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遍地「梓萱」,這屆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經好太多

遍地「梓萱」,這屆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經好太多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遍地「梓萱」,這屆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經好太多


圖:引發熱議的報告


文 | 諶旭彬


最近,一份名為《2016大數據「看」中國父母最愛給寶寶起什麼名》的報告,引起熱議。根據這份報告,2016年男寶寶熱名榜前三是:浩然、子軒、皓軒;女寶寶熱名榜前三是:梓萱、梓涵、詩涵。尤為令人驚異的是:「梓」字竟同時佔據了「2016最熱男、女寶寶首字TOP10」的第一名。很多網友吐槽:80後、90後這批新科父母,顯然是網路小說和青春偶像劇看多了。一些學者也表示出了對文化衰亡的痛心疾首。


不過,若將視野放寬,作時間的縱向與空間的橫向比較,則可知:「梓萱」、「梓涵」、「子軒」這類名字泛濫成災是很LOW,但也可算是一種進步。

歷史縱向比較


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研究室」與山西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合作,利用1982年的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首次對中國人的人名用字,進行了抽樣綜合統計。統計材料抽取自全國六大區七個省市,分別是:北京、上海、遼寧、山西、四川、廣東、福建。每處各抽取25000人左右,共計抽取174900個人名。


這次抽樣綜合統計,得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結論:


1、共計人名用字3345個,人名總用字數328400個。使用頻度最高的6個字是:英、華、玉、秀、明、珍。


2、學者們把抽樣所得的17萬餘人,按出生時間劃分為四個時期,發現其名字用詞各有特點。

(1)第一時期:1949/9/30以前。這批人出生於新政權成立之前。其名字中,使用頻度排在前十位的是:英、秀、玉、珍、華、蘭、桂、淑、文、明。這些字幾乎沒有任何政治色彩。


(2)第二時期:1949/10/01-1966/5/3。這批人出生於「文革」前十七年。其名字中,華、國、建、民的使用頻度,遠高於其他三個時期。這一時期取得最多的名字是:建華、建國、建平、建軍、愛華、國華、國英、建民、志強、建英、新民、新華、國強……等。很多名字與現實政治緊密掛鉤,如抗美、援朝、保國、躍進、超美、紅專、學雷、學鋒……等,都是很常見的名字。


(3)第三時期:1966/6/1-1976/10/31。這批人出生於「文革」十年。其名字中,文、紅、梅、軍、東、立、斌、衛、兵的使用頻度,要遠高於其他時期。比如,在四九建政前出生的群體中,名字中「紅」的使用頻度排在第164位,而在「文革」十年出生的群體中,名字中「紅」的使用頻度高居第1位;「軍」也是類似的情況,四九建政前使用頻度排名第253位,「文革」十年則高居第3位。取得最多名字,是衛東、衛紅、向東、紅衛、文革、衛兵、東兵、要武、愛武……等。簡言之,這個時期的人名用字,政治色彩比第二時期還要濃厚。


(4)第四時期:1976/11/1-1982/6/30。即「文革」結束後至1982年人口普查前出生者。這批人的名字中,傳統用詞(即第一時期較常見的「英、秀、玉、珍」等詞)顯著減少,彬、婷、磊、搏、昕、妍、璐、萌、曦、薇、妮、瑩、蕾、娜……等文雅、別緻之詞,開始大量出現。偉、海、波、濤、毅、飛、宇、鋒、巍等大氣魄詞也用得很多。簡言之,這一時期的人名用字,沒有太濃的政治色彩——當時最流行的政治辭彙「改革」、「開放」等,很少出現在人名之中。


如今大熱的「梓萱」、「梓涵」、「子軒」,其實只是80年代這場「姓名個性化回歸風潮」的延續——很多新科父母,不再滿足於彬、婷、磊、搏、昕、妍、璐、萌、曦、薇、妮、瑩、蕾、娜……這類字眼,希望找到更文雅、更別緻的辭彙,網路小說和偶像劇里的「梓萱」、「梓涵」、「子軒」……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3、一般而言,單名易重名,難突出個性,但取名難度小,對文化水平的要求低;雙名則反之。


