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俗語云:「既說破,要跳過。」如何練拳,方能達到極柔軟之體,技藝精純之體,學者三思。《鄭子太極十三篇》張義敬選評註

俗語云:「既說破,要跳過。」如何練拳,方能達到極柔軟之體,技藝精純之體,學者三思。《鄭子太極十三篇》張義敬選評註

《鄭子太極十三篇》張義敬選評註

前年,美國加州羅邦楨先生贈我《鄭子太極自修新法》一冊,為太極拳前輩鄭曼青所著。該書內容分為兩部分,前面3/5的篇幅是《鄭子太極自修新法》。顧名思義,是為無條件從師者提供方便,為推廣、普及而採取的措施。是從楊式太極拳老架中刪去了很多重複動作.而保留了三十七式。也稱《簡易太極拳》。可以看作相當於我們50年代推廣的《簡化太極拳》。後面2/5的篇幅,名為《鄭子太極十三篇》,全是談的太極拳理論。除了作者自己幾十年耕耘的心得之外,還包括他得自楊家的秘傳口訣。所以,這一冊《鄭子太極自修新法》,實際上是上述兩書的合訂本,共約200頁。

兩書成書的時間不同,《鄭子太極十三篇》,成書於抗戰期間,1940年出版。至於「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從書中於右任的題詞看,可能是1948年出版。我所得到的是1977年7月的再版書了。

在讀了《鄭子太極十三篇》之後,感到該書對太極拳在養生和技擊兩方面的原理,都闡發得非常深刻。其中還有不少論點,是發前人所未發,異常珍貴。雖該書在海外久已享有盛譽,而在大陸上有機會讀到的人,為數就寥寥無幾了。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恐怕還不知道有這樣一本好書,於是產生了想向讀者介紹的念頭。

該書用文言行文,這就使我在介紹之前,很費了一番思量,如以白話譯介,必然佔去刊物過多的篇幅。不得已,採用了節錄壓縮的方式,重點地保留了該書的內容,也保留了作者的文章風格。這樣更真實,也更有利於讀者細心發掘。但篇幅畢竟大量壓縮了,必有遺珠之憾,讀者諒之。

《釋名義》

作者在《釋名義》一篇中說,拳為兼體用益智勇之運動。太極為陰陽之母,無所不包,太極治療,以之名拳用意深矣。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阻j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而剛柔動靜之機,無所不用其極焉。

敬按:這「無所不用其極焉」一句,大堪玩味,這正是拳論中「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的同義語。也正是楊、吳兩式太極拳追求大松大軟,高度鬆柔,然後才能極重極剛的行功指南。這說明,真正的太極拳是走極端的,能極輕才能極重,能極柔才能極剛。這樣追求極輕極柔的練法,需要高度智慧,所以難度大得多,因而很多人不易接受。

好鬥者,未有不以剛猛之力制人,迅疾之法制入,是為陽極,剛之至也。如抗之以剛,必至兩敗俱傷,非高手也。被以剛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動為攻,我以靜待之。柔靜之至,是為陰極。陽極而遇陰極。未有不敗。此即老氏所謂柔弱勝剛強也。余故曰,學太極拳必自學吃虧始。從來學拳,無不欲勝人而佔便宜者,今曰學吃虧,誰寧為之。要知學吃虧,是任人用力襲擊,而我不以絲毫氣力抵禦,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太極拳比賽,而攻擊之效能全失,則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尋丈之外者。此拳論所謂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直至從心所欲,如是可為佔便宜之極矣。

敬按:這一段話,說得輕巧,但太極拳之所以難學,恰正是這化勁的本事,不容易精細。懂勁兩字,說來筒單,.實際上無底。所以追求一生,有味極了。

《 陸地游泳》

《陸地游泳》一篇,可謂發前人所未發,作者說游泳是很柔很好的運動,為各國學術家所公認。但流弊亦不少,如沙眼及淋濁之傳染,喉腔及耳鼻灌水,以致發炎,或心臟衰弱,以致溺斃之類。太極拳有游泳之優點而無其缺點。如以專氣致柔而論,增長氣力而論,太極拳又勝乎游泳遠矣。人在空氣中,與魚在水中,其理相同。魚游於水與人游於空氣亦相同也。力之本系乎氣,力大者氣壯,氣壯者,積氣之所致也。積氣和積水一樣,積水淺,則載力微,雖一盂一盤,未易浮也。積水深,則萬鈞之航,猶不為重。苟知積氣之方,如積水,則其力可達乎無窮。積氣者,即積之于丹田。丹田者,氣海也。喻之為海,則其有容量可知矣,其大且深,亦可以知之矣。氣若能歸海,曰積月累而勿輟,三年有成,則必大有可觀者矣。

