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臨床常用對穴解析,難得此文,必須看!

臨床常用對穴解析,難得此文,必須看!

臨床常用對穴解析,難得此文,必須看!



小編導讀

人體自帶很多穴位,如果能合理用好這些穴位,很多疾病都能迎刃而解,也能省去吃藥之苦。對於穴位,可以針刺、艾灸,也可以按摩,如果用針灸治病,你可知道,對穴位的選擇是很有講究的,臨床上,不少人常常選用兩個穴位組成對穴,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具體該怎麼取穴呢?且看正文!


針灸臨床中,辨證、選穴配穴、手法是取得療效的三個重要環節。在系統學習經絡理論後,如何在實踐中選擇適宜的腧穴,靈活配合,對提高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臨床中,常常選用兩個穴位組成一組對穴,針對一類「癥候結構」配伍其他腧穴靈活運用,收到較好效果。還可以在治療前後對照主症的變化,檢驗「辨證」的準確與否。


一、對穴的涵義

對穴是根據中醫的經絡氣化理論及腧穴特性,在應用古代經驗穴組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針對某一類疾病的病機有較好的調整、治療作用的穴組,臨床檢驗確有效驗。通常兩個穴位為一組。


對穴是一個新的腧穴配伍概念,研究對穴並在臨床不斷加以總結,可使我們更加深入認識腧穴特性及相互之間的聯繫。


二、臨床常用對穴


(一)調整臟腑氣血


1

大陵、尺澤


功效:清瀉心包、肺、胃鬱熱。


主治:咽干、口鼻乾燥、音啞、胸痛、口苦,甚則鼻舌生瘡、便秘、溲赤、咳吐濃痰等症。


穴性分析:大陵為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輸土穴,具有清瀉心包熱邪的特殊治療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喉痹、口乾、胸脅痛。《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心胸疼痛、兩脅攻注。《針灸學》記載:主治心肌炎、胃炎、扁桃體炎、失眠、肋間神經痛。


尺澤為手太陰肺經的合(水)穴,有清熱潤肺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喉痹、口舌干、咳嗽唾涎、心痛、肺脹膨膨缺盆中痛,心煩悶亂。《針灸學》記載:主治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咯血、咽喉腫痛。

兩穴的主治部位都是咽喉、肺、胃、胸,其癥狀性質都是熱證、實證,配合應用加強了清熱瀉火的作用。


2


太淵、太白


功效:健脾補肺。

主治:由於肺脾兩虛、肺氣不降、肺氣不運而出現的氣短、喘息、面腫、脹滿、乏力納少、二便不利(或遺溺不控)等癥狀。


穴性分析:太淵為手太陰肺經的原穴、輸土穴、脈會,有補肺益氣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喘不得息、卒遺矢無度。《循經考穴編》記載:頭風面腫痛。《針灸學》記載:哮喘、肺結核。


太白為足太陰脾經的原穴、輸土穴,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腹脹食不化、嘔吐、泄瀉、大便難、膝股酸、轉筋、身重。《循經考穴編》記載:胸腹脹、腳氣。


兩穴配合,對肺脾兩虛的納少、乏力、腹脹、中滿等症可以起到培補的作用。


3


通里、照海


功效:交通心腎。


主治:由於腎水不足、心火不降而出現的失眠、舌強語澀,甚至心神浮越、獃痴、煩躁不寧等症。


穴性分析:通里為手少陰心經的絡穴,可瀉外腑之有餘,補本經之不足,能調整心經之虛實。《針灸聚英》記載:主治懊、暴喑不言、喉閉少氣。《針灸學》記載:主治怔忡、少氣遺溺、心悸、心痛、心動過緩、神經衰弱、癔病性失語、精神分裂症。


照海屬足少陰腎經,為陰蹺脈的起點,具有疏通少陰、引心火下行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咽干、心悲不樂、四肢懈惰、嗜卧。《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溺難、女子淋瀝、月水不調。《針灸學》記載:主治咽干、喉炎、扁桃體炎、神經衰弱、癔病。


