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林徽因侄女:21歲就讓喬布斯「害羞」,靠才華轟動整個美國

林徽因侄女:21歲就讓喬布斯「害羞」,靠才華轟動整個美國

穿衣打扮

此生能遇見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塗

Jimmy s Note

MM前言:建築是小說,雕塑如詩歌。

林下有女

廣州市海學科技

華盛頓憲法公園的盡頭,

大地開裂。

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

在陽光與黑暗的交匯處,

講述著無法被忘卻的哀傷。

這就是美國越戰老兵紀念碑。

每天數以萬計的人,

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

悼念故人,反思戰爭。

紀念碑最高處,

戰爭的起點與終點匯合,

陣亡將士的名字層層堆疊,

壓得人無法喘息,

甚至沒有了悲傷的力氣,

只剩無言的沉思。

這座撼動人心的紀念碑上,

共刻有58245名陣亡將士的名字。

但在1982年的落成典禮上,

卻對設計者林瓔的名字隻字未提。

如今林瓔這個名字早已被各種的榮譽環抱。她是耶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也是耶魯大學的新任校董。

美國《生活》雜誌將其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

2005年林瓔入選美國婦女名人堂,6名在世者包括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2009年奧巴馬親自為她頒發美國國家藝術勳章。

然而對於國人來說,

林瓔還有一個更為引人注目的身份,

她是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親侄女。

但林瓔卻從未見過大名鼎鼎的姑姑,

1959年林瓔出生時,

林徽因早已離世4年有餘。

血脈親緣,

總是不經意間導演輪迴。

林瓔(中)被冠以建築大師的頭銜,

她的哥哥(右一)則成為了一名詩人。

林徽因(左)與林瓔(右)年輕時照片。

因為特殊的身世背景,

人們總是喜歡從林瓔的身上,

捕捉些許林徽因的影子,

比如年少成名,

比如果敢堅毅。

1982年,

年僅21歲的林瓔,

憑藉越戰老兵紀念碑一戰成名時,

她還是一位大三的學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儘管Bob Dylan、Patti Smith、Michael Cimino等的藝術家不斷發出震耳欲聾的反戰聲音,但是美國政治輿論仍無法正視越戰的傷痛。因此林瓔的設計方案一經提出,各種反對聲便不絕於耳。

林瓔的設計沒有高聳入雲的宏偉,

令許多政客一時不能接受,

加之華裔的特殊身份,

這個紀念碑曾被稱為「丟臉的破牆」。

面對各界批評,

尚在象牙塔的林瓔卻毫不妥協。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的氣節,

像極了姑姑林徽因當年的樣子

林瓔的父親,

林徽因的弟弟林桓曾說過:

「林家的女人,

每一位都個性倔犟,果敢獨斷,

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

正是林瓔的堅持,

才有了這座震懾靈魂的傑作。

沒有為戰爭歌功頌德,

也沒有對輿論卑躬屈膝,

越戰老兵紀念碑,

是對逝去生命的紀念,

也是用生命紀念著那永久的悲痛。

在林瓔的設計詞典中,

「生命」永遠被放在最醒目的一頁。

設計不應是政治的玩偶,

設計的藝術是必須逃離政治,

宇宙間生生不息的生命才是藝術的本源。

瓔憑藉越戰紀念碑

獲得了「美國建築學院設計獎」,「總統設計獎」。

你知道嗎,林瓔的設計才華,

就連蘋果之父喬布斯也欽佩不已。

林瓔和喬布斯兩人在一次國際設計大會上相識,兩人因為設計理念中的「崇尚簡潔」這一點不謀而合,而成為摯友。據說,聊天的時候,喬幫主居然會害羞......

或許,

我們現在看到的ipad,

也有林瓔的功勞。

因為當年......

林瓔:「為啥電腦看上去就像笨重的電視機?幹嘛不把它做得薄一點兒,比如平板的攜帶型電腦......」

喬幫主:「嗯,你為我找到了一個新目標」。

喬幫主:更輕薄的平板電腦,我做到了~

有人評價,

林瓔的作品有著,

現代主義的生命平等精神:

各個種族間的平等,

藝術與政治的平等,

甚至生與死的平等。

或許真正的平等不曾存在,

那就去矢志不渝地追求平等。

因此她所設計的紀念建築,

脫離了高大上的庸俗,

沒有了偉光正的虛偽。

生者與亡者在紀念碑前平等交流,

這是真正的人文精神,

既是對生者的關懷,

也是對亡者的安慰。

與此同時,

她的作品也充斥著,

後現代主義的開放包容:

東方與西方的相互包容,

技術與美學的相互包容,

自然與人性的相互包容。

或許姑姑林徽因的一句話,

最適合用來形容她的作品:

「寬大能優容能了解,

能同情種種『人性』」。

在越戰老兵紀念碑之後,

林瓔還為美國種族平等運動,

創造了「民權運動紀念碑」,

為紀念耶魯大學,

開女權運動之先河,

設計了「婦女之桌」。

越戰、種族、女權···

林瓔的紀念建築設計,

見證了20世紀末美國社會的滄桑巨變。

可是已過不惑之年的林瓔,

仍留著學生時期的髮型,

在鏡頭前時常露出幾分羞怯,

純凈淡然,一身書卷氣。

梁啟超曾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與林徽因,如今看來,這句話用來形容林瓔,也恰如其分。

雖然全美各地許多地標建築,

都出自林瓔之手,

但她卻更願意以藝術家自稱。

最初在學校里讀的是建築系,

她卻常常跑到藝術學院蹭課。

林瓔的藝術作品,

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為主。

對於自然的熱愛和環保的責任感,

是林瓔的靈感源泉。

她的藝術作品,

樸實無華卻優雅動人,

靜默無言而擲地有聲。

作品中流露出的,

是對自然的溫情,

和對環保的熱情。

「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看待這個自然世界的方式。」因此她用建築探討生命與歷史的命題;而用藝術探究生命與自然的關係。

近15年的時間,

林瓔一直在為自然建造著一座紀念碑,

這個名為「什麼在消失 空屋」的裝置藝術,

也是她「最後的紀念碑」。

在一片黑暗之中,參觀者將一塊有機玻璃對向投影設備,即可看到那些正在消失和已經消失的物種。林瓔以此來提醒世人正視與我們漸行漸遠的自然。

「過去會告訴我們,

將來應該怎樣生活。

我覺得這些是我和林徽因、

梁思成共同相信的。」

或許這就林家人與生俱來的信仰,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讓她們以歷史之珍貴呼喚明天;以生命之真誠尋找自由,以卓然自若之姿態,面對功成名就。

「我沒有撲向成功,

而是繼續做自己,

一直想做的事情。

吉米老師送你365免費英語口語學習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衣打扮 的精彩文章:

保暖的羽絨服隨處可見,這麼漂亮的羽絨服沒幾件
生活不能將就!即使是打底衫,也有許多講究
經濟實用又耐穿,為棉馬甲瘋狂打call
種草!一不小心愛上焦糖色
什麼樣的包包值得入手?

TAG:穿衣打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