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又有人重提了這個觀點:國家的興衰在於海岸線和創新機遇

又有人重提了這個觀點:國家的興衰在於海岸線和創新機遇

又有人重提了這個觀點:國家的興衰在於海岸線和創新機遇



作者簡介:

拉斯?特維德(Lars Tvede):暢銷書《逃不開的經濟周期》作者。全美期貨協會(芝加哥)註冊金融衍生品交易師,國際商務學士,工程學碩士。拉斯在投資組合管理和投資銀行領域從業長達 11 年,隨後於 20 世紀 90 年代進入高科技與電信產業,在衛星通信和移動互聯領域創辦了數家知名高科技公司。此外,他作為創始人還成功創立了白鯨(Beluga)金融交易公司。


拉斯?特維德已出版多部著作,涉及營銷戰略、技術創新、金融市場、通用經濟學及期貨貿易等,他的作品經 50 多次再版,被翻譯成 11 種語言。拉斯?特維德經常出現在 TED 演講等國際媒體上,他還被《簡明行銷聖經》(The Guru Guide to Marketing)評為全球營銷戰略領域 62 位大師之一。


書籍摘錄:


前言 從太空鳥瞰人類的創新力

「哇!那個孤零零的小行星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這是宇航員在地球外層空間首次回望地球時發出的感嘆。我們不妨先聽聽曾乘坐阿波羅 14 號宇宙飛船登月的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是怎麼說的:


如果有人在飛行前問我:「你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時會忘乎所以,失去控制嗎?」我肯定會說:「不會,怎麼可能。」但當我真正地站在月球上,第一次回頭看到地球時,不禁痛哭失聲。


月球距離地球 384000 公里,因此從月球上看,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但如果宇航員在距離地面 200 ~ 300 公里的高空繞地飛行,他們就能分辨出山巒、冰川、沙漠、主要湖泊等不同地貌。

又有人重提了這個觀點:國家的興衰在於海岸線和創新機遇


但即使在這個高度,依然很難發現人類文明的任何跡象。「看地球的景色非常美麗,但是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長城。」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在 2003 年曾這樣說過。的確,他若不是深知地球的情況,可能還會認為這個美麗的行星上無人居住。


不過,這只是從陽光照射的光亮一側觀察地球時看到的景象。從沒有光照的黑暗一側,就能明顯地觀察到人類文明的跡象,黑暗當中閃爍著的人造光芒好似滿天繁星,照亮了這個星球。他知道,這些都是電力網路、玻璃、 照明燈光等人類文明發出的光亮。換句話說,也是人類創新力的有力展現。


如果一艘來自外星的宇宙飛船從此經過,飛船上的乘客看到這樣的夜景,會做何感想?他們可能首先也會「哇」地叫出聲來,然後可能其中有人判斷:「這裡一定生活著某種智能生物!」有人可能回應:「他們和我們一樣發現了通向文明的鑰匙!」飛船上的乘客可能也會造訪月球,發現人類在上面留下的腳印和小國旗,可能還會吃驚地發現一個高爾夫球杆和兩個高爾夫球(我們後面會提到),他們的結論是智能生物肯定到過月球。


得出初步結論之後,他們可能會將注意力轉回夜晚的地球,發現地球上的光亮大都集中在河流和海岸附近,而其他大部分區域還是漆黑一片。「是因為這些漆黑一片的地方不宜居住嗎? 」他們也許會產生疑問,「還是因為文明尚未傳播到這些地方?」


地球人對此自然心知肚明。漆黑一片的地區有些確實無法居住,但另外一些其實早已人滿為患。比如在非洲的很多地方,晚上幾乎沒有任何光亮,從太空基本無所察覺,但在這裡居住的人口已超過 10 億。

非洲國家波札那共和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數十年來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如果白天從人造衛星上看,這個國家並不顯得特別富庶,但 1980 ~ 2010 年的 30 年間,該國的人均購買力增長了 8 倍,現在該國的富庶程度已是中國的兩倍。到了夜晚,從衛星圖像上可以看到,該國首都哈博羅內閃耀的光芒在整個非洲大陸獨領風騷:它已經超越了中國!


