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拍照 用圖片記錄歷史
原標題:用思想拍照 用圖片記錄歷史
導讀:
他來自一個特殊的成長環境,他選擇用鏡頭捕捉歷史———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長楊紹明以拍攝鄧小平的獨家肖像而聞名海內外,其作品《退下來以後的鄧小平》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中曾為中國內地攝影家實現了零的突破。近日,楊紹明因為「迎世博世界華人攝影家看上海」活動來到上海,並接受了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的專訪。
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歷史
楊紹明的成長環境顯然是特殊的———1942年5月生於延安,因為父親是楊尚昆的緣故,楊紹明便是開國領導人們眼中熟悉的楊家「小二」,毛主席住進中南海的那天,也是他跟隨父母搬進中南海的日子。12歲時從父親楊尚昆手中接過萊卡蔡司照相機起,楊紹明便開始了業餘攝影生涯,以小孩不經意的視角拍攝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我的第一個攝影老師就是我的父親楊尚昆。」年少的他想當攝影記者,然而父母不同意,認為即使做攝影記者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礎,他後來考上了北大歷史系,這讓他學會以歷史的眼光來記錄人物。其實,他身邊生活的每個人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作為攝影者,有記錄歷史的義務。
楊紹明在新華社當了很長時間的攝影記者,這使他有機會與著名攝影大師當面探討,布列松點評了他的許多作品。布列松說:「突發事件,就要先拍下來再說。責任比榮譽更重要。」
「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故事,但這些故事都需要靠記憶,有時候,一圖勝千言。」楊紹明說,「歷史事件都有高潮,在面對偉大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時候,作為攝影者,眼睛一眨都不能眨,果斷按下快門記錄瞬間。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歷史事件中細節的重要性。」這正是長期攝影生涯的洞察力和思想在瞬間碰擦出的火花。
鄧小平的貼身攝影師
做了12年的鄧小平的貼身攝影師,楊紹明把大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照片呈現給全世界。楊紹明告訴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鄧小平接受哥倫比亞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邁克·華萊士的採訪臨近結束時,鄧小平正準備起身,這位以刁鑽提問國家領導人著名的主持人忽然提出:「我還有個問題:您什麼時候準備退下來?」鄧小平聽到後睜眼一笑,表現出領導人的寬厚氣度,這個神態被楊紹明及時捕捉下來,「小平那時年事已高,眼皮有些落下來,採訪結束時他的精神往往特別好,這就是對於細節的把握和了解。」楊紹明說。
生動、真實、幽默地反映領導人的生活,是楊紹明作品中的主要內容,他說:「這不僅僅是國家的檔案,而是全人類的檔案。」他認為,攝影是一種激發人活力的視覺藝術形式,「一個人一輩子打眼,只能打一個最深的眼,我進了這個衚衕就出不來了。」
獨特眼光反映上海
在香港註冊的非營利性團體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是楊紹明實踐攝影抱負的一個基地,前天在新天地舉行的「迎世博世界華人攝影家看上海」暨世界華人攝影學會作品聯展,邀請了來自美國、日本、泰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位華人攝影家來滬,海外華人攝影家們將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反映上海城市景觀的變化。
對於選擇在新天地舉辦攝影展,楊紹明這樣解釋:「新天地毗鄰一大會址,天字拆開就是『一大』。這裡是上海人流最多的地方,石庫門是中西文化的結合薈萃。特別在夜晚,看到新上海的燈光,聞著啤酒香、中西餐館飄出的香味,甚至是人身上散發出的體味———這就是人的感受,城市的感受。」
本文編輯來自《攝影者有記錄歷史的義務》《東方早報》2006年06月30日
編輯
素咫
※你知道照相館照片在中國的誕生與成長嗎?
※當代史學的「情感轉折」
※傳統浙學與當代浙學當同步推進
※第20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議程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