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通之有理 俗之有度 警惕通俗史學庸俗化娛樂化

通之有理 俗之有度 警惕通俗史學庸俗化娛樂化

原標題:通之有理 俗之有度 警惕通俗史學庸俗化娛樂化


通俗史學是史學的大眾化


通俗史學古已有之,20世紀以來,更是廣為流傳。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萌說,通俗史學是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話語敘述、傳播富有趣味的歷史知識。通俗史學可以根據載體分成兩大類,一是紙質的歷史通俗讀物,二是利用音像等方式(含電視、微信等)傳播的講史。

「通俗史學的出現,價值和意義毋庸置疑。」河南師範大學教授蘇全有表示,就目的而言,通俗史學普及史學於大眾,是史學的大眾化,是歷史知識的社會化。就方式而言,通俗史學是用描寫表現的方法提供新知,是嚴肅史學的另類表達方式。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焦潤明認為,通俗史學的出現反映了民眾生活水平及質量的提高,人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閱讀;大眾有尋根或找尋現實生活依據的歷史情結。此外,一些作者用通俗的、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撰寫歷史,這也是出現通俗史學現象的背後動因。


在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者范國強看來,通俗史學是20世紀後半期語言學轉向思潮影響下,歷史學在歷史書寫與歷史傳播上的一種必然反映,其存在與發展豐富了中國歷史學科的話語體系與研究內容,使歷史學的發展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就治學趨向來看,通俗史學應與歷史考證、歷史闡釋一起,成為21世紀中國史學的三大治學趨向之一。


強調科學性和嚴謹性

通俗史學庸俗化、娛樂化傾向需要警惕。受訪學者強調,通俗史學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強調科學性和嚴謹性。


「通俗史學在體例上應當活潑多樣,但畢竟是歷史著作,必須符合歷史敘述的一般規則,尊重歷史真實。」焦潤明說,通俗史學也是史學,決不允許偽造、編造、篡改和戲說。他認為,目前通俗史學存在的問題是,寫史者多不專業、缺乏思想性,存在著戲說和編造內容。如果這種現象不制止,將會使通俗史學走向歧途。


蘇全有表示,通俗史學存在編造、篡改歷史的現象。之所以如此,關鍵是人們對通俗史學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敘事存在分歧。「目前風行的通俗史學,失真之外,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庸俗化流向。」蘇全有說,一些作品打著「娛樂史學」的招牌,在題材選擇上嘩眾取寵,有違公德和良知;史觀方面也存在錯誤,有違唯物史觀。對此,應堅決予以杜絕斥責。通俗不等於庸俗,生動不等於虛構,堅持通俗史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通之有理、俗之有度當是通俗史學發展的不爭之理。


姜萌認為,編造、篡改歷史的通俗史學,只能說是偽通俗史學。有科學性和嚴謹性以及通俗易懂的藝術性的通俗史學才是值得提倡的。


讓傳統史學者積極介入

在受訪學者看來,傳統史學研究者應積極介入通俗史學研究中,努力推動研究成果走向社會。


「出現通俗史學潮流是好事。歷史工作者應參與推進其發展。」焦潤明說,史學專業學者在秉持學術原則基礎上,努力讓自己的學術成果走向社會,讓民眾了解並及時獲得新歷史知識。在確保提供有用、真實的歷史知識前提下,盡量使研究成果通俗化;同時在普及過程中,傳播科學、文明的歷史觀,為民眾形成科學的歷史觀作貢獻。


姜萌認為,通俗史學對史學工作者的要求提高了,要堅守作為史學家的真實性、作為文學家的藝術性、掌握傳播的技巧性。從學理上說,學院派史學與公共史學不是截然分立的事物,而是史學的兩翼。根據姜萌的觀察,20多年來,歐美很多歷史學者都在嘗試將專深的學術研究和通俗易懂的公共史學結合,注重專深的研究探索的同時,選擇一些大眾關心喜愛的題目進行研究,寫作出故事性強、語言優美的作品。目前我國的一些歷史學者也在嘗試寫作通俗讀物、參與歷史劇的創作等,這是值得肯定的現象。


對於傳統史學參與史學大眾化,蘇全有建議,建立一支有真知灼見且寫作水平高的歷史作品創作隊伍;營造求真求實的良好氛圍,改變通俗史學非主流的地位,構建有利的「史學生態」。他認為,歷史研究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尊重通俗史學,完成普及的使命,同時還要打撈被忽略的歷史細節。

范國強表示,首先,在觀念上確認歷史普及與歷史研究是歷史學的兩大課題;其次,再採取行動。在高校的歷史教育中,應以通俗易懂的課堂語言,將歷史知識傳授學生。在一般的通俗歷史書寫中,應歷史性、現實性、可讀性相結合,克服一般通俗歷史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弊端,在此基礎上,串聯起碎片化的人生百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公眾史學 的精彩文章:

目前全國最年長的老紅軍之一彭煥生:長征,一生抹不去的記憶
對建築史研究中「口述史」方法應用的探討——以浙西南民居考察為例
公共史學範疇下的專業史學家:責任、挑戰與操守
客觀存在的歷史經「口述」後還剩多少真實?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