臨床應視心經之虛實而施補瀉。照海常用補法,有較好的安神、寧志、清心益腎的作用。


4


太溪、太沖


功效:固元、平肝息風。


主治:上實下虛證,腎虛、肝陽上擾出現的眩暈、失眠、耳鳴、遺精、上逆嘔吐等。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輸土穴,有平肝息風、活血通絡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胸脅支滿、大便難、小便不利、嘔逆。《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行步艱難、腳軟無力、兩丸騫縮、五指拘攣。《針灸學》記載:主治頭暈、眩暈、高血壓、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經不調、血小板減少症、四肢關節酸痛。


兩穴配伍,補太溪、瀉太沖,用於虛性頭暈、眩暈嘔吐等症,有明顯的降逆、安神、培補下元的作用。


5


神門、三陰交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主治:由於心脾不足、血不養心而出現的心悸、怔忡,神不守舍而出現的失眠、多夢等症。


穴性分析:神門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輸土穴,有安神、寧心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狂悲笑、心性痴呆、健忘心煩。《針灸學》記載:主治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臟病。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三陰經的交會穴,有健脾化濕、疏肝補腎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脾胃虛弱、經脈虛耗不行。《針灸學》記載:主治神經衰弱、腹脹腹痛、濕疹。


兩穴配伍具有明顯的養血安神的效果,是臨床治療心脾不足所致失眠、心悸的基本方。


6


內關、蠡溝


功效:疏散厥陰鬱熱。


主治:月經不調、精神疲勞,缺乏運動引起的疾病(熱象少)。


穴性分析: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甲乙經》記載:主治心澹澹而善驚恐。《備急千金要方》記載:主治心中暴痛,虛則心煩。《針灸大成》記載:主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


蠡溝為足厥陰肝經的絡穴。


同名經絡穴相配,可以疏通厥陰之絡的氣血,通過絡脈系統將厥陰瘀滯與邪氣轉輸至相表裡的少陽經。因此針對厥陰瘀滯所致的病症效好,如精神疲勞、虛煩、萎靡不振等厥陰失暢之疾。


7


大陵、行間


功效:清化厥陰之熱。


主治:月經不調、經前綜合征等伴有煩躁和熱象者,更年期綜合征、失眠、血管緊張性頭痛、小兒多動症、焦慮煩躁等疾患。


穴性分析:大陵為手厥陰心包經原穴、輸土穴,為火經子穴。行間為足厥陰肝經滎穴,為木經子穴。兩穴配合擅長清解厥陰之熱,具有很強的清熱、行氣、化瘀的作用,可用於厥陰鬱熱的各種病症。


內關、蠡溝與大陵、行間兩組腧穴雖都為厥陰經配穴,但內關、蠡溝偏於對氣機的調整,解郁疏通;大陵、行間則偏於清熱。臨證需詳察病機,與病症病機契合方能取得良效。


8


血海、曲池


功效:養血化瘀、行血活血、調和營血。


主治:營血不和所致的皮膚疾患。


穴性分析: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泄大腸風熱,清熱救燥,使肺氣宣降通暢,具有調和營血的功效。《馬丹陽十二穴歌》記載:主治偏風手不收,遍身風癬癩。《百症賦》記載:發熱仗少沖曲池之津。


血海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功能清血熱,散風祛濕,調經止血。善治因營血有熱而致的皮膚瘙癢、濕疹、隱疹、蕁麻疹。


兩穴配合對於營血不和而致的皮膚疾患效好。


9


陰郄、復溜


功效:交通心腎、益氣斂汗。


主治:常用於小兒臟腑失調而致心腎陰虛的多汗、多動。


穴性分析:陰郄為手少陰心經之郄穴,益心行氣,以心陽(火)約束腎陰(水)。復溜為足少陰腎經經(金)穴,為腎之母穴,可滋補腎陰。兩穴配合可益氣滋陰,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


