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 | 清末迫使皇帝退位,為什麼最需要袁世凱而非他人?

探究 | 清末迫使皇帝退位,為什麼最需要袁世凱而非他人?



摘自《近代中國:風雲時代與風雲人物(1840-1919)》

楊天石

(著) ,中國工人出版社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避免南北相抗,長期戰爭


文:

楊天石







在清末新政中,袁世凱卓有成績。他又擁有北洋新軍,成為清政府中罕有其匹的強人。




1909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載灃攝政,為了減少威脅,突然以有「足疾」為名將袁世凱開缺回籍。他表面上在家鄉養病釣魚,而心中深藏著對滿洲貴族的強烈不滿。




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於窘迫無奈之際,再度起用袁世凱,賦以大權。




11月 1日,奕劻「皇族內閣」總辭職,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




一時間,袁世凱成為一身系天下安危的重要人物。




他一面調派其所掌握的北洋新軍三萬多人南下進攻革命黨人,一面派人到武昌談判,進行收撫。




武昌的革命派認識到袁世凱和滿洲貴族之間的矛盾,一開始就想利用這一矛盾動員袁世凱反正。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






11月 9日,黃興緻函袁世凱,建議他以華盛頓、拿破崙之資格,出面建華盛頓、拿破崙之事功,直搗黃龍,滅此朝食。




黃興表示,只要袁做到了,全國各省人民都將「拱手聽命」。




11日,袁世凱的代表劉承恩、蔡廷幹到武昌談判,宋教仁建議袁「轉戈北征」,聲稱「將來自可被舉為大總統」。




12月3日,到漢口組織臨時政府的各省代表決議,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20日,黃興派顧忠琛為代表與直隸陸軍學堂總辦廖宇春談判,議決「先推覆清政府者為大總統」。 從歐洲趕回中國的孫中山也注意到了這一動向。




12月 21日,孫中山到達香港,已經就任廣東都督的胡漢民偕廖仲愷到港迎接。




胡邀孫留在廣東,孫則要求胡同赴上海、南京。雙方爭論了一天。




胡認為袁世凱居心叵測,首鼠兩端,建議孫留粵練兵,徐圖大計。




孫中山稱,滬寧在前方,自己不可不首當其衝。如不親到當地,一切對內、對外大計,無人主持。




他說:「今日中國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此亦足開世界未有之例,何必言兵。 」 他表示:袁世凱雖不可信,但利用他推翻清廷,「勝於用兵十萬」。




「縱其欲繼滿洲以為惡,而其基礎已遠不如,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圓滿之段落。 」




胡漢民為孫中山的遠見所折服,命陳炯明代理廣東都督職務,自己隨孫北上。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






戰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孫中山發動武裝起義,目的在於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政體。




倘使和平手段可以達到這一目的,自無使用戰爭這一手段的必要。




在港時,孫中山致電日本橫濱華僑,內稱:


「吾黨組織之革命軍,今對於滿朝已經休戰,將移而至媾和談判。吾黨之希望雖素不在媾和,而亦並非全不欲和,戰亦非吾目的也。吾黨素志之共和政體,近已由議和談判之結果,可見其成立矣。更望諸君大表同情,注視其成行。 」




革命、革命戰爭都需要巨額財政支持。




10月12日,孫中山在美國得到武昌起義消息。





14日,德國《每日報》即刊出孫中山給英國金融界的信,企圖從倫敦得到大約 500萬盧布的借款。




10月20日,孫中山到紐約,除宣揚中國革命、爭取美國朝野同情外,另一任務,就是力謀借款,支援國內戰爭。




31日,他致函美國人荷馬李,聲稱「如得財力支持,我絕對能控制局勢」「貸款是必要的」。




此後,孫中山到英國、到法國,都企圖為進軍北京和建立新政府籌措經費。




在英國,孫中山也曾向《濱海雜誌》記者發表談話,認為中國「恰似一座乾燥樹木的叢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騰起熊熊的火焰。這火星便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五十萬英鎊」。




他向四國銀行團主任商量借款,該主任答以在新的中國政府成立後才能開議。




在法國,他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經理西蒙會晤,探詢以礦稅、土地稅為擔保取得借款的可能,遭到拒絕。




這樣,他在回到上海,面對以為他攜帶大量資金的記者,只能回答:我沒有一分錢,我帶回的是革命精神。








▲英、美、德、比等國公使先後祝賀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同意與袁世凱和談,和他權位觀念淡薄有關。




11月16日,他在致電上海《民立報》時就宣稱,總統自當推舉黎元洪,如黎元洪推袁世凱,「合宜益善,總之,隨宜推定,但求早固國基。滿清時代權勢利祿之爭,吾人必久厭薄」。




