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中國學生在集體討論中總是最安靜的那個?如何在會議中提高「存在感」

為什麼中國學生在集體討論中總是最安靜的那個?如何在會議中提高「存在感」

回想起來,在集體討論中,中國學生似乎總是「存在感」最低的那個。在耶魯商學院讀書時,我們有很多小組共同完成的項目,每天都有很多集體會議。中國學生往往被分配到不同的小組,和美國同學一起完成任務。有不少同學反應,這樣的安排讓他們很不適應,有時候一整個會議都插不上一句話。

S也有過類似的體驗,儘管曾有過英文演講辯論的經驗,也在美國生活過很多年,但是仍然感覺很難在會議中暢快淋漓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出來的想法也並不受重視,曾經懊惱、挫敗了好一陣子。

還好通過一系列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應對方法,也算是突出重圍,最後建立了自己在小組中的影響力。在這裡分享出來,希望能對正在受類似問題困擾的同學有所幫助。

中國學生難在集體討論中發聲,主要受到語言和文化的雙重影響:

1. 英文反應能力慢,擔心自己的口音被人嘲笑:

美國學生能夠英文張口就來,這對中國學生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需要把聽到的英文翻譯成中文,在腦子中想好中文答案,再翻譯成英文。這一系列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等我們張口時,這個話題可能已經過了。尤其是在唇槍舌劍的會議討論中,美國人的語速往往很快,有時候聽懂都很難,更不要說即時反應了。

當美國人蹦出一段流利的英文時,也會給中國學生造成壓力。有些同學擔心自己的口音不夠純正,或者別人聽不懂,就會選擇少說話這種「安全」的方式。

2. 中美兩國文化不同:

國內文化比較強調謙虛和諧,集體會議中小輩往往以傾聽為主。在一些比較傳統的企業里,初級員工甚至很難找到發言的機會,更不要說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了。

還有「槍打出頭鳥」之說,那些愛表現,愛搶話的人,往往都不受大家歡迎。

美國的文化則崇尚張揚和個性,欣賞那種敢於表達自己觀點,挑戰權威,主動施加影響力的人,認為這些是領導力的象徵。

很多中國學生從國內到美國,很難適應這些文化轉變,還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就很難在美國的環境里競爭過美國人了。

3. 外國人眼中中國人安靜內斂的固有印象:

很多外國人眼中,東方人是安靜的、內向的、間接的、順從的。這種對於群體的 stereotype 很容易影響到他們對我們個人的判斷。

大四時我選修了一門管理溝通課,我很喜歡這門課的內容,所以經常在課堂上舉手發言。課後我找教授諮詢求職方面的問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教授話鋒一轉,開始對我說,「我曾經有一個學生Bob,他很內向上課不敢發言,上完我的課後,他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你可以找他交流下,你們一定有很多共同話題」。

教授的話不免讓我有些疑惑,我既不性格內向,又沒有上課不敢發言的困擾,為什麼教授會突然提到Bob呢。後來才意識到,也許是美國人對亞洲人性格的固有印象,才讓教授覺得我一定也有類似的困擾,即使我上課發言的表現,也沒有改變這一點印象,所以他才好心覺得Bob能幫到我。

這讓我意識到了,想要打破這種Stereotype,我們要比美國人付出更多才能獲得集體中的「存在感」。

理解了原因,那麼有哪些方法能克服這些障礙呢?這這裡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來談一談。

1. 口音問題真的沒你想像的那麼重要

在我剛剛到美國時,曾經被口音這個問題深深困擾,生怕自己的口音被人聽出來,開口之前要深思熟慮很久。

但是我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嚴重。

在耶魯MBA的課堂里,有將近一半都是國際學生,每節課都要求學生舉手發言。不只一個美國學生告訴我,他們聽的不是發音,而是內容。這個說法也被一遍遍證實,有的學生口音連我都聽不懂,卻能博得滿堂彩。

