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然病毒或能消除食源性細菌

天然病毒或能消除食源性細菌

圖片來源:Tim Sackton


食源性細菌導致的疾病暴發的後果可大可小。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新方法保障食品安全,其中之一就是用病原體消滅病原體。


噬菌體是一種以細菌為攻擊目標的病毒。長期以來,這些噬菌體與細菌同時進化,逐漸成為捕獵細菌的「好手」。

目前,一種溶解性噬菌體得到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這種病毒會將自己的DNA注射到細菌中,然後「挾持」細菌的細胞機器,從而產生新的病毒副本。而這些病毒副本最終會衝破細菌的細胞膜,殺死它們,並會攻擊附近的細胞。


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非常有效地抵抗大腸桿菌O157:H7的噬菌體混合物。O157:H7是一種大腸桿菌源性志賀毒素,能導致嚴重胃痙攣、腹瀉、嘔吐和尿路感染,可由肉類、水果、蔬菜和某些奶製品攜帶,雖然通常是表面污染物,但當肉類製品絞碎時就可以變成內在病原。據統計,2000年至2008年間,這種大腸桿菌在美國導致了6.3萬例病例,2138位患者住院治療。


研究人員將3種噬菌體按比例調和在一起,並將該混合物用於碎牛肉或菠菜上。結果顯示,該混合物消滅了在室溫下儲存的菠菜上99%的大腸桿菌O157:H7。而且,研究人員發現類似結果也出現在冷凍和室溫環境中的牛肉上。相關論文日前在線發表於《動物科學雜誌》。


雖然,該結果激動人心,但卻並不新穎。實際上,噬菌體生物防治產品已經商業化。Intralytix公司的ListShield就已獲批上市。該產品針對李斯特菌,能直接用於宰殺好的家禽肉。

「但目前它還未被廣泛應用,雖然接受度和銷量都在穩定增長,但去非常緩慢。」Intralytix公司首席科學家Alexander Sulakvelidze說,「假如你喜歡的話,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微生物,否則被放入病毒的食物可能會讓人難以下咽。」


不過,噬菌體對人類是無害的,它們只針對細菌。而且,它們也不可能進化成能導致人類和動物患病的病毒。另一方面,細菌卻是高毒性的。


「噬菌體不是人類病原菌,而細菌則會使人生病。」該研究負責人、普渡大學動物學教授Paul Ebner說。


Sulakvelidze補充道,噬菌體生物防治產品是化學清洗和照射的替代方法。目前,即食食物產品通常使用這兩種化學方法殺菌。但噬菌體更特殊:通常一種噬菌體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們能殺死致病的「壞」細菌,而原封不動地留下自然存在的「好」細菌,從而使食物更有營養。


此外,研究人員還調查了藉助噬菌體治療家畜細菌感染的方法。但Sulakvelidze表示,這些療法的結果至今尚不清晰。不過,如果噬菌體療法成功,將能極大減少家畜抗生素使用,並潛在地排除食物對利用噬菌體進行處理的需要。

自然,相關研究也能推動人們發現適用於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噬菌體。目前,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美國每年至少有200萬人感染耐葯細菌,其中2.3萬人因這些感染去世」。


噬菌體是一種有希望的替代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噬菌體療法是個大熱門。」未參與該研究的得州農工大學微生物學家Jason Gill說。


自那時起,研究人員就展開的大量噬菌體研究。在上世紀40年代,盤尼西林上市後,噬菌體療法被拋棄。但現在,很多細菌對一種或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於是,噬菌體「東山再起」。


當然,細菌也會對噬菌體逐漸有抵抗力。但一種細菌通常只能對1~2種噬菌體產生抗性,因此,研究人員選擇使用噬菌體混合物。Gill和Ebner都認為,一種細菌對多種噬菌體產生抗性的幾率極低。


但噬菌體療法用於人體仍存在很多障礙, 相關條例也讓噬菌體難以申請專利。而Gill表示,在自然界中找到一個相似噬菌體也相對容易。

另外,從經濟角度考慮,噬菌體臨床試驗需要數百萬美元,許多葯企不願投資。


不過,Ebner表示,這些擔憂為時過早,因為科學家還不清楚這實驗室結論被搬到複雜現實環境後將怎樣,例如豬的消化系統中。


無論如何,噬菌體研究充滿希望。「它們在自然界中豐富存在,而我們只需要控制其抗菌過程。」Ebner說。(張章編譯)


更多閱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1月13日:一周最受關注論文排行榜
宋玉江團隊研究有效提高燃料電池電催化劑耐久性
解讀軍方93字涉遼寧艦聲明 字字珠璣回應台灣
生物統計之信誰的?
美科學家擔心墮胎器官研究受限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食品安全回歸自然:天然病毒或能消除食源性細菌
不可忽視的食源性疾病——阪崎腸桿菌
食源性疾病是頭號食品安全隱患
預防食源性疾病五要訣
通缉令:要密切留意这五大食源性致病菌!
關注食源性疾病:隱藏的健康威脅沙門氏菌
雲南食源性疾病發病率高 專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很重要
「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研究創新團隊」落戶深圳
10月健康提示發布:雙節謹防食源性疾病和流感
這家上過天天向上,估值3個億的網紅餐廳,最終卻被小小的食源性病菌擊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