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陳思呈:江上船工的人生諺語

陳思呈:江上船工的人生諺語

陳思呈:江上船工的人生諺語



舊時光

時光里的印記,你我還記得多少


文 |陳思呈


我早就想寫寫我在江邊聽到的那些諺語了。它們生猛,幽默,汁液淋漓。可是一旦轉換成普通話,寫成書面語,瞬間呆板無趣,信息量和韻味都蕩然無存。這個時候我因為一個辭彙而感到整條表達渠道的阻塞。我想起船夫們說起這些諺語時那種快樂得近乎傲慢的神情。因為一個辭彙的隔膜,我進而感到氛圍的隔膜。


江上的人與岸上的人大概是用兩套語言體系吧。他們當然也用兩套情感體系。諺語只是一個空隙,更多時候他們用大笑,用推推搡搡,用罵罵咧咧,用極含混的典故,表達我無法翻譯的生活。

他們喜歡那些與色情相關有諺語。描述世界上的好事物是,長船短馬矮女人。至於你問矮女人到底怎麼好法,他們則給予語焉不詳的幾種解釋,你完全有理由相信,那是他們自己一知半解情況下的再創造。而他們描述世界最慘的事物,則是:一慘擔魚崽,二慘撐杉排,三慘[女么]兩個。


靠碼頭停放的就是「二慘撐杉排」的杉排。林寶生繪。


靠碼頭停放的就是「二慘撐杉排」的杉排。林寶生繪。


魚崽是魚苗,為了讓水裡氧氣含量高,擔魚苗的人要不停地晃動著身上的水桶,自然辛苦且慘。撐杉排的辛苦,我先按下不表。而三慘就有趣了。「[女么]」在吾鄉意為老婆,擁有兩個女人被船夫們認為是第三慘的事,這倒是與某種流行的炫耀型男性心理有所不同。我誠懇採訪說這句話的船夫到底怎麼想的。他把抽剩的煙頭往地板一扔,一邊用腳踩滅,一邊做了個類似於趕蚊子的手勢:「有兩個女人,當然很麻煩,白天要吵架,晚上又要爭。」


吾鄉對女性的歧視,隨處可窺。有諺描述女人這種生物:「未娶時覺通鄉皆好,結婚後嫌一個都多。」那種搖頭嘆息的無奈頗有幾分喜感。本來我應該在這裡做點批判,但若換種遊戲思路,這句諺語里,這滑稽的苦惱,也未必不是女性的勝利。

還有很多諺語,自嘲自黑地描述江上生活。他們常拿船民和農民進行比較。比如說,「種田白一圈,行船全身烏。」吾鄉四季如夏,農民多數時間只穿一條褲衩在烈日下勞作,所以全身上下只白一圈。行船的人連那條褲衩都省了。不僅因為隨時被江水打濕,三十年前,吾鄉撐竹排的行船人,總是獨來獨往,茫茫江面,天地之間,偶爾才能見到另一個行船人,就算兩船交際,也只是隔著江水遙喊一句,也沒必要為這擦船而過的瞬間,特意穿整天的衣服。


這事細想恐極。有種接近凜冽的詩意。我想,在船夫之中產生詩人的比例 ,會比在農夫里產生詩人的比例更高。農夫們悠然見南山也好,草盛豆苗稀也好,農家臘酒渾也好,隔籬呼什麼也好,都很難比得上,赤身裸體站在船頭,終日只見天地一沙鷗的況味。


關於這種孤獨感和臨時性,使他們創造出很多類似的諺語。比如:「拉尿在江面,有食則無欠。」 既然全身一絲不掛,撒尿在江面也好理解。有吃則沒欠,則不僅是形容物質上的拮据,更是及時行樂的精神。吃了這一頓,誰知道下一頓在哪裡呢?所以這一頓,必須用盡糧食和胃容量。


他們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人死了錢還在。他們對家庭生活帶有輕度抗拒,說「那就像刮颱風一樣。」而我採訪的李大哥,五十多歲的時候花八萬元從鄰村買來一條船,自己一個人住在裡面。他家其它人則住在與他一堤之隔的村子裡。李大哥的船上有床有沙發有廚房,有空調有電視有音響,坐在上面除了偶爾感到一陣因為船身晃動而起的眩暈之外,跟一套房子並沒區別。至於他為什麼不回家裡去住,他說,和家人生活就像刮颱風一樣,而現在是颱風停了。