統計結果顯示:四九建政前出生的群體,取單名者只佔6.502%;「文革」前十七年出生的群體,取單名者只佔8.983%。但「文革」十年間出生者,取單名的比例迅速攀升至27.810%;在「文革」結束後至1982年人口普查前出生的群體中,其比例更高達32.494%。


孩子的取名實際上受制於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亦就是說:1966-1982年間出生的孩子之所以單名比例驟升,與他們的父母(約出生於1940-1960年代)成年之前所受的教育,有極大關係(既包括文化教育的不足,也包括個性化追求的缺失)。90年代後半期出生的群體,取用單名的比例開始大幅驟減。


如今,雙名已成為絕大部分新科父母給孩子取名時的不二選擇。這是對個性的追求的必然結果,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遍地「梓萱」,這屆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經好太多



圖:引發熱議的報告的統計結果


空間橫向比較


很多網友及學者對「梓萱」、「梓涵」、「子軒」的泛濫深感痛心,認為是一代人素質低下的標誌。其實,大眾在為孩子取名時追隨流行文化,是一種普遍現象,與素質的高低並無關係;且一代人有一代人所追隨的不同的流行文化,除非流行文化的空間被政治話語全面侵佔,否則是無法消滅這種現象的——也沒有任何必要消滅。


比如,台灣與大陸同屬華文世界,教育水平存在差異,但取名方面遇到的「問題」卻是一樣的。據台灣官方2014年統計編纂的全台灣《姓名統計分析》:


全台灣十大最常見的名字,男性依次是:志豪(14219人)、志明、俊傑、建宏、俊宏、志偉、志豪、文雄、金龍、正雄(9996人)。女性依次是:淑芬(32575人)、淑惠、美玲、雅婷、美惠、麗華、淑娟、淑貞、怡君、淑華(20174人)。台灣總人口不過2000餘萬,這樣的重名概率,恐怕不會比大陸遍地皆是的英、珍、偉、勇、娟的重名概率更小。


具體到不同的年齡段:


「以每10年各世代最多的前3名看,一年級(1910-1920出生,年級依次按10年疊加,下文不再贅注)男性姓名偏好『金』字,前三名為『金水』『金龍』『金生』;二、三年級含有『雄』字者居多,像『正雄』『武雄』『文雄』;五、六年級開始,名字含『志』者成為主流,像是『志明』、『志偉』、『志成』佔了大部分;到了七年級,『志偉』、『志明』開始被『家豪』打敗,八年級生中雖然仍由『家豪』獨佔鰲頭,但『冠宇』『冠廷』也緊追在後。九年級開始,『承恩』『承翰』開始成為主流,到了『民國』百年『冠宇』、『冠廷』退出十名之外,熱門選項仍以『承恩』、『承翰』為多,『品睿』『宥廷』則緊追在後。」


「至於女性部分,『秀英』、『玉蘭』、『麗華』等名字幾乎橫掃了一、二、三、四年級。『淑芬』穩坐五、六年級生『菜市場名』女王寶座,到了七、八年級,『雅婷』、『怡君』打敗了『淑芬』;但隨著偶像劇的興起,『宜蓁』、『欣妤』、『詩涵』則成為九年級生『菜市場名』的主流,到了『民國』百年『晴』、『彤』字也同樣獲得取名之青睞,『詠晴』『子晴』分居排名第一及第二,隨後排名第四、五、七及第八分別為讀音相同之『羽彤』、『禹彤』、『禹彤』、『雨彤』。」


綜上可見:1、雖然原因不同,但台灣人和大陸人一樣,在姓名上也存在著代際鴻溝。2、「冠廷」、「品睿」、「宜蓁」、「欣妤」、「詩涵」、「子晴」、「羽彤」……與大陸目下所流行的「梓萱」、「梓涵」、「子軒」……並無二致,都是大眾追隨流行文化的產物。


