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擴軍對國際足壇和國際足聯有哪些影響?
噹噹當~熱乎的文章送上!(PS格式正在調整中……
2017年剛剛走到第二周,國際足壇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大日子。
1月10日,國際足聯(FIFA)正式宣布,自2026年起,世界盃參賽球隊將從32支球隊擴軍至48支球隊,這就意味著在國際足聯的211個成員當中,將有接近1/4可以進入世界盃。
作為嚴(ji)肅(zhi)的體育產業媒體,我們擬從擴軍歷史、對經濟、FIFA和中國的影響等方面來理性解讀這個重磅消息。
先來看看擴軍歷史吧!
從1998年開始,世界盃一直在以32支球隊的架構演化發展著,在這一代球迷心裡,「32強爭霸」的概念逐步深蒂固。
但實際上,這已經是世界盃所經歷的第三次「擴軍」了。
1930年,在烏拉圭打響的首屆世界盃僅僅有13支球隊參與角逐;4年後,16支球隊參與了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盃。世界盃也自此固定了16支球隊的賽制規模。
時間走到1974年,巴西人阿維蘭熱正式從斯坦利-勞斯的手中接過了國際足聯主席的擔子。
為了獲得新增加的亞非足協的支持,阿維蘭熱在上任後便力促改革,給予了亞洲和非洲各自多一個參賽名額,總球隊數從16支增加到24支,1982年,世界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擴軍。
1998年,統治國際足壇長達24年的巴西人阿維蘭熱下台,瑞士人塞普-布拉特上任,與之伴隨著的,是世界盃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規模擴軍——大家熟悉的32支參賽球隊在盛夏的法蘭西亮相。
作為阿維蘭熱嫡系的布拉特,延續了前任主席「亞非大法好」的理念。
自24到32新增加的8個名額中,有5個名額落給了亞洲與非洲,這可以說是對世界足壇秩序的一次大洗牌,世界盃在國際足聯手中,真正成為了一張可以抗衡歐足聯的殺手鐧。
32強賽制一直延續至今,直到2016年,因凡蒂諾成為了新任FIFA主席。改革,擴軍,求得世界各個足協更為廣泛的支持......這樣的劇情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
對於球迷來說,他們擔憂的是比賽的競技質量,但在國際足聯的高堂之上,求得更大範圍內的影響力與利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擴軍,是拉攏人心的得力手段。
當然,除了政治因素,擴軍還有著一筆經濟賬。
擴軍48支,FIFA打的什麼算盤?
無論從政治層面還是經濟角度,世界盃的擴軍對因凡蒂諾與FIFA都是穩賺不賠的。擴軍後的世界盃商業價值究竟幾何?
看看剛在2016年完成擴軍的歐洲杯交出的答卷吧。
據估計,2016歐洲杯將為歐足聯帶來大約20億歐元的收益,轉播版權分銷帶來的收入大約為10億歐元,賽事贊助費用為4.5億歐元,門票收入大約為5-5.5億歐元。
縱向對比4年前波蘭烏克蘭歐洲杯,歐足聯的收益增長了大約6億歐元。
由於擴軍,賽事場次增加,歐足聯在轉播收入和門票方面也獲得了更多的收益。10億歐元的轉播分成比上一屆比賽增加了25%,而超過5億歐元的門票收入也創下了歐洲杯的歷史新高。
別忘了!歐洲杯只是一項增加了8支球隊的地區賽事,而世界盃卻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增加16支球隊——它的商業收益增幅已在挑逗著人們的想像力。
ESPN在報道中預測了世界盃的商業價值,他們表示,2026年屆時世界盃的收入會達到52.9億英鎊,讓國際足聯的年收入增長了近10%,能幫助國際足聯多賺5.2億英鎊!
此外,對FIFA來說,盈利情況每況愈下的他們,要競爭的對手不只有歐足聯,還有奧運會!
奧組委的成員國高達205個,而這些國家都可以參與到一視同仁的奧運會當中來,這中間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益,是世界盃無法企及的。
因此,在世界盃擴軍之後,FIFA的影響力也有望進一步擴大,不光在關注力上,在輻射地區上也可以與奧運會媲美了。
擴軍好處都有啥?
