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不消逝的電磁波:我們就是和平的守衛者

永不消逝的電磁波:我們就是和平的守衛者

原標題:永不消逝的電磁波:我們就是和平的守衛者


前幾天拜會了一位前輩,報告了當前軍品和民品共同研發的進展。前輩問,怎麼看待這個前景,有沒有什麼顧慮?


當時時間太緊,只是回答說可以用民品生產來提高工業化水平,降低成本;用軍品技術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競爭力。顧慮嘛,就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以民養軍更不能以軍養民。老先生點點頭,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是讓我回頭給他一份報告。


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就如同自己一直被問到的其它問題一樣。曾經有一位首長,就是去泰巴圖的那一位,也提到過類似問題:三代機和四代機上去了,但是什麼時候咱們能夠有足夠的飛行員?什麼時候能夠對第五代戰機的研發提供戰術要求?其實,這些都是跨越式發展的問題,也是咱們面臨的最現實的挑戰。咱們跟老美不一樣,不光軍事策略不一樣,外交策略也不一樣。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不會跑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扇陰風點陰火。實戰機會少,戰術要求的提出和檢驗,就只能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要麼是軍品外銷,要麼是借鑒外軍軍品的經驗。


說起來自動駕駛這個概念,曾經給一些兄弟科普過放衛星的事情。航天工業的發展帶動的不僅僅是通信、遙感啥的,也包括了自動駕駛行業,不僅僅是汽車,還有無人機和無人駕駛船舶。這些,都是航天工業開創了技術條件,然後應用到民品當中,再持續提高可靠性並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產物。當然,自動駕駛跟無人駕駛還不一樣,比如說月球車就是無人駕駛,跟國內比較熱門的自動駕駛還不一樣,自動駕駛包含了人工智慧方面的內容。

說回來雷達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深入研究,雷達的民用化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國內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到了世界領先。那麼,軍用飛機、車輛和船舶方面,自然也不會落下。包括了火箭軍、威懾力量到一線的戰役偵測技術等方面,凡此林林總總時不我待,等等等等。也正是有了民品打底,才能夠在爆炸式發展到來之前,提升供應能力,在質量和產量上面滿足要求。


想起來很多年以前,也是曾經一位見多識廣的參謀,從中東回來以後講述了一段故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和封鎖,與當年小日本在晉察冀根據地的所作所為相比,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聯合國要在加沙地區建立兩個難民營,一家中資企業中標。按照當時咱們的規範,甚至是國際規範,自來水的主給水管道應該至少是鍍鋅管的,或者是不鏽鋼的。所以從國內按照設計要求帶了物資過去,但是船一靠港,所有的金屬管道都被以色列給扣了,主要原因竟然是,以色列方面說這個金屬的管道可以用來製造火箭彈!那個時候國內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用PVC或者PP材質來生產大尺寸的耐壓管道,又要趕工期,於是就只能從以色列本地購買……。


參謀大哥聽到這個的時候也是懵住了,後來實地考察了解一下。當地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剝奪,生活困苦,家家都有親人被以軍殺害。國讎家恨不說,還要面對因為以色列封鎖而造成的食品和藥品短缺,就更不用說其它物資了。而當時某個派別的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各級領導人手一本《論持久戰》,他們把地道戰、地雷戰的戰術進一步發揮出來,人民戰爭的理念也被充分挖掘。於是當地的抵抗組織確實採用了很多這樣的方法,甚至採用水泥和塑料管道進行裝配,再塞上火藥,也能夠生產出來火箭彈。參謀大哥一聽,都驚呆了。其實我聽到的時候,也驚呆了。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所以後來在塔爾沙漠調戲阿三,走的也是民品軍用的路子。當然,巴鐵做事比較踏實,後來二徒弟喬杜里參與了一個項目,也是如何採用民品來快速補齊巴鐵軍品的消耗,來應對日益增強的阿三對巴鐵克什米爾的威脅。其實我們現在進行的很多原理研究和功能性試驗,也都是以此做為核心要求的。