10


尺澤、復溜


功效:滋補肺腎之陰,金水相生。


主治:慢性過敏性哮喘。


穴性分析:肺為腎之母,復溜配尺澤為母子經腧穴配伍,即尺澤為肺(金)經之水穴,復溜為腎(水)經之金穴,有「金水相生」的作用。臨床常用尺澤、復溜配伍治療過敏性疾病。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肺吸進的空氣含氧氣和其他物質,肺需要把空氣過濾(「灌滲」)才能吸納氧氣(中醫稱之為「真氣」或「清氣」),而排出對身體沒有用的物質。此過濾(「灌滲」)功能依靠腎的原氣,即對吸進來的空氣有選擇能力。這種選擇能力一旦因腎虛而降低,即可出現西醫學所稱的「免疫力降低」。由此可見,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與肺腎兩臟有關。


11


足三里、曲池


功效:行氣養血,促進營衛的化生。


主治:全身營養吸收功能低下所導致的病症。


穴性分析:足三里與曲池為手足陽明經合穴,可以調整陽明經氣化狀態,改善中焦脾胃化生營衛的能力,對營養物吸收功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全身營養狀態低下、腸胃吸收功能障礙,取之有顯著功效。


12


復溜、行間


功效:滋陰潛陽、養肝柔肝。


主治:腎陰虛兼有肝陽上亢的虛性高血壓、糖尿病。


穴性分析:復溜為足少陰腎經經(金)穴,腎(水)的母穴;行間為足厥陰肝經滎(火)穴,肝(木)的子穴。兩穴配合可滋補腎陰以柔肝,又可清泄肝熱以潛肝陽。對腎陰虛兼有肝陽上亢的頭暈、耳鳴、面赤、口乾等虛性高血壓、糖尿病更加切合病機,功效比太溪、太沖的組合更佳。


(二)疏通經絡結滯


1


支溝、陽陵泉


功效:疏泄少陽鬱結。


主治:由於少陽失其轉輸功能引起的氣滯脅痛、便秘、腹脹,婦人經前乳脹胸悶、經行不暢等症。


穴性分析: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火)穴,有化滯散結、通導腸胃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熱病汗不出、脅肋痛、心悶不已。《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上焦脅肋疼痛、胸膈閉悶、下焦便秘、中焦霍亂嘔吐、婦人經阻。《針灸學》記載:主治心絞痛、胸膜炎、乳汁分泌不足、習慣性便秘。支溝、陽陵泉組合對肋間神經痛、膽絞痛、便秘等症,確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2


中脘、豐隆


功效:除濕化痰。


主治:濕痰阻遏中焦而致胸悶腹滿、嘔逆、便溏等症,喘咳、倦怠不食等症。


穴性分析:中脘為任脈穴、胃募,手太陽、手少陰、足陽明、任脈之會。有調胃降逆、燥濕化痰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氣心痛、伏梁、食飲不化、喘息不止、不可俯仰。《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中土停寒、腹痛腹脹、霍亂翻胃、瘧痢癖積、飲食難化。《針灸學》記載:主治胃炎、胃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精神病。


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有化痰濕、寧神志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風痰頭痛、風逆四肢腫、厥逆、怠惰。《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哮喘氣急、一切風痰壅盛、頭痛頭眩。《針灸學》記載:主治咳嗽、痰多、頭痛眩暈、四肢腫、經閉等。


中脘、豐隆是臨床化痰、燥濕的重要對穴,常與其他健脾、散風、益氣的腧穴配合應用。


3


建里、足三里


功效:溫健脾胃。


主治:由於脾胃虛弱出現的腹痛、便溏、不嗜食、自汗、倦怠等症。


穴性分析:建里為任脈穴,有建中昇陽降逆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腹脹、身腫、心痛、上氣、腹中痛、嘔逆、不嗜食。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合(土)穴,有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胃中寒、臟氣虛憊、食不下、胃氣不足久瀉痢。《針灸學》記載:主治急慢性胃炎、潰瘍病、急慢性腸炎、急性胰腺炎、小兒消化不良、虛弱、貧血、過敏性疾患等。


