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勿忘禦寒防凍傷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勿忘禦寒防凍傷

文/李博成

冬,四時盡也

立冬,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天文學意義上冬季的開始。《說文解字》說:「冬,四時盡也。」其實冬的本義是終結,最早指的是先民繫繩記事的繩結,後來才借指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中,冬季一般是農閑的時節,這時陽光最受人們關注,而冬字的篆體正形象地體現了陽光照射地面面積的情形。

立冬(資料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秋收已經完畢,動物們也準備開始冬眠。《禮記》載:「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開始穿冬季皮裘的衣服,並以這種形式昭告萬民「冬天已經來臨」,也就是《權力的遊戲》中人們經常提及的警句:「Winter is coming」。

呂氏春秋·孟冬》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 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天子在這天還要追賞為國捐軀的勇士,體恤慰問孤寡之家。

1

祭祖「送寒衣」

農曆十月初一是民間重要的祭祖節,人們把這一天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祭祀除了用一般的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稱作「送寒衣」。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燒衣節」或「十月朝」。

古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逝去的先人們在陰曹地府免受凍冷之苦。為其送去禦寒的衣服,也是寄託者今人對逝去之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寒衣節(資料圖)

而在民間除了會有隆重的祭祖儀式外,不同的地區還會有自己的祭祀對象。一些地方,「十月一日,祀井」,以感謝水之育人潤物;還有一些地方,人們不再赤腳奔忙了,「以(十月)朔日為靴生日,供具祭之」,祈求靴神庥祐雙腳免受寒凍;牛作為農家重要的功臣,也是犒勞祭祀的對象,「田家以糯糍粑安牛角上,謂之牛接角,仍以桑葉包糕喂牛,以報一年之力」,「又送糕於親鄰,名曰慶牛」。

2

寒冷乾燥,預防凍傷

冬季氣溫繼續下降,在北方,空氣不僅寒冷而且乾燥,特別容易發生凍傷,俗稱為「皴了」。主要表現為身體暴露在外的皮膚出現乾燥、皸裂、脫屑。看似是長了癬,其實是表皮和毛細血管已經受了損傷,並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如果寒冷加劇或者空氣再潮濕一些,就會形成凍瘡,這是更深層的肌肉的損傷。寒冷冰凍是主要的外因,而更重要的內因在於氣血不足或經絡血脈阻滯。好發的部位一般在人體末梢,如手指、腳趾、腳後跟和耳朵。

這是因為當外部氣溫低下、內部氣血不足時,機體的本能反應是保證內在臟腑的供血需要,所以會導致末梢氣血供應不足。

預防凍傷(資料圖)

另外,氣血充盈體質的人如果經脈不暢,也會手腳冰涼,出現凍傷和凍瘡,中醫稱之為「上熱下寒」。也就是說,這類體質的人頭面部反而會容易出現熱性癥狀,如青春痘、頭屑增多、口腔潰瘍、扁桃體反覆感染等。

雖然待氣溫回暖凍瘡癥狀會有所緩解,但遇到氣溫變冷時還會複發,所以治療的根本在於對證治療:補氣養血、通經活絡。民間在缺醫少葯的時候,會用茄子秧或辣椒秧煮水,泡手泡腳。這裡提供一個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方子。每次用炮附子30克,細辛1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蒼朮50克,當歸30克,紅花20克,中火煮20分鐘,外洗。

如果是嚴重的手足皸裂,不宜用水外洗。可以嘗試《串雅》中的治療方法,取大蘿蔔一個,內雕空,放入柏油五錢(約15克),安爐火上頓熟,候冷,取油擦患處,頻塗即愈。

注意禦寒(資料圖)

很多地方在立冬日還有腌菜的傳統。常見的腌菜有蘿蔔、茄子、芥菜、白菜、黃瓜等等。腌菜味香開胃,有些具有食療的價值。如可細嚼糟茄或醬茄,咽汁治喉痹,即喉部紅腫疼痛。

隨息居飲食譜》載:「若於立冬日,采(蘿蔔)而露之,任其雨淋日晒,雪壓風吹,至立春前一日,入瓮封藏。如不燥透,收懸屋內,俟極干入瓮。凡一切喉證,時行瘟疫,斑疹瘧痢,水土不服,飲食停滯,痞滿疳疸,脹瀉腳氣,痧毒諸病,洗凈濃煎服之並效。

(編輯:念遠)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匣中法器,貪求惹出禍災;一諾千金,大丈夫當如此為之
妙趣天成:原來文字在道教中還有這些特殊意義
華山陳摶傳心法,無極丹道耀今古
什麼是「陰陽」?
我命由我不由天:晨昏火候合天樞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