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三大傑作」掏空大明
本人主講的電視系列節目最新書稿選十八
萬曆皇帝「三大傑作」掏空大明
他執政48年,是大明朝執政年頭最長的皇帝,但是卻也是大明朝最昏庸的皇帝之一,最懶的皇帝,不加之一。在他的任期內,明朝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中有一場著名戰爭,有人以為那是萬曆皇帝的豐功偉績,其實恰恰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場戰爭就叫萬曆朝鮮戰爭。大明到底打得怎麼樣呢?我們簡單做個交代。
公元1591年,日本結束長達百年的戰國、進入統一時代,開創這個時代的就是日本著名政治家豐臣秀吉,統一的日本軍力空前,而同在東亞的中國和朝鮮卻顯露出走下坡路的跡象,於是躊躇滿志的豐臣將征服目標跳出了本島,瞄向整個東方,他野心勃勃,準備拿下東方三國:中國、印度、朝鮮,要做東方霸主。
欲征服中國,必征服朝鮮;豐臣秀吉向朝鮮發出了「聯合攻明」的邀請,遭到朝方拒絕。於是開戰的借口找到了。公元1592年4月,豐臣秀吉採取重臣德川家康方略——「海陸並進」「速戰速決」「以多打少」,調動三十萬大軍,分九個兵團征討朝鮮。此時統治朝鮮的是李朝王室,這是個重文輕武的王朝,頗似中國兩宋,軍力偏弱,日軍勢如破竹,在釜山登陸,不到20天便攻陷都城漢城,皇帝李昖yan流亡至中朝邊境,向宗主國大明求援。
中國此時正是大明萬曆二十年,系萬曆皇帝統治中期,治世能臣張居正已經被政治鞭屍十年,他的改革大都被廢弛,「萬曆中興」景象不復存在,大明國力漸衰。但是,中年的萬曆為自證「英主」,在對外征戰方面採取積極態勢。決定派兵援朝。
中日兩軍陷入膠著狀態,難分高下,打打停停,談談打打,總共打了七年。公元1598年10月,日軍總統帥豐臣秀吉死訊傳來,日軍軍心大亂,開始撤離朝鮮,明軍四面掩殺,在對手免戰的情況下,取得朝鮮戰爭的最後「勝利」。雖然這場戰爭歷時七年明軍「勝利」,但總結前後得失卻是慘勝,大明由此衰相畢露,顯露出文官作戰的習慣性痼疾,東北的女真後人建州部落作壁上觀,為進佔中國、滅亡大明增添信心。
這是萬曆朝鮮戰爭的負面清單。
而另一場爭國本,將明朝帶入口水政治深淵,徹底進入末世。
所謂國本之爭,就是爭立太子,因為中國古語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明朝大臣將維護太子合法繼承權,視為「爭國本」。萬曆皇帝不喜歡宮女所生的大兒子朱常洛,所以遲遲不立其為接班人。為了讓萬曆皇帝早日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內閣清流大臣與萬曆皇帝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口水戰。共有中央及地方官員三百多人參戰,戰況慘烈。國本之爭從萬曆十四年開爭,一直爭到萬曆二十九年,前後長達十五年之久。可謂大明王朝曠日持久的一場內戰。
史書統計,這場國本之爭,先後有四名首輔、十位尚書被逼退,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萬曆二十九年十月,皇帝親媽慈聖皇太后李太后出場了,和萬曆皇帝作了一次圍爐夜話,為這場國本之爭一錘定音,萬曆皇帝終於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大明皇室後繼有人。然而,內耗卻對大明王朝損傷嚴重。
損耗軍力的慘勝,曠日持久的口水戰,萬曆皇帝漫長的任內就幹了這「兩件大事「,加之史無前例的怠政,這就是萬曆皇帝的」三件大作」。這些大事與大作無疑為明朝的滅亡賣埋下了隱患。人言「大明亡於萬曆」,不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最懶皇帝是怎樣煉成的
※張帝師為何教出個白眼狼
※張首輔是累死的還是爽死的
※張太師倒了,擁躉們為何不反
※張居正為何干著干著也腐敗了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