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天成:原來文字在道教中還有這些特殊意義
文/黃勇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華夏民族把漢字由簡單的書寫符號提升為一種藝術。在文字從書寫符號上升為書法藝術的過程中,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知識體系中,文字學知識向來享有崇高的地位。道家所倡導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對文字書寫向非功利的藝術化方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妙趣天成(資料圖)
道教文字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的起源
道教認為,世俗社會使用的文字是「華季之世,生造亂真,共作巧末」的產物,是「流屍濁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陰陽初分之際就已自然生成。
《真誥》中借紫微夫人之口講述文字產生之始末云:「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有道經又進一步指出,先天地而生的文字實際上是由氣凝結而成。
《三皇經》云:「皇文帝書皆出虛無,空中結氣成字,無祖無先,無窮無極,隨運隱見,綿綿常存。」《雲笈七籤》云:「自然飛玄之氣結空成文,字方一丈。」既然文字是由氣而生,那麼用這些文字組成的道經自然也是由氣凝結而成。
《隋書·經籍志》轉述道經中的話說:「(天尊)所說之經亦亶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也,亦與天尊常在不滅。」《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云:「上清寶書,以九天建立之始,皆自然而生,與氣同存。」
道法自然(資料圖)
文字的體制與流變
傳統文字學有所謂「六書八體」之說,「六書」是造字之法,「八體」指字體。我們這裡說的文字體制就是指此二者而言。
道教文字觀旨在為宗教服務,它對文字體制及其流變有一套自己的獨特理論。在造字法方面,由於道教認為文字乃氣化流行,自然天成,所以除了站在宗教神學立場上宣揚其神秘主義文字起源論外,再沒有太多發揮。
但是,在字體流變方面,道教創造了一套非常繁密的理論。梁代陶弘景的《真誥》非常系統地闡釋了這個理論。
《真誥》認為,萬物初萌、陰陽始分之際,就產生了三元八會之書和雲篆明光之章兩種字體,「其後逮二皇之世,演八會之文為龍鳳之章,拘省雲篆之跡以為順形梵書。」
後來,龍鳳之章和順形梵書又「分破二道」,「從《易》配別本支」,衍變出六十四種字體,這六十四種字體「遂播之於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於是,先天地而生的文字與道教的三十六天便配合到一起,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
茶道(資料圖)
文字的等級
儘管道教徒不得不面對世俗世界中使用的「巧末濁文」,甚至還不得不使用這種文字書寫道經。但是站在宗教的立場上,他們又必須強調所謂「真文」的神聖性。所以在道教文字觀中,不同文字之間被劃分了嚴格的等級。
《雲笈七籤》把文字分為八個等級,稱為「八顯」。「一曰天書,八會是也;二曰神書,雲篆是也;三曰地書,龍鳳之象也;四曰內書,龜龍魚鳥所吐者也;五曰外書,鱗甲毛羽所載也;六曰鬼書,雜體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書,草蓺雲篆是也;八曰戎夷書,類於昆蟲者也。」
從這八個等級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抬高先天「真文」的地位,現實中真實存在並被廣泛使用的中夏書和戎夷書被貶為最低等級。
文字的功用
宗教的最終目的是度世救人,道教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文字觀最終也是為實現這個宗教目的服務。道教認為,由元氣結成的文字是傳遞「道」的精神的載體。
從小的方面講,文字的用途是引導人們修道成仙;從大的方面講,文字的功用則在於它可以幫助人類度過劫運,拯救世界。《太平經》認為,劫運到來將使「天地混齏,人物糜潰。」
因此,只有用「真文」結成的道經才能幫助人類度過劫運。道經認為,劫運一到,「真文」就會自然顯現,然後由天尊開劫度人,把「真文」傳給天真皇人,再由天真皇人按照仙位等級傳給諸仙,最後由諸仙傳給得道的凡人,由他們去弘揚道法,拯救世人。
道為傳家寶(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道士書法和文人書法的精神氣質與終極追求並不相同。文人書法追求的是一種藝術境界,獲得審美愉悅;而道士書法則更注重宗教關懷,它的終極目的是獲得信仰上的滿足,寄託宗教情懷。
按照道經的說法,「三元八會之書,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世。雲篆明光之章,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也就是說,由先天飛玄之氣結成的文字有一般文字和靈符兩類,所以道士們摹寫的經書也主要以文字和靈符兩種符號系統組成。
其中,靈符是他們用以區別世俗文本的重要標誌,是否能畫好符也是考核一個道士是否具備寫經資格的重要指標,道經中就有所謂「畫符若得竅,驚得鬼神叫,畫符不得竅,反惹鬼神笑」的說法。
(編輯:西銘)
聲明
※華山陳摶傳心法,無極丹道耀今古
※什麼是「陰陽」?
※我命由我不由天:晨昏火候合天樞
※氣功養生文化與丹道修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
※舍掉恩怨情仇,和光同塵去念頭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