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敏唯一的電視動畫,剖析通往鬼才大師之路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動畫學術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大場鶇和小畑健的漫畫《食夢者》里,把漫畫歸為兩種類型:王道和邪道。如果把這個分類標準放在日本動畫電影里,那麼王道的代表毫無疑問是宮崎駿,而邪道的代表,大多數人應該會投今敏一票。
這個英年早逝的鬼才導演,一生中僅僅創作了四部動畫長篇,其中尤其以《未麻的部屋》和《紅辣椒》最為「邪道」,雖然已經有為數眾多的解讀和分析文章,但這兩部動畫對觀眾們來說仍然像隔著一層薄紙,隱約能夠看到輪廓,卻總也讀不清今敏想要傳達的內核。
好在,我們還有一個坐標,一本「指導手冊」,那就是今敏唯一的TV劇集作品——
《妄想代理人》
雖然是唯一一部TV劇集,但《妄想代理人》卻有著最正統的「今敏血脈」,今敏親自擔任原作和導演,老搭檔丸山正雄擔任企劃,腳本和角色設計交給了水上清資和安藤雅司,而最能表現整體氛圍的配樂,則毫無疑問地由平沢進負責。
這樣的製作陣容給了今敏非常充分的發揮空間,從開場OP開始,整部動畫便充滿了荒誕驚悚又不無黑色幽默的味道。所有出場人物都帶著詭異的大笑一閃而過,背景則是似乎毫不相干的行人,車流,雪山甚至核爆。這樣使人毫無頭緒卻不由得背後發涼的開場,大概只有今敏做的出來了。
《妄想代理人》OP
如果僅僅在OP上發揮才能,那就太小看今敏了,《妄想代理人》每一話的標題,都以非常應景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來,有的是旅店招牌,有的是施工警告牌,有的出現在片頭,也有的在片尾。
尋找每一話的標題彩蛋,算得上是這部稍顯驚悚的動畫中,為數不多的好玩之處了。
第八話標題:開朗的家族計畫
由標語碎片組成的最終回標題
妄想代理人的主線劇情開始時似乎十分簡單,玩偶設計師鷺月子因新的玩偶遲遲無法設計出來而一籌莫展之時,不知從哪裡突然出現的少年,穿著金色的輪滑鞋,手持變了形的金色球棒,一棒打昏了她。從此開始,道路魔「球棒少年」便接二連三地造成襲擊事件,使得人人談之色變。
最初的受害者,鷺月子
兩名警察奉命調查,卻對受害人的關係線索毫無頭緒。第二位受害者是暗中調查鷺月子的專欄作家,本以為是圍繞著鷺月子的襲擊事件,第三位受害者卻又成了和之前人物毫不相干的小學生,緊接著第四位和第五位受害人又沿著第三位受害人展開。受害人的身份似乎都有所相關,但又過於牽強而無法使調查更進一步。
就在兩名警察漸漸摸索到事件的真面目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正面對著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的陰影。而當他們繼續在陰影中拚命挖掘之時,劇情發展又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受害者與加害人的身份不斷變化。到了最後,就連警察自己都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荒誕的情節層出不窮,觀眾們根本無法預料到最終的結果。
調查襲擊事件的兩名刑警:豬狩慶一和馬庭光弘
畫面風格自不必說,《妄想代理人》的敘事風格也與它之前的《未麻的部屋》和之後的《紅辣椒》十分類似。
這種驚悚的敘事中突然夾雜著跳脫細節的風格似乎早已成了今敏的特色,而其長達13集的篇幅,也使得《妄想代理人》這部動畫,有了遠比《紅辣椒》更富裕的敘事容量。
從這更加富裕的容量中,我們或許能找到今敏作品的幾個核心概念,進而掀開今敏作品裡所包含的豐富的心理學,社會學,乃至精神分析學因素,或許看完了這部動畫,今敏作品在我們心裡的標籤就不再僅僅是「燒腦」了,更多了些對人的心理乃至現實社會的深刻指涉。
心理指涉的開端,當屬第五位受害者蝶野晴美。除了擔任大學研究室助手以外,她還是第四位受害者鯛良優一的家庭教師。表面上普普通通中規中矩的她,其實患有嚴重的多重人格障礙。
第五位受害者蝶野晴美
很多人會將多重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混為一談,與精神分裂症不同的是,多重人格障礙患者的每個人格都是獨立且完整的,就像是多人共同分享同一個身體一樣。與蝶野晴美共同分享同一身體的,是被叫做「瑪利亞」的應召女郎。
應召女郎「瑪利亞」