現在,雷達和聲納的民品需求很旺盛,但是不能因此而荒廢了軍品的開發。老美在第一島鏈扎籬笆的動作從來沒有停歇過,它和它的小弟們嘗盡了各種辦法,糖衣和炮彈、胡蘿蔔加上大棒子,輪番上陣,意圖堵死咱們自主研發的路子。若是講到顧慮,這個算是一個。這方面,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拿出「核潛艇就是搞一百年也要搞出來」的勁頭,在關鍵領域必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這方面,政策方面的問題不是我一個搞技術的能夠左右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我能夠做的,就是播種機和宣傳隊。前面提到了雲科研,這個是顛覆性的創新,是現代版的草船借箭。以往搞研究,更重視科研人員個體的貢獻。但是如果個體發生了意外,可能就會造成斷代的影響。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接受過外事安全教育的可能聽過這個故事:咱們某個領域的專家,九十年代初去國外參會。在新加坡中轉的時候,差點兒發生與馬來亞三胖子的大哥類似的故事。最後雖然專家保住了,也還是有損失的。大家都希望手裡們有專門技術,但是如果這些專門技術集中在少數個體手裡,那其實也給了對方可乘之機,點對點屏蔽甚至清除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這個技術是通過設計系統來得到的,那麼首先它的來源就不再單一,而且局部開放,總體可控。這樣不僅解決了局部個體的局限性,放大了個體的作用,也強化了系統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另外一點,就是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位置和差距。五千年文明,除掉這最近的兩百年,絕大多數時間,在各個方面,咱們都是世界領先水平的。咱們,現在也要有這樣的決心和信念。不要以為現在就是世界第二了,就可以滿足了,大國情懷已經實現了如何如何的,咱們差的還很遠呢!搞科研,不追求冒進,追求的是不斷的前行。有信念,才能持之以恆。


另外,就是要講科學,不能拍腦袋,要把最先進的科研和生產技術引入進來。工業界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到了現在的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工業革命。從技術到管理,都有了相當程度的飛越,我們要放眼世界,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來提升工作效率和裝備水平。也是一個實際案例:咱們普通型號的三坐標對比MPQ-53,其實單單從採購成本來看,咱們要便宜一半,但是如果加上實用成本等等,那兩邊就打平了。現代工業,不止關心採購成本,也更關心可靠性和全壽命周期成本。這方面,我們確實要花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提高設計水平和生產能力。軍工企業,不光要科技創新,更要在管理方面更上一層樓。工業界經常提到的6-sigma和Lean,其實都是美國的軍工企業率先進行廣泛應用,並且取得良好效果的。這方面咱們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落伍。


對網路的充分理由降低了個體的風險,卻也提升了個體的作用。在科研項目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不再是單個個體,而是團隊。這樣,個體價值和團隊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何管理團隊,創造有利的團隊工作氛圍,成為了新的挑戰。咱們有集體主義和團隊協作的優良傳統,還是要更加充分的發揚光大。後面,我們還有更加充分的發揮團隊的作用,更加迅速的搶佔科研製高點。


有了信念、決心和恆心,有了科學的方法,充分尊重個體並發揮團隊的作用,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的跳躍式發展,一定是我們可以堅實實踐的「中國夢」!

南海危機的時候,老美自己搞不定,讓幾個小弟出來嗡嗡。其中以色列是最那個的,把當初給咱們做的費爾康賣給了阿三,還附帶了頻譜信息。上峰不爽,找了幾個人聊聊,其中就包括現在的副總,那個時候還是我們的頂頭首長。副總是在上過戰場流過血的,頭腦清醒思路敏捷。於是點名找姜處,要求馬上給主意。老領導就滿世界挖我,覺也不讓睡,非要兩張照片。那個時候我家寶貝剛剛上去,忙得很,計劃都排到了三年後。在它眼中,世界是光著的,幾乎所有的首長都盯著它,垂涎欲滴的。沒辦法,老領導發話,有大老闆的吩咐,於是調轉角度...


三天後,姜處上了德黑蘭的航班,不經意的秀了兩張照片,對方看了極為感興趣。姜處就說,SAR咱們不賣,對方依然死纏爛打。


兩個半月以後,以色列通過一些特殊途徑傳遞信息,給阿三的費爾康的細節可以透露。上峰聰明絕頂,沒放話說行也沒說不行。首長對姜處說,好東西,搞多點...


