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創辦了中國首家機器造幣廠後,卻在量產前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奉命調任湖廣總督。他在湖北大力推行洋務運動,除創辦新式教育,也編練新軍,開辦工廠。光緒十九年,張之洞會同湖北巡撫譚繼洵以鄂省。據江皖上游,地當南北要衝,兼為華洋通商口岸,商賈雲集,用錢最廣。但市面因制錢短缺漸形蕭條,奏請援照廣東成案開鑄銀圓」上奏朝廷。奉旨允准後,利用武昌閱馬場原守備署改建廠房,並從德國進口機器,光緒二十一年(1 895年)五月銀圓局正式開工,湖北成為中國第二個正式設廠生產機制銀幣的省份。


推行洋務運動 湖北造新式銀圓


湖北銀圓局創始時規模不大,所用的印花機廠牌為德國甘拿秘(Knape)。初期只有員工50人左右,由日產能僅萬圓上下來看,至多只有2台印花機。產量甚低,行用不廣,主要行銷於蘇,皖等省,故次年再向國外增購機器15台,內小型機8台,中、大型機各1台,共10台先行交付。

鄂省仿造廣東式樣製造大小計5種面額的銀圓,由蟠龍圖形幾乎相同來看,可能是由廣東提供沖頭及英文字母模,而正面漢字則另行書寫,重新雕刻。根據國外的資料,發行最初只錄得「一圓」、「兩角」及「一角」3種。張之洞在調任湖廣總督後,把籌備中的廣州煉鐵廠移到漢陽開辦,由於加設槍炮廠,火藥廠等,規模宏大,隨後又不斷擴建,因此湖北省工業水平甚高,雖初期聘請外籍化學師一人校驗成色,但目的只是取信商民,技術上已無需過度依賴洋人協助。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01 湖北銀圓局仿「廣東省大小銀圓式樣所製造的5種面額「光緒元寶」銀圓,蟠龍圖形幾乎相同。因主幣與輔幣之成色比例不一的關係,「半圓」並非兩枚可兌換「一圓」,故不受歡迎,較少見

流通銀圓大珍——「湖北本省」


大名譽品「湖北本省」銀圓的製成日期與發行理由,以往因缺乏文獻記載,常被人誤解為開制之初所造的樣幣。本世紀初,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祥在整理館藏文物時在一張湖北官錢局光緒二十三年六月簽發的「九八制錢一千文」錢票上,發現背面印有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日(1896年5月14日)湖廣總督的告諭:「……既准完納本省公款,必須加鑄本省字樣,方免混淆滋弊。……茲議定每新鑄之本省銀圓准作制錢一千文,該商民等照此價赴局購買,即照此價赴關卡州縣完納,無絲毫增減以昭大信。一面增購機器添鑄對開、五開、十開,二十開小銀圓亦加鑄本省字樣,其價照一千文依次遞減,亦如制錢之可以零星使用。」此考證結果發表在2005年上海《錢幣博覽》(總46期)雜誌上。至此,其來龍去脈完全揭曉,大名譽品「湖北本省」銀圓乃是因機器製造耗時甚久且運送路途遙遠,在這青黃不接之時,鄂督所採取應急措施下的產品。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02 圖示大名譽品「湖北本省」七錢二分,為所見拼箱醉駕者。此枚在1978年11月澳大利亞Spink主辦的「近代中國硬幣」拍賣會上,以12500美元成交。後由台北鴻禧美術館珍藏,2007年北京成軒秋拍以總價人民幣436.8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銀圓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03 湖北官錢局「九八制錢一千文」錢票。背面印有湖北總督告諭,道出了「本省」銀圓的發行緣由


I-2-04 湖北本省「一角」


由錢票背文的告諭日期及「新鑄之本省銀圓……增購機器添鑄小銀圓亦加鑄本省字樣」等句,可確定繫於概念年初所造,而非光緒二十一年湖北銀圓局開制之初所造。至少在其告諭日期前,已製成標註本省字樣的一圓。其加上本省字樣的本意是商民必須商用湖北省造的銀圓納稅,目的是推廣湖北銀圓以間接抵制外省與外國所造銀圓,並抑制銀圓、制錢的兌價,而非只能在湖北省使用。另外,《張之洞全集》卷內之《推廣行用銀圓及銀圓票示》記載:「外府各屬州縣……必緣距省遙遠,商民人等來省兌取不易,致未通行。」表明,顯然只有鄰近省城的州縣才見使用。