兩穴組合對神經性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4


人中、委中


功效:疏通太陽經氣、理氣止痛。


主治:由於閃挫、風寒傷絡、太陽經脈郁滯引起的腰背拘急疼痛、不可轉側。


穴性分析:人中為督脈腧穴,有開竅、鎮靜、止痛的作用。《針灸學》記載:主治休克、昏迷、癔病、急慢性腰扭傷等。


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合(土)穴,亦為血郄穴,有泄熱、活血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腰痛不能舉體、小腹堅滿、腰挾脊沉沉然。《針灸學》記載:主治腰背痛、腰背強痛等。


兩穴相配,可以治療因閃挫、風寒傷絡、太陽經脈郁滯所引起的腰背痛。


5


腕骨、京骨


功效:溫陽行氣、濡養筋骨。


主治:慢性頸椎病。


穴性分析:腕骨、京骨為手足太陽同名經原穴,具有溫陽行氣的功效。太陽經筋行經背部,手太陽分布於頸肩部。二者經脈及經筋病症中均有類似內容,如「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足太陽經筋病),「肩似拔、臑似折」(手太陽經是動病),「繞肩胛引頸而痛」(手太陽經筋病)等。太陽經原穴相配可以使太陽經氣運行加強,使經筋得到陽氣溫養,筋骨得其濡潤,對於長時間的筋骨勞損如頸椎病可有「治本」的功效。


6


後頂、後溪


功效:宣通督脈、行氣通陽、濡筋通絡。


主治:頸椎病筋脈失調。


穴性分析:後頂穴居頭部頂枕骨性縫隙交會之處,是督脈發生變動、異常的重要反應穴位,也是激發督脈經氣的重要施治穴位。對頭、項、胸、背、腰等經脈所過之處的經筋有益氣、行陽、通陽的顯著功效。後溪為手太陽之輸,對於分布於頸肩部的經筋具有濡養行陽的作用。後溪又通督脈,與後頂相合增強對督脈的宣通作用。


(三)調和氣機


1


璇璣、巨闕


功效:宣導宗氣。


主治:由於宗氣不宣引起的痰飲咳喘、胸背滿悶、吐逆、癲癇。


穴性分析:璇璣為任脈穴,有宣暢胸陽、降逆止咳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胸脅支滿、咳上氣、喉鳴、喘不能言、喉閉咽痛、水漿不下、胃中有積。《針灸學》記載:主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食道痙攣、賁門痙攣等症。


巨闕為任脈穴,亦為心之募穴,有和胃利膈、調氣安神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胸痛徹背、胸中痰飲、膈中不利、驚悸、發狂。《針灸學》記載:主治胃痛、嘔吐、膈肌痙攣、膽道蛔蟲、癲癇、精神病等。


兩穴相配,主要用於膈肌、食道、賁門痙攣等胸膈部的神經病症。


2


氣海、然谷


功效:益氣助陽。


然谷為足少陰腎經的滎(火)穴,有補腎助陽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心恐懼如人將捕之、涎出喘呼少氣、寒疝、淋漓白濁、男子遺精、女子無子、陰挺出、月事不調。《針灸學》記載:主治咽喉炎、膀胱炎、月經不調、糖尿病。


3


內關、內庭


功效:調氣和中、疏通郁滯。


主治:由於胃受暑邪而出現的吐、瀉交作,飲食不能入口,入口即吐,甚則四肢逆冷等症。


穴性分析: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有清心包暑熱、理氣降逆的作用。文獻記載,有降逆止嘔等作用(參看內關、公孫對穴解)。內庭為足陽明胃經的滎(水)穴,有清暑泄熱、理氣止嘔的作用。內關、內庭分屬厥陰與陽明,在氣機運行上同屬「闔」,兩者結合可以宣散疏導氣機鬱結。


4


合谷、太沖


功效:宣散瘀滯、宣發衛陽。


主治:由於氣虛或寒邪阻滯,衛陽不能宣通而出現的四肢寒痹,甚則氣閉厥逆不識人。開「四關」可通陽行氣、散寒止痛、回厥救逆。


穴性分析: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有開竅、行氣、通絡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口噤不開。《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狂邪癲癇、頭風目疾。《針灸學》記載:主治感冒、中風口噤。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的輸(土)穴,亦為原穴,有平肝疏風、通絡理氣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參看太沖、太溪對穴解)。