11月5日一發雙星,開始組網北斗三號。就聊一聊衛星吧。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對於在軌衛星的跟蹤和辨識,主要依靠光學,就是太空望遠鏡。但是隨著衛星數量的增加,對於衛星監控任務,無論對敵對友,還是太空垃圾辨識與監控,僅僅依賴光學來進行實時跟蹤與分析,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監控攝像頭的維保,如果攝像頭壞了,或者暫時不用了又沒有拆除,那通常在正常維保水平條件下,這個攝像頭會被調整成對天或者對地。咱們的技術跨越其實就得益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過去依賴光學進行衛星跟蹤檢測,主要還是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雷達沒有辦法滿足要求。一個是因為距離遠、目標小、數量多;再一個就是因為那個電離層。九十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全面部署大氣層攔截系統,並通過EKV進行太空反導試驗。這個時候,對於地基雷達的太空監控技術需求變得更加緊迫。由於技術儲備有限,任務下來的時候,大家都有些懵。幾個院所和工廠一起來搞,但是大半年也沒有進展。


發射衛星的時候,用雷達跟蹤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因為目標特質清晰,跟著就行。但是在軌衛星就不一樣了,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還容易,因為大部分都可以在國際衛星通信組織那邊查詢到公開資料,你發現了目標,一對照就知道是誰了。


可是衛星軌道有好多種,包括了同步軌道、靜止軌道、極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月球同步軌道等等。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衛星,根本就沒有特徵參數,也就是沒有再國際衛星通信組織進行登記,你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它是幹嘛的。不知道是在軌衛星,還是太空垃圾。另外,像太陽極軌衛星,跑到近地軌道點的時候,速度奇快,還來不及分析就消失了。如此多的困難,也確實讓人頭痛。


NASA是對在軌飛行器研究最早,數據最充分的機構。它的辦法,其實就是採用愚公移山的方法,通過遍布全球的NASA地面觀測站,以及位於休斯頓的控制與數據分析處理中心,對每一個NASA發現的太空物體進行編號登記,並對它認為有意義的目標進行跟蹤。NASA有公開的數據,可以進行部分比對,但是真正對咱們有意義的數據,恰恰是NASA不會公開的。當然,除了NASA,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國空軍的space track也發布了一些信息,記錄了大部分人造地球衛星的數據,也是隱藏了大部分美國軍方的衛星數據信息。

咱們在青海有一個站,當年為第一代兩彈結合的測試而建設的。馬蘭撤了以後,也荒了好久。90年代初又重新啟用,由於附近鐵路公路都比較方便,而且氣象條件優異,海拔又高,被做為空軍和二炮的測試基地。我們也利用這個場站,放了一些測試裝備。雖然對於雷達而言這個場站條件優異,但是畢竟地處高原,地廣人稀,空氣稀薄,所以駐守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


新世紀之初,我們又送了幾部測試產品上去。當中雖然不包括空間探測設備,但是幾部產品涵蓋面還是挺廣的。新裝備上去,舊裝備的測試任務也就完成了,場站的精力也都轉移到了新裝備上面,舊雷達一律仰頭向天,這樣也可以減少風阻,便於閑下來以後進行的拆除工作。


場站的領導每天忙著招呼隨行技術人員,完善測試計劃。一般而言,純粹的測試場站並不多,通常的測試都會根據實際需求的不同,選擇最接近目的地使用條件的場站。而普通的場站,工作和生活都相對比較枯燥。而這個場站一直執行測試任務,相對來說就比較有新鮮感,也顯得熱鬧一些。


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忙碌的時候,一位新兵因為一些瑣事跟駐地有些矛盾,部隊嘛,軍民一條心,你跟駐地有矛盾衝突,甭管對錯,先罰禁閉再說。干我們這一行的經常說,上了場站其實就等於被關了禁閉,所以聽到了禁閉兩個字感覺倒是無所謂的。但是恰好當時這個場站人員相對較多,也相對比較熱鬧,為了執行這個禁閉,場站領導就把他關去了舊雷達那邊,不準出來。


一排舊雷達,其中就包括米波雷達。這位當年的新兵被鎖在了操控室,閑著也是沒事,就擺弄起這箇舊雷達。雷達的角度需要動用液壓裝置,他調整不了,但是可以觀察顯示屏。更重要的是,測試雷達的功率都是可調的,這為他提供了便利。


