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了這麼多年月餅,你知道月餅是怎麼來的嗎

吃了這麼多年月餅,你知道月餅是怎麼來的嗎

原標題:吃了這麼多年月餅,你知道月餅是怎麼來的嗎










編後語


說起中秋的詩詞,我們第一個想起的,或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畢竟是中學的必背課文。當年反覆地無腦循環,已經將這首詞深深地烙在無意識的深處,即便多年後提起,也難免虎軀一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其實,這首詞的前面還有一句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紀年,即北宋熙寧九年(1076);「歡飲達旦」,就是喝了一個通宵;「子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

這首詞的背景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41歲的蘇軾當時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為官。因為與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早前蘇軾自求外放,希望與弟弟相聚,兩年前外放到密州,但相聚的願望仍無法實現。


於是兩年後的中秋節,蘇軾寫下了這首詞。或許是有朋友過來找他玩,睡個毛起來嗨,結果就嗨了一個通宵。大家都喝多了,你咋不上天呢,上天就上天,「高處不勝寒」 啊。


玩開後,蘇軾想起了弟弟。於是就寫信告訴蘇轍,我很開心,不用擔心,不知道你今晚是怎麼過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這首詞中,蘇軾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納入到浩瀚宇宙的哲思之中,落筆瀟洒之際有著善待人生的樂觀。


元豐二年(1079),43的蘇軾升任湖州知州。按規矩他給宋神宗寫了一篇《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詩人么大家都懂,即便官樣文章,也不忘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

這樣一來,就被新黨逮到了把柄,說他諷刺朝政,反對改革,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隨後,蘇軾被御史台逮到京師,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新黨舊黨撕了很久,最後新黨領袖王安石一言而決:「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軾才逃過一劫,被貶到了黃州(今湖北黃岡)。


蘇軾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一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按縣團級待遇」的調研員之類,並沒有什麼實權。一個大才子被安排如此職務,確實夠鬱悶的。兩年後的中秋,45歲的他心情低落,寫下了另一首中秋詞《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因為際遇不一,短短几年後,詞調便變得低沉哀惋,充滿了空幻的喟嘆,尤其是「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這句,悲涼凝在筆尖。與四年前相比,此刻的心情大概是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


後世的我們,記住了《水調歌頭》,忽略了《西江月》,並不意味著後一首就比前一首要差。或許,人生的底色是悲涼,而我們依然要樂觀地去面對。


祝大家中秋快樂。


你以為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真相遠非那麼簡單


打了這麼多年麻將,你知道它怎麼來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鏟史官 的精彩文章:

文藝青年杜甫的「北漂夢」
魏徵與李世民:這對初唐CP為何費盡心思相愛相殺
薛仁貴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為實現大唐夢而戰鬥的一生

TAG:鏟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