5


商陽、厲兌


功效:清泄陽明、燥濕止癢。


主治:因陽明經濕蘊熱毒而出現牙齦膿腫作痛,濕疹癢痛,夜眠不寧等症。


穴性分析:商陽為手陽明大腸經的井(金)穴。有泄熱消腫的作用。文獻記載,主治胸中氣滿、口乾齒痛、耳聾頷腫、咽炎、扁桃體炎等。


厲兌為足陽明胃經的井(金)穴。有清瀉胃火、燥濕消腫的作用。文獻記載,主治心腹脹滿、水腫、面腫、多夢好卧、口?唇胗、牙痛喉痹、鼻衄、便秘等。


6


長強、鳩尾


功效:調任督、和陰陽。


主治:由於陰陽失調而出現的夜不能寐、晝嗜卧、重陰發癲、重陽發狂等病症。


鳩尾為任脈的絡穴,也是膏之原。有降逆和陰的作用。文獻記載,主治胸滿咳嘔、唾血、心驚悸、精神耗散、心中氣悶、不喜聞人聲、臟躁等。


7


至陽、內關


功效:宣通胸陽、通利胸膈。


主治:胸陽不足之胃痛、胸痛、胸悶。


穴性分析:至陽穴居第七與第八胸椎棘突之間,與橫膈相對,心、肺、胃臟腑之間的氣機阻滯可直接沿組織間隙反應於至陽。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之絡,通陰維脈,通絡理氣,亦與胸膈之氣相通,有和胃降逆之功效。二穴配合可以開通胸膈,鼓舞胸陽之氣,用於胸陽不足、氣機阻滯引起的胃痛、胸痛、胸悶等症。


8


大椎、後溪


功效:調理營衛、溫陽解表散寒。


主治:陽虛外感、周身疼痛、汗腺功能異常。


穴性分析: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振奮全身陽氣的功效。大椎穴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甲乙經》),具有調理營衛、解表散寒、昇陽益氣、宣陽解表的作用。後溪為手太陽之輸,通督脈,亦能通陽散寒。二者配合更加增強大椎的行陽散寒之力,對於抵抗力降低所致的易感外邪而反覆感冒,可增強機體祛邪外出之力。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經絡醫學概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居易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極限解讀:陰陽九針第二層境界——飛龍在天!
2017第一份獲獎名單,猜猜都有誰?
一位老中醫治雜病的經驗,一字千金!
黃煌:經方方證的四大特徵!
咳嗽別擔憂,名醫妙計安天下!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從指甲的形狀可以看出你的性格,快來尋找屬於你的解析!
了解正確習練 孕產瑜伽不可不知的關鍵解析
李鍾碩撩妹技能解析,摸頭殺,眼神寵溺,你受得了嗎?
解析自己,探索不可能
屬蛇人的後半生解析,不得不信,太准了!
曹操为何至死也不称帝?专家对此做出了解析,让人难以想象
中醫人必備:十二經五輸穴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夢的解析:噩夢對應身體疾病,對照看看吧!
解析為何人們要睡覺?
深度解析露養淋雨之下的多肉如何保持好狀態?不僅不會徒,還會美得驚人!
眼霜的正確使用方式大解析,這樣用才能甩掉黑眼圈!
破位形態大解析,再也不用擔心被套做股東了!
星座解析,看看你有沒有中招,說准了就不要誇我了!
直擊英拉出庭,支持者如此眾多,深度解析背後原因!
火影忍者,深度解析綱手當初為什麼選擇斷而不是自來也
腦洞漫畫丨不看解析你能懂嗎?
久坐也會導致易胖體質?視頻解析久坐危害,上班族必看!
婆媳關係不好而離婚,什麼時候能在姻緣出現:生辰八字為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