其實,不光今人在取名時追著流行文化在跑,古人也是一樣。比如,六朝的時候,佛法是一種流行文化,當時的知識分子和達官顯貴的名字里,遂充滿了佛教辭彙,如:王僧辯、王僧朗、王僧達、柳僧習、姚僧垣、蕭僧珍、李僧伽、江僧安、崔僧護、王曇首、荀曇、李瞿曇、姚悉達、殷梵童、姚菩提、蕭摩訶、崔目蓮……再如,唐末五代群雄割據,招賢納士成為當時的一種政治風尚,於是此一時期的知識分子群體取名為「彥」(美士之意),僅見於正史記載者,就多達近150人,以至於史學家趙翼感慨:「五代人多以彥為名,彥本美名,故人多以之為名,然未有如五代時之多者。」再如,名字和姓在意義上相連接,曾是倡優圈裡的一種取名風氣,如知名倡優「羅衣輕」「鏡新磨」等。到明朝中期,很多人覺得這種取名風格有意思,紛紛效仿,顧炎武對這種跟風深惡痛絕,但也無可奈何:「近代人命名,……此等姓名,幾居其半。……以士大夫而效伶人之命名,則嘉靖以來然矣。」這種跟風的壞處,是重名概率高,明朝中後期的科舉會試榜上,有很多的「王之臣」和「席上珍」。


所以,面對遍地「梓萱」、「梓涵」、「子軒」,不必大驚小怪去哀嘆什麼文化的衰亡,不妨順其自然。當然,也不是說這種取名風尚完全沒有問題。比如,新科父母們似乎並未意識到「梓萱」、「梓涵」之「梓」,除了「佳木」之意外,還可代指棺材,常見詞「梓宮」、「梓器」,都是棺材之意。「桑梓」成為故鄉的代稱,也與該詞貫穿了一個人的生(桑,生計)死(梓,包括棺材在內的器具材料)有關。因有後一層涵義,「梓」其實不常用在名字中,如80年代所調查的174900個人名當中,只有19人的名字中出現過「梓」;至於古人,較著名者有吳敬梓。不過,吳以賣文售書為生,故其自取「敬梓」之名,乃是對應梓木常被用來做印刷的雕版這層涵義,一眼就能看出與棺材無關。

遍地「梓萱」,這屆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經好太多



圖:台灣民眾各世代前三大取用名字(據台灣官方2014年公布的數據)


注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研究室/編,《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語文出版社,1991,前言。同上,P68。同上,P311。同上,P587。90年代關於單、雙名的統計,大都比較細碎。可參見:王洪涌,《近幾年人名取名特點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心理》,《漢語學報》,2003年第5期(取樣200名幼兒園學生)。陳歡、劉慧,《「80後」與「00後」人民對比分析》,《語文學刊》2010年第1期(取樣武漢市4000名80後與90後)。(台)「內政部戶政司」/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2014,P52。蕭遙天,《中國人名研究》,新世界出版社,2007,P70-71、P83-85、P125-12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研究室/編,《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語文出版社,1991,P79。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製造恐怖氣氛,自己害死了自己
中小學教材將「抗戰八年」改為「抗戰十四年」,原因何在?
為什麼中國人的住宅,存在「70年產權」?
一段被遺忘的痛史:大後方廣泛流行「抗戰夫人」
戈爾巴喬夫檢討蘇聯解體:黨內權貴與葉利欽走到了一起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梓萱、浩軒、天佑,這代父母都是翻著言情小說給娃起名嗎?
四川父母最愛給寶寶起啥名字?女寶寶多叫「梓萱」
皓軒、梓萱、梓涵、詩涵,你身邊有叫這些名字的孩子嗎?
90後新晉「宅男女神」葉梓萱,身材凹凸秒殺柳岩,美過林志玲!
新生代女演員葉梓萱拍度假寫真 宛如神仙姐姐
宅男女神葉梓萱秀蕾絲邊超短裙 性感身材迷倒宅男
葉梓萱藍色比基尼
宅男女神葉梓萱泳裝上演濕身誘惑,傲人胸器披散頭髮誘人無比
女神葉梓萱泳裝上演濕身誘惑,傲人胸器披散頭髮誘人無比
花之精靈 葉梓萱
葉梓萱花之精靈寫真賞析
葉梓萱白色性感女神
葉梓萱紅色玫瑰 性感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