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畫巨匠徐悲鴻

國畫巨匠徐悲鴻

徐悲鴻擅長中國畫、油畫和素描,在創作上他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或借古喻今,寄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如《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後》、《愚公移山》等。他長於畫馬和獅、牛、貓、鷹、雀等各種動物,生動傳神,各有寓意。在抗日戰爭期間,以風雨雞鳴和躍起的雄獅、奔騰的馬,表達對中華民族覺醒奮起的熱望。在創作理論上,徐悲鴻主張改良中國畫。他注重素描的嚴格訓練,提倡師法造化,反對因循守舊。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往。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其中不乏我國近現代很多大師,像李可染,吳作人,傅抱石等,他們都是在徐悲鴻的引薦下不斷為人所知。可以說,徐悲鴻是中國近代藝術史上的伯樂,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2011年7月19日,是現代中國繪畫之父徐悲鴻誕辰整整116周年紀念日。作為最早去歐洲學習繪畫的留學生,徐悲鴻是第一個將西方素描及油畫與中國畫成功地結合起來的中國畫家。他的繪畫創作以及他大量的教學活動為中國繪畫及美術教育開創了一個新的方向。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玩古玩國畫字畫 的精彩文章:

美國女畫家Julie Snyde 油畫作品
林風眠油畫靜物作品欣賞
義大利古典油畫婦女的豐滿之美

TAG:書畫文玩古玩國畫字畫 |