這一點中國學生應該學習印度學生的勇氣。我在很多小組合作中發現,中國學生很少開口,即使開口了也顯得底氣不足。而印度學生呢,也許口音比我們還重,卻能侃侃而談,一樣觀點讓人尊重。

與其糾結於口音,不如在其他方面提高你的表達能力。有的時候你的自信,你的氣勢要比口音本身更重要。

人在不自信的時候,往往容易說的很快,聲音小。所以放慢你的語速,聲音放大。慢語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口音問題,讓別人更能聽得懂。

另一個小技巧,我的演講教練曾經告訴我,亞洲人,尤其是亞洲女生喜歡在句尾用升調並且聲音越來越小,聽起來不確信,像一個問句。如果想想給人自信的感覺,就要在句章節附註意用降調並且音量逐漸放大。

2. 你的答案不用完美了再開口

在MBA課堂上,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堂討論分數很低,原因是當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後,我會在腦中構思完美後再舉手,而這時已經換到下一個話題了。或者如果我覺得自己的答案大家都能想到,就乾脆不舉手,只有當自己的答案特別獨樹一幟時,我才會舉手發言。

這樣的完美主義讓我每節課發言次數都很少,有點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總成績,我找到教授去詢問意見。

教授告訴我說,發言次數才是課堂討論分數的關鍵,發言質量只是輔助因素。

於是我開始觀察那些在課堂參與中分數很高的美國同學,發現他們的回答其實非常簡單,有些是不同意老師的某個觀點,有些是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有些只是一兩點的思考,根本就沒有到深思熟慮的地步。

其實在小組討論中也是一樣,雙語翻譯本來就讓我們自然反應比較慢,如果猶豫再三開口,很容易錯過機會。所以,你的答案不用完美了再開口,有了想法,不妨就立即大膽說出來。或者,你可以在會議前多做一些功課,提前構思好答案,這樣節約會議中再去想發言內容的時間。

3. 表達你的「不滿」,重新制定規則

MBA第一年,我被分到了一個8人學習小組裡,在這一整年時間裡,我們8個人要共同完成所有的作業和項目討論。

我的小組以美國白人男性居多,在小組中,我是唯一的中國女生,而且年紀最小,工作經驗最少。我的隊友們在小組中發言都非常活躍,經常滔滔不絕,我很難找到機會插話,就算開口說兩句,也經常被隨意打斷。一開始這讓我很懊惱沮喪。

在一次小組競賽中,我們隊由於討論時遺漏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點,排到了導數幾名。老師提議我們好好反思一下,調取會議錄像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觀看錄像後發現,我曾在討論中三次提出這個重要信息點,但是每一次都被人隨意打斷,導致最後根本就沒有人聽到。

那一次,我的鬱悶情緒達到了頂點,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決定將計就計,和全隊表達我這段時間以來沮喪的心情。我列舉了之前幾次會議發生的類似情況,以及這種被忽視的情況帶給我的感受。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次困難的對話,我的這些小困擾會讓隊友覺得麻煩,誰知道,我的隊友們反而對我表示深深的理解,有幾個同學甚至開始主動反思自己說的太多,沒有照顧到其他同學。

視頻里的直觀體現讓全隊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展開討論,發現團隊討論中經常出現搶話,幾個人說得多,其他人很安靜的現象。為了徹底改變這個問題,我們將「尊重隊友話語權,不搶話,公平發言」的約定寫進了我們的「團隊契約」里。

在之後的討論中,有些同學在發現我比較安靜時,甚至會主動詢問我有沒有什麼意見要補充。

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和別人發生矛盾衝突的人,有了問題喜歡自己吞在肚子里,但是這次的經驗告訴我,有時候,一些 hard conversation 在團隊合作中是必要的。而為了最大化的表達觀點又避免直接衝突,在陳述時我們應該避免對任何人的指責,著重陳述事實並強調自己的感受。