第一天,還沒什麼事,新兵大概也還賭氣或者自省。第二天,晚上,終於熬不住了,他就把雷達打開了,可是雷達對著天上,什麼都看不到,捅咕捅咕沒意思,就關機休息了。第三天,更是沒事啊。而且據說,對於被關禁閉的人來說,第三天是最難熬的。於是,又開機,然後胡亂調整,還真的在顯示器上看到了幾個小點兒。


如果是老兵,可能覺得這個雜點就是干擾,也不會怎麼理會了。也許正因為他是新兵,也可能是閑著沒事好奇,反正雷達天線也沒有旋轉,就調整了頻譜範圍和發射功率,然後發現那幾個雜點好像在動。


反正關禁閉的時候閑著沒事,新兵就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操控室的記錄本上面。一開始,大概是出於閑著沒事或者好奇,所以開機大概一兩個小時就關機。後來有了發現,再進一步調整,進一步記錄和觀察,他就像突然找到了人生方向一樣,陷入一種痴迷狀態。


通常低軌道的人造衛星,大概兩三個小時繞一圈,而低軌道的衛星通常也都是試射衛星或者間諜衛星。新兵細緻的觀察、認真的記錄,並且不斷調整那一部雷達的頻譜範圍,使得他的記錄越來越完善,也逐漸找到了一些規律。


操控室還有一個天窗,平時用來觀察和確認室外雷達天線的狀態。以前夜間測試的空擋,戰士們也用望遠鏡,透過天窗來看月亮看星空。當地藏民有一句話,說是神湖上面的天空,是被神湖水洗過一樣的純潔。由此可知,當地的氣象條件有多好。

新兵觀察到的規律,可以預測一部分亮點的行蹤。也恰好那幾天是農曆月尾,到了晚上月亮不大,更有利於他的觀察。望遠鏡,即使是軍用望遠鏡,也看不了多遠,但是,按照新兵的預測規律,居然還真的捕捉到了亮點。亮點兒雖小,在他眼中卻是成了寶貝。


新兵是八零後,大專畢業的技術兵,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他猜測到可能觀察到的是衛星。於是又熬了幾個晚上確認,記錄了幾顆星的軌跡。其中就包括有風雲一號B星(不是C星)。


一周以後,本來都要放出來了,結果這小子光顧著觀測和記錄,忘記寫《檢討書》了。關禁閉,那份檢討書是最重要的,放出來以後還要在周會上面當著戰友的面痛哭流涕地宣讀,這也是對其它戰友的警醒和教育。好在這夥計還算聰明,沒把記錄交出去。但是沒有了《檢討書》,場站領導還是沒放過他,又關了他一個星期禁閉。


前面介紹過,場站附近地廣人稀,場站領導並不擔心新兵逃跑,加上那個時間場站的測試任務比較多,大家都忙得四腳朝天。於是場站領導只是在舊雷達的操控室外邊上了鎖,派人定期送飯,也就沒有派專人守著他。


新兵也不想跑,他正在鑽研那一部雷達,這東西上癮,甚至已經差不多到了痴迷的狀態。自己居然弄出來一個時間軸坐標,把觀察到的點,都標記在上面。有了事情做,時間就變得飛快。新兵腦筋靈活,白天寫《檢討書》睡大覺,晚上偵測、記錄、驗證。


等到放出來的時候,雖然頭髮散亂臉上多了馬克思一樣的鬍鬚,卻精神飽滿神采奕奕,讓場站領導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剛剛被關了禁閉放出來的。於是又罵了他幾句,新兵也咽不下這口氣,過了幾天,據說是偷偷地往領導的菜湯裡面放了幾粒羊糞蛋……


放出來的新兵,如同下山的猛虎,直撲我們的隨行工程師,拉著人家就非要給他講解那一部米波雷達的參數調節方法和偵測機理。隨行工程師中就有《美索不達米亞之眼》當中提到的大名鼎鼎的濤哥。濤哥性格好,沉穩,技術功底紮實。閑下來的時候,就耐心的一步一步的給新兵講解。


