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良心動畫告訴你啥叫工匠精神
在本屆頒獎季中,迪士尼的大熱之作《瘋狂動物城》毫無疑問是動畫長片界的頭號種子選手,然而比起迪士尼龐大的流水線工業化製作,萊卡工作室出品的《魔弦傳說》顯然更有手工作坊似的溫度與情懷,也更內斂,更接近我們東方人的審美。
這部影片也因其獨具匠心的精良製作獲得2017年奧斯卡最佳動畫、奧斯卡最佳視效、金球獎最佳動畫的提名;同時在即將開獎的動畫界最高獎項——安妮獎的評選中獲得10項提名,可說是本屆頒獎季當之無愧的霸主,也是《動物城》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6500萬美元投資、66000個臉模、長達5年的開發製作……儘管定格動畫歷史悠久,但做到這麼極致並不常見,於是我們帶著對這部影片滿滿的好奇與敬意,和導演特拉維斯·奈特以及劇組中的中國動畫師徐寧聊了聊:
用藝術引領技術
人物表情精雕細琢,拉動3D列印技術進步
作為定格動畫專業戶,萊卡動畫工作室10年來出品了一系列佳作,從早期擔綱蒂姆·波頓《殭屍新娘》的製作主力,到獨立出品的《鬼媽媽》《通靈男孩諾曼》《盒子怪》,每部作品都在業內獲獎無數,且每一部都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可謂例不虛發。
萊卡全家福
而這部《魔弦傳說》則延續了萊卡一貫的精耕細作。整部電影耗時5年時間,拍攝約145000幀,平均每天只能拍8秒,99.9%以上的部分都是純手工製作。
而男主角Kubo的各種表情都是通過3D列印技術來創作完成的。用於拍攝的3D列印Kubo只有9英寸高,但是卻有11007個不同狀態的形狀,4429個眉毛表情,以及其他各式各樣共有23187個不同的臉部造型副本。這些表情和動作結合起來,為Kubo創造了4800萬種不同表情和神態的組合可能。
「比如我們想改變Kubo的表情,就要先把他的頭拆開,我們有成千上萬種他的表情,在特定的場景中,就可以放上新的臉,再把他的頭安好」導演奈特說道。在影片中,Kubo的表情千變萬化,其工作量何其龐大可想而知。
導演帶著「Kubo」前來中國玩耍
而徐寧則向我們解釋了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的必要性:
「現在的列印技術可以先做成半透明,然後直接把顏色打進去,分層加色彩,讓皮膚的質感晶瑩剔透,或是更有肉感。像傳統的方式,我們不管是用泥偶,還是用樹脂上色,可能都不太容易做到這麼高的精細度。
人手去做,可以做的很生動,但是這個通過工業流程里的東西生產出來的,通過軟體去調解,能更精確,能保證我們這個片子最後呈現在影院里的效果有更高的質量,質感上肯定是不一樣的。」
徐寧還告訴我們,其實從《鬼媽媽》開始,這個技術就被用在萊卡的作品中,也一直是行業中要求最高的,而《魔弦傳說》在這方面與3D列印技術及材料公司Stratasys的通力合作甚至拉動了整個3D列印技術的進步,這就是為什麼此片是奧斯卡最佳視效唯一入圍的動畫作品。
《鬼媽媽》模型
「美國好多公司會為了一個片子去研發一個新技術,用技術去養創作,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而不像我們(國內動畫工作室)是有什麼用什麼,」徐寧說道。
用藝術引領技術
骷髏怪等反派搶眼,良心3D更適合大銀幕觀看
作為萊卡目前投資最多的作品,相比較前三部,《魔弦傳說》在場景上的跳變也更頻繁,格局更宏大開闊,也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嘗試:
「你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研究把哪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這其實是數學層面的問題,是要經過很多計算的,而且我們有大場面,有打鬥場面,我們還有一個16英尺高的巨型骷髏,總之有很多了不起的挑戰,」奈特如是說。
奈特所提及的這尊骷髏怪是片中Kubo遇到的頭號怪獸。在片場,這尊巨大的骷髏由多名劇組工作人員進行安裝調試,由於體型過於龐大,動畫師們無法像擺弄小人偶那樣控制它的運動,於是採用滑輪吊線進行控制。而且上下半身其實是分開製作的。
而另一反派「攝魂魔眼」也傷了劇組人員不少腦筋。一開始大家拿不定注意把這個帶著梗的眼球做多大,最後做出的成品居然高達8英尺。而為了提高運動層次,動畫控制部門甚至研發了一套編碼系統來記錄眼睛的坐標。
「其實這些技術一直都存在,可能有的是工業生產上的技術,只是我們把它拿到藝術創作里,讓事情變得更方便一些,」徐寧說道。
此外,徐寧透露,該片的3D立體效果是從拍攝階段就開始考慮的,花了很大工夫,與那些粗糙的「中國特供」版有著根本的區別:「《魔弦》的3D呈現效果非常好,因為在實體攝影的空間里,這種立體感跟三維軟體做出來的其實是有差別的。你感覺它更生動,更有空氣感。」
萊卡還有哪些過人之處?
