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陳摶傳心法,無極丹道耀今古
文/李遠國 李黎鶴
陳摶生平
陳摶(371~989),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北宋初期一位有相當影響的道教思想家,尤其是在易學、內丹、養生領域,其影響頗大。
陳摶自幼好學,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宋龐覺《希夷先生傳》說:「年十五,《詩》、《禮》、《書》、數及方葯之書,莫不通究……唐士大夫揖其清風,欲識先生面,如景星慶雲之出,爭先睹之為快。」
後唐長興年間應考不弟,遂訪道求仙,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宋史·陳摶傳》說:「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自言嘗遇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摶曰: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摶往棲焉,因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移居華山雲台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後晉天福年間,陳摶返歸四川,師事邛州天慶觀高公何昌一,學鎖鼻術。文同《丹淵集·拾遺下》說:「聞是州天師觀都威儀何昌一有道術,善鎖鼻息飛精,漠然一就枕輒越月始寤。遂留此學,卒能行之。後歸關中,所修益高,蛻老而嬰,動如神人。」
入宋,陳摶數次入闕,太宗禮待甚厚,賜號「希夷先生」,令增葺所居華山雲台觀,數月後送還歸山。陳摶在京之時,太宗多延入宮中與語,「自契崆峒之問,八素九真之要訣,四覺七緣之妙門。」
陳摶 採自明洪自存《仙佛奇蹤》
1
系統的內丹理論
據史籍所戴,其著述甚富,共有十餘種。《宋史·陳摶傳》說:「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引及還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箋其旨。」「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陽集》、《鉤潭集》詩六百餘首。」
《通志·藝文略》道家書類有:「《赤松子八誡錄》一卷,陳摶撰。」道家外丹類有:「《九室指玄篇》一卷,陳圖南撰。」五行相法類:「陳摶《人倫風鑒》一卷。」《人倫風鑒》又稱作《龜鑒》。史載陳摶精通相法,此書即其相法專著。別有詩文四種。《太華希夷志》卷下記述了這些著作的傳播情況:「先生沒後,有弟子曾孫武尊師,因文正范公指教,得《入室還丹詩》於京師凝真院,得《三峰寓言》於太華李寧處士,得《指玄篇》於赤城張無夢,得《鉤潭集》於張中庸進土,共三百篇余。」
可見其內容豐富,篇幅頗大。此外,還有《詩評》一種。《宋朝事實類苑》卷四一說:「田微君告,字象宜,篤學好文,理致高古。嘗學詩於希夷先生,先生以《詩評》授之,故詩尤清麗。」在《宋史·藝文志》易類中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陳摶《易龍圖》一卷。」
另《道樞》卷十有《觀空篇》,亦為陳摶所著。《道藏》中尚收有《陰真君還丹歌注》,題「希夷陳摶注」,考其注文,其內容與陳摶的其它著述相合,亦當為其著作。又據史載,陳摶曾刻《無極圖》於華山石壁,著《太極圖》、《先天圖》流傳世間。
在這些著述中,陳摶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以傳統的道教學說為核心,並吸收了儒家的易學觀念與佛教禪定學說,構成了一套系統的內丹理論。陳摶的各幅易圖,正是形象地闡述了他的學說。其中以《無極圖》影響最大,它集中地顯示了陳摶的內丹理論。
在黃宗炎《太極圖辯》中,記述了《無極圖》的基本模式:「其圖自下而上,以明逆則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便下,則火不熛烈,惟溫養而和燠;水性潤下,逆之使上,則水不卑濕,惟滋養而光澤。滋養之至,接續而不已;溫養之至,堅固而不敗。其最下圈,名為玄牝,玄牝即穀神。牝者竅也,谷者虛也,指人身命門兩腎空隙之處,氣之所由以生,是為祖氣。