這樣的成就令人欽佩,同時也有些讓人不解:作為其鄰國,辛巴威 2010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 400 美元——還不到波札那的 1/30 。更為奇怪的是,辛巴威在 1980 年時與波札那的平均收入差距還並不大。但在 1980 年以後,辛巴威人的生活水平幾乎下降了一半,而波札那的經濟卻取得了成功。到了 2009 年,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高達 489 000 000 000 %,迫使其不得不放棄使用本國貨幣,改用美元。隨著經濟的惡化,該國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從 1980 年的 65 歲降至 2010 年 34 歲,該國政府在 2013 年 1 月排除萬難發放工資之後宣布,政府僅剩 217 美元。


不是 217 億美元,而是 217 美元。


波札那和辛巴威這兩個鄰國截然相反的發展經歷,可謂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種情況並不罕見。例如,以色列 2010 年的人均收入比敘利亞高 6 倍(當然,這是在後者陷入內戰以前的數據),比約旦或埃及高出大約 5 倍。美國人的收入要比他們的近鄰墨西哥高 3 倍,而中國香港人的平均收入要比中國內地同胞高出大約 6 倍。

的確如此,許多國家雖為鄰國,但經濟發展形勢迥然不同,這裡還有一個頗為奇怪的故事:在 1900 年,阿根廷超過瑞典成為全球排名第 12 的富裕國家,在隨後的 50 多年裡,阿根廷的經濟也一直與德國不分伯仲。


事實就是這樣。


但是到了 2013 年,阿根廷的排名直線下滑,其購買力已降至全球第 73 位,最終竟被波札那超越!


感覺奇怪嗎?更有甚者: 1922 年,英國統治著全球超過 1/5 的土地,其統治的人口和經濟更是遠遠超過本土的規模,英國本土面積僅占其統治土地面積的 0.2%,而英國的人口僅占其統治人口數量的 1%。但是 50 年後,大英帝國已經蕩然無存,英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 20%以上,其最高稅率和資本利得稅率也分別高達 83%和 98%,該國不得不依靠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緊急貸款以避免破產。為什麼會這樣?


國際上介紹窮國如何取得成功、走向富裕的著作可謂浩如煙海,比如美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經闡述國家如何才能複製「丹麥模式」,他認為丹麥是成功構建國家機構的典範。


毫無疑問,如何成功是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但是如果仔細想想歷史上曾出現連續破產和混亂的「阿根廷之路」,應該也會非常有趣。西方科學家對於窮國如何發展經濟,走向繁榮已做過無數研究,但他們對於富國如何衰敗沒落很少關注。或許他們也應該對此加以重視,因為正如我們即將在下文中看到的,不少國家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沒落之路。此類研究相對缺乏的現象說明,很多西方人並不相信經濟衰退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這種可能是絕對存在的。試想: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大約 200 個龐大的帝國,現在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都已煙消雲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諸如印加、阿茲特克、巴比倫、莫卧兒、奧斯曼等帝國的滅亡?古埃及文明曾一度是世界最發達的文明,但隨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認為,埃及在後來的 1000 多年裡都處於停滯不前,甚至下滑倒退的狀態。伊拉克的巴格達市曾經是知識的殿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便坐落在此,與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和西班牙南部科爾多瓦的圖書館並稱世界三大圖書館,但這三家圖書館後來均被人為燒毀殆盡。古代雅典文明的光輝曾經閃耀全世界,但無論是當今的希臘還是其首都雅典均已無法同日而語。