比起 「因為別人的搶話,我經常在小組討論中沒辦法發言」,也許 「有幾次我的發言被中途打斷,比如當我在說xxx,這幾次下來我感覺到很沮喪,覺得自己對全隊沒什麼貢獻「這樣的表達會更容易產生同理心。

另外,一開始制定的「團隊合作契約」非常重要,這一點常常被很多團隊忽視。有些人礙於面子不想一開始制定嚴厲的規則,後面的問題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其實,在問題發生前制定規則可以很好的避免產生問題後的矛盾,因為這個時候的規則是客觀的,不針對任何人的。所以,如果怕自己的聲音被掩蓋,不如從一開始就制定好「平等發言」這樣的契約規則。

4. 讓隊友看到你的貢獻

一次小組競賽中,我和另外一個白人男生被分到了領導者的位置。在討論中,我想到了一種分區塊排序的方法,帶領著我們組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正當我們歡呼雀躍時,同組的一名印度女生說:「幸虧Tom(化名,和我一起領導的那一位白人男生)剛剛想到了分區塊排序的辦法啊,我們才拿到了第一」。

這句話讓我十分震驚,在整個討論中,我非常明確了提出了這個方法,Tom甚至沒說什麼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女生竟然能把我提出的方法錯記在Tom身上。這時我才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性別和種族會對其在小組中的影響力產生多大的作用。

在經歷了之前的一次次忽視後,我決定這一次不再沉默。我把那位女生拉到了一旁,告訴她那個方法是由我提出的。同為亞裔女性,她很能體會我的感受。她向我道了歉,並表示很感激我主動找她澄清了這一點。Tom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主動在團隊里糾正了剛才的說法。

在之後的小組討論中,我發現每次我開口發言時,隊友們都會安靜下來仔細聽我講,不再像之前那樣吵吵鬧鬧了。

在美國的學校和職場里我發現,中國人強調低調沉穩,不願意邀功,做出了10分可能表達出來只有8分。而每個人都忙於自己手頭的事情,你自己不說可能很難有人主動發現你身上的才華成績。尤其是亞裔和女性,本來就容易被認為是安靜和服從的,如果不發聲,影響力更容易被忽視。

所以,需要的時候,不妨主動提出自己的成績。一開始,這可能會讓崇尚謙虛的我們很不適應,但是當得到積極的回應後就會發現,讓隊友認識到你的成績,可以贏得隊友的尊重和信任,逐步建立起你在團隊中的影響力。

另外分享一下兩位讀者的建議:

讀者Minnie:目前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本科就讀(可能不是歐美環境但是我是英語授課所以授課,討論作業都是英文)。我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用的「刷存在」的方法:坐C位(就是比較中間的位置),主動邀請某位同學首先發言或者說自己先發言,發言中/傾聽中 和各位同學的眼神交流&動作回應(點頭,簡單接話「yes. Right. 」,簡單提問或者直接問抱歉你剛剛上一句說什麼我有點沒聽到/明白),說英語的時候一定要自信…這個同學說完了之後眼神轉向下一位,一般那位同學就會說「我嗎?該我了?」…然後就微笑+點頭……就會很有存在感……

讀者洛洛:我發現美國人在討論的時候,很多時候會直接介面,然後我喜歡舉手或者等大家說完了再接。所以有什麼他們一句接一句的,真的很難插進去。所以我一般醞釀好想法,等他們沒話說了,提出我的想法。所以走的是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的路線 有想法必須發言,次數可以少,想法驚艷的話,還是有很有存在感的,說不定還能融合一點來自東方的神秘氣息

出品:加拿大留學播報

來源:微笑小姐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拿大留學播報 的精彩文章:

免費模擬雅思水平測試強勢來襲!
又一出!美國接連發生槍擊事件,別慌!送上美國安全手冊
總算搞清加拿大有多少華人了!出乎意料……
在北美留學,這些校園文化特徵你不能不知道
加拿大冬令時今晚開始

TAG:加拿大留學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