創作流程溝通順暢,「一切為動畫師服務」
在《魔弦傳說》中,徐寧主要負責紅色紙人「半藏」的動畫拍攝,以及Kubo用魔法塑造的「樹葉船帆」、片尾的「月獸」等關鍵動畫。
徐寧在拍攝現場
與國內相比,徐寧感覺萊卡工作室在創作流程上的溝通相對簡單通暢——導演跟每一個部門的總監去銜接,然後總監跟各個部門的員工銜接,再把東西從下往上給導演看。
「做出來的東西什麼上邊說行就用了;如果說差在哪兒,就跟導演一交流稍微改一改繼續做。但之前我在國內經常就會有做著做著,本來說可以的,突然又說不行(的情況)。經常因為一些奇怪的原因就把本來設計好的東西推翻重新來,浪費的東西太多了,實際我們本身做得也不太差。」
楓葉船上雪猴打鬥的拍攝現場
而在拍攝過程中,萊卡的另一個優良傳統便是「所有部門為動畫師服務」——動畫師提出各種要求,然後讓其他部門的人來幫忙。因為分開操作很容易造成混亂,所以實際拍攝時一個鏡頭往往只能有一人把控。
比如片中的骷髏怪,雖然我們在片花里看到很多劇組人員在做前期準備,但拍攝時只有一人:
「如果說角色的胳膊抬到一定高度抬不了了,但是分鏡的要求更高一些。動畫師就會找rigging部門說把這個骨架調節一下,讓它的幅度更大。或者是把那個吊梁結構改一下,讓它有更大的幅度。
如果角色頭部的顏色在這個光線下效果不太對,就找printing部門過來把這個顏色處理一下。它是做一下亞光,還是加一些材質?總之就是不斷地有人來給動畫師幫忙。」
萊卡還有哪些過人之處?
國外同行強在哪兒:「放得開同時又很嚴謹」
2011年畢業於北電動畫專業的徐寧,為了追求自己的動畫夢想,放棄了高薪職位,隻身來到美國南加大求學,之後進入萊卡工作室,一呆就是四年。
站在一個亞洲人的角度,觀察國外的同行,徐寧用「放得開的同時很嚴謹」來評價他們:
「他們注重每一個細節,會去想這個人物說某句話的時候眼神該看哪個方向,下巴動不動。我們可能想的少一點,雖然也不都是這樣但有時候可能會忽略。
他們在學生時期,就不太講究技術,就隨便來,想什麼做什麼,想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方法,老師也都鼓勵。這個反倒使他們那種看起來非常不規矩的東西,做出來挺有趣的,對他們以後發展非常有幫助。」
徐寧認為一開始放開去做才能知道極限在哪兒,等到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的能力足以把這些都收回來的時候,就能很具體的執導每一樣東西怎麼用。而我們經常小心翼翼地想太多,過早地要求一個嚴謹的技術標準,反而捨棄了本來可以做得很酷炫的東西。
國漫前景光明
中國動畫牛人其實很多,只是行業還在成長
「月獸(Moon Beast)從月亮上盤一下,然後從天上衝下來,沖向鏡頭,那個動作是我拍的,」徐寧告訴我們。
在《魔弦傳說》中,終極反派「月獸」是萊卡所有動畫師都沒接觸過的新造型。一開始大家參考了魚、蝦、蛇等動作形態類似的生物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後還是徐寧從《哪吒鬧海》中的龍身上得到了靈感,才完成了這個鏡頭。
國漫經典《哪吒鬧海》給予了徐寧靈感
「因為導演非常喜歡那個動作,後面又有兩個類似的鏡頭,大家認為再拍可能很難拍得那麼好,然後就大概長短剪輯一下,景別再稍微縮一縮,這個鏡頭就重複用了兩次。」
徐寧認為在技術上我們其實並不比老外差;在創作上也並非教育不夠,而是從小接受的氛圍導致視野不夠開闊,但這一切慢慢都會好起來:「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中國動畫人依然有很多很厲害的人,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
徐寧接受現場學生提問
而對於《大魚海棠》這樣的國產動畫作品能夠引起話題獲得商業成功,徐寧也認為非常值得讚賞:「我們這個產業已經亂了,但是這些年在一點點的往回升溫,以後的前景我還是非常看好。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就是得慢慢來,不能浮躁,」徐寧如是說。
TAG:知識百科 |
※古人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究竟什麼是工匠精神?又是什麼推動人們追尋?願匠心永存
※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日本工匠精神!
※發揚「工匠精神」 鎚子精心打造移動充電設備
※傳承工匠精神,用心熬制一料好膏方!
※工具是木工匠人靈魂的所在,沒有鬼斧 怎麼會有那些神工呢?
※工匠精神!這才是安卓手機對細節的追求
※用心飛行,工匠精神
※神仙們是如何弘揚「工匠精神」的?
※誰說中國風的傘不美?這才叫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奉獻精品
※佩服!這才是藝術傳承,這才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吹捧「工匠精神」的人都是不動腦子的蠢貨!
※工匠精神:堅守「初心」,一切「走心」!
※「光談工匠精神是不夠的」
※工匠精神:靜靜的做好一件事
※玻璃匠人的工匠精神:愛好成就自我
※這本法國人寫的書帶你領略中國真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