學太極拳乃積氣之法。空氣非空,正猶水然。每一練拳,即覺氣之鼓盪如游泳,吞吐浮沉,以及乎進退如游泳,苟能逮乎此境,則已非常人所能到也。初學著手,可隨時迎風翻掌,拂臂舒拳,可以知風與空氣,有若水者,極其至也,則知空氣重於水,且重於鐵也。

敬按:作者對氣海之解釋,甚妙,很發人深思。以積氣比積水,亦有說服力,因發勁之能量大小,確乎與氣沉丹田,關係極大。初學迎風翻掌,有助於觸覺的靈敏,可以提高我們的聽勁能力。

《心膂並重》

《心膂並重》一篇,作者說,任脈心主之,督脈膂主之,膂即屬於腎。太極拳之所以超乎其它拳術,亦以其自然達到心腎相交所致。心為一身之主,聖賢之學之要,曰求其放心,禪者曰,主人翁在家否,主人翁者,心也。與道家之心腎相交者,大同而小異耳。肉團之心,與心靈之心,本非二,亦非一,即肉團之心能有作用,而靈乎一切者,乃心靈之心也。

膂即脊骨,有廿四節,五臟六腑系焉,五體軀幹賴以支撐。講養生之人,均很重視。太極拳乃務本之功,亦在於斯。古人所謂正襟危坐,此修養之事也。危字之解不一,。皆未作危險之危解,余謂危坐者,確有危險之實存乎其間,脊多節如串珠然,累疊而起,稍不將意,。則傾側,或曲凸而倒,不復能復櫸其軀幹矣,豈不危哉!善修養者,故有臨深履薄之戒,曰正襻危坐,以防微杜漸也。初學即以心氣相守于丹田,勿助勿忘。此即所謂求其放心及主人翁之在家也。久之,其氣能越乎尾間,沖開夾脊,度乎玉枕,而達乎顛頂,降于丹田。此即任督通,心腎交矣。心,難言之矣,如前哲所謂心傳,正心與不動心之說,若曰月經天,自能取法。

敬按:練太極拳,首先強調立身中正。實即正襟危坐之同義詞,中正才能支撐八面,不失重心。縱觀楊家傳人,如陳微明、李雅軒及本書作者鄭曼青之拳照,無一不是立身中正的。近有人稱,楊家家傳是身勢前傾,而不講中正云云,實屬非議。

《勁與物理》

《勁與物理》一篇,作者以其豐富廣博之學識,對太極拳在技擊上之運用原理,闡發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泄盡太極拳天機,是該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

太極拳氣與勁之運用,在乎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圓而神通,靡有窮際。大至星球,小至雨露,無不皆圓,其表面雖有張力,而內有聚力,散不失為圓。太極拳法圓象,與自然界之妙蘊相吻合。圓周各點,負荷之力,強弱相等,否則不成其為圓球。觸其一面,面面皆應,觸其一點,則萬點皆應,此即太極拳之所不容人摸著與觸到者,以其體圓,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體之分子力,一經運轉,便互相牽引,即向心力與離心力也。

又如以繩一端系石或鐵,手執一端,揮舞成圓圈,手執處為圓心,因繩牽引之力為向心力,鐵石向外之力為離心力.繩受此兩力,別見緊張之氣勢,其氣勢之強弱,視其運轉之快慢為推移。此即太極拳推手時,倘我受向心力較大,而還之以離心力亦大。然我受之向心力雖大,我能運而去之,以我得體圓之效用也。但還之以離心力,彼則不能運而去之,必彈出於尋丈之外。

此外,圓中包含無數之三角形,隨處可以取積極之攻勢。如令其旋轉向前攻擊,則無一分一厘之面積,非積極攻擊之作用。譬如打乒乓球,如對方以旋轉之球勢進攻,應之者不如其法,則攻勢不可當也,必致失敗,以其攻勢之距離最密且速,即包含無量數三角形之作用故也。太極拳效法於圓,非真實如球體也。其用守勢者,取法於圓。攻勢,則無處非三角形。

於此可見太極拳,無施非攻,無處非守。所謂走即是發,發即是走,寓積極於消極之中。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此之謂乎!

