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

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

總第928期;歡迎關注。

誰知大隱者

乃是不羈人

題記

閑說「畫隱」

文/呂三

隱,意指人和事物藏蔽而不顯露。隱士,一般指有治世之才而不願做官,安局山林,以耕讀為樂事者。最先有名的隱士,當是姜太公,他隱釣於渭濱,終於盼來了周文王。嗣後,有義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兄弟,隱於首陽山,採薇度日。還有辭官歸隱南山的陶淵明。這些,最初的隱士,是後來隱者的榜樣。

畫隱,則指以畫自隱,不求仕進,不以其畫彰顯聲名於世者。是故,匿居山林,以畫自娛者,是畫隱,若倪瓚、王蒙等人。在朝為官,業餘以畫遣興而不欲以之名世者,亦是畫隱,如蘇軾、米芾、李公麟等人。

米芾《春山瑞松圖》

倪瓚《六君子圖》

古來,世或治亂,皆有隱者,且多因隱而顯名於世。既然為隱,當湮沒於世永不為人知,故我們知道的隱者(畫隱),實非真正意義的隱。更有以隱為終南捷徑者,如《北山移文》所譏的周子。

那麼,今天我們提及的畫隱,其實也是名家的一部分,姑且予以簡單定義:繪畫筆墨精擅,文藝修養深厚,且居地相對偏遠,作畫大多為業餘愛好,而不被當時主流畫壇認可的畫者。

最早的畫隱,當數南朝宋的宗炳,他有幹才,朝廷屢召為官,皆不應。他一生樂居山林,過著飲溪棲谷與世無涉的日子,因而他畫山水能夠「以形媚道」,並寫出了中國第一篇論山水畫的著作《畫山水序》。

五代荊浩,因避亂,長期隱居太行山中,與山水朝夕唔對,他的山水畫「「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在宋已被奉為典範。荊浩是早期畫隱中,有畫跡(疑為摹本)傳世者。

荊浩《匡廬圖》

兩宋,是國弱民福的時代,卻是文人的黃金時代,亦是畫家的黃金時代,想了半天,恕我寡聞,沒想出宋代著名的隱士名字來,包括真正隱居山林的畫家名字。在宋,畫得好的,都被徵召入國家畫院,成為地位很高的職業畫家。在野的,只要畫得好,賣畫為生,亦能豐衣足食。聖代無隱者,這句話,好像只適合於宋。

自「元四家」開始,乃至晚清,畫而能隱者,或隱於山林,或隱市井,漸多矣。限於字數,且不表述。

一般來說,畫隱的畫風,區別於當時的主流畫風——院體畫風。而時移世易,畫隱的畫風,繼而影響後世,甚或風靡數百年者。如荊浩之於宋代山水畫(包括院體山水),「元四家」之於明清正統與在野山水畫。

朱耷《荷花小鳥圖》

髡殘《層岩疊壑圖》

近世以來,特別是1949年以來,新興的美術院校,基本按照西方美術的教育方式來教學諸科,國畫亦不免,即以造型訓練代替傳統的筆墨錘鍊。傳統國畫的學習方式,如師授徒承、臨摹範本、讀書交遊,漸消漸減。而官方媒體、展覽倡導的國畫為政治宣傳服務,亦非傳統國畫之長。因此,以傳統筆墨為主的畫者,逐漸邊緣化,寂寞而無遠聞,多以畫之外的其它工作來營生,畫是他們終其一生的業餘愛好。1949年以來,堅守筆墨傳統的畫者,多是不被主流畫壇認可的畫隱,如陳子庄,黃秋園,陶博吾,劉知白,王憨山,尤無曲,朱豹卿等等,他們一生,能甘於寂寞,過著平淡無華的生活,畫畫是業餘愛好,也是精神上的需求和內心的傾訴,不奢求能有名利上的回報。他們於傳統文化,都浸淫較深,於國畫筆墨和表達方式,取捨不同,面目互異,各有心得。他們的畫,既有紮實傳統,又能深入生活,且個人面目突出,卻不為主流畫壇所認知。

陳子庄《石鼓山北嶺》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八五」美術思潮帶來的對傳統繪畫的反思,他們意義和價值,才逐漸被社會所許可。

陳子庄、朱豹卿等畫隱們,近今被主流媒體熱議、被收藏界垂青,這是時代使然,即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貼近生活、關乎心靈、有個人性格的傳統藝術,能滿足部分人的審美需求和精神生活。

朱豹卿《月明滿地》

他們能各自成就,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個人際遇使然。

畫隱的時代已成過去。現今,只要真正畫得好,不可能被埋沒。交通的便利,數量繁多的各類美術報刊,數不清官方非官方展覽,還有畫廊的普及,尤其是網路媒體的興起和網路書畫市場的繁榮,使得彰顯個人才華,有了足夠的外部條件。

隱與顯,是個人出世入世的一種態度,關乎時代背景,亦關乎個人際遇。觀歷代壁畫,如魏晉墓壁畫,如敦煌莫高窟壁畫,皆各臻高妙,而作者皆隱姓無名,若論畫隱,此為真隱。

二0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本文來源:網路。內容觀點僅供書友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名家定製,亦書亦畫

【桃源仙書】

(書畫兼用毛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書法運筆,無非四點
想寫好歐體,記住這些法則
全新教學方法首度公開
王羲之九字《奉對帖》,為何無人問津?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