不過濤哥也有疑惑,你問那麼詳細幹嘛?新兵也沒保留,就把自己的發現跟濤哥講了。本來,濤哥的專業是三坐標相控陣,空間偵測並不是他的研究領域。這次新兵擺弄的米波雷達,其實也不是用來做空間偵測的,而且濤哥也沒有參與它的測試。


儘管如此,觸類旁通,濤哥對它也了解個七七八八。幫忙講解設備工作原理什麼的沒問題,但是具體到空間偵測那個領域,就不太感興趣了。濤哥告訴新兵,雷達有三個重點,如咱們前文所述:發射頻譜、接收、抗干擾。雷達這東西,用心研究,就算沒有基礎,一周也摸透了。更何況是新兵這樣本身就是在場站工作的專業人士。


入門簡單,但是研究通透確實不容易。甭說是新兵,就是像濤哥這樣玩兒雷達玩兒了大半輩子的技術蟲,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好在新兵肯鑽研,那個時候網路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新兵就只能參考場站的圖書館,找一些技術書籍;或者拉著經常往來場站的技術人員,探討一些學問。

半年左右的時間,他的時間軸坐標上面,已經記錄了差不多100個點。要知道,人類發射的當時仍然在軌的衛星,一共也就3600顆左右,他在地面只有一個點,只有一個仰角,就分辨出了接近100顆,已經很不簡單了!


大概兩年以後輪崗,新兵要下山了,下山之前,他把觀測記錄交給了場站領導。也是同一年,上級布置任務,我們要加快空間觀測雷達的研究工作。在動員大會上,濤哥突然想起了兩年多以前的往事,就講給大家聽。當時的技術處長聽到這個信息,如獲至寶,立即聯繫空軍,找那個場站的負責人。場站領導換了,但是新兵的記錄還在。於是又馬不停蹄的派人去到場站,同時要求部隊派出專人,立即找到那位」新兵「,最快速度把他護送回到那個場站。


話說「新兵「下山以後,仍然從事裝備保障工作,正常過日子。也許是性格問題,也許是機緣問題,也沒有晉陞的消息,就準備複員了。這一天下午正在憧憬未來的時候,突然外邊來了幾位外勤,讓他收拾行李馬上出發。雖然「新兵」已經變成老兵,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兒,傻傻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他駐地的領導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人家手裡有調函,手續齊備,也不能多問,只要眼睜睜的看著「新兵」被帶走。於是,「新兵」跟著幾個人搭專機去了青海的場站。到了場站上空,「新兵」以為是要追查幾年前羊糞蛋的事情,還在納悶,不就是羊糞蛋嘛,至於專門動用直升飛機把自己抓回去嘛。也做好了再蹲禁閉,甚至上軍事法庭的心裡準備。直到看到了濤哥,才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


當然,下山以後,「新兵」得到了晉陞,並派駐到我們工廠,協助進行空間偵測的項目。廠里專門成立了攻關小組,有了設計概念,有了基本技術要求,剩下的技術細節,工廠就輕車熟路了。


2003年我國進行首次攔截試驗的時候,也使用了雷達來識別目標,但是那個目標是中程導彈,不是衛星。到了2007年打風雲一號C星的時候,用來識別和確認目標的地基雷達,技術已經很成熟了。至於後來反導基地放在了地廣人稀的阿克蘇,而青海的場站做為測試基地,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並利用其優良的天氣條件,為多款新型號雷達的研發,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現在,咱們早已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綜合了雷達、光學、電子、磁性等等偵測手段,對空間和外太空進行觀測和跟蹤。真正做到了從太空看地面,也從地面望星空。而且,現在的人工智慧輔助系統,也可以很方便實現多種手段的自主發現、識別和跟蹤,並進行目標分析與預測。數據做得越細,需要的時候就能夠產生更大的作用。和平的太空,對於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就是和平的守衛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察軍武 的精彩文章:

最近中國終於邁出關鍵性一步 印度對中國這一系統能力眼紅不已
產業的空心化原本是美國的如意算盤,只是既生瑜何生亮?
天堂與地獄,存在即合理?——簡評美國教堂槍擊事件
中國水陸坦克發展史揭秘:05系列為國爭光,綜合技術世界第一!
國產航母一神器碾壓美航母

TAG:紅察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