白天做著平淡無奇的研究室助手工作的蝶野晴美,到了晚上則切換了人格,化了妝,戴上假髮,遊走於形形色色的男性顧客之間,滿足他們最原始的慾望。
作為「正常」身份的蝶野晴美,厭惡透了墮落的「瑪利亞」,她們通過電話留言展開了兩個人格之間的戰爭,試圖獨佔蝶野晴美的身體。最終,這場自我消耗的戰爭使她徹底崩潰。
就在崩潰之時,「球棒少年」像是約定好了一樣突然出現,一擊「解放了」她,或者說「她們」。
多重人格的設定是今敏動畫中最常見的敘事手法之一。從最早的《未麻的部屋》中,未麻的經紀人留美的「偶像妄想症」,到《紅辣椒》里通過潛意識和解剖手法表現的千葉敦子和「紅辣椒」的雙重身份,甚至在《千年女優》里也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表現著類似的設定。
《紅辣椒》中的多重人格表現方式
然而和其他作品藉助精神分析或者象徵手法戲劇性地表現多重人格不同,《妄想代理人》中的蝶野是實實在在精神病學意義上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甚至會定期去看心理醫生。
象徵性的「多重人格」與實際的多重人格障礙之間的最大不同,在於現實意義上的心理疾病跳出了純文學的敘事範疇,將含義擴展到了現實世界。
所以與《紅辣椒》炫技般地挑戰想像力界限不同的是,《妄想代理人》更側重現實社會,今敏在這部動畫中想要做的,是切實地反映他對於日本現實社會的理解。
蝶野晴美與瑪利亞
於是從蝶野晴美的心理疾病出發,《妄想代理人》引出了一個社會心理學名詞: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是說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在《妄想代理人》中,每位受害者都處在精神壓力極大臨近崩潰的狀態中,都在心裡默默期望著能有人幫他們徹底解脫,這成了「球棒少年」出現的直接誘因。
與其說是「球棒少年」接二連三地造成傷害事件,不如說是這些受害者求仁得仁,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解放自己。
情緒崩潰的蝶野晴美,有著類似「小丑」一樣的裝扮
社會學中也有類似又稍稍不同的概念:社會建構。這個概念出自我說了名字肯定有人知道的社會學家米歇爾·福柯。很多我們以為本就存在的概念和區分,實際上本身並不存在,是我們的社會所建構出來的。而社會建構出了一個概念後,即使它本身不存在,卻也和實際存在沒什麼兩樣了。
「球棒少年」便是這麼一個被社會建構出來的產物。
今敏花了整整一集去描寫這一建構的過程,在《妄想代理人》的第9集中,四個家庭主婦在閑聊中爭相說出了自己聽到的關於「球棒少年」的傳聞,結果為了表現自己知道的傳聞比別人更駭人聽聞,她們越說越玄,甚至揉捏了眾所周知的童話和虛構故事。
最終,一名主婦為了能說出比別人更真實又有戲劇性的傳聞,在主婦間獲得尊重,甚至發現自己的丈夫被「球棒少年」襲擊之後,仍不顧其安危,發瘋似的詢問丈夫:快說!球棒少年是怎樣用球棒打你的?
此時,「球棒少年」已經不再是襲擊路人的少年道路魔,甚至不再是坊間傳聞中不明真假的暴徒,而成為了根植於所有人心底的,實實在在的陰暗內核。成了榮格的精神分析學說中,最深刻與有力的「集體潛意識」。
今敏將這一潛意識具象化,之前還是小學生模樣的「球棒少年」,在劇集的後半部分發展成為碩大的怪物,甚至擁有了毀滅整個城市的力量。直到此時,調查事件的警察才逐漸發覺,這一切事件,似乎和最初的受害人鷺月子,以及她設計的人氣玩偶,瑪洛美有關。
藉由人類的集體潛意識成長起來的「球棒少年」
如果說《妄想代理人》的前半部分是保持了今敏一貫風格的優秀作品,那麼後半部分,尤其是最後的結局,則實實在在地是一部挑戰巔峰的神作。今敏在劇集後半部分所涉及的社會潛意識與消費主義的融合,直接拷問了現代社會的精神底層。
有些看似處在兩個極端的東西,只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而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動畫學術趴是國內動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媒體和愛好者社區。
※作為一名動畫導演應具備什麼素質?
※來自《姜子牙》團隊的另一部動畫新作《丹青先生》
※2017中傳畢設展上最驚艷的國風動畫,其實剛剛完成
※超好用的故事板軟體,重要的是還免費
※關注這三十一位GIF藝術家,拯救你的靈感
TAG:動畫學術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