他在倫敦時也曾發表談話,表示「不論我將來成為全中國名義上的元首,還是與別人或那個袁世凱合作,對我都無關緊要」。




孫中山到達上海、南京後,一方面準備北伐,另一方面同意與袁世凱和談,並且最終以和議結局。




孫中山這樣做,固然因為革命軍財政困難,無法支持長期戰爭。但是,也和他的「以和平收革命之功」,儘力減少犧牲、破壞的想法相關。




革命免不了流血、犧牲、破壞,但是,在可能條件下,要儘可能減少流血、犧牲和破壞的烈度。




1911年 10月 20日,孫中山遠在紐約,聽說廣東革命黨人準備進攻廣州,為避免大規模的「流血」,就曾致電兩廣總督張鳴岐,要他「速率所部反正,免禍生靈」。




孫中山這裡提出了一條重要的原則,值得人們尊重、記取。

革命的終極目的是解除人民痛苦,為人民造福,自然,在可能條件下,要盡量減少革命或戰爭給予人民的苦難。




1912年 1月 4日,孫中山複電袁世凱,重申上述原則,電稱:


「文不忍南北戰爭,生靈塗炭,故於議和之舉,並不反對。 」


「倘由君之力,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保民族之調和,清室亦得安樂,一舉數善,推功讓能,自是公論。 」





當年,革命黨人與袁世凱議和,迫使清朝皇帝退位,避免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極大地降低了流血、犧牲和破壞的烈度,使中國的政




體平穩轉型,自然有其積極意義。










南北議和過程中,曾有部分革命黨人強烈反對。




南社的柳亞子等人在上海《天鐸報》連續發表文章,與當時已成為南京臨時政府機關報的《民立報》論戰, 闡述議和的不當與不智。




柳亞子指出:「袁之為人,專制錮毒,根於天性,與共和政體,無相容之理。」




又指出:袁世凱「一方面借民軍勢力逼脅虜廷,而另一方面又挾虜廷名號劫制民軍,俾虜廷退位與南都臨時政府取消,同時並行,彼得坐收漁人之利,由大總統而進為大皇帝」。




柳亞子對袁世凱的上述認識,可謂如見肺肝。




為了防制袁世凱「繼滿洲以為惡」,孫中山等人也曾提出過一些「監控」措施,例如要求袁世凱離開其老巢北京,到南京就職,等等。




然而,在袁世凱略施小技,加以破解後,革命黨人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控制袁世凱了。




雖然袁世凱後來複辟帝制,但他只當了 83天皇帝,次年的張勳復辟也只鬧了 12天,完全應驗了孫中山在香港時對胡漢民所講的那段話:「其基礎已遠不如,覆之自易。 」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牛之人,其子打了公主,皇帝還為他說情
為何中國轟炸機飛越對馬海峽會讓日本「一身冷汗」?
知識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探究 | 秦始皇那麼強,為何秦帝國卻這麼「短命」?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末迫使皇帝退位,為什麼最需要袁世凱而非他人?
袁世凱效忠清廷一輩子,為何最後逼迫清帝退位沒有一絲憐憫之心?
溥儀退位前,有人千里修書要進京勤王取袁世凱而代之,卻被清朝自己拒絕了
袁世凱最為忌憚的對手,以知兵自稱,反對清帝退位,最後病死天津
溥儀宣布退位後,袁世凱竟想要他來做袁家女婿,好在一人堅決反對才會作罷
此人才是大唐真正的第一名將,如果他要當皇帝,皇帝只能乖乖退位
他才是大唐真正的第一名將,如果想自己當皇帝,皇帝只能乖乖退位
要說溥儀最恨誰?並不是被逼退位的人,而是這個人
成敗在此一舉!詹姆斯要麼封神要麼退位,今年能否催生最強詹皇?
他睡過皇后,也睡過公主,還逼得皇帝退位,最後竟自己做了皇帝!
尼泊爾「活女神」:國王見她都要下跪,初潮就退位,最後無人敢娶
袁世凱最為忌憚的對手, 以知兵自稱, 反對清帝退位, 最後病死天津
宰相不準皇帝認親媽,皇帝一怒,說乾脆也讓我退位回家吧
揭秘:溥儀以退位,袁世凱卻還想將女兒嫁他,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他剛把自己閹割皇帝就退位了,伺候皇后洗澡還要他動手洗
都說她是被逼退位,女皇武則天傳位給誰了?
溥儀退位後,掌握實權的袁世凱為何不敢殺他?
德國最牛皇帝,因戰敗被迫退位 卻令希特勒害怕一生!
他是南宋唯一的明君,但卻主動退位?原因令人覺得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