又據1896年10月2日英文報紙《華洋通聞(The Celestial Empire )》報道:「雖然總督堅持一圓銀圓兌換制錢一千文,但此時市價一圓只合制錢八百五十文,故無人收受,而充當軍餉發放的銀圓也很快收回……」由此亦可佐證當時制錢缺乏,商民不願以一千文高價向銀圓局購用「本省」銀圓納稅,當局告諭形同具文,「本省」銀圓在窒礙難行之下很快便推出流通並被銷毀化銀,留存至今者寥寥無幾。「本省」銀圓應有5種,目前僅見「一圓」、「兩角」及「一角」3種。


雙龍圖案之「湖北壹兩」


銀圓雖然廣泛流通,但是尚無法取代銀兩根深蒂固的地位,許多大宗收支,仍須折算成銀兩。而朝廷內外對銀幣計圓還是計兩的爭論始終沒有定論。原本是開明派的張之洞,在這場爭論中,卻傾向保守派的一方。張之洞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前,是主張維持仿西式計圓的七錢二分銀幣的,之後則轉變支持生產計兩的一兩銀幣。可能是他在售後奉命至京師釐定學堂章程時,受朝中保守派的影響,不僅大力支持,還付諸行動。光緒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張向朝廷奏請在湖北試製一兩銀幣:「為體驗官民行用情形……試行三個月後,察看銷數是否暢旺,咨報戶部,財政處,藉資考核。」


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銀圓局改名銀幣局開制新銀幣,正面中央銘文「大清銀幣」,上緣鏤「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庫平一兩」。背面為雙龍戲珠,中央紀值「壹兩」,外緣上下為英文。依「大清銀幣」四字的大小,可分為大字、小字兩版。模具由日本人大阪造幣廠製作,預計日產3萬枚。

此俗稱「湖北壹兩」的銀幣,是中國最早在幣面上銘文「大清銀幣」的,也是流通幣種,除吉林「廠平壹兩」外唯一的「兩」制幣,巧合的是兩者背面皆為雙龍圖案。「湖北壹兩」推行並不成功,失敗原因主要是相異於原本流通的七錢二分銀圓的形制,使用不便,反而增加困擾;其次,各地平法不一,仍然要相互折算才能流行;再說成色也是問題,英國駐漢口商務領事報告指出:因成色只有87.7%,比同等重量的七錢二分銀圓含銀低,故不受商民歡迎。


產量方面有不同說法,一般最常見的說法是「七十餘萬枚」,此說的根據可能來自光緒三十三年袁世凱等人的奏摺中所提到「鄂造壹兩銀幣發出七十萬兩,不惟藩庫收發,商民信用,即江海關稅,亦按庫平足紋一律收納,……嗣因部文改鑄一兩零六分者,不得不將舊鑄陸續收回。」但是郵傳部右侍郎盛宣懷在宣統元年致度支部尚書載澤的函中稱:「宣懷去年過鄂,據局中人云:南皮(即張之洞)初鑄庫平一兩之因緣四十萬圓,以二十萬咨送湘省,即行即回,鄂省除發過一個月薪水之外,皆以不用就繳還而止。此事兩湖南北人人知之。」其他如《東方雜誌》第六年(宣統元年)第八期登載張之洞「試鑄庫平一兩銀圓數十萬,分給湖南,退還未用,湖北本省,除發委員薪水外,均為行用,旋即停鑄,仍鑄七錢二分」。另外,應該領事商務報告記載,次年1月「湖北壹兩」曾以軍餉發放。


海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漢口華洋貿易情形論略》記載:「一兩重之銀幣於去年12月14日(按:陽曆)始出,此為張宮保所頒行,擬試行有效,即作國幣以為全國銀幣平色改良之準則。惜不甚通行,所出僅十四萬七千枚。其成色千分中有銀八百七十七分,銅七十分,錫五十三分,計一千枚合關平銀九百七十八兩四錢二分。而以之完稅,則定作關平銀九百七十八兩四錢。」由此可知一兩銀幣的成色確實低於標準銀圓。


