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五筆七墨
用筆之法有五
一曰平。
古稱執筆必貴懸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與腕平,腕與肘平,肘與臂平,全身之力,運用於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書法所謂如錐畫沙是也。起訖分明,筆筆送到,無柔弱處,才可為平。平非板實如木削成,有波有折,其腕本平,筆之不平,因於得勢,乃見生動。細?洪濤。漩渦懸瀑,千變萬化,及澄靜時,復平如鏡,水之常也。
二曰圓。
畫筆鉤勒,如字橫直,自左至右,勒與橫同;自右至左,鉤與直同。起筆用鋒,收筆迴轉,篆法起訖。首尾銜接,隸體更變,章草右轉,二王右收,勢取全圓,即同鉤勒。書法無往不復,無垂不縮,所謂如折釵股,圓之法也。日月星雲,山川草木,圓之為形,本於自然,否則僵直枯燥,妄生圭角,率意縱橫,全無彎曲,乃是大病。
三曰留。
筆有回顧,上下映帶。凝神靜慮,不疾不徐。善射者盤馬變弓,引而不發。善書者筆欲向右,勢先逆左。筆欲向左,勢必逆右。算術中之積點成線,即書法如屋漏痕也。用筆側鋒,成鋸齒形。用筆中鋒,成劍脊形。李後主作金錯刀書,善用顫筆。顏魯公書透紙背,停筆遲滯,是其留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太流則便成浮滑,筆貴遒勁,書畫皆然。
四曰重。
重者重濁,亦非重滯。米虎兒筆力能找鼎,王麓台筆下金剛杵。點必如高山墜石,努必如弩發萬鈞。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鐵至重也,而取其秀。要必舉重若輕,雖細亦重。而後能天馬行空,神龍變化,不至有笨伯凝肥之肖。善脫渾者,含剛勁於婀娜,化板滯為輕靈。倪雲林、惲南田畫筆如不著紙,成水上飄,其實粗而不惡,肥而能潤,元氣淋漓,大力包舉,斯之謂也。
五曰變。
李陽冰論篆書雲,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氵點為水,灬點為火,必有左右回顧、上下呼應之勢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環抱,樹石之交互,人物之傾向,形狀萬變,互相回顧,莫不有情。於融洽求分明,有繁簡無淆雜。知白守黑,推陳出新,如歲序之有四時。泉流之出眾壑,運行無已,而不易其常。道形而上,藝成而下,藝雖萬變而道不變,其以此也。
以上略舉古人練慣用筆之法。筆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畫有大家,有名家。大家落筆,寥寥無幾。名家數十百筆,不能得其一筆。名家數十百筆,庸史不能得其一筆,而大名家絕無庸史之筆亂雜其中。有斷然者,所謂大家無一筆弱筆是也。練習諸法,成一筆畫,一筆如此,千萬筆無不如此。一筆之中,起用盤旋之勢。落下筆鋒,鋒有八面方向。書家謂為起乾終巽,以八卦方位代之。落紙之後,雖一小點,運以全身之力,絕不放鬆。譬如獅子搏免。亦用全力,筆在紙上,常視為昆吾刀切玉,鋒芒銛利,非良工辛苦,不能淺雕深刻。縱筆所成,圓轉如意。筆中有一波三折,成為飛白,飛白之處,細或如沙,粗或如石。黃山谷論宋畫皴法,如蟲嚙木,自然成文。趙子昂題畫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六法全於八法通。飛白自然,純在筆力,力有不足,間若飛白,成敗絮形,即是弱筆,切不可取。收筆提起,向上迴轉,書法謂之蠶尾,又稱硬斷。筆有順逆,法用循環,起承轉合,始成一筆。由一筆起,積千萬筆,仍是一筆。古有一筆書,晉宋之時,宗炳作一筆畫。古詩浩浩汗汗一筆耕,畫千萬筆,一氣而成,雖極變化,筆法如一,謂之一筆畫。法備氣至,乃合成家。古雲宋人千筆萬筆,無筆不簡。元人三筆兩筆,無筆不繁與簡,在筆法尤在筆力。離於法,無以盡用筆之妙;拘於法,亦不能全用筆之神。得兔忘蹄,得魚忘筌。深明乎法之中,超軼乎法之外。是必多讀古人論畫之書,多見名人真跡,朝夕熟習,寒暑無間,學之有成;而後遍游名山大川,以極其變,發古人所未發,為庸史不能為,筆法既嫻,可言墨法。
墨法七種,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光彩。古先畫用五彩,號為丹青,虞廷作繪,以五彩章施於五色,是為丹青之始。周官畫繢之事雜五色後素功;漢魯靈光殿畫,托之丹青,隨色象類;魏則丹青炳煥,特有溫室;晉則彩漆畫輪,油畫紫絳;梁元帝山水松石格,始稱破墨,異于丹青。水墨之始,興於六朝。藝事進步,妙逾丹青,有可知已。又曰高墨猶綠,下墨猶。
