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美式民主亟待改革 中國經驗可供學習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月9日發表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帕拉格·康納的文章稱,厭倦了美式民主?美國可以從這些國家學到很多。
文章稱,唐納德·特朗普勝選向世界證明,美國的隨意性太強。該國不僅沒有穩步改善治理,反而陷入了黨派和政策變幻不定、國民福利停滯不前的惡性循環。民粹主義壓倒了實用主義。
不過,許多國家的情況恰恰相反。儘管民粹主義抬頭,但遠沒有橫掃世界。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和希拉里·柯林頓都表示了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讚賞,後者同時應對國內的聯盟和國外的危機,很可能會成為該國戰後任期最長的領導人。左右兩派的政界人士還說,他們希望能具備中國那樣的行動能力,不讓無休止的派系鬥爭阻礙國家的優先重點,比如基礎設施建設。
資料圖片:2016年4月18日,美國國會大廈廣場示威者反對「金錢政治」。
文章稱,鑒於美國對別國政府的優點表現出了興趣,現在正是認真加以研究的好時機。為了完成新書《美國的專家治國》,作者研究了社會-經濟發展指標(比如預期壽命和中位數收入)和政治指標(比如低腐敗,政府的高信任度以及治理效率)優於美國的所有政府。
鑒於沒有哪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完美無缺,作者把它們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上的最佳做法融進了所謂的「直接專家治國」模式。
設立執行委員會(瑞士、中國)
「直接專家治國」中的「直接」指的是像瑞士那樣實行直接民主,讓民眾可以通過倡議和公投制度在政策方面直接發聲。在美國,直接民主首先適用於選舉總統。普選的勝者應該理所當然地成為總統而不是(依賴)過時而複雜的選舉人團制度。但在2000年和2016年,情況卻不是這樣。如果到2020年這個問題還得不到解決,那我們可以斷言,將有比目前更多的美國人對民主喪失信心。
美國還需要更加大刀闊斧地改革行政部門:用具有實際治理經驗的五六個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取代規模過於龐大的內閣。這是瑞士與中國的共同之處。在瑞士,聯邦委員會目前由四個不同政黨的七位領導人構成。他們全部是民選官員,而不僅僅是總統的好友。他們要達成共識才能採取行動,也就是說重大決定必須要真正獲得認可。他們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政敵團隊」。
文章稱,如果觀察中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還能獲得更多經驗:成員們有治理面積與美國(各州)相當的省份以及在基礎設施和教育等重要領域任職的廣泛經驗。他們共同審議決策而不是各自為政。
資料圖片:2016年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說到國會,國外也有非常明確的經驗。所有民主質量指數排名高於美國的國家都是多黨議會制國家,而不是總統制共和國。儘管美國憲法沒有說到政黨問題,儘管有60%的美國人希望能有第三個政黨,但美國人只得被迫接受只有兩個政黨的現實。
在議會政府中,執政聯盟必須兌現承諾,否則就有可能導致政府解散,提前選舉,90天之內倒台。在高質量的民主國家,(各政黨的)「保險席位」會遠遠少於不公正劃分選區的兩強壟斷的美國。考慮到實施競選改革的可能性極小,允許更多黨派入局可能是挑戰金錢政治的唯一途徑。一旦公民有了真正的選擇,國會就必須認真傾聽他們的呼聲,而不光關注企業的特殊利益。
文章稱,如果美國按照這些方針進行調整,很快就會處於「希拉里·柯林頓總統」和「保羅·瑞安總理」的領導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必須展開更加有效的合作,以滿足民眾的要求。
專家公務員制度(英國、新加坡)
整頓行政和立法部門還不足以確保有效的決策或執行,因此美國需要恢復像20世紀30年代實施「新政」時那樣強有力的聯邦服務,比如成立社會保障署以及建設州際公路系統。為了防止特朗普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構想變成災難性的無效投資,商務部和運輸部必須與全國州長協會緊密合作,規劃能緩解全國許多瓶頸問題的具有地區規模的工程項目。
特朗普在一次競選演講中戴上了礦工的帽子。特朗普表示要打造「無與倫比」的美國基礎設施。
文章稱,這是專家公務員制度最必不可少的地方。即便在民選官員無所作為的情況下,這些公務員也可以在政府各部門規劃和實施長期計劃。在這方面,美國也遠遠落後於英國和新加坡等歐洲和亞洲國家。這些國家的公務員會在充分考慮全民需求和財政可持續性之後規劃整個聯邦預算和其他立法。
當然,與其中一些國家相比,美國面積要大得多。出於這個原因,確保美國未來成功是遠比僅僅解決華盛頓(體制)問題更嚴峻的挑戰。美國的人口狀況是:將近3.5億人分布在50個州和350個大城市,每一個地區都需要自己的戰略經濟計劃。
促進創新改善治理(德國)
這裡必須要提到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德國。作為一個治理良好的大國,德國的特點在於政府為各州的城市和行業提供了與全球市場聯通所需的全國性基礎設施。全世界最優質的汽車大多產自德國,且都產自三個競爭激烈的州。美國大法官路易斯·布蘭代斯曾有一句名言,說美國各州是「民主的實驗室」,但它們也是技術專家治國的孵化器,傑里·布朗等州長和邁克爾·布隆伯格等市長經常嘗試施行能促進創新和改善治理的長期而廣泛的策略。
默克爾和基民盟黨內高層(德國之聲)
文章稱,鑒於白宮和國會都由共和黨控制,特朗普可能會是一位促使社會各方面實現深遠變革的具有決定性的總統。不過,成功的標準不是一位領導人實施了多少變革,而是看他沿著哪個方向前行。也就是說,無論誰以後接替他,都要一絲不苟地從大多數美國人可持續繁榮的角度衡量國家進步,同時調整政府體制以期更有效地實施最佳理念。
不斷完善才能標榜「民主典範」。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討論廢止電梯「左行右立」 美媒:習慣才剛養成
※特朗普這麼向著普京,俄羅斯人知道嗎?
※「非邦交國」也出事?台灣當局遭重拳;華為在俄日爭議領土攬工程「刺激」日本……
※法防長悄悄賣起了武器 大發戰爭財
TAG:參考消息 |
※學校美育面臨改革,看國際學校如何玩轉美育課程
※專家研討中學教育改革
※韓總統文在寅:加快改革和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
※美國教育改革中的企業角色
※美專家讚揚中國軍隊改革 呼籲深化兩軍合作
※智利學生上街遊行要求教育系統改革 美女在警察面前熱舞
※越南末代王朝被法國殖民後對中國式官職的改革
※軍報關注美軍新改革:讓美軍「不會投入公平的戰鬥」
※憲法改革孕育賤民總統
※美國務卿:聯合國不改革美國就撤
※為避免美國主宰歐洲 法國總統稱應對歐盟改革捍衛歐洲主權
※中國體育改革在爭議中重啟
※特朗普國會釋放美國移民法改革信息,或對無證「良民」網開一面
※美國最高法院出現僵持局面 奧巴馬移民改革受挫
※美國留學SAT考試改革
※英國將改革現行教育體制 擬恢復「重點學校」
※英媒解讀中國空軍改革玄機,勸美國擺正心態和中國相處
※解讀: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
※外媒稱中國軍事改革受俄羅斯影響 訓練效果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