耿愛德之《中國幣圖說匯考》(《III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所載是64.8萬枚,美國克勞斯《世界硬幣目錄》即採納此數據,筆者推測可能耿氏採用的是鄂局向中央呈報的產量。若論實際發行的數量,海關報告必有資料根據比較可靠。不論哪一方正確,不受各界歡迎而終未能推廣是事實。目前所發現的「湖北壹兩」,根據其正面「大清銀幣」四字的大小可分為大字版、小字版兩種,以前者罕見。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05 「湖北壹兩」大字版。「大清銀幣」四字較大,罕見


I-2-06 「湖北壹兩」小字版。「大清銀幣」四字較小


湖北省造宣統元寶


光緒皇帝駕崩後,新帝繼位改元「宣統」。次年湖北省所造銀圓即改為「宣統元寶」。除年號變更外,其餘不變,但面額只有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厘(二角)及七分二厘(一角)3種,其中以「二角」最為稀見。一般來說,生產順暢後逢年號變更,未必需要再試作銅樣呈報,惟中國國家博物館內藏有「宣統元寶七錢二分」銅樣一枚,非常罕見。


清末由於銀賤銅貴而形成錢荒,各省造幣廠在利益的驅使下大量轉而生產銅元,因此自20世紀起,銀圓產量銳減,品種也較少。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07 存世量極少的宣統元寶「一角」


I-2-08 極罕見的宣統元寶「二角」。2011年8月香港拍賣會上一枚NGC MS-61以298750美元成交,摺合人民幣超過190萬元。圖片中邊緣4個白色物體是鑒定盒固定硬幣用的「西爪」,這種固定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看見邊齒


I-2-09 湖北省造宣統元寶「一圓」


宣統三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壹角


清政府整頓全國幣制,裁撤各省造幣廠之時,鑒於幅員遼闊,各地造幣廠非天津總廠所能應付,故保留鄂、川、滇四處為分廠,同時新設計的「宣統三年」系列大清國幣定案並交付生產。此原定劃一形式的國幣不止何故,出現一種與宣統大年大清銀幣形制相同,卻標示「湖北省造」的壹角小樣,目前僅見鎳制樣幣,存世量極少。


湖北龍銀知多少


清代鄂局所造龍銀,據海關資料統計,1895年至1901年生產主幣「一圓」7659902枚及價值6524346圓,數量超過5600萬枚的各面額銀輔幣。此後至民國成立前為空白,只有銅元的生產數量。在綜合其他方面的數據後,筆者估算此時段主幣「一圓」產量約1800萬枚,銀角近4800萬枚,即摺合龍銀「一圓」的總數約2600萬圓,其中光緒年號者約2100萬圓;若將該局在1915年(民國4年)改產「袁大頭」前所造銀圓(多數為前清龍洋)計入,則主幣「一圓」超過3000萬枚;銀角則在1億枚以上。其中以「五分」最少,僅在開制之初少量發行,其次是「半圓」,可能不到100萬枚,「二角」約5800萬枚,「一角」約4900萬枚。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10 宣統三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壹角鎳樣,存世量極少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銀圓銅樣


存世有湖北省造光緒元寶銀圓銅樣5種一套,此作開辦時所造。光緒二十五年清政府籌設京師銀圓局時,召鄂局人員協辦,當時湖北銀圓局特製紅銅樣幣呈送背景「以示無須賃用洋匠」,惟所搭乘船隻逢八國聯軍侵華在天津被擊沉,京局亦毀於戰火。使用銅質材料的原因是要與通行幣有所區別,避免有賄賂之嫌。據悉,這套銅樣共製成40套,但大部分在送京途中都散失了。

湖北省造銀圓版本詳解



I-2-11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銀圓銅樣


【專業從事古董古玩的,如果您手上有上述藏品可以在下方加葳信與我們交流!】


與收藏專家交流葳信公眾平台:artpm58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集結號 的精彩文章:

為啥民國古錢幣價格也能高?
古錢幣收藏的幾個問題
權威專家為你解釋古錢幣為何近年來價值高達百萬以上
這麼多古錢幣亮相,哪個最值錢?

TAG:文史集結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江西省老屋發現牆內藏銀圓,數百位村民瘋搶
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坐洋》
我國第一套的機鑄銀圓,市場大珍享譽中外
光緒元寶:老銀圓再次登上收藏高峰
歷史上的一塊銀圓到底有多大的購買力?換算過來讓人吃驚
奶奶留下一罐老銀圓,竟全是假的?
你家裡的老銀圓現在有哪些比較熱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