山水之畫,有設色者,峰巒多綠,水石皆赭,,此言用墨之法。當如丹青,分其高下,以明坳突。唐王維《山水訣》言,畫道之中,水墨為上。手親筆硯之餘,有時遊戲三昧。歲月遙永,頗探幽微。由是李成、郭熙、蘇軾、米芾,畫論墨法,漸臻賅備。迄元季四家,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師法董源、巨然,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畫學正傳,各極其妙,有古以來,蔑以加矣。綜觀古今名畫,恆多墨戲,煙雲變幻,氣韻天成,人工精到,不畫思議,約略舉之,有足觀焉。
用墨之法有七
一、 濃墨法。
宋晁說之《墨經》言古人用墨,多自製造,故匠氏不顯。自唐五季易水實氏,歙州李氏,至宋元明,墨工益盛。何蘧《墨記》言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煙,名桐花煙。每磨硯間,其光可鑒,畫工寶之。以點目瞳子如點漆雲。明萬年少言古人用墨,必擇精品,蓋不特藉美於今,更藉傳美於後。晉唐之書,宋元之畫,皆傳數百年,墨色如漆,神氣賴此以全。若墨之下者,用濃見水則沁散湮污,唐宋畫多用濃墨,神氣尤足。
二、 淡墨法。
墨沈滃淡,淺深得宜。雨夜昏蒙,煙晨隱約,畫無筆跡,是謂墨妙。元王思善論用墨,言淡墨六七加而成深,雖在生紙,墨色亦滋潤,可知淡墨重疊,渲染干皴,墨法之妙,仍歸用筆。先從淡起,可改可救。後人誤會,筆法浸衰,良可勝嘆。
三、 破墨法。
宋韓純全論畫石,貴要雄奇磊落,落墨堅實,凹深凸淺,乃破墨之功。元代商?喜車山水,得破墨法。畫用破墨,始自六朝,下逮宋元。詩詞歌詠,時有言及之者,近百年來,古法盡棄,學畫之子,知之尤眇。畫選淡墨,破以濃墨。亦有先用濃墨,以淡墨破之。如花卉勾筋,石坡加草,以濃破淡,今仍有之。濃以淡破,無取法者,失傳久矣。
四、 潑墨法。
唐之王洽,潑墨成畫,性尤嗜酒,多傲放於江湖間。每欲作圖必沉酣之後,解衣盤礴,先以墨潑幛上,因其形似,或為山石,或為林泉,自然天成,不見墨污之跡,蓋能脫出筆墨畦町,自成一種意度。南宋馬遠、夏圭,得其彷彿。然筆法有失,即成野狐禪一派,不入賞鑒。學董巨二米者,多於遠山淺嶼,用潑墨法,或加以膠,即無足觀。
五、 漬墨法。
山水樹石,有大渾點、圓筆點、側筆點、胡椒點。古人多用漬墨,精筆法者蒼潤可喜,否則侏儒臃腫,成為墨豬,惡俗可憎,識者不取。元四家中,惟梅道人得漬墨法,力追巨然,明文徵明、查士標晚年多師其意,余頗寥寥。
六、焦墨法。
於濃墨之間,運以渴筆,古人稱為乾裂秋風,潤含春雨。視若枯燥,意極華滋。明垢道人獨為擅長。後之學者,僵直枯槁,全無生趣,或用乾擦,尤為悖謬。畫家用焦墨。特取其界限,不足盡焦墨之長也。
七、 宿墨法。
近時學畫之士,務先洗滌筆硯,研取新墨,方得鮮明。古人作畫,往往於文詞書法之餘,漫興揮灑,殊非率爾。所謂惜墨如金,即不欲浪費筆墨也。畫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靜高潔之觀,而後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畫者,自覺躁釋矜平,墨質之粗礪,此境倪迂而後,惟漸江僧得茲神趣,未可語於修飾,為工者也。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中國古代的美女子,世界各地在收藏
※齊白石:原諒我這一生愛大白菜成痴,死磕到底……
※張大千 《致張群山水花卉冊》24開
※人淡如菊——李味青的超然與堅守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迷人書女香
TAG:月雅書畫 |
※黃賓虹:「筆墨」二字 縈繞一生
※黃賓虹:筆之法有五
※黃賓虹絕筆巨制《黃山湯口》,活該三個億!
※黃賓虹講用筆,看黃賓虹畫湖石百態
※黃賓虹 說金陵八家
※黃賓虹的積墨
※黃賓虹與宿墨的故事:一宿五十年
※黃賓虹《黃山松谷白龍潭》
※聽黃賓虹講用筆,看黃賓虹畫湖石百態
※山水大師黃賓虹筆下的花鳥
※黃賓虹畫梅:墨中有筆 渾厚華滋
※黃賓虹花鳥畫精賞
※一代宗師黃賓虹山水畫
※墨中有筆,渾厚華滋——黃賓虹畫梅
※「嗅一嗅」黃賓虹花卉的芬芳
※黃賓虹花鳥畫欣賞
※黃賓虹手卷欣賞
※黃賓虹花卉欣賞
※黃賓虹篆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