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賢親王允祥為何葬於淶水縣
由於常年操勞,雍正八年起,允祥卧病不起。生病期間,允祥聽說雍正幾次想要來探望自己,就強撐著進宮去見雍正,以致每次都筋疲力盡。
允祥得病之後,雍正焦慮異常,「商榷醫藥,默禱神祇」但人間帝王終究不能號令陰間神鬼。
在生命最後關頭,允祥有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墓地。
出於對允祥的厚愛,雍正決定將自己的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允祥作為墓地。允祥得到消息後,「驚悸變色」,堅持不受,認為「此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當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蒙福子孫,必罹渦殃。」
忠誠謙卑的允祥,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仍然如此。他為自己在河北淶水縣境內選擇了一塊墓地,再三懇求雍正,讓自己葬在淶水。雍正無法揣測允祥的心思,對他最後的請求,只能答應。
得知雍正不再堅持後,病榻上的允祥竟「喜極至於踴躍」。為了防止雍正變卦,當天允祥 命令家人立刻前往淶水取土。取到土後,允祥急「取一塊捧而吞之」。
早年大起大落的人生,使允祥知道了皇家的險惡。親情友情人情,在權力的漩渦中,都是浮雲。相貌英俊的允祥,眼角中流淌的卻是無限憂傷,他所能做的,只是謙恭溫馴謹慎的活著。
雖然雍正是親密無間的兄長,可他當了皇上,二人之間就有了一道難越的鴻溝。直到死,允祥都時刻牢記自己臣子的身份,不敢有絲毫逾越。他清楚地知道,唯有如此子孫後世才能永保安寧。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四十五歲的允祥去世。得到允祥的死訊後,雍正極為悲傷。在允祥死後的第三天雍正發布上諭,稱要為允祥素服一個月,「以稍展私募不釋之情」。
在允祥的謚號上,雍正費盡心思,最終親自圈定「賢」作為謚號,並特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加在允祥謚號「賢」字之前,也使得允祥成為清代謚號最長的親王。
允祥安心的去世了,停靈昌運宮兩年後,下葬於淶水縣水東村。允祥生前遺命,只戴巾帕吉所佩香囊下葬。對此,雍正也許可了。但對墓地的規格,雍正決定違背允祥的心意,超越親王的禮制,給他建了有清一代最大的親王陵寢。
允祥生前留下一個遺願,要將怡親王府改為寺,對此遺願,雍正自然要極力成全,於雍正十二年建成。寺名由雍正欽賜,依其允祥謚號取名為「賢良寺」。
※和珅被重用的秘訣,真的值得借鑒
※找出對手的軟肋:李鴻章從側面扳倒左宗棠
※孟子遊說齊宣王的成功案例
※張獻忠也有體民疾苦的一面
※朱元璋與徐達的苦肉計
TAG:問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