除此以外,還有更多實例值得思考: 1000 年前的中國,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遠超北歐。當中國人在詩社和畫坊里享受藝術時,丹麥人還在刀耕火種。然而,中國經濟隨後開始衰落,到了 1980 年,其生活水平已下降到與索馬利亞不相上下,而丹麥已經成為弗朗西斯·福山眼中先進國家的典範。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本書的主要觀點:古往今來,眾多帝國和文明的興衰起伏,都與創新力息息相關,能夠充分激發創新力,國家就會繁榮強大,如果阻礙創新力的產生(很多都有此傾向),國家就會腐化滅亡。與諸多學者意見相左的是,國家興衰成敗的原因很難通過比較土地是否肥沃、動植物是否多樣、礦物質是否豐富等資源狀況來解釋清楚,一些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和瑞士)反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氣候差異無法成為國家在財富狀況和人力發展水平上產生不同的原因。雖然氣候炎熱的非洲中部總體發展水平與北部和南非相比有些落後,但仍有許多與之相反的例子。此外,馬來西亞、中國台灣地區、哥斯大黎加和夏威夷等氣候炎熱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也相當可觀,氣候炎熱潮濕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在經濟上也都取得了爆炸性增長。在古代,世界上最繁榮的文明大多誕生於溫帶或熱帶地區,當時中東地區的生活水平要遠高於北歐——這都是在發現石油之前。


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於潮濕多風的蘇格蘭,而不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法國呢?如果氣候是決定因素,那怎麼解釋澳大利亞在原住民統治時期和英國統治下的巨大差異呢?此外, 15 世紀的阿茲特克人曾比北美印第安人更富有。 1000 年前非洲的生活水平要高於歐洲,或者至少也在同一水平。


今天,很多生活在較冷地區的人民依然一貧如洗。比如在阿爾巴尼亞、土庫曼、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很多人貧困潦倒,生活艱難。


當然,可能還有第三種解釋:人的因素。這個話題在學術界一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不少業餘學者提出經濟狀況不同是由智力差異造成的,他們認為一些種族在智力上超過了其他種族——其實就是種族主義理論。然而,我們在本書第11章將會看到,事實的「因果」關係和上述理論正好相反:社會文明促進人類智力發展的程度遠高於人類智力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


綜上所述,問題的答案既不是氣候狀況,也不是礦產資源、土壤質量、有益動植物數量,更不是種族優劣。諸如中國、英國等國的經濟為何能一度領先世界,後來由盛轉衰,而後又絕地反彈?資源和環境因素對此無法做出解釋。自然環境決定論同樣無法解釋為何一些資源豐富、位置優越的國家卻一貧如洗。此外也無法解釋阿根廷的興衰。


科學家賈里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給出的解釋存在缺陷,後來他又提出了更有趣的補充:歐亞大陸(歐洲和亞洲的陸地合在一起)是一塊東西走向的超大陸地,人們在被稱為「新月沃土」的廣袤土地上繁衍生息,橫貫東西的氣候條件也大致相同。而在美洲的情況就大不一樣,由於美洲大陸是南北走向,不但由南到北氣候多樣,而且在美洲中部還隔著狹窄的海峽。毫無疑問,這些因素在 4000 年前肯定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但是該理論還是無法解釋為何在今天的「新月沃土」里,如阿爾巴尼亞、阿富汗和德國等不同國家在經濟發展上依舊天差地別,而在美洲,也有如玻利維亞和加拿大這樣發展狀況截然不同的國家。


本書中,我們會看到只有一個地理因素與國家的長期發展有關:具備航行條件的海岸線和河流水道。本書會對此做仔細研究,但請注意,這個因素之所以重要並不在於其蘊含漁業資源,或能夠提供飲用水源和灌溉用水。水上通道的重要作用在於其促進了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換句話說,由於水上通道的存在,競爭環境下自願雙贏的交易活動成為可能。新加坡雖然三面環海,卻並未依靠漁業養殖或捕撈發展本國經濟,時至今日,該國的魚肉和飲用水均依靠進口。新加坡經濟騰飛的原因是依靠貿易和思想的對外交流,而該國擁有的水上通道在這方面提供了便利。因此,它的成功依靠的是相互交流,而不是自然資源:這就是創新力。


