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孝父之過,很多父母都無法真正理解這句話
子不孝,父之過。古書中有云:「子不孝,父之過。」很多人是這樣解釋的:如果一個孩子不孝順,那肯定是父親的過錯;也有人說,父之過,那母親幹什麼?難道母親們沒有義務?也有人理解說孩子必定會效仿父親的一舉一動……眾說紛紜。其實,我的理解是:子一代人的不成才,是父輩一代人的過錯。
了解中國傳統童蒙讀物的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其來源於《三字經》。但實際上,《三字經》中原文為「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按通俗的解釋意為:「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養不教,父之過,子不孝,誰之過?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甚至連幾歲的孩子都深知其中的道理。養育一詞或許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解釋,一是養,生養,二是育,教育,養了孩子,就必須去教育,如果養而不教,就是家長的責任了,教而不嚴,則是後期學校的責任,那麼子不孝,又是誰之過呢?
子不孝,誰之過?是家長的過份溺愛導致了孩子的我行我素,目中無人?還是現代教育的缺失?要知道,對於現代人來講,多少都受過高等教育,為何連「尊老愛幼」都不懂?且不說是什麼中華的美德,最起碼贍養老人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吧?但願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能夠早日回歸自己的家園,安度晚年。
大量的心理學、社會學研究顯示,父親在家教中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首先,父親參與家教有利於子女的智力開發和體質的增強。父親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想像能力一般都優於母親。他們與孩子遊戲時,善於變換花樣,更能滿足孩子們的不同愛好和情趣的需要。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如騎車、游泳、玩球等,有父親陪伴和指導,孩子就能玩得更積極、更科學和更安全。在這過程中,開發智力、鍛煉身體、磨鍊意志的目的也能順利實現。
其次,父親參與家教有利於培養子女的社交能力。父親常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就有安全感和自尊心,容易與他人友好相處。此外,父親參與教育孩子還能促使孩子產生對事業成就的追求。社會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事業成就感與父子(女)關係有密切的聯繫。換言之,與父親關係密切的子女,一般都有較強的上進心和工作毅力。如果父親和母親一起關心培養孩子,那麼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語言、理解各種概念和數學計算等方面都發展得比較全面。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孩子總是接受母親的教育而缺乏父親的參與,就容易產生依賴性,一旦離開家庭,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差。「子不教,父之過」,此話一點都不假。
《三字經》中有一句「養不教,父之過」,相信大家都聽過。現如今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養出了許多不孝子女。有網友就敬告天下父母,子女不孝時最應該責怪自己,因為「養不教,父母過」和「子不孝,父母過」。
人們總是對這些不孝的兒女說長道短,卻很少有人想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兒女不孝,最應該責怪的是兒女的父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三字經》中的這些經典語句有著深刻的道理,為父母者,需要的不僅僅是把這些告訴孩子,更重要的是時刻用這些來教育孩子,而且需要的父母的切身行動。可以說,孩子不孝,怪不得別人,只怪孩子的父母。那些越是充分給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而從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的父母,等孩子長大後,往往越不知道疼愛父母。
※這些不知不覺的行為,都會導致子女不孝
※當孩子不可理喻時,你該如何應對?
※科學家證明父母越富裕,他們與孩子說的話越多
TAG:虎爸辣媽 |
※晚安心語:如果父母不同意你們在一起,別覺得父母不理解你。這世界上騙孩子的父母很少,但騙人的愛情很多
※這三件事是父母永遠無法理解的 孩子卻特別愛干
※父母為何不理解我們?
※看完這些照片就理解「熊孩子」的定義了,做父母的心理素質都夠好
※你有哪些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
※搞笑段子:你們永遠都不會理解,有親戚是你老師的痛苦
※這才是「給予」式教育的真諦!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當了媽,你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
※豆瓣日記:我們從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忽然就成了不被孩子理解的父母
※孩子「不聽話」?很可能是你理解錯了
※母親生女兒遭丈夫潑硫酸毀容,事後她卻這樣做!所有人都不理解!
※父母對待子女的愛是無法理解的!
※只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你的電影就會好看很多
※女神經常話裡有話,男子竟把女子的話理解成這樣然後他是這樣做的
※如果你理解了雙子的不可理喻,那你不是懂了,就是愛了!
※孔夫子說的這十句話,你都理解錯啦!
※誰說隔代教育一定差,如果你不能親帶孩子請多理解老人
※抑鬱患者:我們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我理解你這幾個字
※為何聽話的學霸做出讓人難以理解的事?這個答案父母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