倘遇正面之外力攻陷,則使其力落空,在其急欲退卻之時,則以我腹部之吸力,一變而為攻發之力,而復其為圓形。太極拳之特長在此,所謂發勁是也。反是則為走化;走者急轉,化者緩轉也。

將受攻之點,稍一走化,其外力自然混脫而化去矣。同時,無量數之三角輪轉,角角即為攻擊,所謂化即是打,走即是打也。打即發勁之發也。

至於用勁發人,則在找准對方之重心,得機得勢而已。

吾師澄甫,每每告余曰:「發勁須找到一直線,方可發。發時如放箭似地。」是言已窮髮勁之能事,惟此直線,其理易明,欲用之者,然非參透及經驗者,未易得心,學者須於此處著力,勉之。

襲擊之要素有二,即空間與時間。如不能把握此二者,每每送肉上鉤,自取其敗,何也?曰: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此空間之限制,亦即時間之延長,太極乃圓.形,獨佔面積及空間甚大,即能令其來力之空間及時間之延長,其襲擊之效能因之而喪失。此即太極拳之主旨。不予抵抗,而予以退讓}不與之正沖,而予以偏避。使其速度與能力稍為摧挫,再以順勢擊之,不費吹毛之力,則其自取摧毀,不及一瞬也。此即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也。既能被人牽轉而利用之,何復有力與速之可言哉!可見僅有貪與猛不足恃也。

太極拳尚柔弱,其作用,則丹田之氣得以鼓盪,又助之以球體運動,其本力雖微,其速度不可限量。是以其效能超出於常理之外,真不可測也。

太極拳講中定,亦即立身中正。任何一方,均可轉動自如(圖8)。如擊其右端,則左端可向後旋轉,將被擊之端空間放長,時間亦復延長,將襲擊力,完全分化等於零。如右端受力千斤,則此千斤之力,完全遞交於左端,右端向後急轉,左端即急向前轉,則正借對方之力量反擊之,對方每不及措手,已跌出尋丈之外矣。

太極拳善於分化來力,亦善於合二力為一力進攻之,拳論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是也。

此外,太極拳善用提勁,將對方之根力拔起,而後一發可以兩足離地跌出。此乃起重機與千斤頂之原理。

用提勁發勁時,以對方為重點,手或腕接觸對方處為支點,以腳與腿為力點。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對方雖有大力,不足恃。一經接手,便可跌出尋丈外者,全憑槓桿之作用。雖接之以手,而發勁之力點在乎腳。可謂精妙絕倫矣。不獨事半功倍,極其至者,雖千百倍,尤未可限量也。

太極拳運勁與力學,絲絲入扣,發乎自然。從來太極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至盡人發生疑義,今以力學釋之,太極拳雖導原於哲學,且可證之於科學也。然運勁與物理學說.在太極拳上,乃高深之研究。不過太極拳有體斯有用,如不能用,則體亦不足言矣。

敬按:俗語云:「既說破,要跳過。」如何練拳,方能達到極柔軟之體,技藝精純之體,學者三思。

《養生全真》《益臟腑》《起肺疾》

在《養生全真》《益臟腑》《起肺疾》三篇中,作者說,太極拳本是氣功,是積氣之功,也是養氣之功。如能行坐處卧,言笑飲食之際,皆運用養氣之功,則隨時皆在運用太極拳。養生以氣為主。「內練一口氣」.就說明內家拳尚氣。氣能沉丹由則氣壯,氣壯則血盛,氣血壯盛,則有裨益於臟腑大矣。氣能沉丹田,每一呼吸,則臟腑俱能鬆動,隨呼吸而開合,助之以運動之方,則宗筋曰強,濕熱外泄,健康自然曰漸增加。太極拳之裨益於臟腑,無他,不於外之是務,而惟內之是求,尚氣而已。

張義敬有很多人知道他,他就是《太極拳理傳真》的作者。現在還有很多人想了解他的現狀,了解他真實的太極修為。因為張義敬老師為人比較低調,除在《太極拳理傳真》再版時增加幾篇文章外,再沒有關於他的任何宣傳和消息,所以首先我可以告訴那些關心他的讀者們,張義敬老師還健在,身體狀態用他自己的話說:「還可以。」他老人家今年85歲,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談吐風趣、妙語連珠。只是和前幾年比起來有些衰老,背有些駝。他老人家自己說:「腿上沒了力量,精神在走上坡路,可身體在走下坡路。」可是推起手來,仍是收放自如,變幻莫測。

張義敬先生的《太極拳理傳真》,是我這一年多來學習太極拳的教科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汪永泉講授:練習楊氏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他和李小龍一樣英年早逝,專家稱因為沒練太極!
致一位太極拳初練者的信
太極練到極致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太極拳放鬆的全部內容的是不用力、不自動、不著手的松凈。太極拳初學者對於每一個動作都要追求「由腳而腿而腰」!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