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後人評: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軍閥陳炯明
題記:歷史上的今天——1925年11月8日陳炯明部被國民革命軍全殲。
陳炯明,字競存,1878年1月13日出生於廣東海豐縣聯安鎮白町村,他是中華民國時期粵系軍閥代表人物,傑出的軍事家,他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的政治綱領不合。
後來,矛盾加深兵戎相見。1925年11月初,國民軍東征大軍收復潮州、汕頭,陳炯明逃入香港,其殘部逃往閩南。11月8日,東征軍分兵三路跟蹤入閩,陳炯明殘部很快全部就殲。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東征軍殲敵1.2萬多名,繳獲各種槍支8000多支,陳炯明叛軍被徹底消滅。
退居香港後,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首任該黨總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於香港,1935年4月3日遷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當時,章太炎讚譽陳炯明:「清操絕於時人,於廣中彌不可得」。孫中山也曾坦言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他是一個於私德無虧,熱衷於改變當時中國社會的富有理想主義的軍閥。
他與國民黨的主要矛盾是:陳炯明政治主張是「聯省自治」的制憲,效美國憲法之聯邦體制,但中國國民黨認為陳炯明的「聯省自治」承認北洋政府國體的統治現狀,實質仍會導致變相軍閥割據。
後人對他的各種評價,擷取幾種比較客觀的:
一、他是中國聯邦憲政的實踐者。宋教仁和陳炯明,一個高屋建瓴搭建憲政架構;一個腳踏實地推行地方自治——共和、憲政賴以存在的根基或之所以需要的理由。然而他們都失敗了——
二、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第一是大分裂、小統一,局部地區的中央集權統治從未間斷過;二是經常會出現一個「中央」政權,最典型的就是五代事情;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統一的趨勢始終是存在的,而且無處不在,從輿論、人心、大的政治勢力都如此。陳炯明的主張太天真、機械,根本不考慮中國國情,脫離中國實際,一味的模仿美國。三、他也是太自私,在他沒有能力統一全國的時候,追求聯省自治,實際上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四、聯省自治並不符合中國國情,我國並不存在半獨立或獨立的省級政治單位,而是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歐洲德國統一之前是各個邦國,法國則一直是由各個省組成的統一的國家,因此德國法國一個聯邦制,一個共和制。中國國情與法國相似,適合共和制。如果在中國、法國這樣的國家,硬要分省自治,必然會導致動亂。
五、他的失敗不能歸結於自身也不能歸結於中國人民或中國傳統政治特色,其實中國20世紀的悲劇都是在落後國家內政深受外國勢力干涉的結果。——這個有點扯,但當時外國各種勢力是確實存在並影響這中國政治。
※有一家人共四次登上諾貝爾獎領獎台,這是誰的家庭?
※清朝壽命最短的皇帝是誰?
※舊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子女後代
※越南土地改革時期錯殺的女地主阮氏南
※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始末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