日方長的事情,被突如其來的事故被迫畫上休止符時,才發現留下的是太多的來不及,況且人有旦夕禍福,生命本身就隱藏著不堪一擊的脆弱。一個「孝」字,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合體,這本就註定了父母與子女只有一段不長不遠的路。倘若總是忙於功名利祿,忙於權勢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遺忘了親人,就真的「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這些不知不覺的行為,都會導致子女不孝
※子不孝父之過,很多父母都無法真正理解這句話
※當孩子不可理喻時,你該如何應對?
※科學家證明父母越富裕,他們與孩子說的話越多
TAG:虎爸辣媽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九 為何她會這樣……?
※民間故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林心如:樹欲靜而風不止說的就是此刻感受
※樹欲靜而風不止 二三 太神了,我曾兩次放棄了婚姻
※止: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七 躍躍欲試的他
※美文: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止:印度新加坡將在南海地區舉行聯合軍演
※第1143期《每日論易精選》樹欲靜而風不止九女工程師的坎坷遭遇 02 苦澀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