凡人五官百骸之運用所覺,皆根於此。於是提其祖氣,上升稍上一圈,名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有形之精,化為微芒之氣;煉依希呼吸之氣,化為出有入無之神,使貫徹於五藏六腑,而為中層之左木、火,右金、水,中土相聯絡之圈,名為五氣朝元。行之而得也,則水火交媾而為孕。又其上之中分黑白而相間雜之一圈,名為取坎填離,乃成聖胎。又使復於無始,而為最上之一圈,名為煉神還虛,復歸無極,而功用至矣。蓋始於得竅,次於煉己,次於和合,次於得葯,終於脫胎求仙,真長生之秘訣也。」
無極圖 採自《宋元學案》
按照黃宗炎這一記載,《無極圖》共分五圈,自下面逆行而上,開始於「得竅」,終於「脫胎」,完整地闡述了內丹修鍊的全部過程,即得竅,煉己,和合,得葯,脫胎、還虛的五個階段。
《無極圖》的關健在「水火」。「水火」是指什麼呢?中國醫學理論認為,人體五臟與五行相配。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則溫養腎陰;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滋補心陽。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是相互升降,彼此協調,以維持人體生理動態的平衡,這就叫作「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相反,如果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或心火熾盛,下傷腎陰,便失去了這種協調,出現心煩、失眠、遺精等多種病變。長期如此,就會傷身損壽,以至病夭。心火與腎水交濟,這就是《無極圖》的核心內容。這個核心主要由兩部份組成,一是修性,一是修命。
水火既濟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2
性命雙修
在《無極圖》中,陳摶闡述了性命雙修的具體步驟。首先從修命開始,即識「玄牝之門」,守—「得竅」,這是第—圈所示。所謂「玄牝」,亦稱「玄根」。陳摶說:「從玄根而論之,則混元一判,三才具焉,四時遷焉。則內景而論之,則洪蒙一判,三宮具焉,萬象生焉,四時運焉。此天地人皆生於一者歟,其妙在乎合三五之氣,用九九之節符。三五者何也?水火土也。於是閉幽門,研八遁,分三明。其父泥丸,其母雌一,以收三光,歸於子室,精神不失矣。八遁者,何謂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是也。」
所謂「得竅」,是指煉功之際要澄思息慮,意念集中在玄牝—竅,一心一意固守命門,一呼一吸氣沉丹田。這類似現代氣功鍛煉中的調息入靜,意守丹田。後來的內丹家,把這些功夫歸屬丹法修鍊中的築基階段。築基一詞,亦是比喻,如造屋建閣,必先奠基使基礎穩定,結構堅實,然後才能豎柱安梁,砌磚蓋瓦。修鍊內丹,也是同樣的道理。
三寶成丹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無極圖》的第二圈叫作「煉精化氣,鍊氣化神。」這個是在築基的基礎上,煉有形之精,化為無形之炁;煉依希之炁,化為莫渺之神,屬於陳摶丹法的第二個「煉己」階段。按照內丹理論,煉丹的藥物是由精、氣、神構成的,精氣神是生命的三太原素,丹經中稱為三寶。
陳摶說:「故曰存精、養神、鍊氣,此乃三德之神,不可不知。」三寶之中,以精為物質基礎。元精本身雖屬先天,但亦多雜質,為有形有質之物,不能通過督脈、任脈,上升至頭頂上丹田。所以必須將精與氣合煉,化為精氣相合之陽「炁」,輕清無質,始能隨意念沿任、督二脈運轉。此合三(精氣神)為二(炁神)的過程,就叫作煉精化炁。
3
煉精化炁
煉精化炁階段中又可分幾個具體步驟,其中「煉己」是最基本的功夫,在整個內丹修鍊中不可須臾或離。陳摶《胎息訣》說:「定心不動,謂之曰禪;神通萬變,謂之曰靈;智通萬事,謂之曰慧;道元合炁,謂之曰修;真炁歸源,謂之曰煉。」這裡所說的即是「煉己」功夫。