從32支到48支,獲利的當然不僅僅是FIFA一家。
首先,當比賽數量從64場增加至80場後,最開心的肯定是各級贊助商和轉播商。
參賽國家的增加,意味著有更多的受眾會深度地關注世界盃,這無形中擴大了贊助商品牌曝光區域。而多出來的16場比賽,也增加了贊助品牌曝光的頻次。
而對於東道主而言,擴軍之後的世界盃更是能夠進一步帶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因為世界盃擴軍,東道主的各大城市的旅遊業、餐飲業、交通業都會得到更大的刺激。
不僅如此,擴軍所帶來的隱性經濟影響也不可忽視。從增加就業機會到促進基礎設施、交通與體育場館的建設,規模更大的世界盃在當地產生的影響力可能會呈現象級式地增長。
當然,對於世界盃擴軍,最興奮的要數那些常年在世界盃決賽圈徘徊的國家。本國的球隊能夠在48支球隊的世界盃上穩穩出線,隨之而來的經濟效應,也是不可估量的。
舉例來說,像北愛爾蘭、冰島這些球隊,在歐洲杯擴軍之前,想要晉級決賽圈難上加難。而擴軍之後,北愛爾蘭順利晉級。在此之後,因其參加歐洲杯而帶動全國的經濟增長超過850萬英鎊。
這些活生生的數字,都揭示了一項超級大賽擴軍之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而如果(圈哥是說如果),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因為擴軍而順利進入到世界盃決賽圈,又會產生怎樣的巨大影響呢?
對中國而言,擴軍真的意味更容易嗎?
有人說,世界盃2026年擴軍到48支球隊,也不知道你們高興些啥,畢竟看看中國杯前目前排名82位、亞洲第8的中國男足,似乎擴到64支球隊都跟咱們無關……
還有人說:清華北大擴招,對我們有多大影響?其實吧,要看怎麼擴,怎麼錄取。假如保證你在的「小區」增加了1個名額,那對於你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畢竟,同一個「小區」里的對手就那麼多。
咱們來看看目前正在籌備的2018年世界盃。東道主俄羅斯直接晉級,本身也隸屬歐足聯,32強的分布局勢如下:
如果不考慮東道主和其他情況等比例擴張,各大洲的參賽球隊數量變化將會如下圖所示:
當然,這樣的分配猜想僅僅是基於32強的佔比率而粗略估算的,也沒有增加東道主的因素,但顯而易見,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富的更富」。
實際分配名額時,考慮的因素肯定更多,最終亞洲是否能增加到7支,我們還需要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亞洲的名額一定會增加。
前面提到,中國隊在亞洲目前排在第8。
試想,假如你月考在班裡排第八,現在北大錄取名額從班裡的前4.5名,增加到了前7名,你的難度自然是降低了。當然,想要真正考進「北大清華」,還是需要你實打實的考進前7名。考不到的話,再擴軍也是白搭。
此外,對於FIFA的官方贊助商萬達集團來說,擴軍自然也是利好消息。與FIFA簽約了4屆世界盃權益的萬達集團,自然瞄準了2030年世界盃,傳聞表示,努力促成2030年世界盃在中國舉辦,是萬達體育牽手FIFA的初衷。
目前看來,萬達體育在獲得國際A級賽事之後打造了一款「中國杯」,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在國際足聯和各國俱樂部眾多賽事的高壓下,中國杯無論安排在哪個時間,都很難讓國家隊乖乖排出最強的陣容參賽,強如王健林也只得感慨打造賽事IP的不易。
現在,如果國際足聯把擴軍為48支的世界盃雙手奉上,對於中國足球、萬達、各承辦城市來說,利益增加了,賽事增長了,無疑都是一件樂事。
世界盃擴軍,有人反對嗎?
擴軍是否只有利益呢?當然不是,眾所周知,現在的職業球員一年要踢太多場的比賽,歐洲頂級豪門一年50場如同家常便飯。而世界盃的擴軍會導致球員壓力更大,想保持健康也會更加困難。
此外,對於想要主辦世界盃的國家來說,更為多的比賽意味著綜合國力也成了競選時的重要因素——聯合主辦和強國輪庄,或許將成為新常態。
因此,包括曼城主帥瓜迪奧拉、阿森納教練溫格在內的很多教練都對此表示了嚴重抗議。而曼聯名宿坎通納甚至炮轟道:世界盃擴軍小孩才想得出來!怎麼不幹脆擴軍到128支呢?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世界盃擴軍能通過投票,自然是因為它符合種種方面的利益,還包括了國際足聯對歐足聯空間的蠶食。在巨大利益與各方拉扯之下,最終做出擴軍到48支球隊的決定,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對於中國而言,想從擴軍中佔到便宜,憑實力躋身「擴招」之後的世界盃的舞台,需要做的,還是尊重規律地發展足球,努力地增加分數,進一步提高自身排名。自己不進步,只靠「北大清華」擴招,肯定是行不通的。國際足聯真的只能幫我們到這裡啦……
好了,現在,有關世界盃擴軍的種種問題,你全部看懂了嗎?
以上。
※物理學是不是可以解釋所有化學現象?如果是,那物理如何去解釋生物機制?
※《夜的鋼琴曲》和《裸體舞曲》差距何在?
※屍體腐爛之後會在土裡留下DNA么?
※日本的貧富差距為何這麼小?基尼係數為何這麼低?
※世界的真理真的能用數學來描述么?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