他們形容種田人的家庭生活是,「日雙夜也雙」,而行船人的家庭生活則是,「半夜如託夢。」這簡直是吾鄉船家詩經。

行船的人,性格跟農民也是不同。農民們年頭播下種子,年終成收,必須有眼光長遠的打算。他們對生活培養了耐心、信任,所以農居生活總有靜好的美學核心。行船的人,是動蕩的。世界彷彿剛剛產生,又彷彿隨時消失。他們懶惰,但也可以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瀟洒。他們彷彿為生活所迫,卻又逐漸內化為個人氣質,似乎也是禪意。


甚至連樣貌、走姿、說話習慣,船夫和農民,都是不同的。船夫黝黑粗俗,他們是江上的吉普賽人,他們把貨運到另一個地方,在那裡販賣產品的時候,也會留意著有沒有可能帶回一個異鄉的女人,成為跟他一起漂泊的妻子。為了讓談判的過程更加漫長,他們把談判過程燒水用的火炭悄悄用水浸過再晒乾,如此一來火苗難旺,他們得以長時間地注視那個賣杉木的男人家裡三個矯健的女兒。


他們走路的姿勢也不一樣。習慣船上生活的人,與習慣土地生活的人,對走姿的要求有所不同。船夫們習慣光腳走路,哪怕拖鞋就在旁邊,他站起來時也漫不經心地把它們踢開。他們腳步凌亂,毫無章法,但卻沉滯。


每個地方的人走姿是不同。這不是我的觀察,是以色列作家奧茲的觀察。他說,在特拉維夫和在耶路撒冷,人們走路的方式不一樣。在特拉維夫,人們健步如飛,整座城市像只大蚱蜢,而在耶路撒冷,人們走路的方式倒像在參加葬禮,或者像聽音樂會遲到,先踮起腳尖,測試地面,一旦放下腳,他們就不急著前行了。

吾鄉除了江,還有一座山叫鳳凰山。常聽老人說,鳳凰人在大街上走,看姿勢也能認得出來,因為他們的腳,抬得比城裡人高。為什麼?因鳳凰山路坎坷,起伏不平,走習慣了。城裡人行平路,抬腳離地只需要兩公公就夠了。


至於行船人的走姿,又與山裡人不同。這走姿,蘇童很具體地概括為:外八字。他在小說《河岸》里這麼寫:


「他們從小在船上長大,腳步時刻受到船舷的限制,在船上走久了,把自己的腳走成了外八字,……我得了外八字大腦綜合症了,連傻子都清楚河流與土地的區別,我的外八字大腦卻把河流與土地混為一談,它向我的雙腳發出小心謹慎的指令,小心小心,雙腳用力,踩穩地土,提防土地搖晃,提防道一路波動,提防暗流,提防漩渦……」


蘇童寫的船工們,生活在船隊里,與岸上的人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而吾鄉撐竹排的船工們,則是獨來獨往的個體。蘇童的船夫們,這外八字的走姿是一種提防,對於吾鄉的船夫們,這外八字的走姿,則是一种放縱。


蘇童的船工生活是一種困守:「我低頭看見舷下的河水,會覺得自己被千年流水困住了,我看見岸上的河堤,房屋和農田,會覺得自己被河岸困住了。」


而吾鄉的船工則是一種揮灑。甚至,我覺得,是隱喻。


那在漂泊和行駛中進行的、臨時的生活,也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們都不知道哪一次見面會是永訣,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日子是否已經來臨,而我們還是活著,一事無成又全心全意地,見風駛舵又用盡全力地,活了下去。


【注】本文原標題為《誰的當下,不再是臨時的生活》、題圖為靠碼頭停放的就是「二慘撐杉排」的杉排。林寶生繪。


【作者簡介】


陳思呈|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媒體人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西閃:一場殺死幾千萬人的瘟疫
周黎明:如果反恐會傷及無辜,你該怎麼辦?
榮筱箐:奧巴馬卸任,一段愛情成就的時代結束了
顏純鉤:讀書這麼佔便宜的事,為什麼你們都不做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立秋的古詩詞、習俗、諺語、養生秘訣
滿族家鄉雙城的諺語
現代人最實用的 養生諺語
日常生活中必備的英語諺語 雅思口語精華版
令人深思的民間諺語
古人養生智慧俗語、諺語60條,收藏好留著有用
養生諺語也時尚
中華諺語大全,前人的智慧結晶1-5
清代京官 二諺語
諺語中的生物學知識
愛茶之人都知的諺語——茶諺
走心摘抄:小學1-6年級語文常識、名言名句、成語、諺語、歇後語大匯總
健康格言,健康養生諺語
古今諺語集選,為人處世教做人
扎心了!《增廣賢文》中那些扎心的諺語
經典的回族諺語及歇後語
中華民族諺語研究創新空間大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簡單諺語中的養生大道理
【養生保健】牢記健康諺語,離健康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