慧燈福油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按照納甲學說,「己」納離卦,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即指人心,指念頭。陳摶說:「夫欲實其腹,先虛其心。心主靜者,氣主動者也。故通乎道者,翱翔海宇之外,而心常寧焉。休息毫釐之間,而氣常運焉。
靜,然後能契至虛,虛極則瑩,瑩極則明,明極則徹,徹則天地之大,莫能逃乎方寸矣。」「善治生者,先治其心。將噪則安之,將邪則正之,將求則以舍而抑之,將濁則以清而澄之,行止於是,造次於是,久之則物冥於外,神鑒於中,不求靜而愈靜,不求泰而彌泰,於是動寂俱忘,天真自適焉。」
明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曰:「己者即我靜中之真性,動中之真意,為元神之別名也。然必先煉己者,以吾之真性,本以主宰乎精炁者。宰之順以生人由此性,宰之逆以成聖亦由此性。若不先為勤煉,熟境難忘,焉能超脫習柒,而復炁胎神哉!」可見,煉已是指如何集中意念,使形神安靜。因此又稱為修心、煉性。煉己偏重性功,這與佛家禪功相似。陳摶十分強調修心的重要性,故在圖中特別註明煉己。
煉己修心,入定靜寂,靜極之時,正有動機,於恍惚杳冥之中,覺丹田氣動,這就到了採藥的時候。所謂「採藥」,就是運用意識的作用,調動腎中精氣沿督脈而上行,到達上丹田。陳摶說:「竅冥才露一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中間主宰這些兒,便是世人真種子。」這裡所說的「真種子」,便是採取的藥物,即精氣混融物。
鍊形住世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藥物採取後,即用意識引精氣沿督脈、任脈運行,其中經過了上丹田、氣管、中丹田、下丹田、會陰、穀道,完成一個循環,即煉精化氣一小周天。
陳摶說:「北方正一之氣,主其洞房、金室,坎離之二氣也。坎離交則日月精華自然合一,而會於三田矣。金室下元者,腎宮也,其名曰壽海。尾閭不禁,則滄海竭矣。故曰長生至謹房中急,此之謂歟。內使三房九室,使內外洞徹,乃存漱五牙之玉液而咽之。於是閉命關,下金鎖,制精氣,欲急伏鉛汞之將飛。鉛者,水中之金也,盈則魄動矣。汞者,火中之銀也,滿則魂搖矣。大腸者,玉堂之府也。小腸者,元陽之府也。左膀者,太和之府也。右胱者,太素之府也。胃者,中黃之府也。膽者,太清之府也。修之治之,勿令故焉,斯可也。」
在這個循環運轉中,口中津液往往增多,其味甘美清香,此即丹田經中常說的「瓊漿」、「玉液」,咽之對人體大有補益效力。如同陳摶所說:「通乎道者,使龍虎潛交,餌之以紫金黃芽,養之以紅銀白雪,故得雄依雌戀,虎伏龍潛,自然風雨順序,天地之功成矣。心精專則其內不傾,上合三焦,而下玉漿,取津於玄膺,入於明堂,溉於其喉,神明通矣。斯乃下有還丹,則必上烹元液,使陰盡而陽生,火抽而水添,循環而不止。何以取津乎?攪漱舌之下,則波濤自滿,咽之則注于丹海矣。」「但能息息皆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
4
煉炁化神
據丹經所載,經過煉精化炁三百次後,即可轉入煉炁化神。煉精化炁為初關,將精與氣合煉而成為陽「炁」作為丹母,為三歸二;鍊氣化神,則「炁」與神合煉,以炁歸神,則為二歸一,亦稱中關,或大周天。
大小周天的區別有於,小周天是採藥運轉入下丹田,經過上頂泥丸宮到下爐丹田而封存;上頂曰乾鼎,下田曰坤爐。即運精炁沿督脈而上,順任脈而下,二脈通則百脈皆通,自然周身流轉,無有停壅之患而長生。
陳摶說:「煉三元之氣既久,則五臟之靈光夜燭矣。三魂寧者,夢寐滅矣。三田各有室焉,其室一寸有二分,陽馳陰走,聖人狀之為龍虎,謂其難制伏也。曰鼻曰目曰心,此身前之三關也。曰尾閭曰肘後曰轆轤,此身後之三關也。曰口曰手曰足,此身外之三關也。呼吸進退,闕一不可焉。三田者,存煉北方之正氣,采之有時,還之有數,自然變化,九玄金液之大丹也。地戶者,口中也。帝鄉者,額心也。鼻之氣,出清入玄者也。夫存想發火,運載河車,不離乎呼吸而已。於此煉其津液,而入於玄宮,腎之鉛汞飛出於上道,於是上下關鍵而不泄,聖胎斯成矣。舌之吐縮,漱津咽液,當如江河之注,五內源源不絕者可也。養三田,凈六府,固神室,閉邪關,於是結五內之精華,育大化之元胞,使氣住於神宮,丹回於腦,可以變朽為榮矣。三田修鍊之功,至則留精止胎,自然三氣右旋於腦戶,六陽左繞於乾宮,上下順流,百關俱爽,則九竅洞達矣。」
