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徵與李世民:這對初唐CP為何費盡心思相愛相殺

魏徵與李世民:這對初唐CP為何費盡心思相愛相殺

原標題:魏徵與李世民:這對初唐CP為何費盡心思相愛相殺














編後語


魏徵之所以為「大唐牛人」,主要有三點很牛:


一、深厚的人脈資源。在隋末唐初的政治舞台上,魏徵以獨特的身份、靈活的手腕,周旋於各大利益集團之間,以達成其政治目的。雖有結黨營私之嫌,但卻是不可或缺的能臣幹將。


二、高超的說話水平。魏徵生存在李世民這樣一位殘忍、猜忌的君主身邊,卻能把李世民難以接受的觀點,化為委婉含蓄的言辭,還能向外樹立敢於犯顏直諫的諍臣形象。

三、優秀的文治能力。魏徵向李世民進諫的內容,雖然夾帶有私人目的,但確實有針對性地糾正帝王政治易犯的錯誤。他主持編修的《隋書》,較為客觀地總結了隋代政治的得失。


作為貞觀時期傑出的政治思想家。魏徵能以史為鑒,總結前朝得失,並順應歷史趨勢,及時提出種種諫言和治國方略。史書上稱他曾向李世民進諫「前後二百餘事」。他的許多政治主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貞觀初年,經歷了隋末大亂,又遇上連年的天災,導致經濟凋敝、人煙稀少,加上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以及突厥外患,可謂是內外交困。魏徵提出的「偃革興文、布德施惠」,就是要減輕賦稅徭役,使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從而恢復經濟生產、緩和社會矛盾。


二、「慎終如始,居安思危」。貞觀前期,李世民聽取了魏徵等人的進諫,以較為謙虛謹慎的態度,處理朝政,從而收穫了較好的效果。到貞觀中期,隨著國內形勢的好轉和邊疆用兵的勝利,李世民逐漸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思想,生活開銷日漸奢靡。於是魏徵提醒李世民,要善始善終,居安思危。


三、「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魏徵不僅主張知人善任,而且提出了亂世和治世的兩套用人標準:「亂世惟求其才,不顧其行。太平之時,必須才行俱兼,始可任用。」「才」是指才能;「行」是指德行。亂世時但凡有一技之長,都可任用,不必苛求其德行;而治世的官員必須德才兼備才可以任用。由於貞觀年間朝廷注重吏治,選賢任能,建立了一支較為精幹可靠的官僚隊伍,保證了各項政策的推行。


四、「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魏徵經常提醒李世民,不要重蹈亡隋覆轍,而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剛愎自用、拒諫飾非的人。魏徵曾多次提醒李世民,要傾聽各方面意見,不要偏聽偏信。並且列舉歷史事實來說明偏信的危害:「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用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魏徵的這些政治主張,對後世的帝王政治影響十分深遠。


參考資料


《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唐六典》、《資治通鑒》、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王萬盈《李世民與魏徵關係新論》等。


看完這篇,再來看看唐朝的另外兩對C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鏟史官 的精彩文章:

薛仁貴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為實現大唐夢而戰鬥的一生
孫悟空為什麼不背著唐僧去西天取經?
逆天改命:歷史上首次由南向北統一中國的猛將
恐怖的斯圖卡:三分鐘看懂敦刻爾克上空嘶吼的死神

TAG:鏟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