創新力是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是如何才能獲得創新力呢?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里談到,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系統當中,具備幾個關鍵因素之後,創新力就會自發產生——只要充滿活力,這個系統可以是某種自然生態、某個商業領域,也可以是整個人類文明,或其他任何東西。一旦擁有,系統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取得自然而然且富有創造的發展,無須制定其他發展規劃。我們能親眼見到這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逐漸改變自然生態、商業領域,甚至人類文明,長此以往,結果必會令人驚艷。


本書第一部分將講述創新力自發產生的一些基本原則。第 1 章初步介紹,第 2 章詳細闡述,到第 3 章結尾就會清晰明確。我們會用這些原則作為參照系介紹後面的內容。


在本書當中,我們會看到幾百年前西方國家如何開啟了一趟轟轟烈烈的創新之旅,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極具創造性的連鎖反應,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整個過程並沒有人為制定的詳細規劃,相反,曾出現不少領導人試圖扼殺社會正在孕育的創新力,但這些企圖都以失敗告終,個中緣由,本書也會介紹。


本書的論據之一是,創新力(以及它所帶來的變化)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並非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停滯不前的社會終將走向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社會文化在蕭條停滯中逐漸衰落。


創新力是孕育燦爛文明的關鍵所在,本書第二部分將對此做出詳細研究,分析西方文明為何能在創新力上超越其他文明。


本書第三部分關於人類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帶來的深遠影響之一:所謂文明的進程。之後,我們會談到目前頗受關注的另一個話題,靜態社會產生的原因:缺乏創新機遇、資金過度集中,資源面臨枯竭以及環境問題等。


隨後的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研究西方社會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債務危機、結構性失業、非理性主義、反技術偏見等。簡而言之,我們會發現不少西方國家已經走上了危機四伏的「阿根廷之路」。


本書在最後一部分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夠幫助西方社會——乃至所有社會脫胎換骨,重新充滿活力和創新力。我當然也希望讀者能夠各抒己見,以此為契機,提出更好的想法。


這是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我們自然要從頭講起:從類人猿和史前人類用異乎尋常的進化方式獲得創新力開始。在此過程中,我們會找到人類文明的起源,為何夜晚的地球只有部分地區閃爍著光亮(月球上的高爾夫球具是怎麼回事)。正如乘坐宇宙飛船經過地球的外星人所見,我們人類的確找到了通向文明的鑰匙,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此乃何物。


題圖來自:pixabay

又有人重提了這個觀點:國家的興衰在於海岸線和創新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阿根廷發現了兩塊燈籠西紅柿化石,它們有 5200 萬歲了
我是個會化妝的男人,怎麼就不 man 了呢?
Tiffany換藝術總監,以及,All Star的百年紀念款像個
這本成長小說關於義大利南部的兩個女孩,有點兒像《流金歲月》
80 多年裡,平權運動為何沒有越辯越明,反而引起了混亂?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外最有「觀點」的建築,最後兩個在中國
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
俄羅斯也有「磚家」,對中國航母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已婚女人有什麼特別之處,看看大家的觀點
中國火炮力壓美國有一套 美專家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梁山攻打祝家莊,有三個原因,其中一個讓宋江成最大贏家|淘觀點
觀點:美國大選是全世界的事情
寫給日本人的一封信,說出了多少中國人的心聲,這些觀點你同意么
減脂的過程中,有兩個觀念有兩個觀點要釐清
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個時代,精英階層都忙著空談誤國|淘觀點
很多人說韓國新世界超越無間道,但韓國人的觀點卻恰好相反
觀點:興趣僅只是科研的引路人
劍橋三國史之第二漢王朝的衰敗,外國人的觀點真是耳目一新
成為中國人,不該這麼難|觀點
很多人說韓國電影新世界超越無間道,但韓國人的觀點卻恰好相反
霍金就AI提出了三個引起反響的重要觀點
關於宇宙開端的普遍觀點認為,大爆炸是一個爆發的球體
全球變暖是個彌天大謊,世界冰期才是事實?專家提出驚人新觀點
愛情中這三種觀點最幼稚,每個人都有,看完請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