大周天則以鼎下移,以黃庭中丹田為鼎,以下丹田為爐,元氣只氤氳二田之虛境,修持只守二田之間,不固定於一處,任其自然靈活,待守到昏冥全無,靈光不昧,用綿密寂照之功,入定之力,使元神發育成長而已。
陳摶說:「二腎之宮,其左為日,其右為月,而斗所居者是也。吾身有日月焉,使之高奔,上徹於泥丸,中行於五內,上下三宮,循環無窮,則百骸固而精髓實矣,此黃庭之道也。」 「必知會合東西路,切在沖和上下田。」是指明大周天非運氣循環而是洗心滌慮,以真氣董蒸,以目綿密寂照,沖和丹田,由有為到無為,「炁」的本身由微動到不動而盡化,炁神合一,最後只余元神而已。
五行八卦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接著逆而上之,即第三圈所示的五氣朝元。此階段調動元神,煉化元氣,使之貫徹五臟六腑,內煉五臟。圖中所列五行,即指五臟。五行之中,水指腎臟,火指心臟,木指肝臟,金指肺臟,土指脾臟。
陳摶說:「五行者,散而為五,混而為一者也。一者,道之始,葯之祖也。故天以一陽降而生復,六降而生干。陽極矣,則一陰降而生媾,六降而生坤。聖人收采天地之真氣,分成二體,一曰鉛,二曰汞,各八兩,合乎三百八十四銖,以應於卦爻者也。仰觀天道,俯推漏刻,以均分其火候,奪取一千八十之火功,以脫凡胎。斯蓋起於一,終於一,金丹之火候也。」
其內煉五臟,要求五官封固。俞琰曰:「眼含其光,耳凝其韻,鼻調其息,舌緘其氣,疊足端坐,潛神內守,不可一毫外用其心也。蓋眼既不視,魂自歸肝;耳既不聽,精自歸腎;舌既不聲,神自歸心;鼻既不香,魄自歸肺;四肢既不動,意自歸脾。然後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口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五者皆無漏矣,則精、神、魂、魄、意相與混融,化為一氣,而聚于丹田也。」五氣混觸,聚于丹田,和合而成「聖胎」,即取坎填離階段,這是第四圈所示,為內丹術的核心。
養胎仙守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圖中左為坎卦,陰中含陽,為腎,為水;水中生氣,謂之真氣,或叫作虎。右為離卦,為心,為火;火中生液,謂之真水,或叫作龍。
陳摶《胎息訣》說: 「龍虎相交,謂之曰丹;三丹同契,謂之曰了。若修行之入,知此根源,乃可入道近矣。」即是指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所謂取坎中之一陽,填離中之—陰,使離卦變為純陽之乾卦,由後天復歸先天,這就叫作「得葯」而結「聖胎」,或稱「嬰兒」。
《指玄篇》說:「邈無蹤跡歸玄武,潛有機關結聖胎。」這裡所說的「聖胎」、「嬰兒」,都是神氣凝合的比喻,並非實指。明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說:「嬰兒喻神之微。」
超凡入聖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至此,經過得竅、煉已、和合、得葯四個階段,精氣神合煉的結果,只余元神,由有為過渡到無為,由命功轉入純粹的性功,常定常覺,寂空觀照,做到一切歸乎自然,進入煉神還虛階段。
煉神還虛,復歸無極,這是《無極圖》的最高境界。這種還虛理想與佛教禪宗「真如覺性」說相似。陳摶《指玄篇》說:「若得心空苦便無,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脫下胎州襖,作個逍遙大丈夫。」即四大歸空,脫離生死,很大解脫。後來的丹經中常以代表無極,代表虛無,即一切歸於虛,—切融入圓明,一切復歸最終的本源。
總結以上論述,陳摶《無極圖》系統地闡述了內丹修鍊的全部過程。其核心內容是修心養腎,所調「心即佛之道」,「腎即仙之道」。佛道雙修,以求脫離生死,躍出輪迴。它的理論基礎是類比宇宙論的人體生命哲學。
(編輯:念遠)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什麼是「陰陽」?
※我命由我不由天:晨昏火候合天樞
※氣功養生文化與丹道修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
※舍掉恩怨情仇,和光同塵去念頭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